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蜀山異聞錄

正文 第八章 尋找失蹤特種兵 文 / 迷奇夢蝶

    由於蜀龍山區崇山峻嶺、山谷交錯,無法停靠大型運輸機,只好在距離該地八十公里外的臥龍崗機場降落,然後,轉乘其它交通工具前往。

    沈雁楓派出的第二批特戰隊員分成兩組,每組搭配地質考古、生物醫藥、動植物辯認、光電頻譜、通迅導航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各3名,另派特戰隊士兵加以保護,確保專家等人員人身安全。

    第一組直接搭乘空軍直升機,緊急飛往蜀龍山區,駕駛直-49武裝直升機的機長叫白鶴軒,直升機還是上次護送特戰隊員的那兩架,他們準備還是選擇了上次雪山腳下作降落點。

    飛機很順利地就飛到了蜀龍山上空,通過導航又很快地尋找到了上次那個降落點方位,正準備要降落時,地質考古專家賈立波從舷窗上往該地區下看時,發現了該地的地形有些特殊,他要求直升機不要忙著降落,要在上空盤旋幾圈,他想好好仔細地觀察一下下方的地形地貌。

    這兒應該是一個喀嘶特沉積岩漏斗形地區,他一開始就曾注意到這片區域,方園最起碼也得有二、三百公里,延伸至四川省內多個地市州縣的地界。

    最外圍,也就是直升機剛剛飛臨的蜀龍山區的邊緣四周,被高高山嶺互相連接八座大型山脈所包圍著,而山區中間縱橫密佈的深丘、溝壑,間生著一些海拔較低的小山或者說是山坡,將此地區隔成無數的封閉的山區小塊。

    隨著海拔的下降的一圈圈弧狀山嶺又將各個封閉的小山區,圍成無數個封閉的圈狀谷地,猶如神秘兮兮的古代迷宮,最高處山峰與最窪處海拔落差至少三、四千米以上。

    而最外層的那八個大山嶺,陪襯著旁邊高聳如雲白雪皚皚的八座大山峰,則更加神奇,八座山峰猶如巨仙一般挺天立地,凝視人間,而旁邊突兀橫桓的山梁則宛若蒼龍撲地,趴在主人腳下忠心守候。

    山嶺上森林密佈,氣勢雄偉,更加神奇的是,山嶺間竟然也有八條曲折溪流,如銀帶飄垂,從雲霧中飄然下來,像九天銀河一般,掛著瀑布的溪流,消失於密林中山下的山澗或溝壑。

    地質專家李昱光打開了平板電腦,用百度搜尋地圖軟件進行定位,一幅蜀龍山區地形地貌原始圖便躍然於電腦屏上,他發現那高高山嶺串連的這八座大山脈,分別坐落在西北、正北、東北、正東、東南、正南、西南、正西的八個方位上,酷似遠古伏羲氏的八卦之像。

    更令人意外的是,雪山以下那呈階梯狀覆蓋著寬度超過數十千米的數條圓弧形平行森林帶,將這片區域圍成了一個直徑百十公里的圓形,而且這些圓弧狀的森林帶之間,以深深的溝壑或者河流間隔著,這可真是大自然的精美傑作,鬼斧神工啊!

    地質專家李昱光、歷史學竺一楨、軍事專家杜文傑等,與特戰隊隊長劉寒光在機上經過緊急商議,為安全起見,防止不測事件的再次發生,對所有人員進行了安排。

    留下三分之一人員(考古探測儀器技術人員、通訊導航、電子分析設備維護人員及後勤保障人員),在找到失事地點後建立工作聯絡站,其餘三分之二人員(地質、生物專家及大量的作戰人員)乘直升機超低空飛行,近距離目視觀察這兒的地形,希望能有所發現。

    為了進快找到失蹤隊員,專家杜文傑要求飛行員許堅強、李劍秋從上次特種兵降落的東南方向,沿西北方向緩慢地飛行,飛行高度要求距離原始森林樹頂不超過150米,以便於他們能及時地有所發現,這可真是高難度的飛行啊。

    直升機象山裡的巖鷹,向山下緩慢地滑翔,頭上飛速旋轉的機翼,在原始密林頂部掀起了一團團巨大的漩渦,樹枝和樹葉就成了漩渦裡的波浪.

    在波浪的漩渦中還掙扎奔跑著一些動物們,有跳躍於林間,正驚慌失措抬眼望天的金絲猴,有恐怖不安的長臂猿,還有林下的白熊、花熊、雲豹也在奔逃。

    直升機已飛到了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區上空,專家們透過舷窗玻璃向下放眼望去,這裡主要生長有油桐、杜仲、烏柏、核桃等副熱帶經濟林,也有水杉、水青樹、連

    看書網^網游kanshu;們也有疑問,竺一楨說道:「為什麼此處寸草不生呢?而周圍則是茂林密佈、生機盎然,莫非此處遭遇雷擊火災的吞噬?」

    杜文傑立刻表示了反對意見:「燒光了?不可能!天火燒得再光溜,它也會留下樹蔸,你再瞧瞧,地上連點煙薰火燎的木碳與灰燼都沒有?」

    「這有啥奇怪的,大風或雨水將它刮跑了唄!」

    「刮跑了?太不充分!那樹蔸總該有吧?難道長在地下的樹蔸也被拔地而起吹跑啦?!」這明顯是揶揄地說話。

    而李昱光則說:「此處全是岩石而無一點生土?我不大相信!大火燒燬了,我也不信,不可能沒有樹蔸的痕跡,莫非有三種解釋?此地貯藏含有大量富礦金屬而導致植物不能生長?!」

    「嗯,這種猜想應該有一定道理,老李,你不愧是老地質,三句話不離本行,說不定你還真為國家找出一大礦來,屆時,掙了獎金可不要忘了還有我和竺老弟呵!」

    「哪能呢?俗話說,隔山打鳥,見者有份,真有夢想成真的那麼一天,獎金嘛,三一三余一,咱們三位平分秋色!」

    「不行、不行!老李,有道是君子不掠人之美,獎金歸你,回頭請我們哥倆喝頓酒就行啦!」

    「絕對不止這些!最起碼我也得請老哥兒倆進夜總匯嗨一個,洗浴按摩一下,找個小妞泡泡吧?嘿嘿……」

    「真是有錢就變壞!眼巴前還沒發財呢?就已想好怎樣去腐化墮落了,老李啊,這樣下去你危險啦。」

    「還跟那兒裝呀,世界這麼亂,裝純給誰看呀!少在我面前裝假正經,什麼時候又出現一個柳下惠第二了呢?」

    竺一楨見杜文傑與李昱光在那兒東扯葫蘆西扯爪的,看不過意了,給了他倆一句:「毫無須影的事兒,給你倆在那得啵得啵跟真的似的!也不瞧瞧自個兒長相、身段,就在那兒瞎咧咧,做白日夢!」

    「嗨!咱們不是自個兒找樂子,自我安慰,簡稱自——慰!嘻嘻…」

    「可別呀,六十好幾的人了,還有精力在那兒『自——慰』?哈哈、哈哈…」

    「好啦!夢也做了,乾癮也過了,我提議咱們下到地面看看去,一探究竟!」

    於是,專家杜文傑問機長白鶴軒與飛行員許堅強,此地可否降落直升機?

    白鶴軒表示可以降落,而許堅強卻遲凝了一下,但很快表示可以試一試,直升機在此上空來回盤旋,並測量了機身與地面的面積比例,又對了對下降後應對應擺放的方向,最後決定降落在那塊岩石空地上。

    直升機費了好大的勁兒,才選到了著陸點,由空降兵特戰隊員們,將一個個專家分別摻扶攜護著,走下樓梯,下到地面。

    直升機旋轉的飛翼,將地面積塵扇起四處飛濺,撒到人們臉上、眼晴裡,讓人睜不開眼,巨大的風浪,把人吹得頭髮飄舞,臉面變形,使這些專家老學究們站立不穩,有些弱不禁風的樣子。

    岩石空地上,散落有一些枯萎的樹枝、乾透了的樹葉,還有一些圓狀顆粒狀的動物糞便。

    在空地的窪凹處,還存有一些積水,晃著明亮亮的日光,在飛機盤旋掀起的氣流作用下,蕩起小小的波瀾,將陽光晃成無數個迷眼的光點,直升機安全平穩地降落在了巖地上,飛機打開了艙門,專家們一個個走下了踏梯。

    專家們在地上長長地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有一些人拿出香煙嬌子點燃,舒心地、貪婪地吸著,同時,他們的眼晴都不約而同地觀察著周圍情形。

    當他們的視線落在地坪上時,發現了不遠處,有一些人為刨出的15至20cm的小溝,而在小溝旁邊的石縫裡,居然還有鐵錨嵌著,地上還散落著衣服鈕扣之類的東西。

    專家們以此點為中心,以10米、20米、甚至50米為半徑,沿四面作圓周搜尋,結果在崗坡下的樹林邊草叢中,發現了大量的子彈殼,這麼說來,此處發生過戰鬥?

    軍事專家杜文傑對彈殼進行了識別鑒定,認定它就是前日空軍特戰航空兵手持武器的彈藥,專家又叫來機長白鶴軒,以及飛行員許堅強、李劍秋,將先前地上拾到的紐扣,與他們身上的衣服鈕扣進行對比,結果完全一致。

    然後,專家又問飛行員許堅強、李劍秋:「咱們部隊使用的野外帳蓬錨釘,是否是這種樣子的?」

    白鶴軒、許堅強、李劍秋等幾位飛行員看了錨釘,都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是。」

    「這就百分之百證明了這兒就是特戰隊員失蹤之地,可是,這兒並沒有大規模戰鬥痕跡呀,既沒有炸坑,也沒有像電話裡匯報的戰車、大鼓、長矛、盾牌,更沒有失落的令旗、甚至連戰馬的蹄印都沒有留下,何以稱之為遭到了大規模襲擊?……」。

    「莫非真遇到了鬼兵?即過去人們常說的『陰兵』?」

    「何以見得?!」

    「陸劍濤不是在電話裡報告說遭遇古代軍隊大規模襲擊嗎?」

    「果真如是遇到了陰兵襲擊,那也應該活應見人死應見屍呀,為何片甲無存?再說啦,鬼只能嚇人,不可能吃人呀!」

    「莫非被密林裡野獸們吃了?」有人提出新的論點。

    「那為什麼地上沒有一丁點兒血跡?被野獸吃,最少也應遺下人骨頭什麼的,因為野獸們是不會咀嚼骨頭的。」

    專家們無論怎麼想,都覺得理由不充分,而且總感到不對勁。

    現在,難題擺出來了,失蹤的地點是找到了,可失蹤的人去哪裡找啊?這荒山野嶺原始密林找人,無異於海底撈針。

    可是,再艱難也要找呀,那可是人民子弟兵呀,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產,他們不怕犧牲甘冒生死,來到這人跡罕至的荒山密林尋找失蹤的戰鬥機,是在衛國保家啊。

    想到這裡,專家組及時調整人馬,派動植物及生物專家跟隨戰士們,繼續乘坐直升機向山崗下面的密林找尋去,留下來的地質學家李昱光等3名地質專家,決定對此地岩石成因進行科學考察、地質分析。

    專家們首先從山崗兩頭數丈高褐紅色的峭壁上,用攢子小錘,鑿下些岩石啐塊,再用錘子將擊碎成粉沫,攤在手上仔細觀看,他們發現岩石碎沫裡含有某些礦石成份,在陽光的照射下,大部分顆粒還會泛發五顏六色的光譜,因此,這石粉裡不排除有一些螢石和彩色水晶的成份。

    當然,這也只是他們的猜測,具體物質成份,只有取樣品拿到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去化驗才知曉。

    於是,他們便指揮工作人員,抬來汽油發電機,接上小型鑽機,向石壁深崖鑽取3至5米深、5cm直徑的岩石芯,用塑料袋封裝起來,編上編號。

    然後,又挪到地面其它地方鑽取巖芯,共計選擇了五處地方,鑽取了5組15根巖芯樣品,準備將來在直升機返回成都基地時,送到四川省地質勘察研究院去化驗。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kanshu.)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