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蜀山異聞錄

正文 第十六章 洞中奇幻仙境(二) 文 / 迷奇夢蝶

    隊員們小心警惕地端著槍在洞廳各處搜尋,希望能在某個神秘的角落裡發現點什麼,而專家們則邊走邊看邊負責給大夥兒進行科學知識普及。

    陸芳洲指著一根根高大粗壯的石筍給隊員們解釋說,「自然界中要形成如此之高卻又如此纖細的石筍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石筍是洞頂滴水落在洞底後水分蒸發,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鈣沉澱,然後一點一滴慢慢積累,由下而上緩緩生長而成的,洞頂滴落的水量、速率的變化又會帶來石筍形狀上的變化。」

    「大家可以仔細看一看石筍,它由兩部分組成,下半部分圓圓的還有一缺口,上半部分是一個桿狀石筍,合起來就像古代戰士戴的頭盔。這樣奇特的造型,說明在它的形成過程中,早期滴水量大,碳酸鈣含量高,水滴呈線狀下流,沉積速度快,形成了帽狀石筍,而後期滴水量少,碳酸鈣含量減少,下滴速度減慢,所以又形成了桿狀石筍。」陳紫陌也附和著說。

    「呵呵,真不簡單呵,形成過程如此的複雜!」有個戰士感歎道。

    「可不是嘛,從石筍的不同形態中可以對洞穴的滴水量、碳酸鈣濃度、溫度等氣候因素進行解讀,從中可以瞭解洞穴發育的歷史和氣候變化的歷史。」陸芳洲繼續說道:

    「總的來說,石筍是一大類較為常見的洞穴沉積物,但因為造化的神奇,在一些特殊的條件下生成了形態特別罕見的石筍,這才使得它的身價倍增,格外珍稀。棒狀、桿狀是石筍中最常見的形態,此外還有火箭狀、樹樁狀、烽火台狀、煎蛋狀等種種,自然之工巧,人類實在是無法揣摩。」

    「呵呵,原來如此,我們今兒算長了見識了!」特種兵隊員又一次感歎道。

    「好大的水池呀!沒想到這洞窟中居然會有這麼大一水池,簡直就像一個小型湖泊嘛!」另一名特戰隊員驚歎道。

    「是呀、是呀,你們看,巨形水池被洞體中部林立的鵝管圍住,又和地下暗河兩頭連接相通,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巨形水池潛水面積還不得超過十萬平方米?」孟初寒說道。

    「肯定得超過十萬平方米!光是那直徑最起碼也得五、六百米左右吧?」陳紫陌也答話說道。

    「得有五、六百米,而且只多不少!」孟初寒肯定地說。

    「也不知這池水裡有多深?也不知裡面有沒有魚類生長?」特戰隊員再一次問。

    「有水必然會有魚類、蝦蟹生長,這是肯定的,要不然那暗河裡的雲南盤煦魚從哪兒來的呀!」動物專家侯鏡如說道。

    「對、對!我看那雲南盤煦魚應該就是從這水池裡沿暗河溜出洞外的,而且上次出現的那個龍形魚也極有可能是從這池子裡游出去的!」

    「如此說來,這個神秘的大水池一定不簡單,裡面肯定還生長著不知名的物種,會不會有傳說中的神龍?或者說巨蟒呀?」特戰隊長劉寒光也忍不住好奇地問。

    「又開始想像啦?!出現龍魚或其它水生動物是極有可能的!但要出現什麼神龍、巨蟒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傳說中的能上天入地的神龍是不存在的,但龍形魚是可能存在,因為它是億萬年前遺存下來的古老物種,其次,說水中藏巨蟒也是不可能的,巨蟒只棲息於山間、草叢等陸地上,沒有棲息於水中的!至於地鼠人為何跳入水中,或者它們是如何適應水中生存環境,那只能通過長期的、詳細周密的科學考察才能得出結論!」侯鏡如回答道。

    眾人看那水池呈圓形結構,水池周圍是一圈光滑如鏡的石乳鑲邊,剛才地鼠人就是在此地縱身躍入水池逃掉的。

    在這水池的另外兩側,還自然地擺放著幾面天然石鼓,面平中空,貼地而臥,洞頂有水點滴於其上,「腔腔」作響,更為石洞平添一份幽遠神秘的色彩,上面若擺放瓜子、香果

    看書(^。網都市kanshu,0米,古河床的斷面,殘留有河流沖積砂層,洞壁上有著大片的色如白雪、質地堅硬的「霧淞」,實際上這是一種非重力水與重力水的協同沉積。

    在以上的每層洞壁牆上,生長著一簇簇珊瑚模樣的巖狀石花,專家孟初寒考證後解釋說:

    「這是方解石晶花和浮筏石筍構成,顏色呈淺黃,洞壁上佈滿千姿百態的沉積物,猶如雕刻精美的浮雕,尤其那簾狀折皺層疊的石幔圖案特別顯眼,在燈光的照射下,光彩奪目,瑰麗多姿,分外神奇,令人歎為觀止。」

    在那石幔旁邊褶皺的石壁之上,還長有觀賞價值和科學價值極高的寶石花,它色如珍珠,玲瓏剔透,形狀千姿百態:有的似寒江秋菊,有的似龍宮珊瑚,有的似冰山雪蓮,還有的似玉樹瓊枝…,寶石花似乎是「見光就長」,橫向斜生,甚至「與重力開戰」,向上節節生長。

    專家陸芳洲說:「寶石花被毀斷後,僅半年就能在斷面的跡印中生長出幾厘米的『續肢』,而且,寶石花是自下而上生長,滴聚而成,與它青梅竹馬共同生活的鐘乳、石筍確相反,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逆生長。」

    隊員們都聽呆了:「我靠,這寶石花還能在斷面上續肢?那不證明了它也是有生命力了?」

    「它本身就有頑強而旺盛的生命力!」陳紫陌說道。

    「這也太有創意啦!」戰士們高興地說道。

    「還有更神的呢,我國民間相傳,洞中寶石花是龍母集九天雲霓,采日月靈氣,調以龍涎而成,寶石花的神妙之處由此可見一斑。」陳紫陌再次補充道。

    孟初寒也說:「很少見到這種雪白晶瑩、似針似球的石花,目前全世界也只有中國、美國和土耳其三個國家的溶洞,發現了大量的此類寶石花。」

    「那太珍貴了,今兒我們算是開了眼界啦?將來此洞發展成旅遊勝地,我們這些最初的發現者,功不可沒喲!」戰士們有些激動地說。

    「那是必然!以後,各位的名字必然出現在洞口介紹石碑上,讓每個來參觀過的都會記得咱們的!」陳紫陌也高興地說道。

    「那好,我們就等著那一天早早到來,可以揚名利萬呀!」戰士們高興得手舞足道。

    第三層洞壁上,有一組銀白耀眼的月奶石和閃爍發光的彩光壁,可謂彙集了巖溶洞穴沉積的精華特點,閃爍發光的石瀑布,就像黃河瀑布傾瀉一般,形成巨大石鐘乳,氣勢磅礡,雄偉壯觀。

    其中有塊奇葩,長約兩米,雪豹頭的臉,銀狐一般的身形,酷似一隻「倒掛銀狐」,它通體浮現著約兩寸長、潔白如雪的毛刺,密密扎扎的,像絨一樣晶瑩剔透,銀白耀眼,美麗動人。

    從四層往上,每層地面上不同種類地生長著石枝、石筍、石柱、石蓮花、石桌石凳、小石塔等等形狀的物體,那絢麗多姿的石枝,如西子烷紗溪畔,裊裊婷婷,倩影映於清可見石的水中。

    晶花石片狀如雪花,有的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有的如后羿射日,有的則呈現雙彩盾牌,大有以之之茅陷之之盾的架勢。

    有的壁上石瘤密佈,宛如熟透誘人的葡萄,有的石壁則又玉柳垂蔭,還有的石壁捲曲堆石,似驚濤拍岸……

    陸芳洲解釋說:「當時,洞頂層就相當地下水位的水準面,在這裡,有地下水溶蝕、搬運,把洞穴物質帶走,洞穴形成後,出現了地殼上升,該層溶洞隨地殼上升而地下水位則相對下降。

    其後,當地殼穩定下來時,地下水又在新的岩層部位進行溶蝕搬運,便形成了第二層溶洞,這樣,地殼多次上升,便形成了多層洞穴,可見,此洞九層不同高度溶洞的存在,標誌著這一地區至少發生過九次間歇性上升,如今,地下水仍在溶蝕著最低層洞穴……」

    專家和特戰隊員們花了兩個多小時才將石窟的奇景異物留覽完畢,可水池裡還是毫無動靜,也沒再見地鼠人從水中露面。

    專家一看表,都零晨四點多了,心想洞外的世界,快接近黎明前的黑暗那段時間。

    大夥兒經過這一宿的驚險折騰,早已睡意頓消,現在大夥兒的興致很高,有的主張繼續沿暗洞前行,有的則主張潛入水池中一探究競,特種兵隊員也是主張潛入池底看一看,他們是想捉住地鼠人。

    因為好奇是人的天性,大家都想仔細看看地鼠人倒底長啥樣?他們住哪兒?他們都吃什麼?他們都怎樣生活?他們有沒有像人類這樣的社會結構?是不是真像專家們說的那樣科技也很發達?他們會不會生產和使用武器?……

    專家們的意見偏向於沿暗洞繼續前行,目的是要先找到暗洞的源頭,以便盡快走出去。

    因為身上所帶食物、水很少,一旦找不到出洞口那是很危險的,洞裡又沒有無線信號,現在已經與外界失去聯繫,待人困饑乏走不動的時候就性命堪憂了,一旦再遇上成群結隊的地鼠人來攻擊,那就真的死路一條。

    即使沒有地鼠人不來攻擊,在人困馬乏彈盡糧絕的時候,也會遭受到其它小動物(如巖鼠)的襲擾,所以,還是應該先走出去為上策。

    至於水池,專家們也有些心有不甘,也想弄個明白,但轉念一想,以目前不知水深水淺、吉凶未卜的狀況,毫無把握地潛下水也不保險,萬一水深探不到底,那就需要呼氧潛水設備。

    同時還要考慮到裡面是否有大型攻擊性水生動物,要知道,在這億萬年形成的水下,什麼古老兇猛的史前動物都有可能遇到,你想呀,地鼠人跑出來幹啥?他們不會是出來觀光旅遊吧?

    說不定是出來找食物的,而且也許是循著燒烤的香味過來的,要不然怎麼會與我們遭遇呢?萬一他們要是逃回地下再呼喚同伴成群結隊地趕來咋辦?咱們還能對付得了?

    想到這裡,專家們不由得打了一個冷顫,甚至驚出一聲冷汗,便毅然決然地作出決定:

    「咱們先找到洞的出口,回頭帶著專業設備再來水池底下探險,以後有的是時間研究它。走,出發!」

    於是,大家便一窩蜂往前奔去。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kanshu.)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