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蜀山異聞錄

正文 第五十三章 暗藏的玄機 文 / 迷奇夢蝶

    洞窟的門口屋簷上無一例外地分佈有單簷、重簷、三層簷多種裝飾結構,仿眼一看全部為古代門樓結構。

    有抬梁加斗拱結構的,門樓懸空、結構奇特,巧借岩石暗托樑柱為上下一體,也有半邊斜屋頂、分別裝飾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等風格類型,翼角高翹的木構件上,雕刻或彩畫也十分細緻。

    那個帶路的女人易秦娥給專家們介紹道:「整個樓門的底座是直接壓在那些抬樑上的,抬梁所用的木料是蜀龍山區特產鐵杉木加工而成的,使用前都經桐油浸過,不會被白蟻毀咬,具有防腐的作用。

    樓閣靠木材支撐於懸崖上,樓閣本身的框架結構也是由木質的樑柱組成,形成一個榫鉚結構。這種結構的建築在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時,部件彼此錯動,當外力消失時又能恢復原狀,所以,不會遭到徹底破壞。」

    一聽易秦娥的介紹,專家們立刻來了興趣:「這種結構形式在我國很多地方出現過,山西的懸空寺,甘肅的墩煌摩高窟等,都是這種建築結構,首先在岩石上鑿開一個個小洞,這些小洞都是口小肚大,然後在肚裡放一個錐型物件,把加工成剪刀形的橫樑猛力砸進去,剪刀形的另一根木頭便作斜撐,下端頂在石崖的小石窩上,與石崖或橫粱呈三角形,外邊用力越大,裡邊咬合就越緊,這樣固定的橫樑就把壓力傳到了岩石上。」

    聽完專家們的插話,易秦娥感到十分詫異:「哦,原來你們知道啊,虧我還在這兒班門弄斧!見笑啦!」

    「不、不、不!我們是說那種建築結構形式,在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有存在,並沒有說對這洞窟的情況十分瞭解,請你接著往下說!」

    「那洞窟廊欄相連,而且上下還設轉角旋轉朱木樓梯,廊欄下邊也埋有橫樑,這些直徑50厘米左右的木材,好像是從岩石中長出來似的,露在外面的部分大約有一、二米左右,上面是用木板鋪成的走廊,曲折出奇,虛實相生,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後人的頭頂,一踩上去就『吱吱』作響,顫顫悠悠。

    登臨上去,如同攀凳懸梯、跨躍飛棧,而穿梭於石窟之中,就像猴鑽於天窗,弓走於屋脊,驚步於曲廊。

    幾經周折下來,那忽上忽下、左右迴旋的暈糊勁兒,那仰視一線青天、俯視崖下嘩嘩水流,叮咚成曲,真讓人感覺猶如置身於九天宮闕,宛似騰雲駕霧一般。

    若在夏日,兩邊峭壁青峰聳立,水色清碧,漣漪纍纍,頗有點杜甫在《江村》詩中『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的意味,黛色的山巒在水面中顯出倒影,讓人感覺置身於人間仙境。

    整個村寨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門半壁窟,窟連靠樓門生輝,樓門靠洞窟添內涵的獨特風格。」

    「呵呵,聽你這麼一講解,這些洞窟裡的建築可真是精美絕倫巧奪天宮啊!」

    易秦娥繼續介紹道:「整個村寨現有或者說現存的原始洞穴廳堂房屋多達八、九千餘間,大小原始洞穴廳廳堂6000多座,還有洞窟廟宇數十座,內有彩繪佛像、神像幾百尊。

    而村寨裡最雄偉、最壯觀、最重要的要算羿王堂了,羿王堂始建於春秋戰國時代(距今約2400年),是有窮氏族的總祠,洞窟內佔地將近2800平方米,祠堂建築規格高,型式也很別緻。

    前有門庭、廊廡,內有供奉后羿神主的享堂,組成了一個口字形洞窟,羿王堂前的門樓脊高十米,翼角高翹,木構件上雕刻也精緻無比。

    走進洞門,豁然於眼前的便是那大門牌樓,方形柱子,黑漆大門,層層斗拱出挑,神彩飛揚,有一種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動感和神韻。

    穿過門牌樓進去約十米左右,在洞窟大廳的正中位置,又造了一個非常高大的正方形中堂,為歇山頂、明間中縫內四界帶前後廊式建築,翹角高聳。

    中堂有房

    看書網、仙俠kanshu『舒展和諧的意趣,艷麗的色彩,飛動的線條,呈獻給人們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像世界。

    還有那塑像背後的背景牆上也有飛天圖畫,一身散花飛天,長條但豐滿的臉型,鼻豐嘴小,五官勻稱,身材修長,比例適度,腰姿柔軟,綽約多姿,衣裙飄曳,橫空飛翔,豪邁大方,勢如飛鶴,鮮花飄香,姿勢優美,動感特強。

    臉型有的清秀,有的豐圓。服飾也有所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長袍的,有穿短襯長袍的。

    飛態不同,有單飛的,有群飛的,有上飛的,下飛的,逆風飛的,順風飛的…,更有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

    聽完易秦娥的講述,專家們彷彿是聽完了一曲《絲路花雨》的優美古曲,個個驚訝得目瞪口呆,既讚歎它的精美神奇,又恐懼它的神秘莫測,那內外八卦賦形,莊嚴完整,富於整個山寨隱隱中透出一種和諧而又莊重的神秘,這種原始洞穴、廳堂、廟宇、民居之多,恐怕是蜀龍山一帶質量最高、規模最大、氣派壯麗的原始洞穴居住群了。

    不得不佩服外星人竟有如此傑作,依山傍水、因勢利導地開鑿如此巧奪天工的山水謎宮,讓寨子裡的人們鑿洞穴居,這恐怕是遠古最好最安全的洞窟穴居了,可謂亙古未見、聞所未聞,不要說全國,恐怕就是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也難找到同樣的一處景點。

    可就是這樣一處美景,竟然是外星人藏污納垢、血肉人類的屠宰場,統治地球的陰謀地?

    這即將可能發生的戰爭,及有可能摧毀這一切,真是可惜了,既有古代歷史研究、文物雙重價值,又有外星人航天、生物、醫學等前沿學科的先進技術,甚至還有我們不知道的高科技文明……

    這恐怕即將不可避免地毀於一旦!專家們不免有些痛心疾首,真要摧毀這樣的文明,心中是萬萬不捨的,心不甘、情不願的。

    從望遠鏡中看去,通往村裡的每個方位都有一個類似於農家影壁的巨幅建築物矗立路口,那女人解釋說:「那是村裡的護碑,上面還有奇怪的象形文字,那碑上面有隱含『四平八方、十六個壩頭十六條河、排列組合在陣中』的護村民謠:明壩出入,暗壩進退,壩似黑白棋子,河壩經緯變動。路路壩壩,南無北有,東聯西接,通則不通,不通則通。內方住人,外方出入,靜中有動,為我所用。

    軍事專家杜文傑就問易秦娥:「能不能告訴我一條最短的捷徑?」

    易秦娥回答杜專家說:「我自己也不完全知道,聽說只有村裡人才認識路,而且,緊急時刻進出還真的可以走捷徑,我好像聽說有些河道裡佈置不少的暗壩,在敵人攻進去的時候能及時溜走逃脫。」

    她還神秘兮兮地告訴專家:「這裡形成了懸崖、河谷、樹林交織的籬笆狀地形,易守難攻,外星人正是充分利用這些有利的自然地形開鑿洞窟,構築防禦工事,在三階高低錯落的群居洞窟中,從最低層到中層,再到高層的三線之間,密密麻麻地設置了三道暗堡,內有威力極強的火炮系統,炮火殺傷範圍可以覆蓋整個懸崖石巷!」

    「什麼?外星人早就在四周密密麻麻地設置了三道暗堡?難道他們早就預料有那麼一天被發現?已做好了戰爭到來的準備?」專家們越來越感覺到八卦村的不可思議了,競然事先就安排有軍事布暑,不得不佩服外星人的精明強幹、未雨綢繆。

    大夥兒心裡是越來越恐懼,越來越擔心八卦村的存在了,知道瞭解越深入,恐懼擔心便倍增,接下來的瞭解,指不定又有什麼意想不到的ど娥子呢。

    易秦娥指著遠方的八卦村對大家說道:「在那村寨邊的河灘地方,還埋有大量地雷、水中有水雷及無形光牆,在寨子的入口處築有混凝土堡壘,在堡壘前有蛇腹形鐵絲網和地雷,各個出口都用地雷和鋼筋水泥障礙物封死。

    堡壘上有堅固的支撐點,配有機槍和反坦克炮,懸崖上還構築龍鳥攻擊群,在村寨最外層也是最高的一層懸崖上,還安裝有數百門大口徑岸防炮,對渡河進寨的人員和船艇活動構成極大威脅。

    從表面上看進村的必經之路是有八條巷道,它的兩邊除了大樹就是一條寬約二、三百米的河道,分別從向不知名的方向延伸出去,村中河道複雜,每走幾步,便有一條河道壩攔在前面,一旦當人們進入到村中縱橫交錯的懸崖峭壁古巷時,就感覺像進了謎宮,那峭壁古巷大有似連非連、半通不通、曲折玄妙之感,猶如陷入了先賢諸葛孔明布下的八陣圖中,橫來直去,不知所向。」

    聽易秦娥那麼一說,專家們一時間也感到束手無策,這才理解了為何先前易秦娥打死都不願帶人們去拜訪外星人、不願貿然進寨的苦衷所在,這不僅是沿途埋有大量地雷、河中布有大裡水雷,山崗洞窟藏有明碉暗堡槍炮火力的問題,更有聞所未聞的什麼「無形光牆」,那該是個什麼玩意兒?是光組成的擋「牆」?還是什麼秘密武器?易秦娥也解釋不清。

    另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這裡名為八卦村,而且村子大街小巷也是按周易八卦佈置的,那形勢就驟然變複雜變嚴峻多了!深不可測的周易八卦本身就是一門古老的玄術,現在外星人競把它付諸於實踐,運用於這幾千米天坑之下村寨的自保行動中,難道就沒有玄妙的安排?這難道不是外星人坑人的陷阱?

    因為這八卦佈局歷來有生死傷門之虞,在完全未摸清寨子裡兵力佈署、守衛佈置、武器配置等的情況下,貿然進入必遭埋伏襲擊,加之地形又不熟,若真遇外星人放出大量的喪屍部隊左右夾擊,那將是有去無回、羊如虎口的災難性後果。

    相當年,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陸遜,就是被這種石頭陣陷入絕境,差點枉丟了性命,多虧諸葛孔明之岳父黃承顏老先生指路搭救,才得以逃出生天,如今的人們絕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不過,有一點專家們終於明白了,八卦村寨最外圍一層的那一些喪屍部隊,實際上就是八卦村的護村兵力組織,而深山中出入的巨型高大的怪物,並不完全是野人,絕大部分是從八卦村逃出或流竄在外的外星人喪屍部隊人員。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kanshu.)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