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蜀山異聞錄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神秘的女王 文 / 迷奇夢蝶

    上次來到地下王國的專家和潛水員們,並不知道在地面上的四川省發生的大規模戰事,他們還在地下王國作全面細緻的考察訪問,專家們對地下王國的繁榮富繞佩服得五體投地,對淳樸善良的地下人類生活在世外桃園一般的環境艷羨不已,恨不得馬上就加入到地下王國中來。

    他們表現出了渴望拜謁一下國王的企望,沒過多久,地鼠人還真的幫專家們實現了。因為帶他們來地下王國的地鼠人,收到了王宮侍衛的邀請,讓他們帶領這些地上人類進宮覲見女王陛下。

    其實,早在專家們跟隨地下人來到王國的一路上,就有人議論紛紛,說是來了幾個另外世界的人類,消息很快就傳到王宮裡了。

    在去王宮的途中,專家們歡喜愉悅地留覽著這座城市的建築風光。城市被建成同心圓三個環狀,互相用運河與碼頭隔開,隨著越來越深入,身份限制也越嚴格,在圓環內圈的王城,是就最重要的廟宇和王宮所在地。

    城市的建築美妙地讓人感受到了音樂的韻味,雕樑畫棟、飛閣流丹的屋宇上都裝飾有青銅器風鈴,由於風力和溫度的不同,發出通常是三個音節的和諧的聲,對於海底王國來說,三是它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線條會重複三次,建築群由三組類似的大殿組成,類似於故宮太和、保和、交泰三個大殿組成的建築群。

    城市的每一層的街道都呈米字型放射狀對角線分佈,從三環一角到三環的另一角,在地下還有很多錯綜複雜的地下長廊,三個同心圓層的運河水道的景觀,從城市內部朝外看去,可以看到城市的另一端。

    內城北端是王城,環繞王城的城牆都用金屬鑲了邊:最外面的城牆用的是青銅器,中間全是一顆印式(三合院)的宮院,其圍牆用的則是銀錫製品,而最裡的王宮城牆,則包了一層閃閃發光的金泊。

    進入宮門,只見苑牆圍繞,苑中有一大池,池中築高大平台,台上建九間大型殿宇,殿前有廊簷雕欄的通道,通達各殿,大池中碧波蕩漾,將迷離的波光映射到深殿廣宇上,產生光怪陸離的夢幻之感。

    水池左、右兩岸分別建有綵樓,戲台,下端牌樓上額書「瓊林苑」三字。池岸四周桃紅柳綠,間有涼亭,船塢,殿閣。水中龍船角樓高閣,宮娥綵女活動於龍船內外,龍船兩側各有小龍舟五艘,每艘約有十人並排划槳,船頭一人持旗,另有數只圍游其間,左,下兩側的苑牆內外,宮中侍衛、彩娥熙來攘往。

    王宮的主樓是一座相當於今日一百層樓那麼高的類似金字塔的建築,而且全水晶建築,金字塔平頂有類似城門、迴廊、瞭望塔等建築物,四角伴有四根巨大鵝管,直伸於幾萬米以上的蜀龍山區大山之中。

    金字塔平頂上方支撐著無數青銅鑄件的大燈,大燈照耀著垂直壁立的仙女飛天圖案。畫面上一輪圓月高高懸掛在浩渺深邃的天宇,雲團邊沿呈波紋形起伏,烘托圓月,內有肥碩的蟾蜍一隻,頭朝著西北方向,俯臥姿態,肚腹緊貼月面,四肢奮力伸張,與身體幾乎成平面狀態,周圍雲霧繚繞,富有神秘色彩,左最上角是一隻體型狹長的兔子,作奔跑狀。

    月像右側一女子人首蛇身,面部微微上仰,頭梳高髻,眉目雖不甚清晰,但表情似非常嚴肅,月像側身斜立,身著寬袖長襦,背部略為凹陷,使臀部顯得較為挺翹,身後長尾屈曲蜿蜒,上飾倒鉤狀細短羽毛,向上捲曲呈半圓形,上、下四肢皆向下彎曲,在空中呈用力撐持之態,尤其右臂微微高抬,握拳向前直伸,似要攬住月輪,左臂則呈圓形彎曲,緊貼身體,抱於腋下。月像身側無雲團或雲氣裝飾,身後有疏淡、輕盈的流雲飄浮,疏落排列,周圍雲氣繚繞,並有大小不等的九星散佈其間,女子雙手用力上舉,抵住圓月外沿,面向月輪,腳踏祥雲,朝著月亮的方向飛去……

    畫面佈局開闊疏朗,構圖豐滿,繁而不亂,勾勒工細,一絲不苟,線條豪放流暢,多用富於彈性的圓弧線,使形象飽滿圓潤,運動感很強,人物飄然飛舉之形神畢現。特別是女子之像,形象飽滿,動感十足,對其動態瞬間的把握和表現非常準確、生動,也許,這就是嫦娥奔月圖,莫非這女王真是神話傳說中的嫦娥?

    在登上水晶金字塔的第一級台階上,專家們發現人工刻鑿的符號、幾何形圖案、人面紋圖像和排列整齊有序的一些圓形小孔,周圍其它宮殿建築都有無數條水晶地板路彼此相連,上面鐫刻著精美的圖案,路面一直延伸到金字塔王宮。

    所有的宮殿們形成一座巨大的迷宮,開放的與封閉的一顆印小院,寺廟,蓄水池,接待大廳,住房和儲藏室,因此,宮殿不僅是「城中城」,而且也是「堡中堡」。

    宮中設置了很多保護的地方,護衛既安排在大門塔樓附近,也安排在王宮構造繁複的台階上坡拐彎處,也有的安排在樓梯下,還有的安置在附加防禦牆旁,而王宮大門的保護是最集中、最主要的,幾乎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

    專家們在王宮裡受到了女王隆重的接見,女王頭戴上面飾有珠寶的高冠,臉罩金色面具,面具上鼻子高挺、眼睛奇大,耳旁吊有三角形耳墜,女王手中握有權杖,這柄用捶打好的金箔包捲在一根木桿上的長1.5米,直徑應該在3至5公分左右的金杖,上有刻劃有男人性器之**,杖身刻有魚鳥紋飾,上方是光圓凸狀的龜—頭,它的頸部有一圈凹痕,皺皺疊疊的,金杖下端為兩條兩背相對的魚像,上部刻有相同的四組紋樣,上下左右對稱排列,圖案中的每一組紋樣,都由魚、鳥、箭組成,魚鳥象徵吉祥,箭翎則表示威武,這正是金杖作為權力象徵意義所在。

    可能是地下王國國王的信物,象徵蜀王至高無上的權力,也就是女王集王權、神權、財富壟斷權為一體的標誌吧?專家們在心裡猜想道。

    女王寶座背後寬大的青銅嵌玉屏風上,同樣有著飛天圖案:畫面中嫦娥頭綰誇張高髻,向後略略傾斜,臉孔直面前方,顯得端莊、威嚴,身著寬袖貼身錦裙,裙擺隨風微動起伏,搖曳生姿,腰間秀帶在身後飄搖擺動,與細長的蛇尾略有纏繞,相映成趣,將其瘦細、柔美的體態襯托得更加纖盈而舒展,中刻一物與嫦娥側身相對,面龐稍垂,低眉順目,拱手胸前,作拜謁狀,其後又刻一奇獸,雙首,獨角,長頸,頭向嫦娥。

    畫面佈局富有平衡、和諧之美,對嫦娥在空中飛舞姿態的呈現,無論是飄飛的裙袖,亦或是擺動的長尾,都抓住了其動態瞬間的微妙變化,使造型飛揚靈動,生意盎然,同時,以拜謁者之靜態襯托嫦娥之動態,於動靜結合中,展現畫面生動、活潑又沉穩、雅靜的節奏感。

    女王面帶微笑地與專家們寒暄問好,詢問了專家們的一路辛苦、來歷,又向專家們打聽了地上人類社會的生活狀況,表示將有機會一定去地上社會訪問,隨後,女王舉行了午宴招待專家及一行人。

    在邊吃邊聊的席間,專家們又向女王求正了她是不是傳說中的嫦娥仙子?女王愉快地講起了她的身世之迷。

    在伊放勳(堯帝)時代,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把土地都烤焦了,莊稼也枯乾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命令善於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間,協助去除人民的苦難。

    后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鬥,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從肩上取出白色的箭,拉開神弓,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

    契俞原是一個人面蛇身的天神,被貳負和危謀害,由於該緣故,契俞迷失了本性,轉變為人臉、馬蹄、混身披著紅色長毛的怪物,在十日同出之際,契俞從弱水中逃上岸來,見人畜就吃,后羿見契俞如此殘忍,不由大怒,立即彎弓搭箭,取其性命。

    在疇華之野,住著一個叫鑿齒的怪物,鑿齒長著野獸的頭,其牙齒形狀像鑿子,能把金石貫穿,見后羿帶著弓箭找上門來,鑿齒慌忙一面拿起盾牌遮擋自己,一面伸出牙齒迎戰,后羿揮動寶劍砍去,盾牌頓時折成兩半,鑿齒嚇得轉身逃跑,后羿則拉弓上弦,一箭正中鑿齒心窩。

    后羿的第三個目標,是到北方誅殺九嬰,九嬰生於天地初分之時,既能吐水,又能噴火,高興時就吐水,沖壞道路、田地,生氣時就噴火,燒燬莊稼、房屋,見到后羿,九嬰並不像前兩個惡獸那樣害怕,而是直接與之對戰,后羿四處躲閃,以避開凶險的水火網,隨即,看準機會連發九箭,結果了九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