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風在身後

正文 第七十七章 :北上 文 / 悲龍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兩天的海島游也結束了。在這兩天時間裡,牧羽和水馨柔和所有人都相處的很是愉快。長髮和天語又動員過牧羽幾次,見他實在不願意,也就打消了拉他進樂隊的主意。

    第三天下午,一群人登船返回廈門。在船上李海豪興大發,邀請所有人晚上去中山路大吃一頓。當天晚上,三十來號人呼嘯著撲向中山路,幾乎是從街頭吃到了街尾。直到晚上十點多,三十多人才摟著肚子,戀戀不捨的離開這條美食街。

    第二天,在廈門養足精神的牧羽和水馨柔登車起行,繼續他們未完的旅程。他們的後面,自然還跟著另外的十二輛車。他們的下一站,就是以秀水、奇峰、幽谷、險壑著稱的武夷山。

    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武夷山與泰山各有千秋。泰山孕育孔子,孔子集前古學術思想之大成,開創儒學,成為中國文化傳統的主要骨幹。武夷山造就了朱熹,朱熹集孔子以下學術思想之大成,構建了完整的儒學思想體系——朱子理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700餘年間的正統思想。在中國文化史、傳統史、思想史、教育史和禮教史上影響最大的,前推孔子,後推朱熹,武夷山與朱子理學有首不可分割的聯繫。

    朱子理學在武夷山孕育、形成、發展。朱熹從14歲到武夷山,直到71歲去逝,在武夷山從學、著述、授徒、生活50餘年。朱子理學在這裡萌芽、成熟、傳播。朱熹在武夷山創辦的武夷精舍等書院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書院,直接在武夷山受業於朱熹的學者達200多人,許多成為著名理學家,形成有影響的理學學派。

    在朱熹的影響下,歷代理學家紛紛以傳道為已任,在武夷山溪畔峰麓擇基築室,著述授徒,僅宋元間在武夷山創立書院的著名學者就有43位,使武夷山成為理學名山。中國著名歷史學家蔡尚思教授讚譽:「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

    朱熹及其門人、後人在武夷山的活動,為武夷山留下極其珍貴的文化文化遺存,如書院遺址武夷精舍、有朱熹等理學家富有哲理的題刻,「逝者發斯」、「修身為本」、「智動仁靜」等。有現存朱熹撰並書字數最多的「武夷神道碑」、還有朱熹創辦的社倉等等。

    不過牧羽對這位一句「存天理、滅人欲」,閹割了中華民族血性,禍害了中國婦女數百年的朱子理學創始人,可是毫無好感,甚至是極為厭惡。他和水馨柔來武夷山,主要是為了領略天游峰、九曲溪和大紅袍,而九曲溪更是重中之重。

    九曲溪風光被人稱為是山與水完美結合的典範,曲折縈迴的九曲溪貫穿於丹崖群峰之間,如玉帶串珍珠,將36峰、99巖連為一體。山臨水而立,水繞山而行,峰巖高低、河床寬窄、曲率大小、水流急緩、視域大小、視角仰俯等都達到絕妙的程度,構成「一溪貫群山,兩巖列仙岫」的獨特美景,溪光山色中溶注了中國傳統的詩情畫意和美學意境。

    登山可覽碧水清溪,涉水能看奇峰異石,乘一葉古樸的竹筏順溪而下,可賞奇拔秀偉、千姿百態、爭奇鬥艷的形象美;可品泉歌鳥鳴、浪擊輕舟、篙點褐石、綠樹紅花的色彩美;可看流水游魚、浮雲飛鳥、艄公遊人的動態美;可睹雲繞山嶂、霧鎖峰腰、雨罩群峰的朦朧美,身臨秀色美景,猶如漫步奇幻百出的山水畫廊,聆聽豐富有變奏的交響樂章,欣賞韻味獨特的瑤池歌舞,品味韻律有致的美麗詩篇,如癡如醉,飄飄欲仙。這是武夷山自然景觀的精華,堪稱世界一絕。

    在武夷山盤桓了四天之後,車隊繼續北上,越過浙江西部進入安徽境內,直抵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稱的黃山腳下。

    黃山集名山之大成;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峨嵋之清涼、匡廬之飛瀑、雁蕩之巧石、衡山之煙雲、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景區內奇峰聳立,有36大峰36小峰,其中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三大主峰,海撥均在1800米以上。

    黃山以變取勝,一年四季風景各異,山上山下不同天,而且朝夕有別。牧羽和水馨柔到達時正值盛夏,黃山湧泉池清,峭壁飛瀑,層巒疊翠,綠蔭遍地,奇花異草,芳香誘人,簡直是美不勝收。

    牧羽和水馨柔在這樣的美景之中,自然是忘情遊玩,流連於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這黃山四絕之中。足足的待了七天之後,才不捨的離開。他們掉頭向東,直撲人間天堂——杭州。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牧羽攬著水馨柔站在岳王廟正殿忠烈祠前,高聲誦詠著那首流傳千古的《滿江紅》。完全不在乎四周遊人竊竊私語,以及怪異的眼神。他都不在乎,水馨柔就更不會在乎了,看著親親小木頭的眼神裡更是蘊含著濃濃的深情。

    「馨柔,在宋詞中,我最喜歡兩首。一首是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另一首就是這孤篇壓兩宋的《滿江紅》。」

    「嗯,我也很喜歡。不過嗎,我更喜歡李清照的詞。」

    「嘿嘿」

    牧羽傻笑了一聲,沒說什麼。心裡感歎著不管什麼養的女人,都會喜歡那些淒婉哀柔的詞句。知道牧羽在想什麼的水馨柔,輕打了他一下,以表示一下自己的不滿。

    從岳王廟出來,一行人以五個杭州女孩為嚮導,直奔西湖,準備享受一下煙雨朦朧的西湖美景。在到達杭州之前,七個上海女孩已經轉到回去了。所以到現在為止,這幫人只剩下了24人,而其中還有五個本地人。五個被照顧了一路的杭州女孩,自然要一盡地主之誼,領著他們遊遍了杭州的各個角落。西湖,就是他們在杭州的最後一站。

    畫舫在煙波浩淼湖面上飄蕩著,所有人都沒有說話,只是看著窗外出神,連一向愛說話的楚靈和李海,也難得的沉默下來。其實在前幾天晚上,牧羽攬著水馨柔,已經不知道在湖畔轉了多少圈了,兩個人盡情的享受了一把久違的清淨。

    過了一會,李海率先張嘴說道:「夥伴們,我們明天要轉道去上海了,不能和大家同行了,今天就在這裡和大家告個別吧。」

    說完話,從妻子手裡接過一疊名片,給眾人發了起來。手裡忙著,嘴裡也沒閒著:「天下這麼大,能湊到一起就是緣分。你後誰要是去哈爾濱,記得給我打電話。要是不通知我,就是瞧不起我們東北人,到時候別怪我翻臉。」

    李海發完名片,坐下來摟住牧羽說道:「阿牧,有空回北疆看看。你雖然沒回去過,可那也是你的故鄉。到時候別忘了通知我和你嫂子一聲,我陪你一起回去。」

    「哦,知道了,謝謝李哥。」

    「謝啥,該說謝謝的是我,在貴州要不是你用車頂住我的車,我和你嫂子早就粉身碎骨了。阿牧,咱們雖說接觸的時間不長,可我看得出來,你是條漢子。你這個朋友,哥哥我是交定了。」李海和牧羽說完話,又對水馨柔說道:「小水,你有眼力,給自己找了這麼好一未婚夫。有你陪著他,我也就放心了。還有,阿牧,你要是敢欺負小水,我也不會放過你……」

    「哈哈……」楚靈指著語重心長的李海樂了,而且笑得是前仰後合。她這一樂,把李海給笑毛了。

    「傻丫頭,你有毛病啊!傻笑什麼?」

    「哈哈……,我笑你唄,說得跟真事似的。這知道的會說你是在關心朋友,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阿牧和小水的老爹呢!哈哈……」

    「嘿嘿……!」楚靈還沒說完,李海的臉騰地一下就紅了。可想想人家說的也對,這話確實輪不到自己來說,挺不好意思的縮回老婆身邊。

    李海不好意思,可水馨柔卻很感動,抱著牧羽的胳膊對李海說道:「謝謝你,李哥。」

    水馨柔這一說謝謝,李海的臉就更紅了,趕緊搖著大手說道:「不用……嘿嘿,不用謝。」

    不過楚靈這麼一打岔也不是沒有作用,起碼將剛才略帶離愁的氣氛給沖淡了。接下來的時間眾人都沒再提及將要到來的分離,只是盡情享受著西湖的美景。從西湖離開之後,李海夫妻就和另兩對小夫妻嘻嘻哈哈的和眾人道別,然駕車趕往上海。不過在李海低頭上車的剎那間,細心的水馨柔看到了這個豪壯漢子眼中的淚水。

    第二天,牧羽等人告別了來送他們的五個杭州女孩,離開杭州繼續北上。這時候還和牧羽、水馨柔同行的,只剩下了以鄒倩如為首的六個北京女孩,以及合併後的『大風樂隊』成員。

    他們並沒有直接北上進京,而是沿著嘉興→無錫→南京→揚州曲折前行,每到一地都要流連一陣。反正現在剩下的人也都沒什麼急事,就這樣走走停停,直到遊歷過東嶽泰山之後,才沿著京滬高速公路快速北上。

    2010年8月28日黃昏,牧羽和水馨柔終於抵達了籠罩在萬家燈火之下的——北京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