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返戰國

正文 第137章 :上洛前夜 文 / 古武

    「可惡的三法師。」德川家康將手中的信用力揉成一團,

    而在另一邊,近江國的小谷城內,號稱「近江之鷹」的年輕大名淺井長政手中也接到了同樣內容的一封書信,但是與德川家康手中的書信不同的是,淺井長政的書信上,沒有邀請淺井長政前來參加岐阜城的茶會,而是指明在上洛途中織田信長將會前往小谷城拜會,與德川家康的書信相同的是,書信左下角還是同樣的信長的親筆簽名,信長的花押以及天下布武的印章,這三者的結合,對於淺井長政,也是絕對命令一樣的存在,但是和德川家康的戰戰兢兢相比,淺井長政對於這一紙文書則是一種興奮的狀態,他名字中的長字就是來源於織田信長的長字,他對於織田信長是崇拜,是敬重,這是在沒有迎娶織田市之前,在迎娶了織田市之後,對於織田信長又多了一份親情在裡面。

    織田信長這封信所傳達的命令十分簡單,就是希望在織田信長出兵上洛,淺井家能夠出兵協助,並且做了淺井家所佔領的地區織田家分文不動的承諾,這是淺井家擴展在北近江勢力的大好機會,就連一向反對織田家的長政的父親淺井久政也同意出兵協助織田信長的進攻。

    「兄長大人,」淺井長政倚窗而立,「找了到了這一時刻了嗎?這天下武人拼盡全力都要完成之事,終於要由您的手來實現了嗎?」

    淺井長政這樣說著,而與此同時,岐阜城的御館內,岐阜城內的武家屋敷內,岡崎城的御館之內,織田信長、齊籐信雲還有德川家康,都和淺井長政一樣,看著天上不完美的月亮,心中不知在想些什麼。

    永祿十一年(一五六八年)九月七日,織田信長率領兩萬五千大軍宣佈上洛,而我也率領兩千人以織田信長盟友的身份共同上洛,北近江的淺井長政也同意了出兵相助,倒是三河的德川家康,借口要遠征遠江國而拒接了織田信長的出兵邀請,前幾天的茶會,我們分析了上洛的形勢,德川家康聽的是津津有味,就差當即表示也要出兵上洛了,但是茶會的第二天就一臉歉意的說是領國有事,打了一個招呼就跑了,這就是所謂的保存實力吧。我是這麼想的,但是我沒有猶豫,在短暫的休整之後,就命令神威軍進駐岐阜城,共同出兵上洛,九月七號清晨,算上我的軍隊的兩萬七千大軍就離開了岐阜城,我的所有家臣一同出行,可以說巖村城基本就屬於是放空城的狀態。只有由阿靜暫時擔任都尉的豹韜營防守。

    九月十日,上洛大軍進入了淺井家的領地,織田信長率領大軍抵達了淺井家的居城小谷城,近江之鷹淺井長政率領眾位家臣出城迎接。

    「公告後兄長大人大駕光臨。」淺井長政把織田信長等人迎入城內,在小谷城的那個小天守內行禮問安。一同拜見的還有淺井長政的父親淺井久政和淺井長政的夫人、織田信長的妹妹織田市,現在應該叫做淺井市了。這三個人坐在最前排,在這三人之後,就是柴田勝家、丹羽長秀、木下秀吉等織田家臣,而我,則是坐在旁邊。

    「諸位都還好吧。」織田信長說著,目光看向了阿市公主,而後者只是衝著織田信長點頭微笑。

    「是,承蒙兄長大人掛心,我們一切安好,阿市也是。」淺井長政語氣的重音強調在了後者上。

    「那就好,那就好、」織田信長點點頭,正在這時,突然從外面傳來一陣笑聲,聽著這**的笑聲,除了足利義昭,我實在是想不出來還有誰能有這麼**的聲音。我回頭看去,果不其然門外走進來兩個人,為首的正是足利義昭,這貨自打進了小谷城就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

    看書?網排行榜*

    去了,而在他的身後的就是他的家臣也是他唯一的家臣明智光秀。

    「信長大人,你原來在這裡啊。」足利義昭搖著扇子,他的頭上依舊是那一定高高的立烏帽子,三撇小鬍子,他低頭繞過已經捲起的門簾走了進來,一步三晃的坐到了織田信長的身旁。而明智光秀則是中規中矩的行禮,坐到了我的旁邊。

    「這傢伙是什麼誰啊?」淺井久政小聲嘟囔著。

    「父親大人,這個人是足利義昭大人,也就是先代將軍足利義輝大人的弟弟。」淺井長政小聲的提醒著。

    「什麼,你說他是將軍的弟弟,怎麼不早說。屬下淺井久政拜見足利義昭大人。」淺井久政急忙端正坐姿,用最端正的禮節行禮。

    「切,不過就是一個棋子罷了。」我小聲嘟囔著,希望沒有人聽見,但是我一抬頭,卻看到織田信長對著我搖頭,估計是被他聽見了,或者說看我的口型就知道我在說什麼話。

    「足利義昭大人,織田信長大人,淺井長政大人。在下軍中有事,就先行告辭了。」這種場合我實在是呆不下去了,首先提出離開。

    「是嗎?那你就下去吧。」織田信長也巴不得我離開,生怕我在這裡說出一些讓織田信長和足利義昭難堪的的話來。得到織田信長許可之後,我就離開了天守,在我前腳剛離開天守,我就聽到了足利義昭那聲淚俱下的悲情回憶錄,我搖了搖頭,從侍衛接過武刀,沒有停留,直接下了山。

    而與此同時,元在美濃的巖村城,一個女人坐在庭院內,這個女人容貌姣好,柳葉彎眉,穿著一身橘色的華麗和服,上面繡著各種各樣的花紋,這個女人就是艷姬夫人,織田信秀的堂妹,也就是織田信長的小姑母,雖然是織田信長的小姑母,但是年紀也就比織田信長長四歲而已,今年三十八歲,不我大了整整十歲,可能是保養得好的原因,看著就像是三十剛出頭一樣。她的身旁坐著一個侍女和一個老嬤嬤。

    現在正是秋日時節,陽光暖洋洋的,天上沒有一片雲彩,偶爾有幾隻孤雁飛過,發著淒厲的叫聲。而這裡正是巖村城的本丸御館內的一個庭院。

    「唉,春光不在,大好的時光就這麼荒廢了。」艷姬夫人歎了口氣,目光由天穹轉向庭院,庭院內早已是秋日的氣息,昨天還盛開的花朵,今天都已經凋零了,艷姬夫人摸了摸自己的臉龐,「難道我的青春也要隨著這花兒飄零而逝了嗎?」

    「夫人,您為何而歎氣啊?」身旁的老嬤嬤關心的問道。

    「唉,還不是那個大人嗎?」艷姬夫人又歎了口氣,看著庭院內漸漸凋零的花朵,幽怨的說道。

    「大人?大人他又怎麼了?」老嬤嬤給艷姬夫人按著肩膀,又輕輕捶著艷姬夫人的後背。

    「人都言新婚美好,我也是有過一任丈夫的人,自然知道這新婚乃人世間一大樂事,但是大人他……」說到這裡,艷姬夫人不覺潸然淚下,她急忙從懷中掏出手帕擦了擦眼角的眼淚。

    「除了新婚的那一天,大人他就再也沒有碰過夫人您的身體嗎?」

    面對老嬤嬤的詢問,艷姬夫人只是無言的點點頭,事實也確實如此,自從新婚之夜那一天被織田信長捆到洞房的那一天之外,我就在也沒有在夜間進入過艷姬夫人的房間,更不要說和艷姬夫人發生關係,和艷姬夫人結婚已經是去年年末的事情了,這一轉眼就已經快一年了。

    「你們兩個下去吧。」這個老嬤嬤轉頭對著身後的兩個侍女說道,在看到侍女已經離開並且把門關上之後,走到艷姬夫人耳旁說道:「夫人,既然大人不進您的房間,那您就得主動讓大人進您的房間,在這件事情上,您得保持主動。」

    「你有什麼好辦法嗎?」艷姬夫人抬起頭看著老嬤嬤。

    「老身阿福不才,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老嬤嬤搖搖頭,而後又神秘兮兮的說道:「辦法雖然沒有,但是主意卻有幾個。」

    「你說……」艷姬夫人激動的抓著阿福的雙手。

    「大人不進入您的房間,一定是心中有那兩個小妖精,如果我們能夠除掉那兩個小妖精的話,再用個借口搪塞過去,那大人的後宮不就只有夫人一人了嗎,到時候,就算是大人不想進您的房間,也沒有別的去處了。」

    「此言有理,」艷姬夫人邊說邊點頭,看著老嬤嬤,握著她的雙手,「剩下的我知道該怎麼辦了。」

    織田信長和我的軍隊在小谷城進行短暫休整之後,兩萬七千大軍南下南近江,準備對不肯協助織田信長上洛的六角家進行討伐,而淺井長政也親自領兵五千前來助陣,同時淺井長政又派了五千大軍對北近江進行制壓,附帶一提的是,淺井家雖然是北近江大名,但是並未掌控北近江全境,此時淺井家的領地不過是琵琶湖的東北角而已,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方小大名而已,有了號稱「近江之鷹」的淺井長政以及他的五千大軍助陣,織田信長的上洛大軍如虎添翼,自小谷城出發之後,連戰連捷,很快就逼近了,六角氏的居城觀音寺城。

    其實關於進攻六角氏的命令,最早並不是出自織田信長的口中,而是出自足利義昭口中,這話還得從永祿八年(一五六五年)說起,那一年是織田家的美濃攻略最忙碌的一年,也是震驚天下的一年,就在這一年,三好三人眾與松永久秀密謀殺害了室町幕府第十三代征夷大將軍足利義輝,逃出京都的足利義昭逃亡藏身在六角家中。想要趕盡殺絕的三好三人眾聽從了松永久秀的建議,用管領的職位來引誘六角義治,希望六角義治能夠將足利義昭流放,而經不住誘惑的六角義治爽快的答應了三好三人眾的請求,將此時落魄的足利義昭流放。足利義昭對此懷恨在心,在得到織田信長的幫助之後,就立刻提出希望織田信長能夠出兵滅掉六角家,好在織田信長也有進攻六角家的意思,所以這二人一拍即合,而六角家也成了織田信長上洛路上的第一個犧牲品。自從大軍從小谷城出發南下之後,六角家就基本上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基本上這一路上織田軍可以用望風披靡這個詞來形容了,有的城池只是射了幾支羽箭之後就棄城而逃,還有的就是直接打開城門,但是更多的還是奉城投降,六角家如此的不堪一擊,這也得感謝六角義治了,繼任家督不久,就因為嫉妒家中重臣後籐賢豐的影響力,於永祿六年(一五六三年)十月一日殺害了重臣後籐賢豐父子三人,引發了世稱「觀音寺騷動」的變亂,由於無端殺害家中重臣,致使永田、三上、池田、進籐和平井等重臣紛紛反叛,六角義治本人被反叛的家臣們驅逐出觀音寺城,曾占近江絕對支配地位的六角氏的權力一落千丈,直到在蒲生氏秀的協調下他才得以回到觀音寺城。但是此時六角家已經風光不再,因為「觀音寺騷動」造成了相當大的內部分裂,曾經制霸南近江的六角家的力量也因此嚴重衰退。根本就不是領有尾張美濃兩國和伊勢半國、勢力如日中天的織田家的對手,短短的兩天,就有無數六角家臣投降織田家,日野城城主蒲生賢秀更是帶著幼子鶴千代來到織田信長的本陣之內,將鶴千代奉為人質,降服於織田信長的軍勢之下。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