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兩漢往事

正文 第十二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 文 / 閒雲漫關

    陳平開始暗自搞小動作的第二年,也就是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三月,呂雉病重。

    在史料裡專門記錄了一段話,說是劉如意的鬼魂作怪。但不管怎麼說,呂雉的身體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了。

    呂雉也很清楚,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該是安排後事的時候了。

    幾天後,呂雉一口氣分封了十幾個「侯」。其中兩個呂家子弟,倆個張敖兒子,剩下的是清一色宦官(太監)。總的來說,這些人都是呂家嫡系。

    隨後,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王呂產統領南軍。並告誡道:「先帝曾與大臣訂立盟約:『不是劉氏宗族稱王的,天下共誅之』。今呂氏稱王,劉氏和大臣不平。所以你們要牢牢掌握軍隊,護衛宮廷。我走之後,不要為我送葬,以防被人所制。」

    當年八月一日,呂雉駕崩,享年六十二歲,與劉邦合葬長陵。

    呂雉死後,留下遺詔,賜給各諸侯黃金千斤,將、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階賜給黃金。大赦天下。讓呂王呂產擔任相國。讓呂祿的女兒做皇后。

    對呂氏的繼續扶持,對劉氏的繼續打壓,這種一邊倒的安排,注定是危險的。事實也的確如此,這個安排,加快了陳平等人的步伐,劉氏和呂氏之間的爭鬥,已迫在眉睫。

    呂雉閉上了眼睛。按理說,陳平、周勃等人該跳出來表演了。然而,我個人認為,還是需要記錄下一些內容,給呂雉一個定論。因為在前邊的章節中,我一直在介紹她的陰毒狠辣、她的不擇手段,事實上這是不公正的。呂雉這個人,並非如此簡單。

    下邊的內容,屬於理論探討方面的東西,雖然有些枯燥,但不加以記述話,就難以展現呂雉的全貌。不得已,我只好硬著頭皮往下寫了,請各位讀者見諒。

    首先,他幫助劉邦穩定過朝局,最主要的表現是誅韓信、彭越。雖然她的行為對韓、彭本人而言,是不公平的。但對大漢天下穩定來說,是功勳卓著的。滅掉了潛在的對手,打擊了割據勢力,為皇權的鞏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二是繼續倡導「黃老學說」,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減田租,獎勵農耕,放寬對商人的限制,刺激經濟的發展,為穩定漢朝統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三是解除秦朝以來的「挾書律」、「三族罪」、「妖言令」。這三個東西都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先後實施的法令。

    其中「挾書律」是焚書坑儒後頒布的,其規定除了允許官府有關部門可以藏書外,民間和個人一律不得藏書。西漢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繼承秦朝,「挾書律」也不例外。

    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實際掌權的呂雉宣佈廢除秦始皇焚書時頒布的「挾書律」,使得長期受到壓抑的各種思想和文化藝術得以正常發展。

    實際上,「挾書律」雖然在對中國古典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和損毀,但對於當時秦朝的統治而言,並非一無是處。當然,這是另一個理論範疇上的東西,在此我就不深加探討。

    「三族罪」、「妖言令」是呂雉在高後元年廢除的。

    「三族罪」實際很好理解,因為我們聽過很多,古時侯很多人都享受過這種待遇。現今,對「三族」的說法也有不同。有的說父母、兄弟、妻子是三族;另說,則以父、母、妻為三族;亦有以父、子、孫為三族的說法。但不管怎麼說,這條法令是極其嚴苛的,一不小心就會絕了後。然而,呂雉廢除了這一條。事實上,她也做到了。她掌政十幾年,殺過很多人,但沒去滅對方全家,這難能可貴。(韓信、彭越是其掌政前所為,不歸此類。)

    「妖言令」是秦始皇時現在言論的一條規定,白天在街上說句過火的話,晚上可能就會有幾個人衝進家裡,給你扣上這頂帽子。通常情況下,一旦戴上這頂帽子後,緊接著就有幸和「三族罪」聯繫到一起說事。

    不管怎麼說,這三個不太地道的法令是呂雉廢除的。一個喜歡搞黑暗政治的女人能幹出這等善事,這有些諷刺。然而,這恰恰說明呂雉並非我前邊所講的那麼殘酷,因為她畢竟是個女人。

    其四是忍辱負重,繼承「和親國策」,與匈奴修好,為漢初的穩定和經濟復甦做出了貢獻。

    之所以說呂雉忍辱負重,是因為冒頓曾調戲過她。

    劉邦死後,冒頓給呂雉寫了封信。信得內容很長但很猥瑣,其中提到這麼一句話:我死媳婦,你死丈夫,我空虛你寂寞,願以我「所有」,易你「所無」。

    呂雉看完信後,肺被氣炸了。從早罵到晚,一罵好幾天。最終,她召來諸將,準備和冒頓幹架。

    就在此時,樊噲蹦了出來(當時還活著),說了一句很解氣的話:「讓我領兵十萬,橫掃匈奴。」

    呂雉一聽覺得很上路,說了一個字對樊噲加以充分肯定:「然!」

    眼看這兩個昏了頭的人準備動手,一個很不合身份的人站出來說了句很不合時宜的話。這個人是季布。

    前邊介紹過這個人,項羽死後,季布幾經周轉被劉邦收編了過來。隨後,劉邦讓他做了一個中郎將。這個「中郎將」聽起來似乎很牛氣,事實上,只不過是個皇宮裡邊的門衛而已,說他是個「門崗保安」也不過分。

    現在人家舞陽侯樊噲表示要去會一會冒頓,似乎輪不到一個「門崗保安」跳出來瞎咋呼,季布來這一手明顯是吃飽撐著了。

    季布說的話更過分:樊噲該斬!先帝將兵四十萬還被人家圍著打,你率兵十萬就想橫行匈奴?樊噲阿諛奉迎,當面欺君,該殺!

    大殿裡的氣氛緊張了起來。

    但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呂雉滿面怒容的退朝後,竟然再也不提這檔子事,似乎從來沒有發生過。季布還是安安穩穩地干他的保安工作,樊噲也沒能搞他的組團匈奴游。

    然而,這件事並沒有就此完結。呂雉平心靜氣地給冒頓寫了封回信,其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年老色衰,發脫齒落,不配侍奉單于。

    隨後,一匹金銀珠寶和這封回信,送到了匈奴。緊接著就是又一輪的和親。

    漢匈十幾年未有大戰。

    總的來說,呂雉當政這麼多年來,干了上邊四件正兒八經的事。然而就這四件事,把大漢王朝引到了正途,也為隨後的「文景之治」做了鋪墊。

    所以,我一直認為,呂雉是配得上「政治家」這三個字的。她隱忍,她狠辣;她殘酷無情,她體恤民情;她誅殺異己,但也澤被蒼生。

    她儼然是一代帝王。如果她不是一個女人的話,如果她做出來的事沒那麼絕的話,也許她的名字會被光環籠罩。然而……也只能「然而」而已。

    這個女人的故事也就到此為止了,無論再多的諷謗,再多的歌頌,都已是往事。大漢王朝新一輪的爭奪,業已拉開了序幕,很多人已經等不及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