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君臨天龍

正文 007 一品白身 文 / 低調椰子

    聽到這話,趙佶又有些疑惑。他之所以識得喬峰,那是因為托了後世天龍八部一波一波的翻拍熱潮,卻實在不知道這個周侗是什麼來歷,御拳館又是怎麼樣的一個機構。

    梁師成又在一邊解釋道:「御拳館乃是仁宗皇帝年間建立的,為的是優中擇優從禁軍當中遴選出最精猛的將士傳授武功,充作各宗室親王並朝中重臣的護衛。神宗時王安石王相公革新變法,將之給裁了。」

    喬峰也說道:「周侗周老師的確是武林中當之無愧的泰斗宗師,只是因了官面上的身份,在江湖上名聲反而不甚響亮。不過我先師汪劍通曾經講過,周老師拳劍雙絕,若真要放低了身段在江湖揚名,能勝得過他的卻也少之又少。」

    聽到喬峰都對周侗推崇備至,趙佶便將這個名字牢記在心,暗道以後自己執掌大權後,一定要重用這個武功高強又肯為朝廷所用的宗師高手。

    不過現在最要緊的是籠絡住喬峰,別的事情都要先放到一邊。

    趙佶雖然知道這個世界有一個江湖存在,也有許多聲名遠播的俠客和隱遁不出的異人,但是地位所限,他並沒有太多結交名人的癖好。之所以對喬峰另眼相看,除了對方丐幫幫主的身份之外,更主要的還是對喬峰這個人本身佩服和悲憫。

    任何熟悉天龍八部的人,最關注最佩服的人一定是喬峰。至於慕容復之流,除了放放嘴炮喊幾句復國口號之外,實在是讓人不大瞧得起,志大才疏就是這個人最好的標籤,剝去那些落難公子之類人為腦補的光環之外,從頭到尾就是一個跳樑小丑而已,實在不配與喬峰並列。憑他那點伎倆手段,就算給他一百年折騰,能復得了國那才出鬼了。

    喬峰這個人,英雄第一,慷慨第一,悲劇同樣是第一。他俠骨丹心,但卻為人不容;縱有鐵漢柔情,卻錯手殺妻;有慷慨之志,卻因仁義之心而被兩下相棄。雖然他這一生堪稱悲壯,但在趙佶看來,卻實在太無道理,這樣一個英雄,不該如此悲劇收場。

    對於喬峰,趙佶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改造計劃,正好趁著接下來一個多月的時間逐一施行。從私人角度而言,趙佶寧可看到喬峰能夠識時務的活下來而不是慷慨赴死,從他的計劃角度而言,有喬峰坐鎮的丐幫才能揮最大凝聚力而是不是一盤散沙。

    當然最穩妥的計劃是能夠徹底掩蓋下喬峰身世這個定時炸彈,有時候無知也是一種幸福,未必需要事事尋根究底。誠然,這件事如果掩蓋下來,喬峰一生也難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世,可是這樣一來也能避免人生最大的悲劇。

    可是喬峰的身世牽連太廣,憑趙佶當下這種無權無勢的狀態,實在很難做到。那麼現在就先退而求其次,給喬峰打打預防針,讓他有一個心理準備。同時也試著改變一下他的看法想法,不要事事都鑽牛角尖。

    喬峰對於為趙佶疏通經絡這件事很是上心,簡單詢問了幾句趙佶感覺如何,得知沒有什麼不妥後便決定繼續行功。

    因為有了昨天的經驗,加上喬峰本身功力有了突破,所以今天的行功通脈用的時間要短一點,只不過兩個多時辰就結束了。這一次趙佶也沒有昏睡過去,雖然精神蔫蔫但總還保持著清醒。他見喬峰累得大汗淋漓,臉色都有些蒼白,心中益感激,越堅定了要挽救喬峰悲劇人生的決心。拋去其他所有功利因素,單單只是為了讓這個朋友不再重蹈悲劇的人生!

    梁師成一早備下滋補元氣的湯藥,趙佶在一邊守著,看著喬峰服下湯藥後打坐調息,呼吸漸漸趨於平穩。趙佶才放下心來,在僕人攙扶下沐浴停當後回房小憩。

    趙佶醒過來的時候,天色已經黑下來。得知喬峰也已經調息完畢,趙佶便起身過去。

    這時候明月剛剛掛上城頭,夜色清涼,只是圍牆外街面上喧鬧聲依舊。千年之前的東京汴梁是個不夜城,入夜後繁華不減,反而比白天更熱鬧了幾分。趙佶穿越千年而來,對這千年之前文明奇跡的繁華感觸更加深了幾分,益覺得自己肩上責任重大,絕不容許這份繁華在幾十年後毀於異族鐵蹄之下。

    喬峰換了一身黑色的勁裝武士袍,氣質益英挺。他正坐在庭前木閣下自飲自酌,見趙佶走過來便起身相迎。

    趙佶從遠處走來,見喬峰已經恢復精神奕奕的模樣,又見到閣中桌上杯盞,便笑道:「對月獨酌太無聊了些,喬兄可有雅興與我一起夜遊東京?」

    聽到這話後,喬峰也笑道:「我對汴梁城繁華夜市也心儀已久,便與趙公子同去。」

    趙佶示意梁師成在前方帶路,接過僕人遞上來的連帽大氅披在身上,便與喬峰一同往別院外行去。他不無好奇道:「聽喬兄意思,莫非以往不曾來過汴梁城?」

    喬峰一邊走著一邊說道:「我出身嵩山腳下農戶下,幼時家境貧寒,也難出遊。後來加入丐幫後,一邊學武練功,一邊在四方奔走。倒是有幾次路過汴梁城,只是過城而不入。這次若不是幫中兄弟遇上麻煩,我也難有機會進城。」

    「丐幫的事務很繁忙麼?」趙佶不免好奇問道,他對這個時代江湖幫派的日常運作實在瞭解不多。

    喬峰笑著擺手道:「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情,只是巡查幫中弟子經營的一些產業,處理跟地方上豪強生的糾紛,還有就是走訪各地招收一些貧苦無依的新幫眾。」

    「丐幫也有產業?」

    脫口問出這話後,趙佶便覺得有些不妥,還沒來得及再解釋一下,喬峰已經笑著說道:「丐幫之名,尋常人望文生義,便以為幫中都是一些乞丐,這說法其實也算不上錯,只是有失偏頗。」

    「我丐幫始於唐末,那時天下兵荒馬亂,百姓流離失所,行乞謀生者十之七八。丐幫先代前輩便從那時聚起一群人來,人多了謀生容易些,也能對抗那些暴虐無道的官軍胥吏。人一多起來,單靠乞討也難養活,幫中一些有識之士便經營起一些產業,來貼補幫中用度,便不需要完全依靠旁人施捨、不勞而獲的過活。後來也有一些幫中弟子自己奮,掙下一份家業。」

    喬峰頓了一頓,又說道:「現在丐幫弟子主要營生一是給一些富貴家看家護院,又或幫忙運送商貨賺取一份酬勞,一是過往幫中弟子經營出家業後再饋贈回幫中一些財貨。之所以始終以丐幫為名,一來是不忘立幫之初的祖訓,二來幫中招收弟子主要就是那些品性純良但卻生活艱難的乞丐。」

    趙佶一邊聽著一邊微微頷,對丐幫是一個怎樣的存在也有了一個更清晰的瞭解。他看重丐幫,一來固然是因為丐幫人數眾多加上喬峰的緣故,二來則是因為在眾多江湖幫派中,丐幫絕對是卓爾不群的一個存在。

    別的江湖幫派創建的目的,或是為了在江湖上揚名立萬、好勇鬥狠,或是為了在地方上欺行霸市、爭名逐利,真正於國於民有利,本質好的少之又少。而丐幫卻是立足於整個社會的最底層,成員們也都是流離失所的乞丐,立幫的主旨是為了生存,本質上與朝廷法度沒有衝突。如果要比較的話,性質上跟後世的工會差不多。

    喬峰又歎息道:「雖然幫中事務只是一些繁瑣小事,但我得先師汪幫主看重,將丐幫重任交給我,自然也要竭盡所能,將我丐幫揚光大。」

    聽到這話,趙佶笑道:「我倒是希望丐幫越來越弱才好,天下百姓生活越來越富足,流離失所、沿街行乞的乞丐越來越少,這才是真正的大治之世啊。」

    喬峰聞言後不禁一滯,而後才說道:「趙公子說的正是,卻是喬某拘泥於一幫一派。這世間百姓過得越好,破家行乞也越少。這般看來,我們丐幫的確是越來越弱才好。不過只要丐幫存在一日,我須得用心打理,才不負先師所托,不負丐幫上下的信任。」

    趙佶則又笑道:「喬兄你敢於任事,不懼重任,實在令人欽佩。只是要天下大治,乞丐絕跡,卻也難得很。我大宋雖施仁政,但再好的政令,也難面面俱到、人人受惠,世間總有一些悲苦不平事。便如旱澇天災,便是人力難避免的災禍。朝廷雖然設著廣惠倉,逢災害也有賑濟政令,卻難免還有疏漏。這時節,正需要丐幫這樣的義士招攬收容難民乞丐,一者讓他們有生機過活下去,一者施以仁義教化,不讓難民聚眾為禍。這般說來,丐幫雖處江湖之末,但卻實在有功於社稷,正合了范仲淹范相公所言『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補足了朝廷政令的疏漏,實在善莫大焉!」

    聽到趙佶這番嘉許,喬峰心情不免激動。大凡人心中有什麼抱負,要做什麼事,會獲得什麼回報還在其次,最需要的還是別人的認同。趙佶這番話恰恰點出了丐幫立幫之本,令喬峰大生知己之感。

    趙佶旋即又笑道:「所以說,喬兄你與我之間的交情,大可不必拘泥於這世間俗見。你帶領著丐幫處於江湖為天下拾遺補漏,雖然沒有功名在身,但委實可以稱得上江湖上的政事堂相公,白身中的一品。我雖然出身天家,但不過一個富貴閒王,享樂則可,與這天下卻半分無加。我腆顏與你結交,實在是我高攀太多!」

    ————————————————————

    最近一周內每天暫時一更,等到正式簽約有了推薦後就雙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關於情節方面有好的建議也可以書評區留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