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君臨天龍

正文 040 忠烈西軍 文 / 低調椰子

    趙佶見一直跟在自己身邊並不顯山露水的侍衛們竟然有如此亮眼表現,同樣忍不住眸光透亮。侍衛們用弩箭逼退鍾萬仇,趙佶並不感到奇怪,大宋的各種軍器軍械異常強勁趙佶早已經清楚,真正讓他感到驚喜的是侍衛們操縱勁弩的行雲流水和準頭之高。他們從遠處奔來,先要瞧清形勢然後掏出弩機上弦,接著瞄準扣弦,將半空中鍾萬仇給逼退,更難得是數箭皆命中撞擊鍾萬仇刀背,如此神乎其技,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那鍾萬仇雖然凶神惡煞衝上來,不過算起來趙佶也確實有些理虧,倒未必一定要置他於死地,擺擺手讓侍衛們收起弩機,然後在兩人挾持下躍下牆頭。

    這邊鍾萬仇領教過弩機之威也不敢再放肆,他只是性情暴烈卻不會一心求死,只轉頭對鍾靈道:「女兒,爹爹平日怎麼教你的,難道你忘了不成?這種小白臉登徒子最是壞心腸,見到他們都要避著走。他可有欺負到你?告訴爹爹,若真有,我一刀將他劈成兩段!」

    趙佶站在數丈外聽到這話不免赧顏,不過也覺這鍾萬仇性子當真古怪,剛才酒樓裡喝罵女兒厭惡至極,現在卻一臉疼愛之色,若是性子韌性差些,委實受不住這種翻臉快過翻書的跌宕。

    鍾靈見爹爹無礙,心裡鬆了一口氣,她與趙佶也不算太熟,真怕這人被激起怒火來害到爹爹性命。聽鍾萬仇在鬧市上這般叫嚷,又覺得羞惱得很,低頭扯住鍾萬仇衣袖低語幾句,鍾萬仇才拉著女兒轉身離去,只是仍回過頭來瞪了趙佶幾眼,模樣很是凶狠。

    趙佶目送這對父女離開,眼見到一直走出很遠的距離,鍾靈才回過頭,悄悄揮著揮著手中絲帕告別。

    被鍾萬仇這一鬧,趙佶也沒了逛街的興致,便與侍衛們一同回營。幾名侍衛見趙佶一臉興致缺缺,便請示道:「王爺,要不要打聽一下那對父女的落腳點?」

    趙佶微笑著擺擺手,他追上鍾靈,只不過是一時的好奇,想看看這個小姑娘是個什麼樣子的人。小姑娘雖然生得清麗可人,他卻也沒有更深一步的想法。誠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若要學那段王爺播種機那般一路留情留種,趙佶卻沒有太高的興致。

    暫且拋開鍾氏父女不談,趙佶對侍衛們剛才逼退鍾萬仇的技藝好奇得很。他從一名侍衛那裡討來一張弩,這弩弓寬將近一米,弩臂則有半米多長,平時兩者分開,弩臂掛在腰後,弓身則斜插在肋間,並不影響活動。一旦用到的時候,可即刻抽取出來組裝上弦,相當便捷。

    這樣一副弩,重達百餘斤,趙佶看著侍衛們耍起來輕輕巧巧,自己卻幾乎駛出了吃奶的力氣才將整副弩給托起來,不過卻已經完全沒了力氣引弦搭箭,不由益發對將過百斤弓弩耍起來混若無物的侍衛們倍感欽佩,不免問道:「你們練出這些本領來,用了多長時間?在禁軍裡有這些本領的人多不多?」

    侍衛們不免笑道:「咱們大宋缺馬,弓弩是步陣裡最重要的武器,因此行伍間最重要的便是臂力這一項。小人們這些本領,也算不得多出奇。」

    這回答雖然輕巧,但趙佶試過後自然不會以為就這樣簡單。若八十萬禁軍裡每個都有這樣非凡的技藝,那不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果然,接著另一名侍衛便笑道:「不過,要練出這樣的火候來,那也不簡單,單靠日常的操練是做不到的。小人們出身西軍,與西北羌人和西夏人交戰得久了,若手腳慢一些,早就死在軍陣衝殺裡。所以,這些本領大半還是要活命被逼迫出來的。」

    聽到這話,趙佶不禁肅然起敬,他現在才知道原來這些侍衛們竟是西軍出身。西軍乃是大宋最精銳的部隊,戰鬥得也最苦。像那天波府楊家將一門**上陣殺敵,雖然只是藝術塑造,但卻取材真正的西軍故事。在西北之地,不乏閤家男丁盡皆陣亡,只留滿門寡-婦的現象。西軍悍勇,天下聞名,隨便出來一個兵痞,便是魯智深那樣勇武的反賊。當然西軍中不可能人人都如魯智深那般悍勇,但卻還有一位兵痞名叫韓世忠。南宋中興四將,有三人出身西軍,西軍之驍勇善戰可見一斑。與之相比,那被藝術美化太多的梁山賊寇不過跳樑小丑而已。

    知道身邊侍衛們出身西軍後,趙佶對他們多了一份敬重。雖然這次出使完畢後,他們還要再返回西軍裡,雙方以後未必會再有交集,但趙佶對他們的敬重卻是發自肺腑,不摻雜別的亂七八糟的念頭。靖康年間,西軍勤王救國,自小種相公以下為國捐軀者不知凡幾,雖然最終難挽頹勢,但殘存的火種卻仍撐起半壁江山,確是真真正正的忠烈之軍!

    交談中,趙佶又問起這種強勁的神臂弩在軍中能佔多大比重的配置,卻得知這神臂弩打造不易,以大宋的生產力也打造不易,偌大西軍中只有千餘具的配備,真正戰陣廝殺很難造成大規模的殺傷力,主要用於各位統軍相公的親衛和精銳斥候隊伍裡,軍中主要配備的還是一般的硬弓。

    聽到這裡,趙佶不免有些遺憾。可惜他不是什麼博聞強記的工科男,不要說引導一場工業革命,土法煉鋼的工藝都不懂,很難在改進軍械方面做出什麼貢獻。

    剛剛回到營地裡,蔡京便來拜會趙佶,寒暄一番後主要講得內容還是再往前就到了大理國真正控制的疆域中,所以言行舉止方面需要莊重起來了。趙佶雖然有些獵奇心理,但也不會完全無視了這次出使的任務,聽到蔡京的話後便點頭答應自己會注意起來,留在使團裡不會再隨便外出私下行動。

    使團休整了一夜後,第二天繼續上路,因為剛剛答應了蔡京不會再隨便外出,趙佶倒也沒機會跟那鍾靈告別一聲。不過只是道路偶遇一次,倒也不必怎樣牽腸掛肚。

    使團南行三天,那大理國鎮北關遙遙在望,而大理國前來迎接大宋使團的隊伍也終於跟使團碰面了。率隊的乃是大理鎮南王段正淳與重臣善闡侯高昇泰,這已經是大理國能擺出來規格最高的迎接隊伍了,段正淳乃是皇儲皇太弟,高昇泰卻是當下大理國風頭無兩的權臣,若再進一步,只能由國主段正明親自出關迎接了。

    之所以擺出這樣隆重的迎接陣仗,一來是因為大理國與大宋向來沒有多少互動,最近一次還是仁宗朝大理國主砍下逃進國中的儂智高頭顱送給大宋,因此大理國上下對這番大宋來使分外重視。二來自然是因為使團中趙佶的存在,同為皇帝御弟,他的份量卻又比段正淳重了許多。

    雙方在關外簡短會面交談,趙佶也終於見到了那位聞名已久的鎮南王段正淳。段正淳年約四十歲許,相貌儒雅,氣度雍容,顧盼之間自有一股頤指氣使的貴氣,站在迎接隊伍之前,猶如鶴立雞群般出眾,難怪能引得那麼多女子為之傾心。就連蔡京與這位段王爺見禮時都不免心中稱奇,不想這大理南陲小國,竟有這樣一位氣度出眾的宗室親王。

    段正淳與高昇泰上前拜見趙佶,早有隨行的禮部官員教導趙佶相應的禮節,趙佶應對之間倒也沒有失了禮數。雙方簡單交談幾句,旋即便入了關口,趙佶跟喬峰一起與段正淳共乘王輦,蔡京這正使則坐鎮使團,在高昇泰作陪下繼續上路南行,要在入夜前趕到鎮北關裡,那裡早已經備下了接風洗塵的宴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