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逍遙侯

正文 第65章 小團體 文 / 大司空

    其實,李中易的想法,一直很簡單:在這場大周和大蜀之間的戰爭之中,保住小命,安全順利的返回成都,繼續享他的清福。

    所以,李中易也不在乎,他一手組建的鄉軍骨幹,全是郭懷的人。打完了仗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他拍拍屁股直接走人,輕鬆自在,逍遙快活。

    可是現在,郭懷雖然說得很委婉,但是話裡的意思,卻是堅決反對解散鄉軍。

    李中易上輩子混官場的時候,就深深的懂得一個道理:擋人的財路,如同殺人父母;攔人的官運,就是挖人家的祖墳。

    郭懷的勸說,讓李中易意識到,他一手組建的鄉軍,如今聲名未彰,戰功全無,就已經變成了一個團結的利益集團。

    可問題是,這麼一支兩千多人的大隊伍,就算是位高權重的孟仁毅,也無法全部解決編製問題啊?

    這一刻,李中易忽然覺得,不僅腦袋很疼,蛋也疼!

    「嗯,只要打完了這一仗,我想的話,孟帥的軍中一定需要補充進去很多的有功之勇士。」

    大敵當前的時候,李中易也不敢擾亂軍心,只得給了個含糊的承諾。

    按照蜀國的軍制,一個指揮(營)500人,五個指揮就是一個軍,2500人。

    原本屬於編外人員的鄉軍,一下子轉為正規禁軍的一個軍,就算孟仁毅是孟昶最寵愛的親弟弟,恐怕也辦不到。

    對於皇帝來說,手下的高級將領私下裡大肆擴軍,都是十分犯忌諱的事情。

    當然了,以李中易和孟仁毅的深厚交情,安排近千人的小團體,在金吾衛裡單獨組建一個編製略大一些的營級單位,由郭懷來指揮,倒是沒有特別大的問題。

    得了李中易的承諾,姚洪暗暗鬆了口氣。其實,這些天來,老戰兵弟兄們私下裡都在擔心,打完了這一仗後,整個鄉軍將何去何從?

    其實,以郭懷對李中易的瞭解,他並不擔心老兄弟的去留問題。

    郭懷一直暗中琢磨的是,追隨在李中易身邊的整個鄉軍大團體,更長遠的發展問題。

    權力既是春*藥,又像是**煙,一旦吸上了癮,再難戒掉。

    當了幾個月的副帥之後,郭懷深深地感受到,擁有權力的滋味,真好!

    李中易表面看上去很隨和,很好說話。實際上,在郭懷看來,生死攸關之際,李中易絕不是心慈手軟之輩,出手異常之狠辣。

    例子很鮮明。河池縣的夏兵曹,因為勾結山匪,嚴重威脅到了河池縣城的安全。於是,他的全家老小,無一倖免,統統倒在了鄉軍的屠刀之下。

    殺人的是鄉軍弟兄們,但是,緊握刀把子的卻是李中易。

    這時,黃景勝忽然插話進來:「公子,一個武侯鋪就可以至少安置五十名弟兄。」

    郭懷聞言一陣狂喜,到時候,精銳鄉軍去當禁軍,其餘的人都可以分散開來,去做管治安的武侯。

    這麼一來,整個鄉軍的出路問題,就全部解決了。

    李中易狠狠的瞪著黃景勝,這傢伙也不是省油的燈,有槍才是大爺的樸素道理,懂的人還真不少啊。

    見郭懷眼巴巴的望著自己,李中易心頭突然一軟,再怎麼說,這支隊伍也是他一手拉拔起來的心血。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整個鄉軍也就類似於李中易手下的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這可是根紅苗正的嫡系山頭吶。

    見李中易終於點了頭,郭懷和姚洪喜不自勝,未來的前途無憂矣!

    解決了鄉軍將來的命運問題後,李中易手裡捧著茶盞,含笑問郭懷:「稜堡都修好了?」

    郭懷說:「還沒有這麼快,不過,天亮之前,肯定可以完工。咱們占的這座山地形非常好,不僅牢牢地鎖住了出山口的咽喉,而且,大石和粗木很多,不需要去費太多的工夫轉運回來。」

    「嗯,滾木、擂石要多備,最主要的是防備敵軍火攻,務必提前準備好儲水水的器物。」李中易的腦子裡始終繃緊了一根弦,不管走到哪裡,防備火攻都被他視作第一要務。

    「山上的竹子很多,末將讓隨軍的木匠,劈竹引水,已經把寨外的地面,全部澆透了。敵軍別說放火,就算是爬山都很困難。另外,末將命人砍樹的時候,吩咐過弟兄們,要留下一些低矮的樹樁子。」郭懷詳細地解釋了他的部署情況。

    李中易頻頻點頭,末了,又問郭懷:「派往河池報訊的斥候,應該已經到了吧?」

    「是的。末將先後派了三撥斥候騎兵回城報訊,這個時候,應該都到了。」

    郭懷畢竟距離上層決策圈太遠,他並不知道李中易,其實是被李廷圭硬逼出河池縣城的。

    按照常理,鄉軍發現高梁寨已經丟了之後,就應該轉身向後,連夜摸黑跑回河池城去。

    可是,李中易卻沒有採納這個建議,反而命令後軍選擇險要的位置,安營紮寨。

    對於這一點,郭懷一直沒有想得太明白。

    李中易也確實不太好解釋真實的原因。總不能直白的告訴郭懷,只要他帶著鄉軍逃回河池城,就很可能被李廷圭藉機找碴,砍了腦袋吧?

    郭懷雖然可信,但是,依然需要時間來觀察。李中易從來沒有打算過,把自己的命運徹底交到任何一個人的手中。

    上輩子,初進官場的時候,李中易曾經非常信任的某位同事,卻在提拔的緊要關頭,從背後捅了他的黑刀。

    打那以後,除了父母之外,李中易再不敢輕易的相信任何人。

    天光大亮的時候,一座奇形怪狀的多邊形稜堡,聳立在眾人的面前,引發了大家的私下議論。

    「醜死了……」

    「好古怪……」

    「沒見過……」

    酣睡中的李中易,自然聽不見部下們的竊竊私語,他昨晚上床太晚,急需補磕睡。

    吃過早飯後,忙碌了一夜的民夫和鄉軍們,鑽進帳篷裡呼呼大睡。

    一夜沒睡的郭懷,把第一營和第二營,隊正以上的軍官叫到身旁,領著他們進了稜堡。

    「這叫稜堡,請各位按照如下編製,配置守衛的士卒,弓手五名,弩手五名,負責掩護的刀盾手和長槍手,各五名。另外,需要在稜堡的附近留下至少二十名決死隊,以便隨時將衝進來的敵軍擋回去……」郭懷仔仔細細地講解一番後,最後問軍官們,「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

    「明白了。」

    郭懷點點頭,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在咱們整個鄉軍裡邊,香帥最看重的就是你們兩個營,可千萬別給老子丟臉。」

    「老子今天先把醜話說在前邊,誰敢後退半步,老子認得你們,手裡的鬼頭刀可是不長眼睛的。」郭懷撂下狠話,掉頭就走。

    直到李中易補足了覺,吃過飯,山下也沒有看見一個周軍的蹤影,他心裡有些奇怪,就問黑著眼圈的郭懷。

    郭懷笑了笑,說:「香帥,我軍熟悉地形,腳力又非常出眾,即使是摸黑,也可以一撤二十餘里地。周軍的兵,恐怕就難說了。」

    幾個人正說笑,就聽見前邊的山頂上響起了竹哨報警聲,並接二連三的傳入眾人的耳內。

    趙匡胤終於來了!

    李中易隱隱有些不安,這是他的首戰,儘管佔盡了地利,心裡多少還是有些不摸底。

    只經過幾個月訓練的鄉軍,能否頂得住趙匡胤的精銳周軍的進攻,依然還是個未知數。

    從警報傳出,到大隊周軍出現在山腳下,居然花了一個多時辰。

    望山跑死馬,古之人,誠不我欺啊!

    隨著周軍源源不斷地開過來,整個寨牆上的氣氛,陡然緊繃。

    成敗在此一役,李中易也把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如果第一戰過後,他順利地守住了大寨,那麼,就可以派人去聯絡趙匡胤。

    告訴趙匡胤,他的親弟弟和鐵桿兄弟,都在李某的大營裡。

    歷史上,一貫標榜重情誼的趙老二,最後會作出怎樣的抉擇,李中易還是蠻期待的。

    就在李中易眺望著遠處周軍的動靜之時,趙匡胤早已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小山頭。

    趙匡胤穿了一襲白衣便袍,迎風而立,凝視著蜀軍大寨,卻久久無語。

    「好厲害的山寨啊……」趙匡胤彷彿沒聽見王政忠的嘮叨聲,他喃喃自語道,「蜀軍的防禦竟然沒有死角,無論從哪邊進攻,都將很難避免被旁邊的弓矢所傷。」

    顯然,趙匡胤已經看懂了稜堡的厲害之處,不愧是一代名將。

    「娘的,這立的是什麼鬼寨?」王政忠依然是個話嘮,嘴巴老是閒不住,「我說,你為什麼不讓我打前鋒呢?」

    趙匡胤冷冷一笑,說:「稍安勿躁。等會你就知道了,為什麼不讓你當前鋒。」

    「運水的雞公車隊到哪了?」趙匡胤扭頭問身邊的幕僚,那幕僚拱手回答說,「回趙帥,已經離此不足三里地。」

    「嗯,在山溝裡打仗,乾糧倒在其次,最主要的就是水源。」趙匡胤也非浪得虛名之輩,除了帶著重兵壓上來之外,始終關注著後勤的大事。

    打仗打到一半,士卒們沒水喝的蠢事,絕對不可能出現在趙匡胤身上。

    「高聰那傢伙出動了。王政忠撇了撇嘴,不屑地看著高聰的將旗逐漸往前移動,「這傢伙一直仗著張永德的勢,從不把你放在眼裡,一路之上,這陽奉陰違的事情幹的還少麼?」

    「閉嘴。」趙匡胤忍無可忍,終於爆發了,厲聲斥責多嘴多舌的王政忠。

    平時異常友愛的趙匡胤果真發了火,冷肅的面容,也的確令人膽寒。

    王政忠尷尬的縮了縮腦袋,訥訥的閉上了他的嘴巴,不敢再多言。

    過了一會,趙匡胤氣消了一些,走到一臉鬱悶的王政忠身旁,親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溫和地說:「大方,你說說看,俺趙老二啥時候虧待過自家的兄弟?只要找出一樁來,我馬上把頭擰下來給你當夜壺。」

    被趙匡胤搓揉得很舒服的王政忠,明明心裡的氣已經消了,卻故作姿態,冷冷地說:「哼,老子才不要你這麼難看的夜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