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逍遙侯

正文 第116章 逍遙盒飯 文 / 大司空

    劉東明經皂役的暗中指點,早就知道李中易的身份,於是,他哭喪著臉,拱手說:「不瞞李公,這批貨物皆是一些殘次的綾羅綢緞,如若估價過高,小人就要賠死了。」

    李中易心裡直想歎氣,長得如此俊俏,逼格直追俏周瑜的年輕人,竟然滿嘴都是銅臭味,實在是令人大跌眼鏡啊。

    「汝為何在此地棄船登岸?」李中易畢竟不是專業的商人,有些問題他必須找行業內的熟手瞭解情況。

    劉東明轉動著眼珠子,猶豫著該不該說真心話,李中易微微一笑,說:「只要你老實的回答了本官的問話,別的都好商量。」

    「不瞞李公,此地雖然商稅較……那個……高……可是,汴河前面,越是靠近開封城的各個津渡,力資費也越貴,還經常丟東西,告狀都沒用。另外,賃來的牛車或是驢車,也要多花不少錢。小人為了盡量省下幾個小錢,寧願辛苦點,就從逍遙津上岸。」

    李中易一邊仔細的聽,一邊頻頻點頭,這劉東明所說的困難,其實就是他李某人的重大機遇。

    想瞭解更多的情況,李中易就把劉東明領回了公事廳內,命馬小六泡好了茶,然後就開始交流。

    這人真的是不可貌相,長得如同神仙一般的劉東明,居然市儈得很,為了省幾個稅錢,對李中易的問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當然了,劉東明對於他的進貨來源,以及真實的價格,銷售的渠道。那是絕口不提。

    李中易心裡明白,這個劉東明顯是想獲得他的好感,方便以後從外地進貨的時候,都能夠在逍遙津享受到低稅的好處。

    聊了大約兩個多時辰,李中易心滿意足的放走了劉東明。他的貨物稅率不變,還是值百抽五,只是實際的總價值方面,李中易給他打了個七折。

    劉東明連連道謝之後,歡天喜地的走了,黃景勝快步走到他剛才的位置旁邊。彎下腰,從地面撿起了一串錢。

    「呵呵,區區一串錢就想收買我?老黃,退給他吧。」李中易微微一笑,信手拿過一本帳冊。仔細的翻閱裡邊的內容。

    不論古今,商人們給有實權的官員行賄,已經成了盡人皆知的顯規則。

    吃罷午飯,李中易命王有德去找十幾個閒漢過來,幫著搭幾間簡易的茅草棚。

    王有德心裡不太明白,卻又不敢問李中易,只得揣著狐疑下去安排。

    因為現在是夏季,李中易暫時不需要考慮防寒的問題。只需要茅草棚堅固不倒,就算是大功告成。

    津卡的帳目上,存有五十貫錢。這個是歷年積累下來做門面的公款,李中易只要不裝進自家的兜裡,可以隨便支用。

    茅草不值錢,黃泥做的磚也不值錢,木頭稍微值點錢,不過。李中易並不打算修成碉堡,自然不需要太貴的木料。

    按照朝廷的規矩。李中易當差期間,除了休沐日之外。必須請假才能回家。

    所以,當晚,李中易就住到了,津令的官捨裡邊。

    逍遙津令的官舍,就在距離逍遙津渡口兩里多地的逍遙鎮內。

    說來也很奇怪,這座不大的三進小院子,橫跨兩縣,左牆外是開封縣,右牆邊是祥符縣。

    小妾們都沒在身邊,李中易看了一會書,洗過腳,就上床睡覺。

    第二日,李中易早早的起了床,在牆邊活動了一下手腳,黃景勝在鎮上買來面片兒湯和芝麻胡餅,對付著吃了早餐。

    出門後,李中易騎馬走在鎮子裡的街上,他發現,有很多鎮民都沒有在家裡自己做飯,而是在外面吃早點。

    李中易心想,農民一般不捨得在外面吃早飯的,這些鎮民恐怕都是在開封附近有活幹的市民了。

    到了渡口後,李中易就見王有德正督促著他找來的一大幫子閒漢,開始搭建茅草棚。

    黃景勝看了一陣子,也有些好奇的問李中易:「公子,修茅草棚做什麼?」

    李中易微微一笑,說:「打算賣盒飯,涼茶,以及雨傘之類的東西。」

    「盒飯是啥?」黃景勝很有些不解的追問李中易。

    李中易的嘴角微微翹起,笑道:「盒飯就是大碗的米飯。」

    「公子,北人以麵食為主,您為何要賣米飯?」黃景勝越發的不解。

    「南人卻喜歡吃米飯啊,再說了,這僅僅只是個開始,回頭啊,麵食肯定有的。」李中易也懶得和黃景勝解釋得太細,有些事情還真是一時半會說清楚的。

    三面透風的茅草棚,很快就有了個雛形,李中易讓王有德把津卡的皂役們叫到一塊。

    黃景勝接了李中易的眼色,就大聲問話這些皂役:「李公問話,誰的渾家會做飯的?」

    皂役們不知道李中易是何意,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李中易笑了笑,說:「本津卡需要會做飯的五個婆姨,每日工錢十文,還管飯。」

    這下子,皂役們全聽懂了,有些自以為渾家做飯很棒的皂役,紛紛擠到黃景勝的面前,搶著報名。

    名額只有五個,可是報名的人,卻有八個,大家都眼巴巴的望著李中易,希望他能夠選上自己的渾家。

    李中易原本只是隨口說了五個人,見大家都想替老婆找份管飯的工作,他也就鬆了口,全都接納了進來。

    「多謝李公成全,這下子幫咱們解了大難啊。」一時間眾說紛紜,大家都對李中易的讚不絕口。

    李中易微微一笑,飯鋪是津卡所開,參加的人員又都是皂役的渾家,倒很有些機關食堂的味道哈。

    約好是第二天早上過來,有些性急的人,當天中午,就找來了他的渾家,想要做飯給李中易吃。

    王有德見了眼前這一幕後,知道徹底的大勢已去,他對李中易善於收買人心的心機,感到異常忌憚。

    茅草棚以及爐灶搭建完成後,李中易吩咐王有德去買摔傷後宰殺的牛骨頭,牛油以及幾斤牛肉來,準備熬湯。

    黃景勝則帶人去附近的村子裡邊,採購米、面、青菜、蘿蔔等菜,很多東西直接從農民手上買,價格比在開封城內,要便宜得多。

    八個女廚師,李中易根據她們的特長,有人專門負責切菜,有人負責擀面,有人按照李中易的教導,專門負責炒大鍋菜。

    李中易大致計算過,第一天只準備六十人份的飯菜,津卡本身有二十幾個人,加上八個女廚師,剩下的三十份,就是今天要銷售的盒飯量。

    昨日有三批閒漢,據說馬小六說,他們很多都是單身,家裡不開火做飯,總是在外面吃。

    這又可以消耗掉十份左右的飯菜,那麼剩下來的二十份,就是要給來往的行人或是客商提供飯食了。

    菜式方面,李中易不打算搞得太複雜,三葷一素一湯即可。李中易家裡每天要吃掉半隻羊,他只需要把羊骨頭、羊油和少量的羊肉帶來,就可以解決掉兩葷的問題。

    含有大量濃汁的羊骨頭燉蘿蔔、熬得直冒油的牛骨頭蘑菇湯,清炒白菘,一小碟子醃蘿蔔,再加上一碟子紅燒魚塊。

    因為津卡附近就有賣魚的漁翁,買魚非常方便,也很便宜,李中易特意加上了這道菜。

    實際上,李中易在安排菜譜的時候,刻意以葷菜為主,那道清炒白菘,實際上是給他自己留的。

    鎮上吃飯,沒有炒菜,還不如就在津卡裡邊,解決掉中飯和晚飯,也方便得多。

    李中易又安排一個隨從,去鎮人找人製作招幌,也不需要太過花哨,上書幾個大字:五文錢管吃飽。

    所有的東西採辦齊全後,據黃景勝的精確計算,至少需要每日賣出兩百份這種所謂的盒飯,才有可能發出女廚師們的工錢。

    李中易微微一笑,說:「這種買賣,只需要保本,或是略賠一點就可以了,誰指望靠這個賺大錢?」

    黃景勝這才恍然大悟,自家公子辦這種所謂的盒飯鋪子,不過是為了籠絡住皂役們的心罷了。

    「公子,小的還是不太明白,為啥要搞這麼多葷菜呢?」黃景勝想了半天始終沒明白這裡邊的道理。

    「呵呵,葷菜多汁,又有牛骨頭湯墊底,這油水一足啊,吃的飯就少了。」李中易笑瞇瞇的揭開謎底。

    黃景勝頻頻點頭說:「是啊是啊,咱們府上葷菜也是多汁的,所以下人吃的米飯就少得多了。」

    「嗯,以前我家裡窮,爺爺一頓飯可以吃下去兩斤米飯。真來了一群大肚漢,這五文錢連米錢都不夠啊。」李中易輕輕的搖動著折扇,這盒飯鋪子一旦開起來,他就有了聚攏客商的由頭,還可以解決掉皂役家屬的工作問題,一舉數得。

    隔天中午的時候,李中易命人豎起「五文錢管吃飽」的碩大招幌,讓經過碼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因為很多人都不識字,李中易又安排了兩個皂役,逢人就說:五文錢管吃飽。

    可是,皂役們吆喝了很久,路過的行人,卻沒人來買「盒飯」吃。

    李中易凝神一想,不禁啞然失笑,趕緊讓那兩個皂役下去,換上兩個女廚師來吆喝。

    ps:說句心裡話,司空也確實不想每天的每一更都喊月票的支持,這個太掉份了!可是,司空現在別說衝進前三,就連目前新書月票榜的前五,都難保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