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某劍仙的遠征

正文 四十八 進京 文 / 艾兮焉

    「女王陛下,改用晚餐了!」白衣的執事恭敬的說道:「因為您拒絕召開宴會,所以今日的晚餐,我問您準備了烤熟蛋糕,烤牛肉加蔬菜,西蘭花燉魚,奶油布丁,薯燴爛肉、烤羊馬鞍、薄荷沙司、燒鵝蘋果沙司、示攀、明治魚子醬與羅宋湯,酒類進入為您準備了威士達。晚餐之後,我為您準備的皇家錫蘭紅茶與餐點。您是否滿意?還有什麼吩咐?」

    女王面無表情的擺擺手,說道:「不,我很滿意。不過,我還需要一份紅燒肉(中)。」

    「紅…紅燒肉(中)?」白衣執事舌頭有些打結的重複一句。

    「除了紅燒肉,我還需要龍井蝦仁、剁椒魚頭、青圓椒炒雞蛋、糖醋鯉魚、糖醋排骨、蒜茸蘆筍、北京烤鴨、白灼蝦,還有九轉大腸。」女王說完。白衣執事臉色說不出的精彩,他將女王的話用漢語重複一邊,才說道:「女王陛下是要吃華夏菜?

    「是的,執事。你漢語很不錯,去準備吧。」女王說道。白衣執事頓時行禮,退出了門。

    這時候,一連串的掌聲響起,陸離靜靜的坐在床頭,看著面無表情的女王,說道:「幹的漂亮,楊戩。你可以放開她了。」

    一聲冷哼在陸離耳邊響起,一道金光從女王身上射出,化為一團光芒落在不遠的座椅上。陸離聳聳肩,看了看女王殿下,說道:「您好,尊貴的女王陛下。」

    英國女王依然面無表情,看了看陸離,又看了看一團金光的楊戩,木然的問道:「你們是什麼人?到底想做什麼?」

    陸離輕笑了一聲,說道:「你不是已經看到了嗎?向東方那個龐然大物宣戰。將整個世界被戰爭之火點燃。怎麼樣,尊貴的女王陛下。我的朋友的口才還不錯吧?你瞧,整個英格蘭都燃起來了。」

    「我們是撒克遜人,既非伊比利亞人也不是凱爾特人。」英國女王高傲的說道:「我們身體之中流淌凱爾特人的血,但是凱爾特人卻不是我們祖先。我真不敢相信,你以我名義發動舉國之戰,卻用了這樣一片漏洞百出的宣言。」

    陸離眨眨眼睛,漫不經心的說道:「撒克遜人?那是什麼人?是拿非利人嗎?」

    女王沉默一下,問道:「你們到底是何方神聖?」

    陸離聳聳肩,說道:「貝爾,洛基,阿波菲斯,或者貝利亞。我的名字有很多,猶如繁星一樣繁多。」

    「看來這些都不是好名字。」女王說道:「你是惡魔嗎?」

    陸離不置可否的聳聳肩。女王已經知道答案,又問道:「你們有什麼意圖?為什麼要向東方的那個古老的國度宣戰?」

    陸離翹了翹嘴角,漫不經心的說道:「是啊?為什麼?到底是為什麼哪?好吧!我是想要找出我的父。」

    「你的父?」女王愕然的看向陸離。陸離說道:「嗯!那已經是一段創世之處的故事。我的父是那最耀眼的光,帶著他的子民降落在這個世界上。我的父,他曾經是那樣的威嚴,那樣的慈愛,那樣的端莊。曾經,我們愛我們的父,更勝生命;他也愛他的子,愛的深切。但是他不見了,自從他的幾人兒子到了叛逆期,立刻自己的家闖蕩。我們的父,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我想,他也許棲息在那個最初的地方,那是他的根,那是他的家鄉。」

    「他不見了!」女王深吸一口氣,駭然的說道:「這不可能!」

    黃河之戰,震驚四野。百里之地,盡人可見。黃河之岸,那贔屭只抓犁成已經化為一條百里的大河,成為黃河的支流。崇禎皇帝大為震動,當即把朝廷之中那些反對聲音給完全拋在了腦後去,一意孤行的非要親自出城迎接仙師入京。

    但是雖然崇禎已經打定了主意,可是時已至此,大明王朝已經衰敗。雖說皇上重視的事情,自然是天字第一號大事。但是卻架不住官員抱團,百官結黨,一個個明明身體一動不動,口中念叨死諫,最終崇禎沒能出迎,只能吩咐百官代替他出迎。

    明朝初期定都於應天府。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至順天府,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

    北京具有優越的軍事地理環境。抗擊北元是明初鞏固政權的當務之急。北京處於蒙古高原、東北平原與中原聯繫的交接點上,在與北方少數民族的鬥爭中,軍事地位不斷上升。面對故元的軍事威脅,北京西北、正北、東北三面環山,其中險關危隘眾多,易守難攻。

    北京南部、東南部是廣闊的大平原,交通便利,便**速提供有效供給。其次,遷都北京也是中華民族長期融合的必然結果。

    在華夏歷史上,宋遼金元是華夏民族大融合的一個重要時期。由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金、元政權都建都於北京,表明華夏的政治中心已逐漸北移,明成祖遷都北京正順應了歷史的發展趨勢。從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東北和西北邊疆大片土地考慮,建都北京顯然比建都南京有利。

    另外,北京乃燕王發跡之地,他在此經營多年,是「龍興之所」,朱棣本人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傾向性,認為這是自己的福地。並且,追隨自己起事而受封的宿將謀臣,多也為北方人士,功成後也有思鄉之情,希望榮歸故里,光宗耀祖,遷都北京易於得到他們的支持,阻力小。同時,由於朱棣「逆取皇位」,回到北京,希冀以此尋求某種心理上的平衡。

    這時候的大明朝的京城便是北京。

    當天的盛況驚動天下,京城之中數十萬百姓夾道而觀。無數虔誠信道的百姓,沿街佈置香案,供奉香花清水。京城正店,都用香花紮起了巨大的綵樓歡門。

    數百年的京城的老北京,地理位置絕佳,這裡還未有後世的風沙沙化。天下財貨,齊聚京城,造就了這麼一個如

    同夢幻一般繁華的都市。

    當今皇帝崇禎命令百官必須代替他親自迎接,當然不可能真的是出迎百里之外了,而是出城十里迎接。只見王公貴族,權貴高官一起出迎,當真是給足了幾位仙師面子。

    無論曾還是張小凡都未曾見過這樣數十萬人歡呼的景象,饒是三人身為修士,也不由的驚駭莫名。那驚駭的神情落下有心人眼中自然一番譏笑,但是卻不影響三人威儀。

    三人隨著百官與引路的太監一起進了雄渾巍峨的皇宮。這皇宮之中,崇禎皇帝激動莫名。

    「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反覆的念叨著這幾句世人對明朝客觀的評價,也是一種哀傷。崇禎作為最後一位漢人皇帝,更是一種悲涼。

    時至此時,外有韃子扣關,內有李自成作亂,大明王朝數百年的基業即將毀於一旦。崇禎每日思及祖宗的基業就要亡於自己的手中,哪裡還有心思吃飯,哪裡還有心思睡眠。

    朱由檢因父親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厭的太子,幼年並不幸福。五歲時,其母劉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殺,朱由檢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西李生了女兒,照管不過來,改由另一庶母東李撫養至成人。被哥哥朱由校冊封為信王。

    熹宗死後,由於沒有子嗣,他受遺命於同月丁巳日繼承皇位,時年十八歲。第二年改年號為「崇禎」。同時朱由檢大力清除閹黨,將閹黨二百六十餘人,平反冤獄,重新啟用天啟年間被罷黜的官員。即位後,勤於政務。因「偶感微恙」而臨時傳免早朝,竟遭輔臣的批評,崇禎帝連忙自我檢討。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興的可能。

    奈何自崇禎元年起,中國北方就大旱止,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饑,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饑,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以至於大明王朝內憂外患已久。

    崇禎是個皇帝,他是和歷代帝王都一樣的:希望國家能夠富強,希望國力能夠昌盛,希望自己能夠成為萬國來朝時被朝拜的那個人!

    崇禎就是好皇帝,也從未想過寄希望與仙家,請天庭的神仙們出手相助。只想著如何治理好國家。但是大明朝腐朽爛到骨子,幾乎所有官員都是尸位素餐,豈能如他所願?而這些年,華夏又是天災**不止,大明朝雖然在崇禎治理之下,似乎散發中興之勢,但是又更多的有何嘗不是絕望與無奈。

    故而,當崇禎知道有仙師擋住滾滾黃河之後,頓時起了心思。彷彿抓住救命稻草一樣,便執意要請仙師進京。但是崇禎卻不知道,他這一請不但請來仙師,也請來一個大禍害。

    卻見京城上空,陸離的一道化身悠哉悠哉的坐著白雲之端,瞇著眼睛眼中這京城不知道想什麼。突然,他一拍手,低語道:「有了,就這麼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