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異界神帝王

正文 第二十章 圖騰神族(二) 文 / 戰靈子

    「鮫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紗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流線修長,身材好,近似人類,略為瘦高。但上肢與身體兩側間連有半透明皮質翼和飄須,顯得漂亮飄逸,但這是在海中游動的必要。下身自腰起附有多條長於腿的裙狀透明薄帶。游動時雙腿被裹入其中,以利於減輕水流阻力而游動。傳說中鮫人是古人類某國為避戰禍用魔法改變了體質躲入水中而成族,因而有雙腿,又傳說是漁人遇海中仙人而被變為僕,但誰也不知道鮫人真正來歷是什麼,傳說永遠只是傳說。男性鮫人背上有角質鰭,女性是透明軟質,因此男性看起來兇惡而女性柔美。鮫人有頭髮,色彩多樣。鮫人下層男性為勞動與戰鬥需要多從幼時就將它們剃去,並在頭頂刺青。女子緊束起或配以綃帽。鮫人男子留發往往是貴族及上等人的標誌。鮫人身體因有飄帶與須垂下遮蓋,因此平時不再著衣物。水中靜立或行走時皮翼及飄須包住身體大部分,游動時上身裸露,下身在飄帶中。只有部分貴族因為乘坐巨魚所拉的浮車(水草與輕質木料造成),不太須自己長途游動,所以為表明特殊身份及保護身體,以光滑水草或被稱為綃的一種特製織品(用若鯛魚的泡膜碾拉配以鱗粉和魚油做成,極為光滑而不吸水)製成披風裹帶等衣物,鮫人衣物是前後分襟,只在脖前和腰間相系,多有網孔花紋,有時也在下身長飄須外再附以長裙。時間長久後,隨著鮫綃漸普及,一些民眾也開始效仿。鮫人男性平常時皮膚和人類一樣,但遇敵時會迅速轉變為戰鬥體質,在身體外形成堅硬鱗甲狀皮膚,如同披上盔甲。女性無此能力。水外體質鮫人普通情況下無法在水外生存超過一天。上岸後必須每日服用藥物並花數個小時時間在水中恢復。而且非海水的效果恢復不好,會影響健康,在水外呆得越久,身體越虛弱。長期使用藥物的話,健康會受損,壽命會縮短。但陸上也有許多鮫人願意冒險探尋之物,所以在大湖深潭中有時能找到鮫人的隱密據點。傳說鮫人有奇法能使人在海中呼吸生活,但也同樣以減少壽命為代價,但人族中尚無人知道這秘法。塞壬和鳥身女妖1、塞壬塞壬原為海神,在希臘神話·塞壬(siren)又譯作西壬,她們的別名是阿刻羅伊得斯,意即"埃克羅厄斯的女兒們"。塞壬用自己的歌喉使得過往的水手傾聽失神,航船觸礁沉沒。是希臘神話中人首鳥身(或鳥首人身、甚至跟美人魚相類)的怪物,經常飛降海中礁石或船舶之上,又被稱為海妖。塞壬是河神埃克羅厄斯的女兒,是從他的血液中誕生的美麗妖精。因為與繆斯比賽音樂落敗而被繆斯拔去雙翅,使之無法飛翔。失去翅膀後的塞壬只好在海岸線附近游弋,有時會變幻為美人魚,塞壬長著鷹的羽翼、美麗女子的面孔,她具有與神使赫爾墨斯的牧笛相媲美的歌聲,她日日夜夜唱著動人的魔歌,引誘過往的船隻,凡是聽到她歌聲的水手都會調轉航向尋著魔音駛去,最後在那片暗礁密佈的大海中觸礁而亡。每當深夜和落雨的清晨,塞壬的歌聲會格外的婉轉清澈,那歌聲似天籟劃破長空瀰散在海水中、空氣裡;那歌聲可以穿透一切,使被**者的激情能夠打碎比鐵鏈和桅桿更堅硬的東西。塞壬居住的小島位於墨西拿海峽附近,在那裡還同時居住著另外兩位海妖斯基拉和卡呂布狄斯。也正是如此,那一帶海域早已堆滿了受害者的白骨。在希臘神話裡,英雄奧德修斯率領船隊經過墨西拿海峽的時候事先得知塞壬那令凡人無法抗拒的致命歌聲。於是命令水手用蠟封住耳朵,並將自己用繩索綁在船隻的桅桿上,方才安然渡過。傳說中還提到,太陽神阿波羅之子,善彈豎琴的俄耳甫斯也曾順利的通過塞壬居住的地方,因為他用自己的琴聲壓倒了塞壬的歌聲。同樣是女人的頭和鳥的身軀,塞壬與哈耳庇厄比較相似,但鳥身女妖多被描寫成凶暴粗野,興災作亂的惡獸;而陰毒致命的塞壬,卻是姿容嬌艷、體態優。在其它記載中,塞壬是冥界的引路人。相傳塞壬是冥王所劫的冥後伯爾塞弗涅的女友,未能盡到保護伯爾塞弗涅的職責,被罰變怪形,為亡魂向冥界引路。鳥體女妖在某些傳說中是勾魂的使者,進一步顯示了兩者間的可能關聯。2、鳥身女妖鳥身女妖(harpy)是西方的神話生物。harpy一詞源於古典希臘語「?pπuia」(harpyia),意為「強盜」。在希臘神話中,鳥妖為海女伊萊伽與海神陶瑪斯所生。在眾多遊戲、影視作品當中都有鳥身女妖的身影。按照《神譜》記載,她們髮絲飄逸,容貌佼好,共有兩位:「疾風」(aello/allo)和「飛翼」(ocypete)。後在傳說中逐漸演變為妖物:下半身像鳥,生就兩翼,爪趾尖利,其餘部位好似醜婦,面部蒼老,雙耳如熊。維吉爾又為她們加上了個「黑暗」(calaeno/thyella)作為領袖,形成了鳥妖三姐妹。她們一旦淪為怪物,原本的家譜便顯得不稱,於是也有人說她們是怪獸提豐與蛇女惡刻娜的女兒。鳥妖性格暴烈。維吉爾提到她們長期腹瀉,飛行所及,惡臭刺鼻,凡近身者,都受戾氣所污,頭暈神昏,無力戰鬥。鳥妖象徵著狂風肆虐的特質,故而來去迅捷如風。據賽捨爾·史密斯《希臘研究札記》考證,她們是干灼的南風精魄所化。鳥妖與鬼魂、地獄頗有淵源,巢穴設在愛琴海上的斯托法島(另有一說在克里特島的洞穴內),那裡便是出入地獄的門戶。荷馬史詩中,冥王派鳥妖做勾魂使者,凡有該死而羈留人間的,她們就強行帶走,將其直接投入冥淵(tartarus)。大英博物館藏有著名的利西亞鳥妖雕碑,上面有她們攫走生魂的畫面。而但丁的《神曲》更是將其作為地獄中自殺者樹林的看護者。詩人這樣描寫道:「它們翅膀寬大,頭頸與人無異/腳上生爪,大肚腹羽毛遍及/棲於奇詭的樹上,哀鳴不息。」戈布·凡·馬爾蘭作據傳鳥妖總是饕餮貪婪,永遠不知飽足。古希臘人認為這來自眾神的詛咒。因而鳥妖的母題往往與食物有關。比如在荷馬的《伊利亞特》中,鳥妖在斯托法島弄髒了特洛伊人的食物,遭到反擊,死了幾個同伴。於是領袖「黑暗」預言:災禍將降臨特洛伊人頭上,他們還會遇到饑荒。瓦勒裡烏斯·弗拉庫斯的《阿爾戈船英雄記》講述了另一個關於鳥妖的神話,其中也提及食物:色雷斯國王腓尼斯能預知未來。宙斯因他洩露天機神旨,將其流放荒島。島上吃食富有,可每當腓尼斯要進餐,鳥妖就會飛來,奪走桌上美味。後來伊阿宋與阿爾戈船英雄來到島上。腓尼斯求他們趕走妖孽,許以指點前程為報。於是英雄們派出北風神的兩個兒

    子伽萊和茲特。這對兄弟脅生雙翼,將鳥妖一直趕到斯托法老巢。虧得彩虹女神出面,保證再不侵擾國王,她們方才逃過一死。(彩虹女神也是伊萊伽與陶馬斯所生,因而與鳥妖份屬姐妹。)據《伊利亞特》記載,名為「捷足」的鳥妖引誘了西風神,生下一對駿馬「栗黃」(xanthus)和「花斑」(balius),後來成了阿喀琉斯的座騎。「捷足」一般被認為是「黑暗」的別名。另有版本說某個鳥妖與西風生下了快馬伊利昂(areion)。除哈底斯外,其它神祇也時而僱用鳥妖代為復仇。比如她們有個別名叫「宙斯的獵犬」,還被看作典娜懲罰人間的化身。鳥妖與塞壬似乎頗有淵源,但並無記載可以證實。兩者體態彷彿,只是塞壬更有魅力,性情也較溫和些。鳥妖在神話學上的親戚不少:古希臘的復仇三姐妹,北歐的女武神,古埃及的「魂鳥」魃,伊斯蘭的「魔戾惡韃」,毛利島的「窟蘭蓋突苦」(kurangaituku),澳大利亞的「巴奇尼」(bagini),還有中國《山海經》中的禺強、勾芒、九鳳等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