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異界神帝王

正文 第七十三章 三世佛 文 / 戰靈子

    眼見得敵方力量在獻祭之後,越發強大,而我終於成功溝通佛界但不知什麼原因我竟然將三世佛的力量引了過來。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俗稱「三寶佛」。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為以空間計算的「橫三世佛」與以時間計算的「縱三世佛」。1、橫三世佛橫三世佛: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另一說是東方阿閦佛,又稱「不動佛」),西方阿彌陀佛。2、東方藥師佛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號稱東方三聖。一般祈禱於藥師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現世安樂。藥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延壽、去病,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藥師佛,以求健康長壽。藥師佛,梵bhai?ajyaguruvaiduryaprabhārāja,又作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王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載,日光遍照菩薩與月光遍照菩薩同為藥師佛的二大脅士。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同為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依次遞補佛位,悉能持藥師如來之正法寶藏。3、中央釋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號稱華嚴三聖;他是這個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藏傳佛教崇敬的4、大日如來。釋迦牟尼,梵名s/a^kya-muni,巴利名sakya-muni。意即釋迦族出身之聖人。又作釋迦尼、奢迦夜牟尼、釋迦牟曩、釋迦。略稱釋迦、牟尼、尼。意譯作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滿、度沃焦,或梵漢並譯,稱為釋迦寂靜。又稱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世尊、釋尊。即佛教教祖釋迦牟尼佛。釋尊為北印度迦毗羅衛城(梵kapila-vastu)淨飯王(梵s/uddhodana)之太子。該城在今尼泊爾南部提羅裡克(tilori-kot)附近,拉布提河(rapti)東北。國土面積約三百二十方里,為憍薩羅國(梵kosala^)之屬國。其時北印度實行貴族共和制度,該處分成十個小城邦,由十城中選出最有勢力之城主為領導者,淨飯王即當時共和國之領袖。母摩耶夫人(梵ma^ya^)為鄰國居利族天臂城(梵devadaha)主之女。摩耶夫人將分娩之前,依習俗返娘家天臂城待產,途中於藍毗尼園(梵lumbini^)小憩,即於無憂樹(梵as/oka)下產子,即是釋尊。據修行本起經捲上降身品載,釋尊誕生時,行七步,舉手言(大三·四六三下):『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5、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號稱西方三聖。一般祈禱於阿彌陀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死後的解脫。漢傳佛教認為,阿彌陀佛主要是以其願力,引渡眾生到極樂世界,脫離苦難的輪迴,故亦號「接引佛」,也因為此佛有無量壽命與光明,亦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在藏傳佛教,他被稱為月巴墨佛,也是長壽的象徵。阿彌陀佛(梵音譯,梵名amita)又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靜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藏傳佛教稱為月巴墨佛,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認為他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他方佛。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但是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日本東密興教大師認為阿彌陀佛即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乃釋迦牟尼佛法身),明朝淨土宗的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藏傳佛教中,**喇嘛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據般舟三昧經捲上載,阿彌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另據觀無量壽經之說,無量壽佛之身如百千億夜摩天閻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眉間之白毫右旋宛轉,毫相之大小猶如五倍須彌山之高廣;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猶如四倍大海水之縱廣。其身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萬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攝於密教,以阿彌陀佛像征大日如來法身之妙觀察智,稱為甘露王。於金剛界曼荼羅中,稱為受用智慧身阿彌陀如來,居於西方月輪之中央。其身黃金色,結三摩地印,種子為逳(hri^h!),密號清淨金剛,三昧耶形為蓮花。於胎藏界曼荼羅中,稱為無量壽如來,居於中台八葉之西方。其身為白黃色或真金色,閉目,身著輕衣,跏趺坐於寶蓮上,結入定印。其種子為筟(sam!),密號清淨金剛,三昧耶形為初開之6、蓮花。佛教界有說法認為橫三世佛為同一佛,只是為了救渡眾生,而化現為不同化身。《如來淵源考》:「何謂彌陀曰無量壽,施藥則無量壽,即藥師如來之延壽。何謂彌陀?曰無量光,毗盧遮那佛則無量光也。故知諸佛同體異名,皆為眾生善巧化現也。」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7、燃燈佛《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記載,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復不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為普光。《大智度論》卷九亦云,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成佛後亦名燃燈。燃燈佛(又名「定光佛」、「錠光佛」等)在已過去的莊嚴劫為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曾在過去世預言釋迦牟尼未來將成佛,是授記釋迦牟尼佛之師。許多佛、菩薩都曾是燃燈佛弟子。燃燈佛(梵di^pam!kara,巴di^pam!kara,藏mar-me-mdsad)意為「錠光」,佛教中縱三世佛之過去佛,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極尊,而來世佛則為「彌勒佛」。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或稱為錠光佛。又作定光如來、錠光如來、普光如來、燈光如來。釋迦牟尼佛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滿時逢此佛出世,佛經中說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得燃燈佛受記,將在九十一劫後的賢劫成佛。在佛經中所記載的許多佛、菩薩都曾是他座下的弟子。8、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現在佛賢劫為第四佛,與脅侍殊菩薩、普賢菩薩以佛法濟度娑婆世界所有眾生。9、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未來佛是賢劫中的第五佛,彌勒時代尚未來臨以前,還在兜率內院為菩薩。彌勒佛(即彌勒菩薩)(梵maitreya,巴利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道安和玄奘的

    的推崇。現代學者從語言學分析起步展開聯想,認為彌勒可能與在中亞流行的密特拉(mitra)神和印度的密多羅(mitra)神有關,有人還進一步認為他們(maitreya)與彌賽亞(messiah)的音義相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