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異界神帝王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二章 誇父和精衛 文 / 戰靈子

    ps:與此同時,公孫歸一也出現在香港展覽會會場,借助銀河大陣和九天玄女、媽祖和孟婆的力量,催動自己超越極限的使用靈神訣,喚醒太古死去神靈的殘魂加入戰鬥,首先被喚醒的便是誇父和精衛。

    一、誇父

    1、《列子.湯問》

    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

    與此同時,公孫歸一也出現在香港展覽會會場,借助銀河大陣和九天玄女、媽祖和孟婆的力量,催動自己超越極限的使用靈神訣,喚醒太古死去神靈的殘魂加入戰鬥,首先被喚醒的便是誇父和精衛。

    一、誇父

    1、《列子.湯問》

    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

    2、山海經

    (1)《山海經.中山經》

    又西九十里,曰誇父之山,其木多棕柟,多竹箭,其獸多牛、羬羊,其鳥多鷩,其陽多玉,其陰多鐵。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廣員三百里,其中多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珚玉。

    (2)《山海經.海外北經》

    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博父國在聶耳東,其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黃蛇。鄧林在其東,二樹木。一曰博父。

    (3)《山海經.大荒東經》

    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誇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4)《山海經.大荒北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誇父。后土生信。信生誇父。誇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捋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誇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遠古時代。在我國北部,有一座巍峨雄偉的成都載天山。山上住著一個巨人氏族叫誇父族。誇父族的首領叫做誇父,他身高無比,力大無窮,意志堅強,氣概非凡。那時候,世界上荒涼落後,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淒苦。誇父為了本部落的人產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跟洪水猛獸搏鬥。誇父常常將捉到的兇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隻耳朵上作為裝飾,引以為榮。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樣的太陽烤焦了地上的莊稼,曬乾了河裡的流水。人們熱得難受,實在無法生活。誇父見到這種情景,就立下雄心壯志,發誓要把太陽捉住,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更好地為大家服務。一天,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誇父就從東海邊上邁開大步開始了他逐日的征程。太陽在空中飛快地轉,誇父在地上疾風一樣地追。誇父不停地追呀追,餓了,摘個野果充飢;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僅僅打盹。他心裡一直在鼓勵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離太陽越來越近,紅彤彤、**辣的太陽就在他自己的頭上啦。誇父又跨過了一座座高山,穿過了一條條大河,終於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陽了。這時,誇父心裡興奮極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陽的時候,由於過度激動,身心憔悴,突然,誇父感到頭昏眼花,竟暈過去了。他醒來時,太陽早已不見了。誇父依然不氣餒,他鼓足全身的力氣,又準備出發了。可是離太陽越近,太陽光就越強烈,誇父越來越感到焦躁難耐,他覺得他渾身的水分都被蒸乾了,當務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於是,誇父站起來走到東南方的黃河邊,伏下身子,猛喝黃河裡的水,黃河水被他喝乾了,他又去喝渭河裡的水。誰知道,他喝乾了渭河水,還是不解渴。於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大湖的水。可是,誇父實在太累太渴了,當他走到中途時,身體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二、精衛

    《山海經.北山經》原: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1、傳說1

    相傳太陽神炎帝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瑤姬,小女兒叫女娃。她們一直和父親一起幸福地在天宮中生活著。有一天,女娃駕著一隻小船去東海玩,覺得人間什麼都好新奇。突然大海變的波濤洶湧,白浪把她的小船打翻。女娃因為太小沒有經驗,來不急施法術自救,就被海浪無情的吞噬了。姐姐瑤姬在天庭中看到妹妹女娃遇到危險,趕忙去東海搶救,但是大海茫茫,早已沒有了妹妹的蹤影。女娃雖然溺死,但她的哀怨、不平的精靈化作一隻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鳥,棲息在西方的發鳩山森林裡,因為經常發著「精衛、精衛」的鳴叫,人們就管這種鳥叫精衛或精衛鳥。精衛發誓要報仇雪恨,她開始一天一天的工作,銜取一個小石塊或是一段小樹枝,然後從發鳩山飛向東海,投入到吞噬她的海面上。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堅持著,一定要把東海填平。大海奔騰咆哮著,嘲笑它說:「小鳥呀,你就是幹上一百萬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精衛在高空中答覆大海:「哪怕是幹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我也要把你填平!」

    2、傳說2

    據說中原北邊,有一座發鳩山,它在山西省東南部的長治市長子縣,漳河就是從發鳩山流出來的。發

    鳩山上有一種柘樹,樣子像桑。柘樹林裡生活著一種小鳥,叫「精衛」。

    精衛鳥的身子黑黑的,有點像小烏鴉。可是它的嘴白白的,爪子紅紅的,腦袋上還有花紋。它常常叫著自己的名字:「精衛!」聲音很淒厲,所以人們叫它「精衛鳥」。

    發鳩山在長子縣的西面,精衛鳥經常叼著西山的石子、樹枝往東飛,飛到東海,就把石子、樹枝扔到海裡,然後再回來叼。它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裡有一個悲慘的故事。

    精衛本來是太陽神「炎帝」的女兒,是個沒成年的小姑娘。中原人把孩子叫做「娃」,這個小姑娘,大夥兒都叫她「女娃」。

    炎帝不但管太陽,還管五穀和藥材,因此,他的另外一個名字叫「神農」。有時候,人們把他的兩個名字連起來,叫他「神農炎帝」。神農炎帝的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他就要到東海去指揮太陽升起,一直到太陽落山才回家。

    女娃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爸爸不在家,她就自己玩。她常常穿著一雙小紅鞋跑到田野裡,把很多花插在自己頭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在田野裡看著火紅的太陽從東方升起,高高興興地沐浴著陽光,欣賞著周圍的一片生機。萬物在陽光下生長,鳥獸在陽光下歡騰,她感到很自豪,因為大地的光明和溫暖是她爸爸帶來的。有時候,她跑到東海邊上去看日出,當她看到霞光萬道、光芒四射,一輪紅日從海面上跳出來的時候,她喜歡極了。因此很想去看看東海以外太陽升起的地方。

    可是,女娃太小,炎帝不能帶她去。因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在東海以外幾億萬里的「歸墟」,那地方很熱很熱,小孩子受不了。

    女娃老是因為這件事生氣。神秘的歸墟太吸引人了。有一次,她不聽話,等爸爸走了以後,自己跳到東海裡向歸墟游去。

    游啊,游啊,起先她很快活,游得很起勁。後來越游越遠,不料,一陣風浪襲來,把女娃吞沒了。

    女娃沉入了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可是,女娃的精魂沒有死,她恨海中的惡浪,她的精靈化作小鳥,頭上的野花化作腦門的花紋,腳上的小紅鞋變成了紅爪,她發誓要填沒東海!

    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精衛就和海燕結成配偶,繁衍後代,讓自己的精神世世代代流傳下去,以繼續填海的事業,直到把大海填平為止。精衛和海燕生下的孩子,雌的就像精衛,雄的就像海燕。

    精衛鳥一刻不停地從西山銜來石子和樹枝,往東海扔。早也扔,晚上扔,今天也扔,明天也扔,即使遇到狂風暴雨,它也在風雨中穿行。有時候,它離水面太近了,海上的惡浪又一次把它吞沒,可是,它仍然不罷休,還有新的精衛鳥繼續來填海。

    精衛填海的事驚動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衛的精神,於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衝進大海,把海水都攪黃了。於是,人們把東海北部發黃的海域叫做「黃海」。

    當大海發覺自己真有被填平的危險時,趕緊採取措施,把那些泥沙用潮汐推向岸邊,泥沙在岸邊沉澱下來,就形成了海塗。海塗厚了、大了,人們就把它匡圍起來,改造成良田。

    人們忘不了這片土地是精衛填海而來的,就教育自己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要愛鳥、護鳥,學習精衛精神,矢志不渝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去奮力拚搏。(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