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異界入世修行

正文 第一百七十八章 煉丹術﹙二﹚ 文 / 戰靈子

    ps:1、鼎

    鼎是青銅器的最重要器種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

    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銅鼎,長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鼎腹內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

    ﹙二﹚煉丹工具

    1、鼎

    鼎是青銅器的最重要器種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

    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銅鼎,長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鼎腹內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

    一般來說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又可分有蓋的和無蓋的兩種。

    有一種成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為一列,稱為列鼎,列鼎的數目在周朝時是代表著不同的身份等級的。列鼎通常為單數。據獻及考古發現九鼎應為諸侯之制,七、五鼎為卿大夫,三、一鼎為士級。但天子之制為十二鼎,是雙數,但至今未見周天子之陵墓,故這個記載是否正確還有待證實。當然列鼎中的九鼎並非代表中央政權的九鼎。

    關於「鼎」的來歷及作用: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相當於現在的鍋,用以燉煮和盛放魚肉。許慎在《說解字》裡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燒製的陶鼎,後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亳(bo)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hao)京。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鼎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徵,「鼎」字也被賦予「顯赫」、「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

    鼎是我國青銅化的代表。它是明的見證,也是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從地下發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銅鼎,長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鼎腹內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等都是西周時期的著名青銅器。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把西周時期的大篆字傳給了後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書法藝術,鼎也因此更加身價不凡,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物。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藝術成熟期最具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品。

    2、丹爐

    煉丹的爐灶。唐王績《游北山賦》:「拭丹爐而調石髓,裛翠釜而出金精。」宋陸游《寄邛州宋道人》詩:「西望臨邛一慨然,青松偃盡丹爐冷。」《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此間須是丹爐,怕有觸犯,悔之無及。」清《睢州志.浮香閣軼聞絕句.袁氏(袁可立)陸園》:「金縷歌終撤瑟期,露盤丹爐幾遷移。」

    古代煉丹爐,一般都是在一個爐子中安裝兩隻鼎,一隻鼎裝有丹藥,叫藥鼎,藥鼎周圍燒火,因此,藥鼎又叫火鼎,另一隻鼎盛水,叫水鼎,水鼎用來把藥鼎中的蒸汽冷卻,「未濟爐」和「既濟爐」的主要區別就在於:「未濟爐」的火鼎在上,水鼎在下,而「既濟爐」恰好相反。

    3、其它用具

    煉丹的全套用具包括壇、丹爐、金鼎、神室、匱、丹合等。

    ﹙1﹚古代的實驗台──丹台

    在煉丹時候,要把丹鼎放置在一座壇台上,這種檯子叫丹台。這些丹台相當於現代的實驗台(桌),主要是擺放鼎等煉丹器材,進行煉丹的操作。

    現代的實驗台需要的是耐火、耐腐蝕,便於長久使用不損壞。而丹台(如圖1)在古代的設計十分講究,在設計上希望能凝聚天地精華,能煉製成奪天地之造化的丹藥。在《金丹秘要參同錄》上記載「壇高三層,各分四方,而有八門(每方二門)。」三層壇分別與天、人、地相合,八門是象徵八風。還記載有在丹台上「垂古鏡一面,前用純鋼劍一口。」懸掛寶劍古鏡,目的應該是鎮妖伏魔、驅趕鬼怪,有著濃厚的迷信色彩,也表達了煉丹者嚴謹的態度和崇敬自然的思想。

    ﹙2﹚凝丹用的器皿──水火鼎

    煉丹的基本過程是把原料按配方混合起來,放入反應器中加熱,把昇華反應產物冷凝成丹。因此,使用最多的就是凝丹的水火鼎。

    水火鼎分成兩部分,水鼎和火鼎.放置原料以備加熱的鼎叫火鼎,貯放冷水以冷凝昇華物(即丹藥)的鼎叫水鼎,所以合起來叫&n

    bsp;水火鼎。最早的水火鼎很簡單,是分別製造,組裝而成的。根據火鼎與水鼎的相對位置,水火鼎可分為既濟式與未濟式兩種。這是因為六十四卦中,既濟卦是坤上乾下(或上水下火),未濟卦是乾上坤下(即上火下水),既濟爐、未濟爐也因此而得名。

    有時為了長時間地緩慢加熱火鼎,又往往將全套水火鼎放入「匱」(大罐)中,以熱灰來加熱。到後來發展成了丹爐。安置在丹爐內部的反應室,就是丹鼎,有的像葫蘆,「懸於灶中,不著地」。設計非常精巧,可以說已接近現代化學實驗儀器了。

    ﹙3﹚古代的蒸餾器──抽汞器

    抽汞器(如圖4)是一個外形很好看的設備,它是宋朝人設計、製造的一種專門用來抽煉水銀的煉丹器。抽汞爐又叫作飛汞爐,它相當於現代的蒸餾設置。

    下半部是加熱的爐子,上半部是盛放原料的密閉容器,不過,圖中沒畫出蓋在上面的蓋子,來形成密閉空間(《飛龍經》上註釋「鼎上蓋密泥,勿令洩氣」)。旁邊通一根管子,使容器裡所生成的水銀蒸氣可以冷凝後流入到放在旁邊的罐裡。它已經很接近現代的蒸餾設備了,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設計相當完善的。當然,這是在長期煉丹實踐中逐步改進的產物,

    ﹙4﹚提取浸泡液的設備──懸胎鼎

    在丹鼎中,除加熱的鼎外,還有種叫作「懸胎鼎」。這是一種水法煉丹的設備,主要用途是用來提取浸泡液。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大罐,罐中放水、酒精、醋等液體。把原料用布等包紮起來,上端用棉線紮緊後懸掛在鼎內,並浸入液體中,加熱煮。通過液體把藥物中的某些成分浸取出來,而又避免殘渣混入溶液。

    總之,這些煉丹設備,它們的功能與現代化學儀器已相差不遠了,只是式樣、質地不同而已。在這些古代的煉丹設備有很多修飾性的花紋、底座,十分美觀,再加上了一些寶劍、照妖鏡等則又添加了不少的神秘色彩。(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