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第三極崛起

正文 第41章 藏不住了 文 / 青木雙翼

    要說投機獲利的還有趙子梧,這個投機倒不是他刻意為之,而是在老師大勢的指引下,有些稀里糊塗的壯大了自己。不過,戰火帶來的創傷依然巨大,陽高在晉北諸縣中算是損失小的,看看天鎮、大同、左雲、右玉,陽高人很慶幸有一個民團。

    鶴立雞群就很難掩人耳目,督軍府在收編完歸順的國民軍後,一番清查,就發現陽高的與眾不同,軍民是死了不少,不過這個數字放在各縣一對比,那幾乎可忽略不計,至於戰果趙子梧是不會上報的,不上報不代表沒人知道,很快,閻錫山就從各種消息裡得知陽高民團前後共殲滅國民過萬人,他當時第一感覺是傳錯了,以陽高民團剿匪的實力,殲滅千把人還是有些可能。

    隨即他就有些坐不住了,到處傳的消息可不是撲風做影,人家有鼻子有眼,胡德甫旅、武勉之旅、弓富魁旅、劉月溪旅、張萬慶旅,搬搬指頭就數出五個旅!

    閻錫山讓人一查,目瞪口呆,先不說這五個旅編製是否齊全,遍查晉軍諸軍,就沒有和他們完全交手的部隊,更別提殲滅,可從投誠過來的國民軍那裡得到的確切消息是這五個旅確實可以說不復存在!潰逃?潰逃也要有個蹤跡,除了少部分被其他部隊收編,就沒有成建制找到的。

    一不做二不休,閻督辦直接讓各軍找到這幾個旅的士兵,親自問過話,他有些傻了,幾乎所有人提到的都是陽高。

    「乖乖,這還是民團麼?」長得肥頭大耳的閻督辦瞇著小眼嘀咕著。

    若是趙子梧大肆宣揚,他還不一定信,偏偏趙子梧掖著不報,他反而信了九成,這個戰果要是放到全軍,上到師長,下到士兵,全都傻眼,想到各軍爭功邀寵,不好平衡,閻督辦決定要拿此事做做文章。

    於是,他一紙文書發到陽高,讓趙子梧呆坐警察所不知如何是好。

    「旅長,這是好事。」李肅不解為何去太原開會會讓趙子梧如此愁眉不展。

    「是啊,論功行賞,善後會議,民團能參加,多有面子!」張志新也是很興奮,混民團不就是為了這個麼?

    相反後來的才加入民團的陳振林倒是有些明白趙子梧的心思,「旅長,只要再三聲明我們絕不出山西作戰,我想閻督辦也不會強求。」

    聽了陳振林的話,李肅有些明瞭,他想了想道:「旅長若是覺得為難,不如以傷亡過大拖一拖,我覺得如果此次能弄個正式番號,很多事就好辦了。」

    李肅的話讓趙子梧眼睛一亮,對,拖,老師說過這一兩年戰事頻發,先拖個一年半載,到時候再看。

    「行,我去,李參謀長跟我一起去,你們下去告訴弟兄們,不該說的不要說,尤其是什麼軍火的事。」

    「旅長放心!」

    九月二十日,趙子梧和李肅帶著衛兵抵達了太原城,這座歷史名城四處洋溢著一種喜悅,閻督辦說了,要與民同樂。

    兩人在這裡都沒什麼熟人,到督軍府報備後便四處遊蕩,晚上吃了頓地道山西麵食,回到旅館等候第二天的會議。

    一早起來,趙子梧就為穿什麼衣服頭痛,長衫馬褂?不符合今日會議要求,民團的黃褐色軍服?不倫不類,正在和李肅不知如何是好之際,門外衛兵報稱督軍府來人了。

    來人進門後自我介紹了一通,他是督軍府的參謀,姓李,見趙子梧不明他的來意,笑道:「趙團總,閻督辦知道你第一次參加這種會議,特讓小弟來說說。」

    「李參謀請說。」

    李參謀將這會的大致內容敘述了遍,包括一些細節,趙子梧聽得納悶,這事和他關係不大,李肅倒是從軍多年,多少知道些路子,他低聲和帶來的警衛營衛兵說了幾句,那衛兵出去沒多久,拿著一筒大洋進來,李肅接過來遞給那李參謀:「李兄,多謝你提醒,一點小意思。」

    李參謀推了推,笑瞇瞇接下了,回頭對跟隨來的人道:「還不去拿上來,耽誤了趙團總開會,小心我抽你!」

    隨從下去沒多久,帶著兩個衛兵上來,手裡捧著兩套衣服。

    「趙團總,開會有開會的規矩,這兩套衣服閻督辦交待暫時借給趙團總二位穿。」

    趙子梧這才明白李參謀來意,心中暗罵了句,臉上笑嘻嘻的接過,嘴裡稱謝。

    「二位請換衣服,隨我一同去督軍府吧。」

    李參謀先下了樓,趙子梧都開衣服一看,有些發愣,閻老西啥意思?

    李肅見他發愣,笑道:「我看著閻督辦當真要旅長這位子坐實了!」

    一輛轎車駛入督軍府,停穩後車上下來兩人,門口衛兵本能的敬禮,隨即面露疑惑之色,上校不認得不稀奇,可眼前這位少將非常眼生。

    「看什麼看!」李參謀呵斥道,隨即做了個請的手勢,「趙團總請。」

    幾人進去,衛兵更加疑惑,不由得回頭看,少將團總?什麼職務?

    趙子梧的位置被安排在第一排右手最後一個,李肅則坐到了第二排,對面望望,左邊看看,穿著都是少將以上,一個不認識,趙子梧歎了口氣,低頭想著心事。他覺得參加這會議非常奇怪。

    在座晉軍將領更奇怪,突然跑出個誰也不認得的少將,不由得低聲交頭接耳,不料相互一打聽,誰的手下都不是。

    正在竊竊私語之際,門口傳來一聲高呼:「閻督辦到!」

    刷!屋中之人齊刷刷起立,弄得趙子梧也條件反射般站了起來。

    閻錫山身著筆挺的中山裝,紅光滿面,腳步顯得堅定有力,他快步走到正中位子,先是毫無表情環視眾人,隨即滿意的露出笑容道:「坐下,都坐下。」

    開場白後,閻督辦說了說其他各方目前狀況,聽得趙子梧心不在焉。

    「…….至於我軍之戰果,空前巨大!對了,我向諸位介紹一位軍中翹楚,趙子梧!」

    身子一個激靈,趙子梧立刻起身,「到!」

    「坐下,坐下。」閻錫山擺擺手,「諸位可能沒聽過他的名字,不過我若說陽高民團,諸位知道吧?」

    屋中議論聲起,原來是他,咦,民團穿少將軍服不合規矩啊?

    「不要奇怪他坐在這裡,說到戰果,我想問問諸位,誰敢和他比一比?」

    閻錫山話音剛落,議論聲更大了,是有些小道消息,說陽高民團消滅了這個,消滅了那個,可誰信?真要那樣,在場之人恐怕都比不了。

    二師師長孔繁尉有些不屑,「督辦不會相信那些捕風捉影的事吧?」

    捕風捉影?閻錫山笑了,「蘭蓀,你說說陽高民團的戰果。」

    朱綬光清了清喉嚨:「據查,六月十日,方振武部兵犯陽高,民團殲滅俄國義勇隊六百多人,全殲滅方振武炮兵營,炸毀山炮十二門;七月十日,胡德甫旅、武勉之旅共計七千多人,從渾源方向攻打陽高,被民團在小東村設伏,二旅僅兩千餘人得以逃脫;八月七日,劉月溪旅、弓富魁旅及胡德甫、武勉之二旅殘部再犯陽高,一萬三千餘人,逃脫者不足三成,八月二十日,張萬慶旅攜潰兵三四千人共計八千餘人三犯陽高,幾乎全軍覆沒,被俘著達四千之數,自我晉軍與國民軍交戰一來,陽高民團共抗擊五個旅近三萬人,殲敵一萬餘人。」

    屋中頓時炸了鍋,參謀長說的一定是核實過的,只會算少了,絕不會多算。孔繁尉張著嘴一臉震驚望著趙子梧,都說傅作義守天鎮算牛了,和眼前這一位比,差了一大截子。

    趙子梧同樣震驚,閻督辦不可小覷啊,居然調查得沒多大出入,那麼自己和方振武、徐世昌合作,包括軍火之事怕都隱瞞不住,該怎麼說呢?

    「安靜!安靜!」朱綬光不滿的敲了敲桌子,眾人紛紛閉了嘴。「我查過各軍戰果,沒人能與陽高民團相比,這點毋庸置疑。」

    見眾將都耷拉著腦袋,閻錫山大樂,小樣,敢向我邀功索賞?「趙團總,說說,你怎麼打的?」

    望著一屋子面色不善的將領,趙子梧歎了口氣,閻老西這是那自己壓制其他人,讓矛頭都指向他了。

    「督辦,諸位將軍,要說陽高民團取得如此大戰果,還是和督辦與諸位將軍分不開的。」

    一句話讓屋中人都臉色好看了許多,還算會做人。

    閻錫山玩這套熟練無比,他可不輕易上當,「哦?那到請趙團總好好說說。」

    「首先,督辦的策略正確無比,在國民軍大舉進攻時集中兵力固守天鎮、陽高、大同、左雲等縣城,這就極大的牽制了國民軍的兵力,比如在陽高,侯守常團長讓方振武一籌莫展,我才有機會伏擊俄國義勇隊,要不是天鎮、大同的牽制,我不可能在陽高和國民軍連續作戰,因此,督辦的戰略是這次我們與國民軍作戰取勝的基石。」

    「有道理…」多數將領都附和。

    閻錫山很是受用,他的釘子戰術只是為了不讓國民軍佔住地盤,可不是從戰略高度考慮的,不過給趙子梧這麼一說,他成了運籌帷幄的大師,如此不露痕跡的吹捧讓他心中舒坦。

    「還是子悟能夠領會我的意圖啊,哈哈……你接著說。」

    「好的戰略離不開堅定的執行者,這就要感謝再坐諸位將軍了,比如兩位傅將軍,一東一西牢牢守住了天鎮和大同,老實說,民團是沾了你們的光,在其中渾水摸魚,若是沒有天鎮、大同,加上雁門關一帶拖住了西路軍的主力,我們陽高民團恐怕早在東西夾擊下不復存在。」

    傅汝均聽得心花怒放,守個城都被趙子梧說出花花道道,他雖沒見過趙子梧,可自家家眷確實是從陽高平安歸來,侯守常自然沒提趙子梧,但他相信這事絕對和趙子梧有關。

    「趙團總說的客氣了,渾水摸魚也要本事,何況這魚也太大了些。」

    傅汝均的話讓再坐之人都會心的笑了。

    「當然,陽高民團人少裝備差,這期間還是和國民軍有了妥協,這點還請督辦和諸位將軍能夠理解民團的難處,並不是民團想要依附國民軍,實在是實力不濟。」

    其實這一點是閻錫山最欣賞他的地方,戰戰和和,簡直是將他中的哲學發揮到了極致,保地盤、殲敵兩不誤,還和一些國民軍高級將領套上交情,他閻老西也沒想著把國民軍趕盡殺絕,和韓復矩、石友三打得天昏地暗,私下裡還不照樣眉來眼去?

    「這個不妨事,權宜之計而已,子悟做得很好。」閻錫山開口定了性,沒事。

    一番吹捧,屋中氣氛顯得很融洽,幾位主要將領思討著下來要和這個民團團總多親近。

    「趙團總,不知民團傷亡如何?」

    朱綬光的問話趙子梧不敢怠慢,他面露沉重之色:「參謀長,民團可謂損失慘重,打方振武時還好,傷亡不到一成,小東村伏擊由於缺乏重武器,又損失了兩成,民團人數減少至一千人,好容易補充了些新兵,也是我大意,被劉月溪、弓富魁突擊得手,加上新兵訓練不足,那一戰民團傷亡了上千人,以至於後來勉強打敗張萬慶後,再無戰力,不得已才和徐永昌講和,讓他們通過陽高。」

    他的話在場之人都信了,否則趙子梧就神了,「那民團現在情況如何,有沒有收編國民軍?」

    「民團在陽高還是有些聲譽,我來之前有不少人報名參加,眼下連同新兵有兩千多人,國民軍倒是收編了一些,不多,也就幾百人,尚有兩千多俘虜不知如何處理,沒有督辦的命令,我不敢擅自收編。至於裝備,幾次大戰損失了不少,好在打張萬慶時截獲了他的一些軍火,長短槍有五六千支,還弄到四門炮,督辦,你看是否需要上交?」

    這次大戰連槍帶人晉軍各部都弄到不少,遠遠超過趙子梧所說的,堂堂閻督辦怎會盯著屬下這點東西,他覺得趙子梧還是實誠,軍火的事他知道,趙子梧直接說出來讓他好感大增,他笑著擺了擺手:「不必,你留著吧,俘虜你也收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