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第三極崛起

正文 第89章 多倫交易會 文 / 青木雙翼

    二九年年初經過裁撤風波後,趙家兄弟二人除了埋頭發展外,就是看戲。新的一年春耕即將開始,陽高嘗到甜頭,正積極準備著新一年的農業計劃,前一年秋末,陽高對全縣水利工程進行了全面整治,一來有錢,二來更重要的是北方春旱的後果已經顯現,綏遠、晉北不少難民難逃,沿途的各種消息讓他們認定陽高是活命的唯一出路,紛紛湧入陽高。

    薛儒不忍對這些人置之不理,開設了粥棚賑災,隨即湧入的災民達到兩萬多人,如此一來,地方民眾也有了反對聲,災民佔用了縣府大量資源,省府不管,陽高憑什麼管?

    在地方呼聲和災民渴求的眼光下,薛儒壓力倍增。

    「薛大哥,既然如此,不如換種方式,也讓他們出些力。」

    來回走了幾步,薛儒道:「你的意思是以工代賑?」

    「是啊,趁此機會再修水利,擴大農田,如果有人不想回去,也好就地安排。」

    和馬麟等人商議後,眾人都覺得此事可行,災民湧入後,一些問題也產生了,最要命的是如果短期之內災民不離開,縣府還不好趕,激起民變可不是小事。

    「南部山區水源還是有的,只是黃土漫漫,我想種樹和開墾田地一起做,幾年後,水土流失就會減少。」趙子贇指著地圖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水土流失這個概唸經過他多次提及,薛儒等人已經十分瞭解了,以往開荒從未想過這些,初次聽到很是驚訝,如今眾人已經接受。

    「南部人煙相對稀少,遠離縣城也好控制,我覺得可行。」馬麟點頭。

    計劃確定後,就是宣傳,陽高已經有成功的一年,這就是最好的例子,災民出些力氣換條活路沒什麼不滿的,人群開始有計劃的向南遷移,縣城附近一下子清淨了不少,當地民眾也不在糾結此事。

    緊接著,水泥廠投產,職業學校已經開始招收第一批水泥班學生,護士班也開班,招收了四十多名不滿十八歲的女子,一邊學習一邊參與新光華醫院建設。

    而在多倫,依然是牧業為主,新的皮革廠已經建成,孫名望向多倫各旗都發出了訂單,這極大的帶動了整個牧區牧民的積極性,幾個旗總管都成了多倫縣府的常客,一段時間不來,幾人心裡都不踏實,生怕錯過什麼好事,年初那木海扎布趕赴陽高,學習了趙子贇在山區搞的什麼水窖,隨即便在有合作的鑲白旗地界率先弄了幾十口,水這玩意就是牧民的命根子,貢楚克拉什幾乎是無條件支持,還嫌那木海扎布弄少了,也不聽那木海扎布要試試在推廣的說法,逼得他將準備在其他幾個旗做試點的水泥全部弄到鑲白旗,等正藍、鑲黃和左右翼牧場總管知道這事時,連渣子都不剩,看著洋洋得意的貢楚克拉什,幾人氣得要動手,還是那木海扎布好說歹說,才算平息,這事件後,左翼四旗幾個總管不但來得勤,還讓手下副參領常住多倫。

    政事上了軌道,軍事上趙子梧也不敢放鬆,大戰將至,**師完成了一次冬訓,強化了冬季作戰能力。隨後全師都投入到春耕的事情中,經過上一年的試種,全師除少部分人外已經認可了這種方式,有的人還盤算,一旦**師真的被撤,不如就留在多倫種地。

    李肅和張志新認為這是趙子梧做的預備手段,解散就種地,只是這對於他們這些高級將領來說毫無意義,跟隨趙子梧的目的可不是為了有一天有地種。

    到了二九年二月,老蔣挖坑,桂系跳的事件發生,魯滌平成了事件的導火索,桂軍三個狂妄的軍長準備以武力解決,老蔣等得就是這個,在一番分化瓦解後,發表了聲明,直接扣上破壞統一的罪名,並要武力平叛。

    李宗仁設法出逃到上海後,只得遙控自己的第四集團軍,本指望白崇禧能夠力挽狂瀾,不料老蔣的分化術確實厲害,逼得白崇禧隻身逃往香港,大戰在即,軍中主帥被逼離位,要能贏真是奇聞了。

    隨即李濟深被騙到南京囚禁,老蔣洋洋得意,立刻免去了三人的各種職務,第四集團軍徹底崩潰,不到一個月,新桂系煙消雲散,主要將領通電下野。

    這次蔣桂戰爭出乎各方意料,老馮還準備見風使舵,高豎討逆大旗,時刻準備將中間空的地方填上蔣或桂的大字,到底是討蔣逆還是桂逆,就看誰的拳頭硬了。

    在北方,多倫也在關注這次戰局,並從戰略上、戰術上進行深刻分析。

    「因此,主帥對一隻軍隊至關重要,楚峰,你的突擊隊要從破壞敵人中樞來訓練,戰爭中一旦打掉對方指揮部或者讓其發揮不出指揮作用,就可以贏得戰爭。」

    楚峰對此已經有了直接的認識,他算是找到了自己今後的定位,單純的配合作戰他總覺得沒有完全發揮突擊隊的實力。「是,師長。」

    「既然南京能對桂系動手,那也就會對馮、閻動手,到時候我們該怎麼辦?」李肅問道。

    「確實有這種可能,我的想法是盡量不摻和。」

    「那編遣還能進行?」

    「你們說呢?」趙子梧笑著問。

    眾人都覺得不可能,鬆了口氣,感覺此事非常幸運,唯獨陳振林和張煜心裡認為這事和運氣無關,他們相信趙子梧一定早就知道這個結果,所以才高調宣揚同意編遣。

    四月底,李、白二人想法子回到廣西,準備最後一搏,並發電,希望和馮、閻二人合作,共同對抗南京,此時已經沒人會相信桂系能夠鹹魚翻身,連多倫的**師都沒了關注這事的興趣,春耕在即,大家事情很多。也只有趙子梧心裡知道,史上最大規模的中原大戰帷幕已經拉開。

    相比全國亂局,多倫各界更關心的是今年的那達慕大會,那音巧爾計活佛和甘珠爾瓦活佛均以返回匯崇寺,這次盛會已經有了明確結果,章嘉活佛肯定將來多倫,藏傳佛教領袖兼蒙藏委員會委員**活佛也將來多倫參加盛會,並與章嘉活佛會晤,遺憾的是**活佛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前來,不過就這樣,已經是蒙古草原了不得的大事。

    這件大事在南京和地方都得到高度重視,閻錫山作為蒙藏委員會第一任委員長,加上盛會在自己管轄下的察哈爾進行,從那方面來說都沒有推脫的理由,何況除**大師外,恩克巴圖、李培天、諾那活佛等委員已經肯定要參加,這也是擴大蒙藏委員會影響力的重要盛會。

    閻錫山指示新任察哈爾省主席趙戴文全權處理此事,說實在的,他現在更關心蔣桂大戰後的微妙變化,南京到底想怎樣?

    各方關注,陳淑珍壓力倍增,她生怕這次盛會會出什麼差池,趙子梧於是想了個法子,建議由木海扎布與那音巧爾計活佛和甘珠爾瓦活佛共同負責此次盛會的組織,陳淑珍更多的是協調地方和軍隊,為這次盛會提供一切便利,在他看來,不懂就讓專業人士來辦。

    既然中央和閻總都關注,趙戴文也不敢放手不理,他多次派人和趙子梧溝通,看如何處理,趙子梧建議由省府來接手,偏偏趙戴文覺得此事吃力不討好,找各種理由拒絕,但又想將功勞攬在自己名下,對此,多倫縣府很是反感,趙子梧倒是不在乎這些,他相信民眾眼睛是雪亮的,既然趙戴文想要功績,簡單,拿錢來,商議之後,他給趙戴文下了個套,大意是縣府財力有限,省府應該拿個大頭,也不要多,縣府出一塊,省府給兩塊。

    趙戴文想想也應該,一點錢不出總是不像話的,多倫什麼情況他還是清楚,花個兩三萬還是很合算的。

    沒想到他一發文書同意此方案,多倫就在報紙上高調宣傳,還沒明白多倫用意,陳淑珍就在報紙上滿懷深情的闡述了蒙漢人民和平共處的願望,此次盛會,多倫將出十萬元,重塑輝煌。吃了啞巴虧,趙戴文不得不從察哈爾緊張的經費中擠出二十萬元,倒不是他傻,是他萬萬沒想到已經是中將的趙子梧會玩這種小花招。

    三十萬元原原本本的交到那音巧爾計活佛和甘珠爾瓦活佛手裡,二人對此感激不已,這不是錢的問題,他們看到了多倫縣府對此事的重視。隨後,趙子梧又宣佈,以**師騎兵旅為主力,在草原上開闢幾條安全通道,保護前來參加盛會的人,並選派精銳部隊,負責章嘉活佛和**大師從內地前往多倫的沿途安全,趙戴文發現自己失算了,趙子梧處處打在要害上,花錢不多,但效果非凡,自己出的二十萬遠沒有這些影響力。

    南方亂戰時,北方各路雲集多倫,孫名望組織本地商戶為此做著準備,各商家幾乎用光了所有備用金,用來購置各種貨物,他們相信,隨著盛會舉行,他們的貨物將銷售一空。

    五月初,天津康利洋行門口掛上了宣傳畫,手繪多倫美景,斗大的多倫歡迎您的大字吸引各方駐紮詢問,李良請了不少蒙古族在津學生發放傳單,這個主意是在王頌無意中提到,趙子贇進一步謀劃後想出來的,他相信老師說的,只要聚集了人氣,一個地方就會興旺。

    康利洋行總部也是從中看大巨大商機,作為外國商人,得到當地民眾的認可,那是具有很大影響的,何況他們在多倫的商行已經開業,未來的生意值得暢想。

    這個舉動的轟動效應超出始作俑者趙子贇的想像,這種宣傳方式聞所未聞,加上李良按照趙子贇的吩咐,將確定前往多倫參加盛會的商家名單醒目的寫在後面牆上,第一個當然是康利洋行,這是個托,隨後又將陽高部分商行名字寫上,並不停宣傳,多倫地方小,客棧有限,縣府準備提供給客商臨時交易的場地也有限,其實這個陳淑珍還猶豫是否要弄呢!

    做不成生意去看看也好,聽說多倫那簡直是生意人的樂土,當然還有陽高,報名蜂擁而至,每時每刻都有新的名字增加上去,天津亂了,隨後北京的商人趕到天津,紛紛埋怨多倫方面欠考慮,怎麼只在天津有點。

    見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趙子贇想出個主意,讓李良和孫經理在兩地報紙上刊登告示,凡是願意到多倫參加盛會的商行,也可直接向多倫縣府發電報報名參加,多倫縣府將會統一安排,當然,截止時間定在五月二十日,再往後前往多倫,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這便是後世商品博覽會的模式,在這個時代,還是頭一遭,而且是地方政府組織的,真偽性不用懷疑。

    雪花般的電報飛向多倫,陳淑珍此時已經不是考慮是否要建臨時交易場地的問題,而是她根本安排不了,城中客棧也無法接納到時候湧入多倫的人群。

    「你那個寶貝弟弟給我捅下了天大的簍子!」陳淑珍氣洶洶道。

    「我說陳縣長,這麼多商人要來多倫,不是你想要的?」

    臉繃不住了,陳淑珍露出笑容,「真不知他怎麼想出來的,可趙師長,這麼多人來,我怎麼辦啊?」

    趙子梧也知道她的難處,建議道:「不行我讓**師出人,蓋房子吧。」

    「那要花多少錢?再說等大會以後,這麼多房子空著豈不浪費?」陳淑珍搖頭,這個法子她早就想過了。

    「也倒是啊。」趙子梧也頭痛了。

    「要是你們這些漢人也能住蒙古包就好了,大會後拆了,以後用到在搭,最不濟也可以賣給我們蒙古人。」邊上來回報安全通道情況的特木德悶聲說了句。

    趙、陳二人立刻轉身盯著他,特木德一陣發毛:「師長,當我什麼都沒說。」

    「不,特木德,你解決大問題了!」趙子梧興奮道,「就用蒙古包,一個客商一個,他們要是有貨物還有地方放!到時候草原上到處都是蒙古包,不知會有多吸引人。」

    陳淑珍也有些興奮,隨即臉色暗淡了一下,「趙師長,這好是好,只是會不會顯得太隨意,那些商人會不會有意見?」

    「這就叫…….特色!對特色!」趙子梧突然想到老師提到的一個詞,「那達慕大會也好,廟會也罷,多倫就是蒙區,我們要讓外地商人有一段難忘的時光。」

    「那好,就這麼定了,我回去就讓木海扎布組織人製作蒙古包。」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縣城和匯崇寺之間的平地上,陸陸續續豎起了上千個蒙古包,一排排整整齊齊,每排蒙古包間都留有車馬可通行的道路,還初步劃分了不同種類的交易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