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第三極崛起

正文 第231章 趙子贇的心思(二) 文 / 青木雙翼

    趙子贇認真聽著,這些話對他至關重要,同時也讓他對自己的想法有了基礎:「那這樣看來,我支持南京之路必然行不通,中國是農業國,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農民,這些人已經到了生存的最邊緣,也是**的基礎,和南京依靠的基礎完全是對立面,沒有調和的可能性,而單干……,老實說,面對他們任何一方,我都沒有贏的把握,很有可能陷入三方混戰的境地,哪怕我僥倖贏了,就一定是最好的麼?我不敢肯定。這種情況下,我覺得結局有些不可知,因此,我是傾向於與未來取得成就的**合作,當然,我並不打算以成立什麼政黨來合作,老師也說過,未來世界裡多黨競爭執政成功的並不多,我覺得我們國家大,民族又多,千百年來的思想觀念不是一時能改變的,不管誰執政,一黨執政恐怕是長期存在的事。」

    「子贇,謝謝你,不過我希望你在這方面不要受我太多影響。」

    「老師,我不是受您影響,而是我自己判斷的,老蔣開了一個很壞的頭,我就算和南京合作,他後面的人一定會學他,玩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領袖,消滅異己,因此,我既然放棄了單干的念頭,就需要考慮一條可行的道路,所以我才決定與**合作,也許,我會通過支持他們,從而換取一些改變,避免出現一些錯誤。」

    心裡有些明白了,弟子看來是想在自己所說的未來政權上進行一些改良。

    「你有具體想法了嗎?」

    「老師,我都還沒和他們有什麼聯繫,怎會有想法?我只是有這個打算,等以後看情況再決定怎麼做。」趙子贇笑道。

    王頌也是一笑,著急了。「我有些明白你現在的一些做法了,既然你也沒有爭霸天下之心,也就不想刻意去維護自己的名聲,這次你是明之事情不好處理,就乾脆做老蔣和日本人希望看到的事對吧?」

    「有這個意思,帶面具太累,何況上海之行也讓我明白,很多事防是防不住的,我不打別人主意,別人卻會打我的主意,既然如此,那我想的就是怎麼能夠獲取最大利益,尤其是要坑死日本人!這才是我最感興趣的,老師,不瞞您說,每每想到我佔了日本人的便宜,我就有種說不出的興奮,這次我和老蔣談了察哈爾的對日策略,就是想讓他暗地裡給我一些支持,我想形成蒙古王公和日本人相互制約的局面,讓小日本手心手背都是肉,看他們怎麼取捨!」

    「而且,我也想過老師說的一些事,在全面抗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察哈爾依然要面臨紛雜的局勢,國內的老蔣、張學良、閻錫山,甚至南方的那些大人物都各懷心思,國外我還要應付外蒙、日本人、蘇聯人、德國人,老實說,要想有好的應對,讓各方滿意,恐怕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只能盡可能的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抓緊時間再努力一兩年。」

    王頌靜靜的聽著他說,不過看他的眼神已經有些不同了。

    「老師也說過,自大哥出事後,很多老師所說的歷史事件可能會改變,我如果一味只依靠老師告訴的大事怕是會出問題,因此,我想了很久,覺得老師說的也不完全對,有些事件的發生有它的必然性,也許過程會有所不同,但它的目的和發生的因素是不會變的,比如這日本人侵佔華北的野心不會因為有察哈爾的存在而改變,我想的是,如何在這些必然發生的大事件中順勢而為,只要把握住這個方向,我就立於不敗之地!」

    「子贇,說得很有道理!一些事件發生的本質確實不會變,二戰產生的巨大動盪也確實是機會,整個世界都將為此重新洗牌,你能抓住要點,而不是憑借預知一些大事的發生去投機,我很高興,我只提醒你平衡的重要性,要想有一個穩定的發展時間,平衡各方力量至關重要。」

    「平衡?」趙子贇低聲重複了幾遍,臉上表情變得輕鬆起來:「我雖然有想法,但一直不知道如何去做,老師您說對了,就是平衡,任何事件的應對我都可以以此為準繩,既然別人認為我是賣國賊,是親日派,那我就表現出應有的態度,老蔣有動作,我就朝日本人那邊靠靠,日本人想要挑事,我就那內蒙折騰,支持東北抗聯給他放火,總之怎麼有利怎麼做,有機會再到外蒙趟趟渾水…,但不管怎樣,我要讓日本人付出高昂的代價!」

    聽完趙子贇的,王頌有些頭大,「想法挺黑的!只是子贇,和日本人折騰千萬別玩過了。」

    趙子贇也不在意:「老師,我就一條,逼急了我就賴賬,和日本人講道理不是有病嗎?」

    看他鐵了心要這麼做,王頌是相當的無奈,他心裡還是希望弟子成為一代英雄人物,名流千古。

    「趙家已經有人成神了,我就做些別人不齒的事吧!」彷彿聽到老師的心聲,趙子贇不經意的說了一句。

    不在乎外界對自己所作所為的評價可是要付出代價的,趙子贇當然知道,只是有些人做文章的本領超乎他的想像,幾乎讓他一度要挑頭打內戰!

    外部的事情可以放放,內部就不能大意,核心領導層的幾位左右都是難,打同盟軍從察哈爾的角度說沒問題,但道義上是欠缺的,最關鍵的是幾人沒想到同盟軍居然如此快的崩潰!

    陳淑珍感覺輿論對趙子贇相當不利,她必須做些引導,至少在察哈爾必須這樣,為此,她找來察哈爾日報主編,第一次要求他必須發表一些東西,這讓主編李再興非常不滿,政府干預輿論的事是不能開這個頭的。

    「陳秘書長,你想讓我報道什麼?」他冷冷問道,前段時間在報紙上刊登宣戰文章,已經讓他很不滿。

    陳淑珍毫不在意,文人總是有些脾氣的,她可以理解。

    「李主編,我也沒有什麼要求,我想,你應該同意察哈爾一旦亂起來,對所有人都沒好處吧?」

    李再興不做聲,這點他同意,而且從他的經驗來看,趙子贇很多事也是被誇大的,從心底講,他更喜歡有血有肉的趙子贇,而不是像省外那些帶著面具的政客。

    「我們察哈爾有自己的原則,任何人都不能打著借口粉飾自己的行為,我想請李主編客觀評價一些事,比如趙主席在上海遇刺,比如同盟軍不宣而戰佔領龍關這些。」

    客觀評價?這個李再興能夠接受,只要陳淑珍不要求他捂著心瞎說就行,從省府出來,他一路都在想這切入點在哪?

    路過察哈爾特別安全局門口,李再興看著門口站立的黑衣人,腦海中浮起上海報紙上的照片,趙子贇懷抱方小文的那一幕,他為什麼願意替趙子贇擋子彈?李再興突然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有人能夠替他死,這是什麼內在的精神動力?

    經過申請,李再興如願以償拿到了省府文書,可以正式採訪特別安全局,董虎在聽完他的來意後,靜靜坐了好一會,「這事我說不清楚,我建議李主編問問他們這些保衛人員。」

    經過大量訪談,保衛人員零零星星的話語中表達出一個意思,那天不管換做任何人,都會如同方小文一般擋在趙子贇面前。

    是錢?是命令?是報恩?李再興沒有得到這方面的答案,在分析各種談話後,他得出一個結論,是信念,為家、為所愛的人的信念。這種說法在軍中也聽聞過,民眾也有不少贊同的,李再興以前有些自作主張的認為不過是口號和宣傳,他們這些文人也沒有深究,這一次他聽到保衛人員口中的為家,還以為是他們自己的家,等發現多數保衛人員根本就沒成家,納悶之餘,問了才知道他們說的家是察哈爾千千萬萬個家!

    為別人的家?不可思議,李再興不相信,可再問,保衛人員說的他震撼了,「既然為家、為所愛的人,總有人要做出犧牲,軍長做到了,我們還做不到?」

    李再興知道他們口中的軍長指的是趙子梧,這沒有可反駁的,趙子梧戰死之時,年僅三十五歲,沒成親沒後代,是無人能夠超越的一個存在。

    「如果趙主席有事,察哈爾將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將不存在,而且…,主席都還沒成親。」再次理解這句話,李再興明白了,保衛人員敢去擋子彈,就是因為他們想的不複雜,趙子梧戰死後,趙子贇是察哈爾唯一的希望,為了替千萬個家保住這個希望,也為了趙家能有後代延續,他們可以毫不猶豫獻出生命!這是他們最崇高的使命。

    「趙主席從未讓我們失望過,不管他現在做什麼,我們都相信他!何況外人逼到頭上,不反抗麼?」當問到保衛人員對趙子贇和日本人有來往,逼得抗日同盟軍瓦解,他們幾乎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當所有這些年來趙家兄弟所作所為擺在面前,李再興彷彿讀懂了趙子贇這個人,他不在乎名望,但只要有人逼他,他一定會反抗!對錯先不說,李再興是很欣賞這種骨氣的。

    在精心組織得力人手撰寫文章,多次修改後,察哈爾日報頭版刊登了題為犧牲背後的故事的文章,文章先重現了方小文的最後時刻,然後用對答的方式寫了報社主編和察哈爾保衛人員的對話,進行了些藝術加工,但總的意思沒變,文章多角度闡述了普通保衛人員的想法,真實可靠,讓人產生共鳴,文章最後提出了一個問題,沒有了趙子贇,察哈爾還存在嗎?我們是不是應該不遺餘力的支持他?

    這個問題報紙沒有回答,留給民眾去想,李再興認為也許會造成很多人的爭論,但結果出乎他的意料,幾乎報社在街頭隨機採訪的絕大多數民眾都認為,趙子贇是察哈爾能夠存在的最大保障!他們不相信外來的人能夠做得比他更好。

    隨即,察哈爾女子騎警隊送來了聲明,以隊長薩仁為首,女子騎警隊全體效忠趙子贇,不管他是不是賣國賊!這可能是女子特有的性格,只要認準了,絕不回頭。

    第一支官方人馬表態,三十一軍坐不住了,他們可是嫡系,各師都有不少呼聲,陽高二十師率先在報紙上發表聲明,二十師全體將士遵從軍長趙子贇的一切命令,任何時候絕不違背。這個聲明讓宣化二十二師王貴大惑不解,他的印象中,張煜最有想法,這種無條件遵循軍長任何命令的聲明他應該是不會輕易說的,難道軍長下令投靠日本人,張煜也服從?

    「我給張師長打個電話。」吳增隆也覺得奇怪,起身來到電話前,要通了二十師師部。

    沒多久,吳增隆放下電話。

    「他怎麼說?」王貴急問。

    「張師長說,只要想起多倫整兵和雲門山腳軍長說的話,他就沒有理由不跟隨軍長。這雲門山說的我知道,多倫軍長說了什麼?」

    王貴將當年趙子贇所說大致說了,吳增隆沉默良久:「軍長的想法和心思我猜不透,但我覺得張師長是對的,作為軍人,我們必須是軍長堅實的後盾,政事上的事情不要過多去想,也想不明白,軍長現在做的也許很讓人猜疑,但我相信有一天,他會給我們一個完美的答案!」

    「那我們的聲明…」

    「照發。」

    在戰亂年代,軍隊是最大的基石,三十一軍上下都發了相同的聲明後,整個察哈爾大定,直到後來爆發更大的事件,都將波濤洶湧中上下顛簸的察哈爾這條大船穩穩的行駛在它的前進方向上。

    內部的穩固不代表外部沒事,幸好三十一軍穩定了,才將隨後到來的宋哲元、商震聯手發難應付下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