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第三極崛起

正文 第244章 察晉合作 文 / 青木雙翼

    神州大地徹底崩潰了,這件事讓很多人迷茫,趙子贇錯了嗎?說不清楚,年輕女子拋開政治,那是對他無比敬仰,心裡沒由來的記恨起從未謀面的陳嬌兒,自吳三桂後,又一個為女子不惜挑起大戰的男子出現了。

    宋哲元鬱悶,趙子贇成了賣國賊,他沒有多大興奮,整個事件中不但丟了兩個團,還對士氣造成不小打擊,外界瘋傳二十九軍根本不是三十一軍對手,喜峰口的光環失色不少,而且在這件事中他不但沒有獲得一絲好處,還被指責是將趙子贇推向日本一邊的黑手。

    宋子安也鬱悶,好好一招棋居然被對方一步將死,察哈爾記者的電文一到天津,商震就派人很委婉的讓他離開,他不得不登上英國客輪轉上海,下船就被早已守候的人連夜送到南京,先是被宋子文臭罵了一頓,然後是二姐讓他去說清楚,這讓他頭皮發麻,二姐孫夫人才是他最怕見的人。

    老蔣更鬱悶,宋子安要折騰趙子贇他大概知道一點,大舅子和自家夫人都隱隱提了下,正是因為上次趙子贇和土肥原非常巧合的解決了內蒙爭端,讓他起了疑心,覺得可以適當給趙子贇一個教訓,也算是警告。可沒想到他正前往南昌行營關注剿匪進展時,事情就擴大化了,他無論如何都不能相信宋子安會愚蠢到扣留趙子贇的妹妹,還未等他想出對策,事情已經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導致趙子贇和日本人走在一起,他心裡知道,這是趙子贇向他表示不滿的一種體現,那意思是你不幫我,我只好另找幫手!

    楊永泰倒是洞觀若火,他清楚的知道趙子贇是借題發揮,借力打力,唯一搞不清楚的是趙子贇這麼做到底為了什麼,真要投靠日本人,當初就不可能在多倫打成那樣,和老蔣合作是危險,但和日本人合作更危險,他不相信能玩出這些的人會看不清這一點。

    只是此時的楊永泰已經失勢,在陳氏兄弟的打壓下日子很難過,少說話省的惹火燒身,楊永泰決定看戲。

    而其他幕僚對察省的重大變故一時間也各有各的看法,陳佈雷認為此事國府是可以干涉的,一個省並沒有權利單獨和其他國簽署涉及政治和主權的權利,國府完全可以以此宣佈兩方的合作無效,並免除趙子贇的各項職務,如果趙子贇不聽令,可以出兵徹底佔領察哈爾。

    吳稚暉就此提出了反對意見,不是他替趙子贇說話,而是察省和日本人的協議本身有些微妙,修建鐵路借助外國人的力量早有先例,中東路不就一直在蘇聯人手裡?張恆、張北的附屬地在協議中卻是購買的,如同幾十家日本公司在一個城市抱團購置土地,和租界以及當年東北的附屬地在字面上有區別,讓人明知那些土地就是附屬地也沒辦法,同樣,鐵路的護路隊就是駐屯軍,換個名字而已,可也讓人不好做文章。

    因此,吳稚暉認為,如果沒有宋子安那檔子事,國府做做文章勉強說得過去,但把兩者合在一起,國府便有下套的嫌疑,拿協議說事有些牽強。

    隨後陳誠也從軍事角度上進行了分析,攻打察省贏是肯定的,只不過要想速戰速決,至少要調動五個軍的兵力,而宋哲元、商震為保存實力,一定不會太賣力,閻錫山不會為中央做嫁衣,除非答應把察省給他,至於傅作義,找理由觀望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要想打,只能調動南方的嫡系部隊。

    何應欽也反對武力解決察哈爾,作為親日派,他是很瞭解日本人的,只要中央武力攻打察省,關東軍一定會趁機進入察省,消滅趙子贇把關東軍招來,有些得不償失。

    老蔣聽完幕僚們和親信將領的意見,心裡已經清楚此事無法強硬,正在剿匪關頭,不可能抽調主力來做捨本求末的事情,武力解決他是不會考慮的,那樣最可能的結果就是直接把趙子贇推向日本人的懷抱,從此他要面臨的就不止是平津一線,而內蒙….也將徹底喪失。

    軍事上沒辦法,也宣告政治上也沒辦法,最終,老蔣決定不但不能壓,還得安撫才行,他嚴令手下不准找趙子贇任何麻煩。

    就事件而言,結束得沒有任何波瀾,日本人為表現出自己的實力,確實當天就將陳嬌兒帶回到日租界,並請最好的醫生進行了檢查,一切完好,隨即天津駐屯軍就派人護送她回張家口,至於王卓然等人也在同一天獲得自由,他和李良等人還滯留天津,準備清點貨物,裝車運往察哈爾。

    在事件之外,那就熱鬧了,趙子贇步張學良後塵,成了全國上下怒斥的對象,包括張家口在內,都爆發了**,連同趙子贇名下的企業都提出罷工的要求,出乎意料的依然是三十一軍,平靜得如水一般,對外宣佈進行全封閉訓練。其實軍內也是暗潮湧動,不過有些想法的人是盯著軍官,張煜等高級軍官如沒事一般,這些人便猜測有秘密,軍人知道紀律,長官不動,他們自然不會多問,更多的人則想得簡單,男人就是要有血氣,不管對錯,軍長為陳嬌兒動兵那是會讓人盲目崇拜的。

    察哈爾特殊之處就在於省府從來不禁止遊行示威,哪怕當街大罵趙子贇也不會坐牢,相反,若是擾亂交通到有可能被警察抓去教訓,罷工也一樣,遞交申請便可回家,不過工錢也自然沒有。

    特別安全局倒是高度緊張,一來怕有刺客,二來怕不該來的人來,後一種人好辦,都有跡可循,哪怕只是懷疑,連夜抓了丟上火車弄出察哈爾便是,前一種就麻煩了,有了上海的教訓,董虎可不敢大意,不得已,楚峰調了兩百特種作戰大隊隊員進入張家口加強防衛。

    也是怪了,自從上海刺殺之後,王亞樵再也沒有發話刺殺趙子贇,外人百思不得其解,只有董虎知道上次讓一名刺客帶話回去起了作用,帶的話也簡單,就一句,「如果刺殺能滅了在中國的日本人,我可以和你王亞樵聯手。」

    按說這話沒那麼大影響,趙子贇也是無奈之舉,偏偏他不知道一件事,那就是當年趙子梧在上海刺殺日本人之事王亞樵知道!

    王亞樵收到這句話當時就愣了,一句簡單的話,硬是被他讀出其中的含義,那就是趙子贇也說過的一句話,「如果能達到目的,我可以和魔鬼合作。」

    仔細審視趙子贇的言行,以及趙家兄弟的發家歷程,王亞樵居然猜到了趙子贇一直在積蓄力量,準備與日本人一戰!

    不管猜的對不對,王亞樵決定等等看,要真如自己所想,那罪過就大了,有了這種心理,他再看趙子贇就總覺得每件事後都有深意,趙子贇放日本人進入察哈爾,他倒是沒猜到趙子贇是準備翻臉不認人的,他以為趙子贇是為了用日本人制衡老蔣,也難怪他這麼想,天津事件他就認為是老蔣給趙子贇製造麻煩,你看日本人一出面,人也放了,貨物也完好無損,想到這,王亞樵暗歎趙子贇太可怕,這種招數都敢用。

    各界的聲討要南京國府支持才行,老蔣已經有了安撫的想法,自然不會理會和支持,他認為任何借此事挑起北方混亂的行為都於己不利,何況日本人入察哈爾並沒有完全超出他的底線,趙子贇也曾經和他說過會和日本人有些合作,一定的合作對自己有好處,弄到這個地步其實他是有責任的,只是老蔣不會承認這一點,現在他調整了思路,不想逼趙子贇太急,讓他徹底倒向日本人,既然他已經把宋子安拖下水,老蔣也認了,算是給趙子贇反抗的一個答覆,同時也釋放一個信號,他還是很認可他的,並帶有暗示他不要走得太遠的意思,回頭再找機會緩解矛盾,不管怎樣,趙子贇在老蔣心中要比宋哲元、閻錫山等人可靠。

    唯一做出實際舉動的還是宋哲元,他對趙子贇的恨意也許早在當年趙子梧大戰國民軍時就已埋下,這次同盟軍無疾而終,馮玉祥黯然下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宋哲元認為就是趙子贇一手造成的!如今又在他手上吃了暗虧,這口氣可嚥不下去,作為省主席,他自然可以發佈命令,禁止本省和察哈爾的貿易往來,鐵路上,賣國捐照樣收,並且還上漲了一成!自此,在長達近四年的時間裡,察哈爾河北、平津貿易幾乎斷絕,物價一直高居不下,苦的還是民眾。也是怪了,他這麼做南京並沒有什麼聲音,連老蔣都默許,南方不少報紙高度讚揚了他的做法,認為必須給狂妄的趙子贇一個教訓,賣國賊就是賣國賊!必須受到懲罰!

    通道關係到察哈爾的發展,趙子贇這回不可能為宋哲元做法出兵攻打平津,那他就真要等著各方聯手收拾他了,轉回頭,他決定壞人做到底,用了兩天時間,說服了常風、王貴等人,並讓高級軍官向全軍解釋清楚,察哈爾準備和山西合作!

    老閻其實日子也不好過,山西在察哈爾的打壓下,經濟弱了很多,老閻咬牙開修了太原到大同的鐵路,可察哈爾大量物資還是走平綏線,這讓他很是頭痛,上海事件後,老閻就沒有向其他省份跳出來指責趙子贇,反而是伸出手,雖然也沒成,但老閻不這麼看,察哈爾這回可沒出聲,這是好兆頭,等趙子贇和二十九軍開戰,老閻大喜,這是絕佳機會,三十一軍剛一調動陽高的二十師,他就讓大同駐軍後撤至雁門關,那意思就是說我不會趁火打劫!

    這回有了回報,還沒等他斟酌派誰去察哈爾遊說,察哈爾實業廳廳長楊受成卻突然抵達大同,說要到太原拜訪他。

    老閻樂的雙手直搓,要不是屬下攔著,他差點就不顧身份親自前往大同迎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