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第三極崛起

正文 第359章 還好,沒變 文 / 青木雙翼

    要想解決日軍,就需要調動軍隊,察哈爾的異動日本人也不是沒察覺,只是趙子贇在這之前已經調動過幾次軍隊,並通過牟田口廉也向華北駐屯軍司令部表達了他對宋哲元的擔憂,何況這次調動並不是秘密的,趙子贇在通報牟田口廉也後基本上是明目張膽的行動,其中寶昌的裝甲旅則是以訓練為由出動,由於寶昌和多倫都有察鐵附屬地,裝甲旅部分調動訓練也沒什麼不妥之處。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侵略者有個誤區,總以為這塊土地上的人不敢率先挑事,以為沒有南京的明確命令,地方膽子再大,也不會貿然動手,也許小動作會有,可察哈爾有駐軍六千,日本人有信心處理一切突發事件。

    除此之外,當初保留朱傑的做法收到回報,董虎授意他給廣田賴子帶去一條非常重要的消息,察哈爾將加強外蒙第一師的力量,估計是看蘇聯方面動作不大,想找機會佔領庫倫,為防止宋哲元部趁機生事,三十一軍內部都在做緊張的準備。朱傑這廝還有些演戲天分,他甚至裝出一副苦相,說自己有可能會跟隨去外蒙那個鬼地方。

    消息通過領事館傳到陸軍部,所有參謀都相信了這種說法,從趙子贇在外蒙開始建城,修建公路,成立警備團,建立寺廟,一切跡象表明,他是佔著不打算還了,既然有這種打算,拿下庫倫幾乎是一個必然的選擇,若不是顧忌蘇聯人,恐怕這種情形很早就出現了。

    這和其他渠道的消息有一定的對應,很多參謀都認為是天賜良機,他們也眼饞外蒙,不過外蒙背後是蘇聯,眼下和蘇聯起衝突不符合他們的設想,既然趙子贇做出這樣的姿態,一個完整的設想逐步在參謀部形成,這個設想是以土肥原和石原莞爾早起提出的合作滲透加佔領為基礎,其基本方針就是先拿下平津,然後找機會接收趙子贇替他們打下的龐大地盤。

    平津成了當前首要任務,日本方面不再緊盯察省,而是將目光集中在華北,宋哲元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成立冀政權後,與日本方面也是磕磕碰碰,想學趙子贇又不敢,不學白頂著親日的帽子沒好處。

    就宋哲元和趙子贇兩人來說,日本人更喜歡宋哲元,雖然表面上日本和察哈爾的合作更緊密,但私下裡,日本人都一致認為趙子贇太難搞定了,不但他的真實意圖拿不準,和南京也是說不清楚的複雜,經常惹出些事來,一有機會就獅子大張口,如無底洞一般。

    而宋哲元雖說羞羞答答,但日本人知道他最大的心思就是要避免中央勢力的介入,何況從苦寒之地走出來,平津加上河北這一大片富饒之地對西北軍的**不是一般的大,許多高級將領一門心思就是想待在這裡不走。

    去年底,宋哲元終於撕下面紗,和日本人簽署了華北經濟開發協定,說是被田代皖一郎脅迫,還不如說是半推半就的好。不過讓宋哲元非常鬱悶的是南京對他答應日本人修鐵路一事一口否決,還讓他接受張作霖的教訓,這簡直是羞辱,憑什麼察哈爾放任日本人修鐵路,還弄出幾個附屬地南京方面屁也不放一個,偏偏到他就不行了?

    他卻不知,同是和日本人勾搭,老蔣對趙子贇的信任度比對他高多了,這到不是趙子贇是他的親信,而是這麼多年來,各種事件後,老蔣漸漸明白一件事,趙家兄弟不是甘於受人擺佈的人,侵犯到他們的核心利益,那是會翻臉的!再說老蔣有時還在自我安慰,期待著趙子贇當初的承諾,將日本人修的鐵路變成自己的。

    除此之外,趙子贇有幾件事還是頗得老蔣欣賞,內蒙旗縣合併是一樁,外蒙又是一樁,加上西安事變的反應,就這幾點,他在老蔣心中的份量,就不是宋哲元可比的。至於後來的張家口事件,換做他人,恐怕也沒好辦法,老蔣倒還詫異就這麼被動,趙子贇還是從日本人嘴裡弄來兩千多萬元,真是會搞錢啊!

    七月七日,趙子贇和陳嬌兒忐忑了一整天,毫無動靜,二人心中一沉,七七事變不存在了,這還是小事,兩人現在最擔心的是日本人是不是改變了思路,難說從察哈爾先動手?

    「他們不動手,我動!」

    陳嬌兒見他有些煩躁,急忙抓住他的手,柔聲道:「二哥,不著急,一兩天而已,我們先動手會引起難以預料的後果,如果南京將全部責任推到我們頭上,那就麻煩了。」

    趙子贇苦笑,不是如果,是一定,當年日本人先動手進瀋陽,他跟著進也沒獲得道義上的眾多掌聲。

    好在各方信息報來,日本人在察哈爾雖說警惕了不少,但還沒有挑事的異動和準備,相**北方面倒是有些異動,日本人頻頻舉行軍事演習,和當初突襲瀋陽時有些相似。

    七月十日,在永定河邊進行軍事訓練的日本軍營門口傳來一聲爆炸聲,隨即日方便朝駐守盧溝橋的二十九軍吉星文團發動進攻,並上報駐屯軍,說他們遭受中國方面的突然襲擊。

    理由有些狗屎,堂堂軍營會被人丟個炸彈,還沒人受傷,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借口,消息傳到察哈爾,這回連陳振林都覺得趙子贇設計的借口比日本人強多了。

    後續和歷史差異不大,王頌也沒說過,趙子贇也懶得深究,他唯一關心的是日本人何時撕破和談的嘴臉,發動對平津的進攻,如今他已經不用操心日本人在察哈爾先動手了。

    這不僅僅是七月十日日本人製造的事件,還在於這事之後,橋本正康特地為此事還會見他,反覆強調華北是事件是一個特殊的、局部的事件,並旁敲側擊的問趙子贇的看法。

    趙子贇的回應橋本很滿意,也符合趙子贇的一貫態度,宋哲元?宋哲元關我屁事?你們有本事滅了他最好!

    這完全符合外務省和大本營對趙子贇的推斷,要說當前趙子贇最恨的中國人,非宋哲元莫屬,而且前段時間宋哲元和日本走得近,趙子贇就從多個渠道表示了他的擔心,如今日軍進攻宋哲元部,趙子贇應該是很樂見這種局面出現。此外幾個參謀認為,趙子贇一直坐著佔領華北和南京抗衡的美夢。

    由於察哈爾崛起,以往在中國戰略上有著不同意見的石原莞爾等人也不是很反對武力佔領華北的戰略,在應對蘇聯和美國的五年戰備發展計劃當中,察哈爾的重要性已經凸顯出來,趙子贇突入外蒙極大的牽制了蘇聯在遠東的部署,喬巴山領導的蒙古人民政府已經被逼到外蒙北部,在庫倫一線形成巨大的真空地帶,而宋哲元和趙子贇的格格不入,也給日本人一個印象,那就是不管打那一邊,另一方都會坐視不理,而南京方面坐山觀虎鬥的可能性也很大,在這些地方勢力所擁有的軍隊沒有消耗到一定程度,南京基本上不會大規模介入,因此,從這個局面上來說,武力佔領華北成為可能。

    清除了宋哲元,在與南京方面扯皮過程中,反過頭來解決察哈爾,就容易多了,按照參謀本部的計劃,用平津引誘趙子贇,支持他自治或者**,一旦趙子贇離開張家口,就可發動新的事變,將察省收穫囊中,從價值上來說,察哈爾已經超過平津,可以為今後的對蘇戰略提供非常好的支撐,至於蒙區,也好辦,扶持德王就可解決一切。

    望著華北、東北、察省、內外蒙連成一片,日本人竊喜不已。

    日本人算盤打得霹靂啪啦響,卻不知道趙子贇早已磨刀霍霍。

    在各方失望的看著華北大地發生的一切時,張家口也是人頭攢動,趙子贇和宋哲元的恩怨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兩邊挨得這麼近,誰都想知道察哈爾對華北事變的反應。

    唯獨老蔣沒派人來,這讓各方有些疑惑,這個中緣由只有兩個當事人知道,七月十日事變後,趙子贇就第一時間給老蔣打了電話,內容簡單,就是請委員長看戲!

    老蔣當時笑了,他若知道趙子贇嘴裡的戲是何意,一定笑不出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