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一零九章 新婚之夜 文 / 120笑話

    袁譚站在原地沉思了片刻,隨後接著吩咐道:「甄家眾人或有可能被他人救下,你們安排人手盯住甄儼和甄堯二人,她們或許會前往二個兄長那裡;不過,這黃巾餘孽的存在也是個麻煩,你們以本公子的名義,向附近的縣令說一聲,讓他們出兵剿滅這些賊子。」

    「屬下領命!」

    袁譚嘴角閃過一抹冷笑,甄薑是自己的人,誰也搶不走。

    ……

    河東安邑,乃是夏朝時的都城,同時也是戰國時期魏國都城,自古以來便是繁華之地。與長安、洛陽相比,亦是不遑多讓。

    衛家是河東大族之一,自漢武帝時衛青起家,至今已有數百年。漢朝從西漢歷經王莽篡朝,光武中興,早已是物是人非,而衛家卻依然屹立,由此可見,世家大族的生命力比之朝廷更加頑強。

    今天是個好日子,宜婚嫁。

    因此,河東衛家家主衛凱的二弟衛卻衛仲道選在今日大婚,新娘乃是大儒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

    河東衛家以衛青為起點,然而經過百多年的發展,卻是從武將轉變成士官。而衛凱和衛卻的父親與蔡邕相熟,故此定下了這門娃娃親。

    月明星稀之時,賓客散去,衛卻在親朋好友的簇擁下向新房走去。很顯然,衛卻喝了不少的酒,走起路來一搖三晃,若不是身旁有人扶著,怕是早就倒了下去。

    「感謝眾位參加舍弟的大婚,如今時辰也不早了,我們便把時間留給這對新人,大家都去歇息吧!」

    說話的乃是一名三十左右的中年男子,面容整潔,頷下留著六寸長鬚,眉目間帶著喜悅之色。他便是衛卻的兄長衛凱衛伯儒,衛凱和衛卻的父親早喪,衛凱身為長子,自然是由他繼承衛家。衛卻之下還有二個弟弟,衛寧衛叔道,和衛昶衛季道。正所謂長兄如父,他們的父親早喪,衛卻的婚事便是由衛凱主持。

    在這大喜的日子,身為河東衛家的掌門人,衛凱又怎會不高興。

    自漢朝立國始,中原之地便多有大家族出現。隨之而來的便有主次之分,就如甄宓的甄家就有好些個在爭奪主家的名分。然而,河東衛家卻沒有這種事情發生。自漢武帝起,河東衛家便一直佔據主家之位,從未有過旁系有爭搶的念頭。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河東衛家對繼任者的培養,還有強大的財力。

    就如陳留的衛弘,他之所以有錢財資助曹操起兵,便是因為有河東衛家的幫助。否則,以衛弘的財力,又怎能養得起曹操上萬大軍的錢糧裝備。

    當然,河東衛家並非僅僅資助曹操一人。其他如袁紹,袁術等等都有資助,這便是世家大族能夠延續千年的法寶。因為,他們從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即便是穎川荀氏也是如此,荀諶為袁紹出謀,荀攸則投靠曹操。荀彧最初也是準備向勢力最大的袁紹效力,只不過看到袁紹不堪輔助,這才轉投曹操。

    河東衛家家主的二弟大婚,各地的衛家都有人來祝賀。或是旁系的家主,或是旁系家主的嫡子,之所以讓嫡子來,有的是因為年紀老邁,不能遠行,有的是想讓下一輩與主家打好關係。

    衛凱如今只是三十出頭,掌握衛家大權,自是意氣風發。不過,他已經過了輕狂的年紀,所以也不準備鬧洞房。如今他膝下已經有了兩個孩子,接下來便是準備替他的三個弟弟操心了。

    所以,在這洞房花燭夜的時刻,衛凱也不想讓衛卻多等。

    衛凱都發話了,親朋好友們便在家丁的帶領下,各自回到歇息的地方。只不過,他們的腦海中卻是想著,在這個夜裡,衛卻將會與蔡琰度過怎樣的一個銷*魂夜晚。

    衛卻的新房之中,衛卻與蔡琰靜靜的坐在錦榻之上,先前的醉態早已不見。

    「昭姬,聽說你在來的路上被一個男子攔下,你更是與他私談良久。不知,那人是誰,與昭姬你是何關係?」

    安靜了片刻,衛卻想到護送蔡琰的護衛向他匯報的事,此時終於忍不住問了出來。

    「我與袁公子不過是萍水相逢,並無關係!」

    紅蓋頭之下傳來蔡琰淡淡的話語,雖然已經與衛卻拜過堂,但是她的稱呼卻是沒有改變。

    衛卻恬靜的面容之上閃過一絲怒色,只不過他最終還是冷靜下來,和聲問道:「有下人說昭姬與那男子狀甚親密,莫非是昭姬遠房親戚,若是得空,便將他請來家中一聚,昭姬以為如何?」

    「我說了與他不熟便是不熟,時辰不早了,喝下合巹酒便歇息吧!」

    蔡琰顯得有些不耐煩,回答的話語有些生硬。

    「蔡琰!」

    衛卻一臉鐵青之色,擰著嗓子嘶吼道,此刻他也不再一副溫文爾雅的表情,好似要將蔡琰生吞活剝了一般。只見他雙目赤紅的盯著蔡琰,獰聲道:「莫不是你與那男子行了苟且之事,既然敢做怎滴就不敢認?我衛卻也非是量小之人,若是你直言我便不計前嫌。奈何你卻一而再、再而三的隱瞞,你當若何?你我皆是有聲名之人,說錯了,你父如今投靠賊子董卓,你蔡家還有何臉面,哈哈哈!」

    「衛仲道,你…」

    蔡琰扯下紅蓋頭,一臉憤慨的望著衛卻,她卻是沒有想到衛卻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語。更何況她與袁常說的是關於她父親姓名的事,蔡琰謹小慎微,自然不好說出。可是,竟然被衛卻這樣謾罵。

    衛卻也跟隨蔡邕學習過,蔡琰見過衛卻幾面,覺得他人還不錯,性子溫和,有古君子之風。然而,今日她才見識到了衛卻的真實面目。

    「怎麼,被我說到痛處,惱羞成怒了!哼,你如此不知自愛的女子,多看你一眼,便是污了我的眼睛。」

    衛卻話畢,冷哼一聲,甩手從新房離開。獨留下蔡琰一人在錦席之上啜泣,黯然神傷之下,腦中不由自主的又閃出了袁常的身影。

    【ps:這些天靜下來好好的思考了一陣,在這裡說些話吧!

    寫第一本書大唐的時候,是因為突然興致來了,沒頭沒腦的就上傳了。隨著時間的過去,寫了二百多萬字,期間也賺了一些稿費,當零花錢還是不錯的!!

    然後,因為三國的書也看了一些,便也想寫一本三國類的小說。但是,現在寫小說感覺沒有剛開始的那種興致了。這幾天想了想,或許是因為對自己約束的太多了,有時候看到書評區很多只會罵人的馬甲,心情立馬就成負值了!!所以,在今後的時間,小說只會按照自己預定的大綱來寫,不會根據書評區的建議修改。這樣或許會讓一些書友離開,但是笑話也不會強求。喜歡的默默點個贊,不喜的就把鼠標移到叉叉點下,一了百了!!還有感謝許多書友長期的支持,謝謝!!另外,對於那些覺得小說內容歷史不符合的,想罵人的,我只想對你說:請去看《史記》,牢記一點,這是小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