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一一三章 決定 文 / 120笑話

    渤海郡下轄十九縣,除卻治所南皮,東光、中邑、高成、高樂四縣乃是上等縣,浮陽、陽信、阜城、千重、東平、安次六縣乃是中等縣,其餘八縣皆是下等縣。

    上、中、下的區別自然是由經濟和人口來區分的,若是擔任上等縣縣令,起點自然會更高,發展也就更容易了。

    聽得袁紹的問話,袁常自是皺眉思索起來。

    與此同時,袁常隱晦的掃向袁紹,只見袁紹精煉的臉龐之上,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也正是袁紹的這一個笑容,讓袁常心頭一驚,心中便開始計較起來。

    心中暗罵袁紹陰險、多疑,跟曹操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袁紹讓袁常自己說出是否有理想的轄縣,倘若袁常說出一個上等縣,那麼袁紹自然會懷疑袁常心有大志;然而,袁常若是說出一個中等縣或者下等縣,同樣會讓袁紹懷疑。袁常怎麼說都是他的六弟,就算要求一個上等縣也不為過。要求太低,反而會讓人覺得他在掩飾什麼。

    因此,袁常接下來的一番話必須慎之又慎,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想來以袁紹如今的實力,讓袁常無聲無息的消失,還是很容易的。

    袁常沉吟了片刻,臉上故意拿捏出些許猶豫的表情,低聲道:「二哥,如今天下大亂,四海之內皆有盜匪作亂。故此,弟覺得重平臨近大海,倘若盜匪作亂,便可出海避難,況且,弟才能疏淺,重平怕是猶力有不逮。」

    袁紹的嘴角邊閃過一絲笑容,左手邊的逢紀同樣閃過一絲笑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兩人的笑容是嘲諷的笑容。

    袁常的話雖然婉轉,但是誰都聽出他的意思。

    他怕死,所以找個靠近大海的轄縣,盜匪作亂,他容易逃跑。若是在皇室掌握大權的時候,某地有盜匪作亂,縣令逃逸,按律當斬。只不過如今漢室衰微,董卓專權,各地的刺史、太守也掌握大權,皇室的權力或許連一個下等城的太守都不如。

    當然,袁紹和逢紀二人嘲笑,荀諶卻是眼中精光一閃,若有所思。不過,他卻是沒說什麼,依然一副垂眉低首的表情,好似週遭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袁常雖然這麼說,袁紹卻是不能順著他。漢室雖然衰微,場面話還是要說的。

    因此,袁紹板著個臉,教訓道:「常弟,你出身袁氏一族,怎可說出如此言語,豈不是弱了我袁氏聲名。倘若盜匪作亂,身為縣令,自當是奮勇抗敵,怎可做出棄城之事。」

    「二哥所言甚是,弟知錯矣!」

    對於袁紹的教訓,袁常自是低眉順眼、神態恭敬的接了下來。如今實力不夠,時候未到,袁常也不急於一時。否則,只要袁常振臂高呼,外面的趙雲衝進來解決袁紹三人還是很簡單的。只不過這樣做的後果,卻不是袁常想要的。

    袁常的反應讓袁紹很滿意,袁常之前一直都是跟在袁術身後搖旗吶喊,沒聽說有什麼能力,阿諛奉承的名聲卻是極其響亮。當然,袁常拋棄袁術轉而跟隨袁紹,不僅讓他多了一份支持,而且還打擊了袁術一番,對於袁紹來說,多養一個阿諛奉承的人又不是什麼大事。不過,若是袁紹知道就是他眼前這個被他認為是阿諛奉承的人,時刻在想著如何奪取他的家業,也不知道是否會被氣吐血。

    袁紹剛才之所以提出讓袁常擔任縣令,乃是因為心中興奮,想著冀州不久之後就會落到他的手中。高興之餘,才說出這樣一句話。雖然說出之後有些後悔,但是此刻逢紀和荀諶在旁邊,他也不好反悔,否則會讓手下的人怎麼想?

    再說了,袁常在他日後的袁氏家主之位爭奪時支持他,現在給他一點甜頭也沒什麼。等他拿下冀州,一個縣,可有可無。

    因此,袁紹在思索了片刻之後,終於做出決定。看著袁常低眉恭順的樣子,嘴角掠過一絲滿意的笑容,道:「常弟,你好歹也是我袁氏子弟。重平乃是一個下等縣,別說他人聽了認為為兄虧待於你,便是為兄也覺得不妥。重平臨縣東平縣,乃是中等縣,常弟可任此縣令。」

    「二哥大恩,弟沒齒難忘!」

    袁常當時就「激動」叩首頓地,好似得了天大的便宜。

    袁常如此表現,自然是讓袁紹更加滿意,當下面帶笑容道:「常弟一路奔波,怕是早已疲倦,吾令侍從帶常弟且去府衙歇息。待功曹備齊公文、印章,明日便往東平上任,常弟以為如何?」

    「弟一切聽憑二哥吩咐。」

    袁常向袁紹作揖行禮之後,便在袁紹的侍衛帶領下,離開了袁紹的住處。

    等袁常走後,袁紹看向荀諶,道:「今日時辰也不早了,友若且早去歇息,待明日清早,便令高幹與友若一同前往冀州。」

    「卑下遵命!」

    荀諶施了一禮,便舉步離去。

    此時,屋內便只有袁紹和逢紀二人。袁紹似在想著什麼,一言不發,逢紀身為屬下,自然也是靜靜坐在一邊,什麼話都沒說。

    安靜的氣氛保持了約有一盞茶的時間,袁紹似乎才想起逢紀還在。當下便望向逢紀,笑道:「元圖獻上奪取冀州此計,若成,當計首功。」

    聞聽袁紹此言,逢紀眼睛一亮,心中極為激動,但是,他很快便壓下心中的興奮,連稱不敢,謙遜道:「能奪下冀州,皆是主公威名,紀不敢居功。」

    袁紹笑了笑,卻是沒有說話。

    倘若換成郭嘉、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人,他們自是能夠一眼看出袁紹的用意。然而,逢紀雖有才能,終究不過是小才。

    荀諶乃是出自穎川荀氏一族,幾代人皆是忠貞之臣。袁紹心中另有想法,明白荀氏必定不會贊同他。而且,穎川荀氏名聲極高,比之四世三公的袁氏,也就稍遜些許。故此,袁紹才借逢紀之手來打壓荀諶。

    當然,這其中的奧妙,逢紀是看不出來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