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一六五章 結束 文 / 120笑話

    袁常教給張老根的,自然是,也稱為。

    相傳在很早的時候,至今約有兩千年到三千年前左右的時候就已經被發明了,只不過後來因為戰爭的原因,這個方法失傳,直到明永樂時才再次被啟用。

    大天朝能人無數,從四大發明便能知道,這個國度是個充滿創造的國度。只是因為大部分的先進科技、手藝在戰爭之中遺失,才沒有流傳下去。就如華佗的麻沸散和手術,就是因為被多疑的曹操給殺了,才導致失傳,徒讓後人歎息不已!

    是個很實用的方法,即使袁常穿越前的時代,依然還普遍使用。

    這種方法是修建很多像稻田一樣的池子,用來曬鹽。制鹽的過程包括納潮,制鹵、結晶、采鹽、貯運等步驟。納潮,就是把含鹽量高的海水積存於修好的鹽田中。制鹵就是讓海水的濃度逐漸加大,當水分蒸發到鹽田中時,這時的鹽水就是滷水,俗稱「泡淹」母液。這種鹽水要及時轉移到下一個池子--結晶池中。滷水在結晶池中繼續蒸,食鹽就會漸漸地沉積在池底,形成結晶,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採集了。鹽田制鹽受環境影響很大,海水的鹽度、地理位置、降雨量、蒸發量等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鹽的產量。這種方法佔用的土地和人力資源也比較大,這是一個需要改進的方向。

    不過,對於如今的省己村而言,卻不是問題。

    首先省己村的土地夠多,村子裡的村民也不用種糧,專門煮鹽就是。鹽可是高級消耗品,到時候拿去換糧食,換其他物品,換錢都不是問題。就如袁常說的那句話,這片土地簡直就是一個金山。

    「老根,你明白了沒?」

    「呃,大人,還有一些不理解的。」

    「好吧,本縣令再給你說一遍…」

    就這樣反反覆覆的講解了六七遍之後,張老根終於表示明白了。這可是關乎全村村民的生計,由不得他不認真對待。

    「大人,這鹽可是由朝廷把持,若是私自販賣,會不會有問題啊?」

    等到大致弄清楚了煮鹽的方法之後,張老根想了想,還是把心中的疑惑給問了出來。鹽、鐵等物乃是百姓必需品,自古以來就是由官府經營。當然,有時候朝廷也會暗中支持私人販賣,例如春秋時的管仲,就私下的讓齊國商人經營鹽鐵,以至「通貨積財,富國強兵」,使得齊國成為了一個強國。

    不過,自漢朝以來,對鹽鐵的管束就加強了許多。因為與漢朝為敵的塞外民族極度缺乏鹽鐵,朝廷擔心商人為了錢財,把鹽鐵販賣給塞外民族,一旦發現私下經營鹽鐵的都是從重處理,不是抄家就是滅族。

    袁常咧嘴一笑,淡然道:「如今朝廷自古無暇,各地郡守據地稱雄,漢律形同虛設。只要你們取得太守大人的許可,不就可以了。如今太守大人新得冀州,為了通貨積財,自然不會阻止你們販鹽。當然,好處還是要給太守大人的,畢竟鹽的利潤是極高的,若是不能讓太守大人滿意,難免會有人眼紅。到時,你按照本縣令告訴你的話,與太守大人談判,保證你們財源滾滾。」

    「大人的恩德,罪民銘感五內,大人一句話,罪民和村民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

    袁常點了點頭,沉聲道:「對於你們曾經犯下的罪行,經過本縣令和幕僚的商議,做出如下決定:罰你們省己村煮鹽,不得隨意離開此地。另外,你們上交的財物,本縣令允許你們流下一成,其餘的本縣令自有處置,老根,你覺得有沒有問題?」

    「大人仁義,罪民知道大人有鴻鵠之志。這些財物都是罪民們非法而來,不用留下一成,只要留一些足夠生活便可。況且,以後煮鹽說得錢財,罪民們也願意上交一部分,支持大人,以圖彌補我們的過錯。」

    「既然這樣,本縣令答應你們。」

    「謝過大人成全。」

    ……

    離開省己村,已是月半中天,天也差不多要亮了。

    袁常轉過問向韓恂問道:「莒子,你來渤海郡的時間最久了,可知哪裡比較隱蔽?省己村的財物太多,如今還用不上,暫時將這些財物隱藏起來,等到我們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使用。」

    韓恂想了想,低聲道:「主公,東平縣北面有一座山,很少有人到上面,可以把財物藏在上面。」

    「好,就這麼決定,此事不用著急。等省己村的村民把財物聚集好了,你讓老根挑選些人,親自把財物藏在那山上。」

    「是,主公!」

    韓恂激動的回應到,這些財物如此驚人,袁常卻是沒有半點猶豫的交給他來處理,怎能讓他不感動?

    「主公,那主簿桑秋和那些衙役又該如何處置?」

    袁常淡淡一笑,不屑的說道:「一個小小的桑秋而已,還能掀起什麼風浪?無須搭理他,至於那些衙役,既然不想來縣衙,以後就不用來了。回去之後就貼告示說縣衙要招納衙役,讓他們到縣衙,子龍和莒子你們二人負責挑選,合適的便收下。」

    「是,主公!」

    東平縣縣衙之外,此時圍滿了百姓。因為縣衙的牆壁之上,正貼著一張告示,說是縣衙如今人手緊缺,招募衙役。

    衙役是官差,相當於袁常穿越前的公務員,來報名的人自然是有一大堆。

    「桑主簿,不好了!」

    東平縣前主簿,桑秋的家裡,此時也坐滿了一群人。這些人也是之前縣裡的衙役,因為都是親近桑秋的人,之前桑秋被問罪革職之後,眾人便決定裝病,然後再讓人在周圍的村子鬧事,到時候袁常人手不夠的情況下,肯定要來請他們回去。到時候,他們便可藉機提出要求。誰知道,那些鬧事的人被典韋和韓恂鎮壓之後,再也不敢鬧事。而且,何耀和他親信的一班人馬,配合袁常的行動。故此,桑秋的計謀卻是宣告破產。

    如今袁常更是要重新招納衙役,他們這些人豈不是都失業了?因此,此刻都聚集在桑秋家中,準備商量出應對之策。

    桑秋也沒有想到,這縣令大人應對的如此迅速,而且後招也如此乾脆。他心中明白,肯定是那個叫郭嘉的幕僚出的主意,縣令還沒有這樣的能力。可是,如今能想到的辦法,他們都想過了,卻是無法解決眼前的局面。除非幹掉袁常,可是羅源的前車之鑒擺在那裡,桑秋不覺得有誰能夠對付得了袁常那幾個護衛。

    「好了,你們都不用吵了。我自去縣衙找大人認罪,會向大人替你們求情的,不過你們曾經從縣衙拿走的東西,都準備交出來。」

    桑秋制止了眾人的爭吵,決定和袁常開誠佈公的談一談。眼前這些衙役,曾經在他當主簿的時候,自然對他是言聽計從。如今已經大難臨頭,他們都已經退縮了,哪還會管他的死活?

    「大人,桑秋求見。」

    「讓他進來!」

    袁常和郭嘉正在品茗,有衙役通報說是桑秋前來。袁常和郭嘉對視而笑,他們早就預料到了這個情況。縣衙貼出告示招募衙役,這些人又豈會坐的住?

    「大人,桑秋願意認罪,這一切都是小人指使的,還望大人能夠放過那些衙役。」

    桑秋躬身跪伏在地下,言語懇切的說道。

    袁常沒有說話,郭嘉卻是冷笑一聲道:「你們本身便有罪在身,大人仁慈,說過只要你們願意把從縣衙借走的財物歸還,便當做沒有發生過。可是,這些衙役卻是不知好歹,還裝病妄想以此來要挾大人,既然如此,大人也無須客氣了。雖然你是主謀,這些人若是沒有這個心思,難道還會同意你的話?」

    桑秋默然,正如郭嘉所說,那些衙役若不是貪心,不想將財物還給縣衙,就算他們親近桑秋,也不會按照桑秋的意思去做。他只是本著那些人曾經對他倒也聽話,故此準備一力承擔,也讓那些人可以繼續留在縣衙。不過,看郭嘉的意思,似乎不打算繼續用他們了。

    「身為衙役,貪墨財物,不知悔改,要他們還有何用?縣令大人說了,一律剔除,永不錄用。至於你,念在你有義氣替他們承擔罪責的份上,大人只是將你革職,只要你把財物歸還,大人便不會把你的罪行上報到太守大人那裡,或許日後你還有出頭之日。你回去告訴那些衙役,今日之內將財物歸還,否則大人便將他們統統定罪。別想著跑路,要真敢這麼做,大人就會上報到太守大人那裡,將他們都定為逃犯,懸賞緝拿。」

    「是,草民謝過大人的寬仁之心。」

    桑秋沒有絲毫意見的同意了郭嘉的話,自從那些往日裡稱兄道弟的衙役默認讓他頂罪的時候,他便已經對他們失望了。既然袁常這樣子判罰,對他來說是最好的了,他也沒什麼好強求的了。

    「東平縣看來終於可以安穩一陣子了!」

    袁常和郭嘉二人相視一眼,同時歎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