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一七四章 孫堅伐劉表 文 / 120笑話

    卻說南陽袁術,聞袁紹新得冀州,遣使來求馬千匹。袁紹不與,本有間隙的兄弟二人越發不睦。袁術又聞荊州劉表已經穩定,又遣使往荊州,向劉表借糧二十萬。劉表又不是腦殘,怎麼可能借給袁術,袁術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人拒絕,極為惱怒。於是,袁術密遣手下送信給孫堅,讓他討伐劉表。

    其信略曰:「前者劉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謀也。今本初又與表私議欲襲江東。公可速興兵伐劉表,吾為公取本初,二仇可報。公取荊州,吾取冀州,切勿誤也!」

    發信之後,袁術便整軍自南陽治所宛城出發,從豫州經過。

    當日十八諸侯之一的豫州刺史孔胄早已身亡,有傳言說是被李催襲殺,也有說是病死,卻是無人得知。董卓任命了多個刺史,結果大部分的都起兵攻打他,以致於朝廷沒有繼續任命豫州刺史。其後,孫堅自領豫州刺史,朝廷沒有反對,各州刺史也無人反對,畢竟孫堅乃是一名虎將,誰會去招惹他?

    孫堅雖領豫州刺史,孫堅無暇管理,豫州也相當於無主之地。袁術從豫州經過,自然沒有任何阻攔。

    然而,袁術過了豫州,來到兗州之時,卻被新任東郡太守曹操給阻攔。當日乃是袁紹表曹操為東郡太守,曹操欠了袁紹一個人情,自然要報答。兩軍相持月餘,糧草已捉襟見肘。袁術也不想把兵力浪費在曹操身上。故此,袁術自領兵回南陽。不過,因為曹操的阻攔,袁術深恨曹操,發誓早晚要報今日之仇。

    袁術退兵不表,江東的孫堅收到袁術來信,卻是已經蠢蠢欲動了。

    孫堅對於袁術來信的理由嗤之以鼻,他知道袁術想要謀奪冀州。不過,這跟孫堅沒有絲毫關係。當初劉表阻斷他回江東的路,他早晚都要報仇,這一次趁袁術出兵攻打袁紹的時候,他就攻打劉表。

    於是,聚帳下程普、黃蓋、韓當等商議。

    眾人皆勸阻,袁術乃奸詐之輩,不可深信。況且,劉表的荊州之地已經安穩,若是貿然出兵,怕是不利。

    孫堅不聽,差黃蓋先來江邊安排戰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剋日興師。江中細作探知,來報劉表。表大驚,急聚文武將士商議。蒯良曰:「不必憂慮。可令黃祖部領江夏之兵為前驅,主公率荊襄之眾為援。孫堅跨江涉湖而來,安能用武乎?」表然之,令黃祖設備,隨後便起大軍。

    黃祖伏弓弩手於江邊,見船傍岸,亂箭俱發。孫堅下令諸軍不可輕動,讓士卒趴在船中來往引誘,連著三天,戰船數十次都接近岸邊。黃祖只顧放箭,沒幾日,箭已用盡。孫堅令軍士拔下船上之箭,約十數萬。這一日,正值順風之時,孫堅令一萬弓箭手,輪番齊射,黃祖大軍在岸上抵擋不住,只好下令撤退。孫堅軍登岸,程普、黃蓋分兵兩路,直取黃祖營寨。背後,韓當又殺到,黃祖大敗,只得放棄樊城,退守鄧城。孫堅領黃蓋守住戰船,親自引兵追襲黃祖。

    黃祖脾氣本就暴躁,否則原本歷史上曹操把那個恃才傲物的禰衡送到劉表處,劉表因為禰衡是名士,雖惱怒也不好下殺手,最後把他送到黃祖那裡。結果,黃祖暴怒之下,就把禰衡給殺了。因此,原本就被孫堅打的丟盔棄甲的黃祖,見孫堅跟追趕落水狗一樣追的這麼緊,脾氣又衝了上來,放棄城牆優勢,引兵在野外布好陣勢,要和孫堅一決雌雄。

    孫堅引軍殺到,本以為還要進行一場艱難的攻堅戰,沒想到黃祖竟然棄城而戰,莫非黃祖當他孫堅的聲名是虛的?

    當下,孫堅令將士列好陣勢,孫堅自中軍帥旗撥馬而出。孫策亦是全副披掛,挺槍立於孫堅之側。如今上了戰場,凶險異常,孫堅自然不會再帶著孫尚香,讓她跟隨黃蓋左右,守衛戰船。

    黃祖引二將出戰,二人乃是他麾下猛將,一個是黃祖在江夏時收得的張虎,另一個則是襄陽陳生。黃祖揚鞭大罵道:「江東鼠輩,安敢侵略漢室宗親境界,今日吾便教你大軍長埋於此。」

    「當日劉景升無故攔我去路,若是此仇不報,何以縱橫天下。」

    「鼠輩,何敢言縱橫天下!今日,我荊州地界便是你葬身之地,快快納命來!」黃祖譏諷了一番,便令張虎出戰。

    不用孫堅下令,背後韓當揮舞大刀拍馬出戰。

    兩騎相交,韓當手中大刀上下翻飛,耍的是虎虎生風。張虎使的乃是長槍,與韓當鬥不過二十回合,已是感到手臂酸麻,卻有不支的跡象。

    黃祖背後陳生,同為黃祖麾下大將,二人感情莫逆。此時見張虎已有敗象,當即顧不得其他,飛馬來助。

    孫策眼尖,第一時間便發現陳生的舉動。二話不說,按下手中搶,取出背後三石彎弓,拉箭便射。陳生一心救援張虎,等聽到弓箭破空之聲,想要躲避時,卻是已經來不及,堪堪正中面門,應聲而到。

    孫堅軍見孫策如此箭法,頓時高聲歡呼。

    張虎見陳生墜地,已有了退意,再聽到孫堅軍呼聲,更是心中驚慌,措手不及之下,便韓當當頭一刀,半個腦袋削去,腦漿攙著血水四濺。黃祖這邊看的是心驚膽顫,而孫堅也沒有絲毫遲疑,在黃祖軍士氣大跌之時,揮手進軍。程普見韓當斬了張虎,也不甘示弱,飛馬來擒黃祖。

    黃祖麾下兵士見孫堅的將軍如此勇猛,早就心寒,沒了戰意。不等黃祖下令,已是棄械潰逃。黃祖騎於馬上,目標顯眼,程普緊追不放。值此,黃祖當機立斷,棄了頭盔衣甲、戰馬,混在步軍之中逃命。

    最後,黃祖終於成功的逃脫。

    這一戰,黃祖被殺的是膽氣全無,再也沒有和孫堅對戰的勇氣。當下,收聚敗兵,來見劉表,直言孫堅勢不可擋,劉表連忙請來蒯良商議。

    蒯良乃是荊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當初劉表上任荊州刺史,就是聽從了蒯良的計謀,才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平定荊州。使得荊州成為天下最為穩定的一州,同時也是最為富裕的一州。之所以說最富裕,卻是因為荊州穩定,許多世家大族、商人都搬遷到荊州居住,諸葛家便是其中的一個。

    蒯良並不驚慌,淡定的出計道:「黃祖將軍新敗,將士們士氣低落,不可與之對戰。只需深溝高壘,避其鋒芒。孫堅軍自江東而來,糧草難以長期支持。同時,大人可去信讓袁紹發兵救援,孫堅自會退去。」

    「哼!」

    一旁披甲之人,不屑的冷哼一聲,嘲諷道:「子柔此言,真乃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孫堅大軍臨城,我等豈可束手就擒?我蔡瑁雖不是勇猛之人,卻也不懼孫堅匹夫。大人,屬下願請命出戰,必將孫堅首級獻於大人跟前。」

    出言之人,卻是蔡瑁。

    蔡瑁同樣是荊州襄陽望族之一蔡家的代表人物,蔡家和蒯家素來不合。因此,蒯良的計策,蔡瑁自然站出來反對。

    況且,蔡瑁的話表面看似謙虛,不過他的臉上的表情卻是極其自傲。蔡瑁一直覺得在荊州這一片土地上,他是最強的一個。甚至,蔡瑁都覺得若是讓他出戰,都可以跟那個被天下人稱為戰神的呂布一戰。

    蒯良的計策乃是保守之計,劉表好歹是一州刺史,若是避而不戰,豈不是讓人笑話,他劉表的顏面何存?同時,蔡瑁是他妻子的弟弟,要是蔡瑁能勝了孫堅,展示他的才能,別人就不會說他任人唯親了。

    故此,在思索了片刻之後,劉表決定迎戰孫堅。令蔡瑁引軍一萬,出襄陽於峴山安營紮寨,迎戰孫堅。

    孫堅率領大勝之師,自鄧城一路行軍而來。令後勤雜兵安營紮寨,埋鍋造飯,而孫堅則領著萬餘士兵來到蔡瑁寨前叫陣。早有細作探知蔡瑁身份,孫堅高聲問道:「蔡瑁乃是劉表後妻之弟,何人替我將他拿下。」

    「主公,末將願往拿下蔡瑁!」

    「將軍,屬下請戰!」

    程普和孫策二人同時站了出來,鄧城一戰,韓當斬了黃祖麾下大將張虎。程普本欲拿下黃祖與韓當比個高低,奈何卻讓黃祖給跑了。心中憋了一口氣,此時見蔡瑁出戰,自是急切的請求出戰。

    孫策出戰,並非是為了立功,只是想要上陣殺敵。

    孫堅淡淡的望了一眼孫策,雖然高興孫策的勇武。但是,心中卻有一絲遺憾,身為人主,有戰場殺敵的決心是好的。不過,若是一味的以身犯險,卻是錯的。戰場之上,刀劍無眼,若是身為主帥出現了意外,豈不是讓大軍覆沒。

    「德謀,勿要令吾失望!」

    程普興奮的領命,拍馬而去。

    蔡瑁見了程普,自持勇武,也不讓麾下大將出馬,親自揮舞長槊出戰。程普用的是鐵脊矛,兩人俱是長兵器,怕是一番龍爭虎鬥。

    可惜,蔡瑁自以為強悍,與程普戰了幾個回合已是左支右絀,已有敗象。

    蔡瑁心驚,果決的調轉馬頭,便往本軍奔逃。孫堅見機,揮軍進攻。荊州士兵還算勇武,想要與孫堅決戰,奈何蔡瑁被嚇破了膽,一心逃命,只是下令撤軍。結果,兩種不同的態度,導致一萬荊州將士被孫堅殺的是七零八落。最後,蔡瑁逃入襄陽,卻僅剩五千人馬,端的是好不狼狽。

    蔡瑁來到劉表跟前請罪,蒯良上前道:「大人,蔡瑁不聽良策,乃致大敗,陣亡五千餘將士,更是挫動我軍軍心,屬下以為,當立斬蔡瑁,以安軍心。」

    蔡瑁生死一線,卻是不知劉表當如何決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