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二零一章 三個要求 文 / 120笑話

    鄴城刺史府中

    袁紹和麾下謀士逢紀、荀諶、許攸正在商議穎川士族避難冀州一事進行討論,這些士族之中多有才能子弟。袁紹的想法,當然是讓這些士族子弟都能為他所用。

    「大人,府外有人自稱是東平縣下轄省己村村民,前來供奉寶物,請求大人一見。」

    袁紹皺了皺眉頭,怎麼又是東平縣?一個僻壤之地,能有什麼寶物?說不定就是些粗鄙農民,想要得些好處而已。

    不過,為了顯示他的風度,袁紹還是同意接見來人。

    「小民張老根拜見刺史大人!」

    「小民羅三拜見刺史大人!」

    張老根和羅三二人粗淺的行禮舉動,看的袁紹是眉頭大皺。不過,想想他們是農民,對於禮儀並不是很瞭解,所以也就不在意了。

    袁紹表現的很親民般的問候二人,日子過的好不好,家中情況如何等等。要是換成普通的百姓,還真的會被袁紹給感動了。不過,張老根和羅三是什麼人?他們曾經是惡人村的村民,劫掠無數,眼光是何等銳利?自進來之時,張老根便一直在注意四周情形,將眾人的神色都看在眼中,袁紹的虛情假意,豈能瞞得過他?在張老根眼中,只有袁常一人,是真的為他們這些平民著想。

    逢紀作為跟隨袁紹最久的謀士,自然明白袁紹的心思。因此,當下他說道:「張老根,刺史大人公務繁忙,本無暇接見你二人。不過,得知你二人遠道而來,故此網開一面。你二人言有寶物奉上,不知是何物?若是欺瞞大人,罪過可不輕。」

    袁紹佯裝不滿的呵斥道:「元圖,你怎可如此說話?他們在吾治下,便是吾的子民,即使沒有寶物供奉,吾亦須瞭解他們的情況,若有下次,吾必不輕饒。」

    「是,屬下知錯!」

    袁紹和逢紀,一人唱白臉,一人唱黑臉,配合的還真是天衣無縫,換個人還真的會被他們的表演給騙過,可惜碰到的是張老根這樣的老江湖。

    不過,張老根當做不知,感激涕零的抹了抹眼角,動情道:「小民謝過刺史大人恩德,此次前來,卻有寶物獻上。」

    說著,張老根從懷中掏出一個瓷瓶,拔開蓋子,將瓶中之物,倒在手中攤開。

    「大人請看,這便是小民所說寶物?」

    袁紹和幾名謀士俱是不解的盯著張老根手中的細白之物,好似有些熟悉,卻又有些陌生。

    「張老根,這是何物?」

    袁紹不解的問了一句。

    張老根咧嘴一笑,躬身道:「刺史大人品嚐一番,便可知道。」

    袁紹臉有些黑了下來,一個農民拿了一些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讓他品嚐,他難道就品嚐,要是**,他不就掛了?當然,眾目睽睽之下,想來張老根不會做這種事,不過袁紹好歹也是有身份的人,怎麼會做這種事?

    還是逢紀作為袁紹的忠實手下,最懂得袁紹心意,當下上前,將張老根手中的細白之物捏起些許,放入口中。逢紀眼睛餘光瞥見,袁紹果然滿意的點了點頭。逢紀心中暗笑,雖然張老根的東西來歷不明,但是這麼多人在,東西肯定不會有害。而身為袁紹的謀士,就要做到這種不動聲色的溜鬚拍馬,許攸和荀諶二人便不會這樣做。或許,這便是袁紹與他更親近的原因。

    「咦,這不是鹽?」

    嘴巴蠕動了幾下,逢紀突然驚呼道。

    袁紹、荀諶和許攸三人聽到逢紀的驚呼聲,頓時將目光掃了過去。任他們怎麼想像,也猜不到張老根手中的東西竟然是鹽。

    荀諶和許攸二人顧不得禮儀,幾步走到張老根身前,在他的手中捏起幾顆鹽粒,放入口中咀嚼。而逢紀不愧是袁紹忠實的手下,知道袁紹顧忌身份不會動手,因此他向張老根討要瓷瓶,然後送到袁紹面前。

    「這鹽如斯細膩,委實不敢想像。」

    「還有,這鹽的色澤,比之我們食用的鹽,潔白過百倍。」

    荀諶和許攸二人品嚐過之後,忍不住讚歎道。身為袁紹麾下的謀士,荀諶、許攸和逢紀三人,難得有了一次同樣的意見。

    袁紹雖然表情強忍著,但是當瓷瓶到手之後,還是迫不及待的從瓷瓶中倒了些鹽到口中,閉上眼細細感受。片刻之後,袁紹就跟剛圈圈叉叉過一樣,舒爽的呼了口氣。如今的食鹽,都是由官府掌控,因此,各地官員食用的鹽質量都是最好的。比民間百姓用的鹽,好過百倍。然而,跟張老根獻上的鹽相比,以前食用的鹽,比垃圾還不如。

    「這鹽說是寶物,卻不為過。張老根,你想要何物,只要本刺史能做到的,一定滿足於你。」

    袁紹品嚐過後,忍不住開口許諾到。

    「謝過刺史大人!」

    張老根躬身行了一禮,隨後才說道:「刺史大人,這鹽乃是小民從祖上留傳下來的方子制得。不僅品質上佳,而且數量龐大,產出足可供應幾十萬人的用量。」

    袁紹和麾下的幾個謀士眼睛一亮,他們先前還以為張老根獻上的鹽只有這一小瓶,然而此時聽到可以供應一州之用,頓時心情不再平靜了。

    「好,好,好!張老根,你有何要求,但說無妨。」

    袁紹差點就忍不住就要衝下來抱住張老根一陣狂啃,有這麼多品質上佳的食鹽,可以讓他做非常多的事。比如,他將這些鹽送給袁氏族中的族老,那麼,接掌袁氏族長的位置,豈不是更加輕鬆?當然,這些鹽同樣能給他帶來極大的財富,如此,他又能招募更多的士兵,打造更精良的裝備。

    張老根神色不變,語氣輕緩卻又堅定的說道:「刺史大人,小民只有三個要求。第一,小民希望刺史大人能將此鹽傳告天下,讓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如此上佳的食鹽。」

    「嗯,這個要求本刺史答應你。」

    其實不用張老根提出,袁紹都會這麼做。有品質這麼好的食鹽,袁紹豈會不好好利用?一旦天下人知曉,那麼便會爭相向袁紹求購,他便可以趁機交換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例如徐州、荊州糧多,他便可以讓陶謙和劉表用糧換。西涼馬多,韓遂、馬騰二人就要用良馬來換。

    張老根目光瞥見袁紹臉上興奮的表情,心中冷笑,不急不緩的說道:「第二,小民希望這鹽由小民生產,不會交由任何人,還望刺史大人成全。」

    「混賬!」

    袁紹臉上頓時出現怒色,不過他沒說話。逢紀身為忠實馬仔,自然是帶頭衝鋒,只見他怒喝道:「鹽自來便是官府督造之物,豈可由你們私自生產?就這一條,你便犯了律法,若非刺史大人仁德,此刻你早就身首異處。」

    張老根臉上沒有絲毫畏懼,無視逢紀,望著袁紹道:「刺史大人,此制鹽之法唯有小民知曉,且是祖上傳下之物,絕不會交由他人,若是刺史大人逼迫,小民唯有一死而已。若是刺史大人許可,小民願意將每次所制之鹽的二成送於刺史大人。」

    袁紹眉頭皺起,望著張老根一副好不屈服的樣子,知道張老根並非是虛張聲勢。原本,袁紹是打算讓張老根把制鹽之法交出來,到時獲得的財富足夠他擴軍兵力。不過,如今張老根如此模樣,強迫是不可能的,到時候把張老根逼死了,反而那二成得不到。別看僅僅只有二成,按照張老根的意思,也絕對不會少了。

    沉寂片刻,袁紹沉聲問道:「此鹽一年可產幾何?」

    張老根搖了搖頭,解釋道:「小民亦不知,這些鹽是最早產出的鹽田所得。小民敬重大人恩德,故此前來獻上此寶物。此法一年可制鹽四次,每次九十日,小民估計,至少也有十萬石。」

    「嘶!」

    袁紹等人倒吸了一口涼氣,十萬石也就是六百萬斤。百姓們一年每個人用鹽約為十斤,六百萬斤平均下去,足夠六十萬人的用量。足夠冀州五分之一人口的用量,要知道經歷過黃巾之亂,董卓之亂,人口越在一千六百萬。冀州人口在天下十三州可排前五,人口約為二百五十萬,這僅僅是張老根一個村子的產量。要是能將此法掌握在手中,豈不是說掌握天下大部分百姓的命脈?

    袁紹的心中做著劇烈的掙扎,張老根卻是無所畏懼的望著袁紹。最後,袁紹知道自己是沒辦法逼迫張老根交出這個方法,於是點頭,沉聲道:「好,你這個要求我也答應你,你說說第三個要求。」

    張老根在心中把袁紹和袁常對比,袁紹為了得到制鹽的方法,還想逼迫他,猶豫了這麼久見到自己毫不畏懼才放棄;而袁常卻是沒有絲毫猶豫的將制鹽之法交給他們村,孰勝孰劣已然見分曉。

    張老根沒有遲疑,直接說道:「小民的第三個要求便是希望刺史大人不得讓官員干預小民與其他各州商人的交易來往,如此,小民才可獲得最大利潤。」

    「好,我本刺史答應你。」

    制鹽的方法得不到,干預張老根與商人交易,也沒什麼用處。而且,張老根與其他各州商人交易,也可讓財富流入冀州,對於冀州的經濟也有好處,袁紹自然不會不答應。

    「如此便謝過刺史大人,小民此次前來已帶來四百石鹽獻給刺史大人。此鹽正放置於客棧之中,還請刺史大人派人隨小民前去取來。」

    待張老根和羅三走後,屋內陷入沉寂之中。

    片刻之後,袁紹望向逢紀,沉聲道:「元圖,你派探子監視張老根,務必要將此法獲得。」

    袁紹當然不會輕易的放棄獲得制鹽的方法,而逢紀、許攸、荀諶三人似乎早知道袁紹會如此,並沒有什麼驚訝。

    荀諶望著張老根離去的方向,心中卻是在沉思,他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沒有向袁紹索取任何好處,難道就是為了這三個要求?無論找哪一個刺史,想必都會答應。荀諶知道沒有這麼簡單,他相信,早晚有一天,他的真實目的會顯露,他只需要繼續等待那一天的到來便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