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二一二章 公孫瓚出兵冀州 文 / 120笑話

    文丑率大軍接應袁紹,袁術自知奈何不了袁紹,不得不撤兵而去。袁紹下令安營休整,至於袁術之事,他自然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次日,袁紹繼續率領二千親衛先行,文丑統步兵押後,諒那袁術也不敢再追上來。

    袁紹趕了一日一夜的路程,於第三日午時到達官渡港口,正要渡河而過,卻見一士卒向他奔來。

    「汝是何人?」

    那士卒單膝跪下,回到:「啟稟大人,屬下乃是鄴城軍士。日前公孫瓚率十萬大軍入侵冀州,後有魏郡、中山國、趙國等黃巾餘黨與公孫瓚聯合,屬下前來之時,公孫瓚大軍已攻至廣平國,軍師特遣屬下來向大人匯報,請大人速回鄴城坐鎮。」

    「袁術小兒,公孫瓚小兒,吾與你們不共戴天!」

    袁紹聽完始末,仰天怒吼道。

    原來,當初袁紹請公孫瓚入侵冀州,他好從韓馥手中奪取冀州。然而,事成之後,袁紹沒有按照約定,將冀州平分給公孫瓚,公孫瓚由此記恨袁紹。

    其後,天子劉協想要東歸洛陽,密令侍中劉和,也就是劉虞之子去請劉虞奉迎天子。劉和途經袁術領地,將天子的旨意告知了袁術,袁術卻將他扣留,並致書劉虞,讓他率兵前來,一同進兵。公孫瓚認為袁術懷有異心,不希望劉虞派兵前往,因此制止劉虞,但劉虞並未聽從。公孫瓚害怕袁術得知自己曾阻止劉虞,因此派堂弟公孫越率領一千騎兵去見袁術,並與袁術結納,暗中讓袁術擒下劉和並奪取劉虞的人馬,自此公孫瓚與劉虞便結下了仇怨。

    隨後,袁術派遣公孫越公孫越幫助孫堅攻打袁紹任命的九江太守周昂,不幸被流矢射中身亡。公孫瓚更是怨恨袁紹,奈何北方異族不定,公孫瓚無暇找袁紹算賬。

    如今,因為劉虞對北方異族的懷柔政策起了效果,雙方相安無事,公孫瓚終於空出手來。其次,又接到袁術的來信,袁術說他會在路上攔住袁紹,而公孫瓚則趁機拿下冀州,他們二人一南一北,天下可入手。由此,公孫瓚便以為弟報仇的理由,出兵冀州。

    「來人,傳吾號令與文丑將軍,即刻急行軍前進,三日內抵擋冀州。若不至,以軍法處置。」

    「喏!」

    一名親信領命向後方的文丑奔馳而去,袁紹則令二千親信立馬過河。如今鄴城無人坐鎮,他必須馬上趕回。

    ……

    鄴城府衙

    袁紹麾下一干謀士、將領聚集於此,商議對敵之策。

    逢紀率先發話:「軍師,公孫瓚來勢洶洶,如今晉陽已被拿下,更兼有魏郡、中山國、趙國等黃巾餘黨協助。我軍當堅守不出,派大軍死守壺關,待主公歸來,冀州各地援軍抵達,再與公孫瓚決戰。」

    坐於席位中央的軍師,正是盧植。

    當初董卓意欲廢黜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討,當時無人敢言,只有盧植獨自一人出來反對,董卓大怒,下令將盧植處死,蔡邕為其求情,而議郎彭伯也趕緊出來勸阻董卓說:「盧尚書是海內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殺他,天下人都會震驚失望。」董卓這才作罷,僅將盧植免職而已。

    不久,盧植以年老身體不適為由,請求返回家鄉涿縣。等董卓批准後,盧植便走小路離開雒陽,董卓果然派人追殺而不及。盧植便隱居在幽州上谷郡,不問世事。後袁紹取得冀州,拜盧植為軍師,盧植這才出山。

    公孫瓚本為盧植弟子,盧植曾去信一封,奈何公孫瓚以弟仇不可不報而拒絕退兵。無奈之下,盧植只好召集眾謀士和將領商議。

    「元圖此計固然穩妥,然則卻弱了我軍威名。」

    逢紀話音才落下,立即有人站出來反對,卻是許攸。但見許攸侃侃而談:「主公昔日為聯軍盟主,公孫瓚如今無端入侵我冀州,乃以下犯上,若是不給予懲戒,天下人當如何看待主公?軍師,某以為可令一大將出擊公孫瓚,讓他知曉我冀州厲害。」

    「如今文丑、顏良將軍皆不在軍中,何人可為將?」

    逢紀冷著臉,不屑的說道。

    逢紀是跟隨袁紹最久的謀士之一,在他看來,也就文丑和顏良二人勇猛,隨後加入的袁紹軍的將領都是一般般。心中也是極為不屑的,而且,逢紀自認為跟隨袁紹時間長,自恃資格比較老,袁紹不在的時候,語氣也是極為高傲。更何況被許攸反駁了自己的提議,更是要和許攸一爭高下。

    許攸甩袖,不欲與逢紀爭辯。

    許攸不是逢紀這樣的自大狂,雖然貪財,擅長左右逢源的他,卻也知道什麼是人情世故。逢紀說除了文丑、顏良之外,就沒有大將,顯然不怕其他將領放在眼中,看週遭將領不滿的眼神就知道逢紀已經把他們得罪了。許攸雖然知道文丑、顏良勇猛,不過還是有人能夠與他們相提並論的。不過,但是許攸卻不會說出來。要是許攸說出來,日後傳到文丑、顏良二人耳中,肯定會被二人記恨。

    許攸有顧忌,原韓馥麾下的謀士,如今為袁紹冀州別駕的田豐,卻是直言道:「文丑、顏良二位將軍勇猛,如今軍中亦有張郃、高覽二位將軍,豈弱乎?」

    先前袁紹奪得冀州,未曾按照約定將一半領土分給公孫瓚,公孫瓚便令公孫越前來責問。後來,張郃引五千士兵,將公孫越給擊退,其武藝頗為軍中將士所稱讚。田豐也有所耳聞,此時自然推薦張郃。

    等眾人爭吵了片刻之後,盧植揮手制止,朗聲道:「元圖和子遠所言皆有理,如今公孫瓚率兵十萬,另有黃巾餘眾五萬。壺關僅有一萬守軍,鄴城二萬守軍,即便有關卡之利,若是死守,將士也必會死傷無數。如此,當遣一大將統五千士兵迎戰公孫瓚先鋒,挫其鋒銳,使其不敢強攻壺關。」

    「軍師所言甚善!」

    對於盧植的決定,眾人沒有絲毫的意見。

    首先,盧植是名揚天下的大儒,又曾經與黃巾作戰,可謂是文武雙全;其次,盧植是袁紹好不容易才請來的軍師,他們不能,也沒有那個自信跟他搶地位。

    「即令逢紀為監軍,率一萬士兵堅守壺關;張郃為先鋒,率五千士兵出戰公孫瓚先鋒營,務必挫敗公孫瓚銳氣,令其知曉我軍厲害。若有違誤,軍法處置!」

    「屬下聽令!」

    「末將聽令!」

    逢紀、張郃二人行禮而去,於鄴城守軍清點一萬士兵之後,便趕往壺關。

    如今駐守壺關的乃是濟陰定陶人董昭,董昭年輕時就被舉為孝廉,任癭陶長、柏人縣縣令,如今為袁紹參軍。

    董昭為人有才能,在袁紹麾下的時候就已經彰顯,卻沒有得到袁紹的重用。後來因為有人進讒言給袁紹,董昭不得不逃亡,先在張揚麾下任職,最後成為曹操的心腹謀士。曹操加封魏王便是董昭提議的,而董昭提出的分封五等爵位,也為曹魏篡漢奠定了基礎。

    逢紀和張郃二人到達壺關,便找來董昭商議。

    「公仁,如今公孫瓚軍動向如何?」

    董昭神色輕鬆,笑道:「公孫瓚十萬大軍佔據晉陽,另五萬黃巾餘眾從旁協助。不過,壺關堅固,公孫瓚便是有百萬大軍,想要攻克,也不是幾日能做到。如今軍師更派來張將軍統軍,更能保證壺關無虞。連日來看顧軍情,今日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接下來的事,就靠逢監軍和張將軍了。」

    董昭言畢,便打著呵欠離開了。董昭卻是沒有看到,逢紀眼中的不滿之色。

    董昭說張郃來了便能保證壺關無事,一點都沒有提到他逢紀,豈不是看不起他?以逢紀的性格,自然是把董昭給記恨在心中。

    逢紀和張郃二人下令大軍休整,待明日張郃再率軍出關,與公孫瓚前鋒決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