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二二六章 自信的李肅 文 / 120笑話

    李催、郭汜、張濟、樊稠四人聚涼州十餘萬眾,每人各領三萬兵馬,兵分四路,殺奔長安。

    當初董卓為防止關東軍,故此在長安以東的華陰、陝縣、安邑三地派駐麾下的三名中郎將董越、牛輔和段煨,各領西涼軍數萬。另外徐榮和胡軫二人各領一萬屯駐三輔之地中的右扶風、左馮翊兩地,而董卓親自領軍駐守京兆伊,也就是長安及附近所屬縣城。董卓從西涼前來之時率二十萬兵馬,其中十五萬被董越、牛輔、段煨三人統領防禦關東諸侯,而徐榮、胡軫二人統領各統領二萬,董卓在長安的人馬只有一萬。這也是當初王允為何敢誅殺董卓的原因,主要就是董卓在長安的人馬不多。

    當董卓被誅殺的消息傳出之後,徐榮、胡軫和段煨三人投降朝廷,他們麾下的兵力,依然在他們的手中。至於董越和牛輔二人想投降都不行,董越是董卓的族弟,牛輔是董卓的女婿,二人都是在誅殺的名單之內。

    故此,屯駐安邑的董越在得知董卓喪命之後,率人馬前往陝縣與牛輔商議對策。而牛輔性子多疑,猜想董越想要拿自己的人頭向朝廷歸降。於是,在董越到來之後擺下酒席,在席間令刀斧手將董越斬殺,隨後將董越麾下五萬西涼兵盡歸自己麾下。牛輔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長安。

    涼州那邊李催、郭汜四人率十萬大軍殺向長安,長安以東方向的陝縣又有原本董卓麾下的十萬西涼軍,在牛輔的率領之下攻來。長安的情況,真可謂萬分緊急。

    不過,身處長安的王允卻是不驚不慌,井井有條的下達命令。

    涼州方向的李催、郭汜四人雖然聚眾十萬,但是,不過是在倉促間聚集的青壯,戰力可見一斑。因此,王允讓投降的胡軫、徐榮二人率四萬原西涼軍迎戰李催、郭汜四人。

    說到這徐榮,可謂是戰績彪炳。

    在孫堅攻打洛陽之時,曾經擊退孫堅;其次,曹操追擊董卓之時,也將曹操打敗。不過,後世的磚家、叫獸也曾研究過,當時孫堅和曹操的士兵都是招募不久的農民,而且兵力又少,徐榮率領的乃是西涼精銳,長年與羌、胡作戰的百戰老兵,曹操和孫堅戰敗也情有可原。

    不過,戰績擺在那,如今長安城中有能力統帥大軍的也就兩三人,曾經擊退孫堅和曹操的徐榮,自然被派往迎戰李催、郭汜四人的烏合之眾。

    至於呂布,則率長安四萬禁軍前往潼關迎戰牛輔。

    投降朝廷的段煨屯駐在華陰,牛輔進軍之時,王允早已派八百里快馬前往華陰下令段煨移兵潼關防守,只等呂布大軍到來,便出兵擊退牛輔。

    說來這牛輔也有趣,因為性子多疑,害怕路上會被埋伏,行軍之時廣佈探子,等探子探明沒有埋伏之後,才肯前進。以致於行走了多日,卻才到達廬縣。而這時候,呂布的大軍已經到達潼關。當從探子口中知道牛輔的動向之後,呂布率四萬禁軍,又從段煨手中要來二萬西涼軍,直接趕往弘農縣安營紮寨,等候牛輔。

    「溫侯,牛輔無膽小兒,末將願領前鋒,將牛輔首級斬下獻給溫侯。」

    請戰的乃是李肅,李肅和呂布同是五原郡人,相識已久。因此,他才自願請命為說客,讓呂布投靠董卓。不過,呂布是投靠董卓了,而且呂布也受到董卓的重用。但是,自認為居功甚偉的李肅,卻是沒有得到董卓的嘉賞,李肅心中是有怨恨的。故此,在王允、呂布找他誅除董卓的時候,李肅絲毫沒有猶豫。之後,誅殺董卓之後,王允也同樣沒有重用李肅。因此,李肅打算藉著這一次的機會,打個漂亮的勝戰,他就不信王允還不給他陞官。

    而且,李肅在心中一直認為自己的武力並不比呂布差,只不過沒有展現的機會。藉著這一次與牛輔的戰鬥,他也要讓世人知道自己的實力。

    呂布聽到李肅願意請戰,也不二話,直接下令道:「李肅聽令,今予你五千兵馬,勿要拿下牛輔人頭,否則,提頭來見。」

    「末將定當不辱使命!」

    李肅自信十足的接下命令,整點五千兵馬,即刻啟程前往廬縣。

    「哼!」

    呂布瞇著眼睛望著李肅離去的身影,輕輕的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抹寒光。

    李肅自恃勇武,沿途之中也不派出探子,竟是一路殺向牛輔大軍。牛輔性子多疑,且又沒什麼軍事才能,再加上他運氣不夠,原本隸屬他部下的賈詡卻是在李催、郭汜身邊,因此也沒有謀士替他出謀劃策。所以,也沒有在李肅行軍路上布下埋伏。否則,李肅何至於如此猖狂。

    當探子來報李肅離自己大軍只有十里之遙時,牛輔這才知道李肅距離自己這麼近。匆忙之下,牛輔親自領了二萬騎兵前去迎敵,令其餘八萬大軍隨後跟上。不得不說,牛輔除了多疑之外,還有怯懦的性格,身為一軍統帥,顯然是不適合的。

    李肅率五千兵馬正撞見牛輔,可謂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李肅有份殺死董卓,牛輔把李肅當做仇人看待,卻是說的過去。不過,李肅為何也把牛輔當做仇人呢?

    原來,當初李肅跟隨董卓也算是久的。在董卓還在涼州的時候,李肅就已經是董卓的部將,大功勞沒有,小功勞也挺多的,按理來說,他的職位應該挺高的。後來,董卓退守長安之時,任命中郎將,董卓原本打算任命李肅的。可是,牛輔的老婆,也就是董卓的女兒央求一番之後,就任命牛輔為中郎將。牛輔的能力,董卓的舊部都是知曉的,若非董卓的女兒央求,怎麼也輪不到牛輔。董卓雖然殘暴,但是對自己人還是很好的,從董卓吧自己族中親人都封爵封侯就可以知曉。

    所以,在李肅的心中看來,牛輔的中郎將是從他的手中搶走的。因此,李肅把牛輔當做仇人看待,卻也說的過去。

    「牛輔,你身為朝廷官員,卻是起兵謀反,今天兵降臨,你不投降更待何時!待溫侯大軍殺到,你十萬人馬皆化為齏粉。若此時下馬受縛,可保族人性命!」

    李肅長刀指向牛輔,高聲喝罵道。

    「呸!」

    牛輔不屑的吐出口水,咬牙罵道:「背主之徒,何敢如此猖狂。我岳父待你不薄,你竟背叛於他,今日我便要斬下你人頭,到我岳父墳前祭奠。」

    「董卓暴虐無行,賞罰無道,乃是咎由自取。既然你不知悔改,休怪我無情!」

    李肅之前讓牛輔投降的話只是在誆騙牛輔而已,若是牛輔真的頭像,李肅肯定不會輕鬆放過他。牛輔麾下畢竟有十萬人馬,若是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功勞更大。不過看牛輔的樣子,似乎不打算投降,李肅也不廢話,直接揮刀下令衝鋒。

    下令完畢,李肅一馬當先,揮舞大刀直衝進牛輔大軍之中。

    「叛賊,納命來!」

    「背主之徒,吃我一刀!」

    李肅和牛輔二人皆是用長刀為武器,此番二人心中皆有怒火,殺的是天昏地暗。不過,從李肅和牛輔對戰的實力來看,李肅顯然是自我感覺良好,竟然覺得能夠比擬呂布,當真是無知者無畏!

    二人胯下戰馬原地打轉,二人在馬背之上賣力揮刀,戰了幾十回合,皆是汗流浹背。

    戰到三十回合的時候,李肅和牛輔二人皆感到乏力。李肅一心想要在此戰揚名,故此依然賣命的出擊,誓要斬殺牛輔。而牛輔性子多疑且怯懦,從李肅口中得知呂布就在後面,害怕呂布殺到,心中已有退意。況且,牛輔覺得自己身為統帥,有十萬大軍,沒有必要和李肅在這裡拚命。

    因此,尋了個空隙,格開李肅劈來的長刀,竟是撥馬回身就要逃跑。

    李肅這次只帶了五千人馬,牛輔帶了二萬人馬,而雙方的人馬都是原本董卓的西涼軍,戰力都一樣,如果持續下去,敗退的肯定是李肅。所以,李肅就想著拚死拿下牛輔,這樣才能打勝這場戰鬥。可是沒有想到,牛輔竟然直接逃跑。

    因此,李肅眼睛一轉,大聲呼喊到:「牛輔戰死,爾等還不束手就擒!」

    李肅的麾下,也跟著李肅呼喊起來,頓時整個戰場都是牛輔戰死,下馬投降的聲音。而牛輔的二萬人馬,卻根本不知道具體情況,頓時慌亂起來。

    牛輔在聽到李肅的喊聲之後,也自知不妙,可是當他目光望向戰場之時,己方的士兵因為突兀的喊聲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毫無反抗的被李肅士兵屠殺。牛輔見狀,知道局勢對自己不利,若是繼續逗留,說不定就會被李肅斬於馬下。於是牛輔也乾脆,繼續逃跑。結果,原本還有的士兵是將信將疑的,就因為牛輔如此行為,都相信李肅的喊話,紛紛轉身逃跑,也有少數人丟下武器,跪伏在地,接受投降。

    「哼,無能之輩,簡直是不自量力,竟還妄圖與吾作戰。」

    李肅望著落荒而逃的牛輔,心中不屑。當下收降敗兵,安營紮寨,等候呂布大軍到達,再去攻打牛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