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二三把章 決定 文 / 120笑話

    韓恂指導青壯們訓練障礙跑,袁常則和郭嘉、趙雲、典韋三人坐到一邊去商談其他事。至於劉曦和甄家五姐妹,還有刁秀兒則自去其他的地方閒逛,她們知道袁常和郭嘉有事要談,都很知趣的沒有來打擾。況且,她們在縣裡呆了有些久,也覺得煩悶,如今正好來散散心。

    袁常似是想起什麼,向郭嘉詢問道:「奉孝,這麼久過去了,令妹卻未曾見過幾次,莫非她已經回穎川去了?」

    當然,郭穎是郭嘉的妹妹,袁常就算有色心,也不會打到她的身上。若是那樣的話,指不定郭嘉會不會和他拚命。袁常記得,就郭嘉和郭穎到達東平縣的時候見過一面,從此之後就再也沒見過面,此時心中好奇,故此才發問。

    郭嘉臉上露出苦笑,無奈道:「主公,舍妹不在這裡,我便直說了。因為與主公初次見面,她才表現出溫婉的性格,要是相處久了,彼此熟悉了,主公就知道舍妹讓人頭痛的性格了。」

    郭嘉也沒有說假話,自己的妹妹他是最瞭解的。從小到大,他沒少被郭穎捉弄,因此,來到東平縣之後,郭嘉就找個地方讓郭穎居住,每天呆在家中誦讀聖賢之書,免得她跑出來禍害別人。要不是郭嘉擺出兄長的威嚴,郭穎還不會答應。

    「呵呵,無妨!」

    袁常輕笑著,表示自己並不介意。只聽他勸道:「奉孝,郭穎如今年紀還小,性子跳脫也是很正常的事,若是整日呆在家中,難免會悶出病來。曦兒和甄家幾位姐妹平時呆在家中也無趣,不若讓郭穎和她們呆在一起,奉孝你覺得如何?」

    「既然主公這麼說了,我答應便是。」

    剛開始的時候,郭嘉並不清楚袁常的性格。如今相處這麼久了,瞭解袁常的為人,不用擔心郭穎會觸怒袁常而被責罰,如果袁常不提的話,他是打算讓郭穎呆在屋中修身養性。不過,袁常都這麼說了,郭嘉也就不打算繼續約束郭穎。內心深處,郭嘉倒是想要看看郭穎禍害袁常,算是為他這個兄長報仇,誰讓袁常一直都壓搾他。

    郭穎的事,袁常也不過是隨口一提,可是袁常卻不知道,就因為他這隨口一提,郭穎日後簡直就成了他的噩夢了。

    說完郭穎的事,袁常心中又想起了一件讓他覺得詭異的事,於是詢問到:「奉孝,有一件事我覺得頗為不正常,倒是想聽聽你的看法。」

    袁常說的事就是黑山黃巾幫助袁紹擊退公孫瓚這件事,袁常穿越前也看過三國,知道黑山黃巾跟袁紹的關係並不友好。原本的歷史上,在之後的幾年,黑山黃巾是與公孫瓚聯盟,一同攻打冀州的袁紹,最後袁紹有了呂布的幫助,慢慢的才將黑山黃巾平定。如今許多事也都發生了變化,袁常對於黑山黃巾的事並不覺得太過驚奇,只不過有郭嘉這個頂尖謀士在身邊,當然要詢問他的意見。

    聽了袁常的問題,郭嘉的眉頭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

    袁紹身為當今天下最大的士族出身之一,若是說黑山黃巾會向袁紹投誠,打死郭嘉都不會相信,顯然,其中必定有什麼陰謀。

    「主公,黑山黃巾投靠袁紹必定有詐。不過,其中到底有何陰謀,屬下未曾與他們接觸過也並不清楚。但是,公孫瓚攻打冀州,而黑山黃巾卻是不快不慢的前來支援,若是其中沒有關係,是絕對不可能的。而且,屬下近日得到消息,天下各地的黃巾軍似有復甦的跡象,其中以青州、兗州、司隸白波、冀州黑山等黃巾最為激烈。當初張角還在之時,尚能號令黃巾,自從張角喪命之後,黃巾賊各自為戰,猶如一盤散沙,以致於最終被朝廷撲滅。而如今黃巾卻是同時復甦,其中定是有人出謀。」

    郭嘉分析了一番,最後得出如此結論。對此,袁常並沒有絲毫懷疑,既然郭嘉這麼說了,顯然十有**是這樣。

    但是,讓袁常不解的是,究竟是什麼人能夠讓已經逐漸平定的黃巾賊再次復甦呢?

    想要讓這些桀驁不馴的黃巾賊聽從號令,是需要何等的智慧和能力?光靠武力是絕對無法征服這些黃巾賊,這些黃巾賊都是把腦袋繫在褲腰帶上的亡命之徒,若是怕死的話,就不會走上造反這條路了。因此,想要讓這些黃巾賊信服,只有出眾的智慧才能做到。

    而且,袁常推測了一番,僅僅有二流謀士的能力,是無法做到的。想要達到這樣的條件,絕對至少要有一流謀士的能力。

    三國之中的一流以上的謀士袁常不敢說都知道,至少九成都清楚,至於民間是否還有隱藏的大才,那就不是袁常能夠知道的。

    司馬懿、諸葛亮、龐統如今還小,估計還在司馬徽的水鏡山莊接受教育;賈詡這個惜身保命的傢伙現在還在長安;徐庶是忠於漢室的,顯然也不可能;程昱估計如今還在山林之中讀書,等候他的明主出現;荀彧、荀攸叔侄二人,估計已經去找曹操了;還有周瑜,想來在等著他的好基友孫策。如此,袁常在腦海之中把三國之中堪稱一流以上的謀士思索了一遍,似乎沒有人能成為黃巾賊的幫手。

    莫非,是自己不知道隱藏在山野之中的一流謀士?天下如此之大,很多有才能的人沒有被記載也是很正常的事。

    袁常苦思不得其解,抬起頭掃過郭嘉、趙雲和典韋三人,想要詢問三人的意見。驀然之間,一道閃電劃過,袁常發現自己似乎漏了一個人。

    當下,袁常連忙問道:「奉孝,董卓喪命之時,可有李儒消息?」

    沒錯,袁常漏掉的就是董卓麾下的首席謀士李儒。正因為有李儒的出謀劃策,董卓才能掌控朝廷,做到權傾朝野。當日也是李儒出謀,董卓才能在自己麾下的西涼軍未到達洛陽之時,掌控洛陽的政局。算起來,李儒無論從膽識、謀略各方面,都能稱得上頂級謀士。

    只不過董卓在掌控大權之後,對於李儒的計謀已經沒有最初的言聽計從,否則也不至於淪落到身死族滅的下場。

    在羅大大的三國之中,李儒是被李肅拿下斬首。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李儒卻是在董卓喪命之後消失不見,再也無人知道他的蹤影。

    那麼,策劃這一切的,很有可能便是李儒。

    郭嘉聽到袁常如此急切的語氣,心頭一愣,隨後回答到:「主公,據傳來的消息,並沒有任何關於李儒的事跡,似乎一夜之間他就從人間蒸發一般。」

    袁常臉色凝重,沉聲道:「奉孝,如果你的推測沒錯的話,那麼,隱藏在黃巾賊身後出謀的人必定是李儒無疑。」

    袁常前世的時候,就看過一些比較偏門的記載,說董卓有打算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儒;而也有更離譜的野史,說李儒其實就是董卓的私生子,所以董卓才會對李儒如此信任。對於李儒和董卓究竟到底是何關係,被掩埋的歷史顯然無法給出一個正確的答案。但是,如果從這一個方面來說的話,李儒策劃黃巾賊動亂,也就說的過去,目的自然是替董卓報仇。

    董卓雖然是死在王允的計謀之下,但是,別忘了關東諸侯都曾經聯合討董,將董卓逼到長安,歸根結底,關東諸侯也是害死董卓的間接兇手。那麼,李儒要報復的話,也合情合理。

    「袁紹乃是當初討董的盟主,如果這一切真的是李儒暗中策劃的話。那麼,鄴城如今由黑山黃巾駐守,顯然是岌岌可危。」

    聽到李儒的名字,郭嘉自然一眼看出他的陰謀。不過,袁紹的生死與袁常他們並沒有關係。所以,眾人並沒有太過驚慌。而且,袁紹麾下文武齊全,若是連這一劫都逃不過,那他死了也白死,沒有誰會憐憫他。

    袁常的心情有些沉重,當然不是因為鄴城的事。

    自從他穿越到三國之後,許多事情都發生了改變。這讓他的心中產生出緊迫感,必須要盡快的提升自己的勢力,否則歷史沒有按照正常軌跡前進,沒有了對某些將要發生的事的先知先覺,袁常的優勢就不復存在了。

    因此,袁常決定,等他到了渤海之後,就要著手招兵買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