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二五七章 曹操的陰謀 文 / 120笑話

    青州黃巾聚眾三十萬,攻城掠地,劫掠良民,如今已經掌控朝廷的李傕、郭汜二人聽從太僕朱俊的意見,下詔令東郡太守曹操平定黃巾之亂。

    然而,青州的三十萬黃巾賊似乎有預謀一般,並沒有在青州作亂。三十萬青州黃巾軍兵分三路,一路攻向兗州;另外兩路二十萬青州黃巾軍渡過黃河,於高唐兵分兩路,一路過清河、廣平二郡,直接殺向冀州治所鄴城;另一路則從高唐出發,一路向北,預計通過渤海郡攻向幽州。

    青州黃巾軍兵分三路,每路十萬人馬。然而,當他們行動的時候,幽州、冀州、兗州、徐州的黃巾或是其他賊人皆遙相呼應。

    一時之間,中原東北五州皆是戰火連天。

    卻說十萬侵略兗州的十萬黃巾軍一路勢如破竹,無人可擋。更兼有當地響應的黃巾賊子加入,當這十萬青州黃巾攻到兗州與青州交界東平郡時,已經有三十萬的人馬。再加上他們的親眷,規模竟然達到驚人的二百萬。

    當然,黃巾賊的親眷自然是沒有上戰場,只是停留在黃巾賊攻下的城池歇息,算是有了根據地。

    剛開始的時候,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兗州刺史劉岱打算派兵迎擊。

    濟北相鮑信勸阻說:「現在敵人眾多,百姓恐懼不安,士兵毫無鬥志,顯然我軍不能馬上和敵人相抗,據屬下觀察,敵人家屬很多,軍中糧草物資極為缺乏,靠搶掠維持給養。如今對策,與其貿然出擊,不如讓部隊養精蓄銳,先採取堅守,敵人無法求戰,強攻又徒增傷亡,等其氣勢低落,我們在派精銳出擊,就能打敗他們了。況且朝廷也已經下令曹操討賊,我等靜觀其變便可。」

    劉岱乃是漢室宗親,其父劉輿曾為山陽太守,而劉岱的弟弟則是揚州刺史劉繇。

    東郡太守曹操也是劉岱的部下,朝廷下令曹操討賊,而不是讓他這個兗州刺史討賊,顯然是看不起他,劉岱心中肯定是不爽的。而且,如今朝廷是在李傕和郭汜的掌控之中,劉岱自然也不會聽從朝廷的命令。劉岱心裡也不想讓曹操坐大,影響自己的威望,於是不聽鮑信的勸阻,執意率兵出戰,結果兵敗被殺。

    劉岱喪命,兗州刺史的位置當然不可能一直空著。

    在靈帝的時候,朝廷或許還存在丁點的威望,各州郡的官員任命還能說得上話。但是,自從經歷了董卓和李傕、郭汜的摧殘,朝廷的威望已經降到極點。所以,兗州的官員也沒有等待朝廷的任命下來,在鮑信的建議下,直接推舉曹操為兗州刺史。

    當然,這種事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正如當初的冀州刺史韓馥,他不想幹了就讓位給袁紹,也不用朝廷同意。只需要向朝廷傳達一聲,至於朝廷是否答應根本無需在意。就算朝廷有任命官員,也沒有人會搭理他。

    因此,通常這種時候,朝廷一般都會同意當地官員的舉薦。

    李傕和郭汜也知道這一點,況且他們還要曹操靠幫他們平定青州黃巾,故此,當接到兗州官員傳來的公文之時,沒有猶豫就答應了。直接讓使節將兗州刺史的印章、節杖等等物品帶到兗州,曹操也就正史成為兗州刺史。

    兗州治所,東郡治下濮陽城

    曹操高坐主位,其下右手當先一人自是濟北相鮑信。

    鮑信本就是曹操的好友,一直都堅定不移的跟隨曹操的步伐。況且,曹操能當上兗州刺史,鮑信也是功不可沒,他站在官員的首位,沒人有意見。至於鮑信身後,則是兗州原本的官員,曹操現在剛坐上兗州刺史的位置,依然任用這些官員。至於這其中濫竽充數的傢伙,曹操會慢慢剔除。

    在左手邊,則是一應武將。

    夏侯惇、夏侯淵、於禁、曹仁、曹洪等。除卻於禁是鮑信麾下大將,其餘四人則是曹操族親兄弟。

    鮑信上前,匯報到:「刺史大人,黃巾亂賊如今已聚眾三十萬,東平郡也被賊人攻克。若是按照他們的行軍路線,接下來將會進攻濮陽。」

    「嗯!」

    曹操淡淡的點了點頭,作為一名軍事家,能寫出《孟德新書》的雄主,曹操的戰略眼光自然不差。在前期沒有謀士的時候,曹操都是憑借自己的能力指揮作戰。即使後期有了謀士,曹操的軍事能力也沒有變成擺設,依然能跟麾下謀士商談。這一點,劉備和孫權顯然是比不上的。

    「賊勢兇猛,我等當思良策破之!」

    曹洪性子急躁,當下出列嚷嚷道:「主公,黃巾亂賊不過一群土雞瓦狗,主公予末將五千人馬,末將必定將黃巾亂賊殺退。」

    「胡鬧!」

    曹操瞪了曹洪一眼,斥喝道:「黃巾亂賊雖弱,亦有三十萬人馬。即使是五千精銳,若無破敵良策,想要擊退也是困難。你且退下,待吾思得良策,再行商議。」

    曹洪訕訕的退回自己的位置,曹洪的性子急躁,而且為人貪財,在曹操麾下與眾文武的關係並不好。即使是夏侯惇、夏侯淵還有曹仁三人,與曹洪的關係也是一般。對於曹洪被曹操斥罵,他們並沒有同情,反而心中覺得曹洪不夠沉穩。

    說起來,夏侯惇三人與曹洪也算是族親兄弟。曹洪家中錢財頗多,奈何卻是極其吝嗇。有時眾人手頭周轉不靈,去找曹洪借錢,曹洪也都不答應。也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曹洪與一眾文武的關係不佳。

    但是,曹操雖然經常在眾人面前責罵曹洪,私底下卻對曹洪相當好。

    畢竟當初曹操被徐榮追殺,是曹洪拼了性命救他。雖然當時袁常把自己的馬讓給他,但是曹操對於袁常並沒有多少感激之情,將自己能夠脫險的恩情都算在曹洪身上。曹操麾下也都知道這一件事,因此,他們雖然不滿曹洪的為人,卻也沒跟他起什麼衝突。

    曹操望著下方的文武官員,一臉凝重之色,沉聲道:「兗州將士多是未經戰場的新兵,倘若讓他們抵抗黃巾亂賊,怕是難以成事。為今之計,只能從兗州各地調來駐守將士,方能守住黃巾亂賊。然而,等各地將士到來,怕是黃巾亂賊已經攻到濮陽,眾位何有良策?」

    聽到曹操的問話,底下的文武官員多是面面相覷。

    有的人處理政事還行,但是,讓他們出謀劃策就無能為力了。而且,兗州原本的官員也不乏混吃混喝的廢物,更是不可能有良策。

    至於夏侯惇、夏侯淵、曹仁和曹洪四人,他們領兵打戰也行,出謀劃策也同樣不行。在曹操的中後期,夏侯惇、夏侯淵還有曹仁三人都是能夠坐鎮一方的大將,那是因為他們都被曹操教誨過,身為大將光靠勇武不行,還要懂得兵法軍事。也正是有了曹操的教誨,他們才勤勉治學,最後坐鎮一方。而如今,三人顯然還沒有被曹操教誨過。因此,此刻也只能是大眼瞪小眼的看著那些文臣出謀劃策了。

    曹操眼睛微微瞇起,眼中似有精光在閃動。

    其實,曹操早就已經有了計謀。而且,這個計謀還關乎著他的一個陰謀。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曹操不打算自己提出來。否則,日後難免會被有心人猜到。

    正當眾人沉默之時,又是濟北相鮑信出列獻策。

    「大人,屬下有一策,不知是否可行。」

    「允誠有何良策,只管說來!」

    曹操臉上頓時露出喜色,心中暗道目標上鉤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