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三零四章 鄴城攻防 文 / 120笑話

    距離鄴城東面二十里外的一座小山峰上,此時正有一支騎兵靜靜的坐在馬上,巍然不動,好似雕塑一般。而為首的三人,赫然正是袁常、典韋和於禁。

    袁常、典韋和於禁率領著鮑信的五千騎兵,一路吊在公孫瓚和黑袍人的大軍後面,沒有絲毫的動作。公孫瓚和黑袍人可能知道了,也可能不知道,反正袁常他們沒被埋伏或者堵截。於禁率領的這五千騎兵是鮑信重金打造,倒也精良,比白馬義從這樣的精銳騎兵或許差一點,卻也比尋常騎兵好很多。

    等到公孫瓚和黑袍人到達鄴城之後,袁常也沒有繼續前進,而是找了一座山峰安營紮寨。這是袁紹的戰鬥,袁常才不會傻得把自己的士兵去給他戰鬥。因此,袁常會呆在這裡,等到戰鬥結束,到時候痛打落水狗袁常倒是不介意。

    「主公,俺們怎麼不去戰場,呆在這裡都快淡出個鳥來了!」

    典韋伺立在袁常身旁,雙眼戰意盈然,小聲的建議到。

    袁常沒好氣的白了典韋一眼,無奈解釋道:「我們這五千人在公孫瓚他們十幾萬大軍面前能掀起什麼浪花?如果我們出現,到時候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出動,必然會損失慘重。再說了,這場戰鬥是袁紹和公孫瓚之間的戰鬥,這是冀州歸屬的戰鬥,與我們關係不大,我們沒必要去摻和!」

    典韋撇了撇嘴,也不說什麼,袁常肯給他解釋還算好的了,不然就是一腳把他踹到角落去了。

    不過,呆在這裡也確實蛋疼,想要知道戰場上的情況,還要讓探子去打探。如果有望遠鏡就好了,找座高一點的山峰,就能觀察戰場的動態。看來,等這次戰鬥結束返回渤海郡,很多東西都要開始進行了。

    ……

    「衝啊!」

    「殺啊!」

    「轟隆隆!」

    「咻咻咻!」

    鄴城下,公孫瓚和黑袍人的一隊隊士兵架著雲梯,怒吼著衝向鄴城城牆,雲梯搭在城牆上,迅捷的向城頭爬去;然而,城牆上的袁紹士兵,反應也不慢。一塊塊巨石、檑木又快又狠的砸下,雲梯上的士兵躲閃不及從而跌落,或死或傷。

    城下公孫瓚的弓箭手向著城牆射去,壓制袁紹的弓箭手無法射擊雲梯上的士兵;而袁紹的弓箭手則回應公孫瓚的弓箭手,相對而言,袁紹的弓箭手佔據上風,畢竟他們有城牆之利,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弓箭在落下時的加速度,給公孫瓚的弓箭手造成更大的傷害。然而,公孫瓚還是不得不讓弓箭手和城牆上的弓箭手對射,不然爬上雲梯的士兵根本無法安心的登城。

    「先生,為何我們不用投石機攻城?」

    公孫瓚和黑袍人並立而騎,公孫瓚對於攻城的士兵倒也沒有太過關注,今天的攻城,不過是試探性的進攻,派出的都是一些比較弱的,即使全死光了,公孫瓚也不會在意。不得不說,戰爭是很殘酷的,一將功成萬骨枯絕不是個玩笑。

    「公孫將軍,這場戰鬥沒有那麼快結束,所以我們不必急著動用所有的力量。攻城戰對於士兵而言是一次錘煉,能夠在攻城戰中活下來的,將來都會是精銳。如果將軍要蕩平異族,而我要爭霸天下,需要的是最精銳的士兵,我們要讓士兵在戰鬥中昇華,變得更強。否則,我們如何與其他人爭?一旦我們動用投石機,袁紹或許會出城與我們交戰。雖然我們人數較多,但是,我們麾下並沒有衝鋒陷陣的猛將。而袁紹有呂布、文丑、顏良等猛將,雖然說個人在戰鬥中的作用不大。但是,對士兵的士氣有很大作用,一旦讓他們出城,或許我們就會有頹勢。如今我們不用投石機,袁紹就不會出城與我們戰鬥,畢竟袁紹也想保存兵力。」

    「原來如此,難怪先生讓我去將玄德他們請來!」

    公孫瓚頓時恍然,還沒到達鄴城的時候,黑袍人就已經讓公孫瓚去把劉備兄弟三人請來戰場支援,目的就是與袁紹麾下大將抗衡。公孫瓚曾經也以為自己很勇猛,然而,見到呂布、關羽、張飛等人之後,他才知道自己的武藝也就一般般。對此,公孫瓚曾經沮喪過,不過,很快就恢復了。他是一方諸侯,有自己的勢力,沒必要因為個人武藝的弱小而沮喪。

    鄴城的攻城戰還在繼續,公孫瓚和黑袍人的士兵如潮水般向城頭湧去,不時有人爬到城頭,帶走一些袁紹士兵的性命,不過,很快就被擊殺。特別是在午時過後,鄴城城上停止使用檑木和巨石之後,靠近城頭的士兵越來越多。首先,袁紹也看出這些不是公孫瓚和黑袍人的精銳士卒,沒必要浪費守城資源;其次,公孫瓚他們能想到的事,袁紹自然也想到,通過戰爭來錘煉自己的士兵。每一場戰爭,除了殺戮,勝利,雙方的將領也希望自己的士兵能夠在戰爭中錘煉,變得更強。

    「咚咚咚!」

    「嗚嗚嗚!」

    臨近傍晚,袁紹和公孫瓚兩方陣營的鼓聲、號角聲幾乎同時響起,這代表著今天的戰鬥已經結束了。

    一天的戰鬥下來,鄴城城下堆滿了屍體,袁紹、公孫瓚和黑袍熱三方的士兵加起來戰亡了將近一萬人,重傷數千,輕傷數萬。雖然說重傷的人保住了一條命,然而,在如今這個時代的醫療條件,重傷等同於死亡。消毒不到位、藥材不到位等等,使得重傷的士兵基本都沒有活路。當然,倘若華佗、張仲景這樣的神醫肯出手,或許能保住很多人。可惜,二人不在,而且如今到處都是戰鬥,他們想騰出手也不可能。所以,這重傷的數千人,最終的結局只有死亡一條路。

    公孫瓚和黑袍人指揮自己的士兵去城下將己方士兵的屍體帶走,準備火化然後將骨灰送回給他們的家人。即使如今的時代大部分的人不喜歡火葬,在戰場上陣亡,火化成骨灰,卻是唯一一條路能夠返回故鄉。

    而鄴城上的袁紹士兵也沒有攻擊他們,戰鬥結束,清理屍體是一種潛規則。有些狠點的將領若是不顧及這些士兵的屍體,那麼很有可能便造成瘟疫。因此,清理屍體是必須的,所以這個時候誰也不能進攻,除非戰鬥沒有結束。再說了,鄴城城下還有袁紹一方士兵的屍體,若是他們敢進攻,公孫瓚一方絕對敢踐踏袁紹士兵的屍體。誰也不希望自己死後還被如此對待,因此,誰也不會在清理屍體的時候進攻。

    等公孫瓚和黑袍人清理完他們士兵的屍體,便緩緩的退去。

    接著,袁紹的士兵也打開城門,去處理己方的屍體。

    一夜無話,雙方都派出士兵警戒,公孫瓚和黑袍人在南皮城被偷襲了兩次,夜間的戒備加強了許多。而袁紹,也沒有派兵偷襲。

    第二日,攻城戰繼續進行,又留下萬人的屍體之後,戰鬥結束。

    第三日,攻城戰還在持續,依然留下萬人的屍體。戰場就是一副絞肉機,面對這龐大的絞肉機,普通的士兵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他們只能戰鬥、倒下。這是士兵的歸宿,所以,對於普通人而言,戰爭是一場噩夢。

    第三日晚,袁紹將召集麾下謀士、武將到自己府邸商議。

    「諸位,公孫瓚已經攻城三日,投石機卻未曾拉到戰場上,爾等以為公孫瓚是何用意?」

    其實,經過兩天的戰鬥,所有的士兵基本都已經戰鬥過一次,如今雙方的士兵身上都散發著戰意和嗜血的光芒,練兵的效果已經達到。公孫瓚他們其實已經可以用投石機攻城了,然而,公孫瓚卻還是沒有將投石機派到戰場,這就有點不合理了。當然,投石機不是無敵的,同樣可以毀壞。

    第一個辦法,則是派出士兵直接破壞。如今雙方的士兵相差無幾,派士兵去破壞很有可能造成一場面對面的戰鬥,袁紹不想損耗自己的士兵,而公孫瓚他們同樣不想,所以這個方法就不可取。

    第二個辦法,則是用澆滿桐油的弓箭去火燒投石機。那樣需要大量的資源,除非早有準備,否則也不可取。不過,鄴城作為冀州的治所,袁紹的大本營,防城資源自然不缺,所以,一旦公孫瓚用投石機進攻,袁紹直接派幾萬弓箭手,用火箭攻擊投石機,估計瞬間就能把投石機給解決了。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公孫瓚他們沒有用投石機攻城。

    除此之外,投石機的射程比弓箭手長很多,除非有神射手,不然想要毀滅投石機也很難。不過,幾萬士兵齊射,總是會有人做到。

    許攸站出來,行了一禮,凝聲說道:「主公,屬下以為公孫瓚必有圖謀。聽聞公孫瓚軍中有一黑袍人,謀略過人,屬下以為我們應當防範。」

    在場的謀士心中都暗道一聲廢話,誰不知道公孫瓚有圖謀,用得著你來說。不過,許攸第一個站出來提醒,那就不一樣了。作為一名謀士,他們的作用就是出謀劃策,同時建議、提醒。無論是何等英明的主公,總會有糊塗的時候,如李世民、康熙、乾隆等明君,也不例外。

    所以,許攸的話,做到了謀士該做的。第一個人站出來說,那是提醒,第二個人再說,那就真的是廢話了。

    「子遠所言甚是,則注,你可令士兵加強警戒,但有異常,立即稟報。」

    「屬下遵命!」

    說話之人乃是沮授字則注,少有大志,長於謀略。本為韓馥別駕,當初韓馥要將冀州讓給袁紹的時候,沮授勸阻韓馥。奈何韓馥不聽,沮授只能辭官歸家。等到後來袁紹到來之後,親自聘請沮授為從事。韓馥要把冀州讓給袁紹,沮授替袁紹效力,自然也算不上背叛。況且,也是韓馥自己作死,要把冀州讓給袁紹,怪不得別人。

    當然,袁紹任用官吏多是有名望,且是世家大族子弟。沮授是廣平人,沮家也是有名望的大家族。否則,袁紹也不會親自聘請沮授,給他這麼大的面子。畢竟在袁紹看來,我想要用人多的是,還差你沮授一個?

    沮授為人有軍略,明察且辦事細心,執法嚴厲分明,故此,每到戰事起時,皆任命沮授為監軍。

    在原本的歷史上,官渡之戰時,沮授就是監軍。

    袁紹當時要和曹操決戰,沮授認為己方優勢大,應該跟曹操打消耗戰,依靠當時袁紹四州的兵力、物力,慢慢拖死曹操。奈何袁紹不聽,並且被郭圖等人趁機讒言,將沮授監軍的權力分散,沮授、郭圖和淳於瓊各典一軍。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張郃、高覽被郭圖陷害,最終叛變到曹操陣營。可以說,袁紹的失敗,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屬下之間的相互傾軋。

    商議完畢,袁紹正要下令散去,卻聽得成為鼓聲、號角聲響起,頓時臉色一變。

    「刺史大人,公孫瓚在城外點亮火把,趁夜攻城!」

    有士兵匯報,袁紹這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然而,公孫瓚趁夜攻城,卻是讓袁紹和眾人有些疑惑不解。公孫瓚身為大將,經歷了無數次戰鬥,豈會不知夜戰的敝處?鄴城本就有城牆便利,而公孫瓚一方處於下風,若是在夜晚,更是缺點巨大,公孫瓚沒有理由會在夜晚攻城。

    「諸位,你們以為公孫瓚是何用意?」

    田豐思索片刻,其後站出來直言道:「主公,公孫瓚如此,圖謀甚大,怕是城內有變,故此公孫瓚才不惜趁夜攻城。一旦城內亂起,鄴城危矣!」

    荀彧評價田豐剛而犯上,意思說田豐為人剛毅,且說的話容易讓人不舒服。正如此刻田豐說的,一句話就直接說鄴城危險了,誰聽到這種話會舒服?當然,袁紹聽了這話就很不舒服,卻也沒有說什麼,不過,臉色自然是很難看。

    「主公,當下我等應當派出士兵嚴密監視城內動靜,任何地方都不能放過。」

    審配站出來建議道,審配的話倒是比田豐好聽多了,現在應該去行動,而不是說鄴城是否有危險。

    「正南所言正是,正南你負責城內事宜,我與諸位上城倒是要看看公孫瓚意欲何為。」

    「屬下遵命!」

    審配領命而去,率領數千士兵視察城內情況。而袁紹,則率領謀士和武將前往城牆之上。

    戰鬥早已經開始,城下火光通明,似乎要照亮這一片天空。然而,火把的光亮跟白日比起來,還是差距很大,因此,公孫瓚的攻城還是很艱難。相對而言,居高臨下的袁紹士兵,就輕鬆多了。

    如此幾輪過後,不僅僅是袁紹和謀士等人皺起了眉頭,就連文丑、顏良這樣的肌肉男都覺得有些不對勁。

    哪裡不對勁呢?

    公孫瓚的攻城似乎就像是在騷擾,往往他們的士兵衝鋒到城下,雲梯也沒有搭上城牆,就直接後撤;有的時候雲梯搭上城牆,也沒有人登上雲梯,又開始後撤。如此反覆不斷,經過一個時辰的進攻,公孫瓚一方卻是樂此不疲。

    「公孫瓚這是何意,莫非是要讓我等不得安寧?」

    袁紹看著下方公孫瓚士兵的舉動,疑惑的詢問身旁的謀士。

    公孫瓚這樣騷擾己方,他們自己何嘗不是沒有得到休息,這樣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公孫瓚難道看不出來?可是,公孫瓚為何還要這樣做。

    且不說城牆上的戰鬥,另一邊審配率領著士兵視察城內的情形。

    「大人,小的發現異常。」

    城牆上持續了一個時辰的戰鬥,而有一名士兵也跑到審配面前,將審配領到城牆不遠處,一個偏僻的地方。這個地方距離城牆不遠,卻是在城牆的盲點處。城牆上的人看不到這裡的情況,而且這附近也沒有百姓,巡邏的士兵也基本不會跑到這裡。然而,就是在這裡,卻是有異常。

    「此處有何異常?」

    審配掃了四周,也沒發現什麼異常,這裡是個空地,如果有人躲藏,也早就被發現了,那麼異常又是什麼?

    「大人,小的自小耳朵靈敏,家中哪裡有鼠鳴之聲,小的都能聽到。先前小的路過此處之時,無意間似乎聽到異常的聲音,故此才將大人請來。」

    「嗯?」

    審配神色凝起,他知道士兵不會愚弄自己,看來真的有異常。因此,審配當即趴在地上,耳朵貼著地面,隨後審配便聽到一陣「叮叮噹噹」的清脆聲音。即使審配是個文人,也知道這是鐵鍬撞擊的聲音。

    「不好!」

    審配立即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看來公孫瓚的士兵想要挖地道進入城內,而且還找了個如此好的地方。一旦被公孫瓚的士兵進入城內,若是袁紹沒有防備,兩面夾擊之下,袁紹必定大敗。

    「來人,速速傳令,拉來巨石和沙子,我要讓他們來多少人都葬身於此。」

    不多時,巨石和沙子被士兵拉來,審配眼中寒光一閃,早有準備的士兵揮起鐵鍬,將地道掘開,巨石和沙子傾斜而下,挖掘地道的數百公孫瓚士兵就此喪命。而同時,也預示著公孫瓚這個計策失敗。

    處理好這裡的事,審配火速回到城門上,在袁紹耳邊低語一番。

    「哈哈,公孫瓚小兒,你好歹也是一方諸侯,竟如倉鼠般挖掘地道,可惜白白喪命了你的那些士兵。」

    聽了袁紹的話,袁紹麾下的謀士也終於明白,為何公孫瓚要趁夜攻城。

    城下的公孫瓚臉色鐵青,沒想到還是被袁紹給發現,功虧一簣。前兩日公孫瓚就已經下令挖掘地道,因為還沒有靠近城牆,所以沒有舉動。今晚已經快要挖通地道,因此攻城掩護。誰知道,正是因為他攻城的舉動,才讓城內警戒加強,從而發現了公孫瓚的目的。當然,如果不攻城,挖地道的聲音也會被發現。所以,人算不如天算,卻是怪不了誰!

    既然目的已經被發現,公孫瓚也就下令撤退,和黑袍人另圖良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