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三二二章 百煉鋼 文 / 120笑話

    雖然都是技術科學部的,但是,馬鈞和歐南寶還是有著具體的分工的。

    馬鈞和歐南寶二人,馬鈞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發明家,而歐南寶是打鐵的。雖然說的難聽,卻是事實。

    以歐南寶的能力,是無法在中科院裡任職的。不過,因為歐南寶也算是元勳,且歐南寶可以努力加強自己的能力,使得他能夠理所當然的佔據那個位置。而事實上,歐南寶確實很努力,沒有讓袁常失望。雖然相對於馬鈞而言,歐南寶的能力還是不夠,不過,只要歐南寶有進取心就行了。

    歐南寶是以鑄鐵為主,各種兵器、鎧甲等只要跟鐵製品有關的,歐南寶都可以做的出來。這一點,馬鈞卻是無法與歐南寶相比。馬鈞是以發明為主,是將一種原本沒有的東西創造出來,或者將有的東西變得更加完美,這才是發明家的真諦。而歐南寶則是用前人的經驗,將鐵打造成各種物件,當然,歐南寶能夠將鑄鐵技術更完美的利用,能力也是可以得到認可的。

    「大人,這裡便是屬下的實驗室。」

    歐南寶一臉笑容的向袁常介紹到,看著眼前屬於他的實驗室,歐南寶的臉上滿是笑容。曾經他哪想過自己會有這樣的一天,擁有著官員般的身份,還有著如此大的實驗室,能夠讓他盡情的發揮自己的能力,而這一切,都是袁常賜予他的。

    歐南寶的實驗室是將近五百平方的大院子,被一道圍牆分隔成兩邊。一邊是鑄造間,顧名思義就是在這裡打造各種物件;另一間則是多功能間。這是何解呢?很簡單,比如說打造東西累了,就可以在這裡休息;或者打造的時候有了什麼想法,就可以召集大家一起來商議,集群眾的思考,分析新的想法是否可行。

    「大人,這邊請。」

    歐南寶在前面帶路,袁常等人則跟在歐南寶身後,向著多功能間走去。說起來,這個多功能間還是袁常取的名字,雖然沒什麼水準,卻也符合它的用途。

    「各位師弟,我有最近有一個想法,不知是否可行,大家一起聽聽。」

    當歐南寶帶路走到一個房間時,裡面傳來了說話聲。歐南寶本打算將袁常介紹一番,卻被袁常給叫停了,袁常倒是想聽聽這人會說些什麼。

    「各位師弟,我們以往在打造兵器或鎧甲的時候,都會將精鐵反覆鍛打,然後形成武器或者鎧甲的胚型。然而,最近我卻是有點想法,那就是我們鍛打的時間越久,武器或者鎧甲是否就更加精良,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歐師兄,你說的這個想法不錯,師弟我曾經也有這樣的念頭,卻沒有多想。今日師兄提出來,師弟覺得應該可行。」

    「歐師兄,打造兵器或者鎧甲都是一樣的手法,應該跟鍛打的次數沒有關係。只要胚型成型了,就可以了,師弟認為我們沒必要把時間浪費在上面。」

    那名被稱為歐師兄的人話音落下,頓時贊成和反對的聲音響起。當然,也有人不說話,不贊成也不反對。而事實也是這樣,鑄鐵的工藝從春秋戰國時流傳下來,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基本都已經定型。至於說跟鍛打的次數有關,這簡直就是扯淡。若是按照歐師兄的說法,那將武器或者鎧甲鍛打個幾千上萬次,那鑄造出來的不就是神兵利器了?因此,反對的人是佔大多數。

    技術科學部一共招納了五十人,其中二十五人是鐵匠。畢竟在如今的年代,時常都有戰爭發生,兵器和鎧甲總是很吃香,因此,鐵匠的人數還是不少的。

    這二十五人加入中科院,並不是院士。歐南寶本身就不符合條件,這些人的能力比歐南寶更是差十萬八千里,至少在鑄鐵這一塊上,歐南寶稱得上是大師級的人物,而這些鐵匠最多是高級,還有不少中級。因此,他們只是作為歐南寶的徒弟才能在中科院中。當然,只要日後他們的能力達到要求,也是能夠成為中科院的院士。不過,這個難度很大。因為,他們除了要加強自己的鑄造能力,同時等百家學院建成之後,還要進去學習,讓他們的思維更具有活性,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發明人才,而非是動手的匠人。在這二十五人之中,大部分都是三十多歲的人,只有少數是二十五歲的。而那個歐師兄,則是其中一名二十五歲左右的人之一。

    其實,聽他的姓,袁常就已經料到這傢伙應該是歐南寶的兒子了。歐南寶很多次都跟袁常說他的兒子天賦比他好,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一定能超越他,成為宗師級的鑄鐵師。大師級的鑄鐵師鑄鐵的能力已經是登峰造極,鑄鐵方面已經沒什麼可以難倒他們了。而宗師級,則是嚴格意義上的發明家了。

    原本,袁常沒見過歐南寶的兒子,覺得歐南寶是在誇獎他的兒子。然而,此番聽到歐南寶兒子的話,袁常發現,這傢伙確實很有天賦。

    話說,為何袁常聽了歐南寶兒子的一番話,就有這樣的想法?

    不得不說,歐南寶兒子的一番話,是非常有道理的。而歐南寶兒子的那番話,所打造出來的兵器,都能夠被稱之為神兵。

    而歐南寶兒子說的那番話,其實就是百煉鋼的雛形。

    袁常穿越前的時代製成的精鐵尚且還有雜質,更何況這個時代,雜質更不會少。因此,經過反覆的加熱鍛打,將其中的雜質去除,精鐵更加完美而可稱之為鋼。當然,並不是說打的越多次就越完美,而是看鐵匠的能力。若是真那樣算的話,鍛打個成千上萬次,還真的搞出神器,都可以橫行無忌了。

    百煉鋼並非是說鍛打一百次,而是以百次為標準,在一百次左右浮動。大約是九十五次到一百零五次之間的才是合格的。當然,如果是標準的百煉鋼,也就是一百次做到合格,那是最完美的,不過,卻少有人能夠做到。

    百煉鋼並非是靠力量,否則一個蠻漢用巨力敲擊,來個幾次就行了?那簡直是扯淡。

    一名好的鐵匠,是經過無數次的實踐,才能做到。正如歐南寶,之所以能成為大師,就是因為他無數次汗水的傾灑,才能走到這一步。而到了這一步,每一次鍛打用多少力度,鍛打哪個位置,都是很重要的,並不是胡亂的鍛打一通。精確的力度和位置才能有效去除雜質,將精鐵的排布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精密,結構嚴謹,如此才能做到神兵利器的地步。

    就如歐南寶和他的兒子,歐南寶的兒子雖然天賦很好,卻沒有經過千錘百煉。所以,若是他用百煉鋼的方法,也許鍛打一百五十次或許才能將雜質去除,然而,這個時候精鐵或許都變形了。當然,如果讓歐南寶出手,那麼,或許可以保證在九十八次,或者一百零二次之間浮動。如果歐南寶的狀態好,標準的一百次也是能做到的。

    「歐師兄,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實踐來的實在。既然有了想法,為何不親自動手試一試?難道就因為別人反對了,你就放棄這個想法?實驗室的存在,並非是為了扼殺你們的想法,否則,實驗室也沒有必要存在了。」

    袁常走了進去,語氣鏗鏘的說道。似乎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支持的原因,歐師兄臉上閃過猶豫的念頭,看起來想要放棄了。袁常覺得這歐南寶的兒子還真的有天賦,因此才站出來教誨。

    百煉鋼的手法是在魏晉的時候開始盛行,到了唐末宋初才慢慢衰微,袁常不知道是誰讓百煉鋼盛行起來。但是,至少現在,是歐南寶的兒子提出來的,袁常覺得可以繼續發揚,將百煉鋼的工藝發揚,使得鑄鐵工藝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草民謹記大人教誨!」

    那歐南寶的兒子看到自己的老子跟在袁常身旁,已經知道袁常是何人的,當下躬身行了一禮。臉上也露出堅定之色,看來他已經決定去試一試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

    袁常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孺子可教,看來百煉鋼的專利以後就是屬於自己的了,袁常的心中奸笑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