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三二五章 幽州戰事 文 / 120笑話

    幽州地界,一支部隊迤邐前行,看這支軍隊的氣勢,似乎很低落。而這支軍隊,自然是公孫瓚和黑袍人的聯合軍。

    此次進攻冀州,公孫瓚五萬精兵,五千白馬義從,愣是損失了二萬餘的精兵,就連白馬義從都損失了將近一千,讓公孫瓚痛心不已。因此,對袁紹的怨恨更深,當然,最讓公孫瓚痛恨的還是袁常。

    在攻打南皮城的時候被袁常一番辱罵,損兵折將不說,更是因為袁常的插入,使得它水淹鄴城的計策失敗,最終導致了這場戰爭的失敗。

    而黑袍人十幾萬的青州黃巾,在攻打南皮城的時候損失了數萬,鄴城一戰又損失數萬,在敗退的時候又逃跑了近萬人。如今,十幾萬的青州黃巾也只剩下四萬多。不過,對於黑袍人而言,這四萬已經足夠了。首先,原本青州黃巾的渠帥都陣亡了,如今統帥的都是黑袍人的親信。其次,四萬人都經過戰火的錘煉,都成為精銳之士,而且沒有因為戰敗逃跑,更是值得他重用。

    相對於公孫瓚而言,黑袍人無疑是收穫了巨大的好處。

    「啟稟將軍,前方到達大興縣,請將軍下達指令。」

    太陽落山,公孫瓚和黑袍人的大軍剛好行至一處縣城。如今公孫瓚也不用急著回自己的老巢,故此下令在大興縣安營紮寨,整頓士兵。

    公孫瓚被朝廷封為薊侯,封地薊縣,也就是幽州的治所薊縣。然而,薊縣是幽州治所,乃是幽州刺史劉虞的老巢,朝廷把公孫瓚的封地安在薊縣,似乎有些不厚道了。如此做法,自然是有朝廷的用意。

    劉虞畢竟是漢室宗親,是有當皇帝的資格的。朝廷將這些漢室宗親外派到州上擔任刺史,總是要提防他們,不可能讓他們無所忌憚。而公孫瓚抗禦北方異族,名聲響亮,朝廷自然是用公孫瓚來轄制劉虞,讓二人互為牽制。當然,如果雙方友好互助,那也沒什麼,只要劉虞沒有異心就好。

    可惜,劉虞和公孫瓚的性格,使得二人造成了衝突。

    劉虞對北方異族是用懷柔的政策,而公孫瓚卻是態度強硬,始終認為非吾族類,其心必異。劉虞和公孫瓚的理念不合,自然不可能尿到一個壺裡,矛盾自然產生了。對於這樣的情形,朝廷自然是喜聞樂見的。

    劉虞當初被任命為幽州刺史的時候,漢靈帝還在位,漢靈帝對劉虞自然有防備。然而,漢靈帝卻是嗝屁了,結果留了一個爛攤子給自己的兒子,先是被宦官搞,然後又被董卓搞,朝廷內部自顧不暇,哪還有空搭理在州上擔任刺史的漢室宗親,因此,劉虞也慢慢做大。不過,劉虞還是一心忠於朝廷,並沒有什麼想法。想當初袁紹提議讓劉虞當皇帝,劉虞都拒絕了。

    公孫瓚雖然轄地在薊縣,但是,他卻又是涿郡太守,空有薊侯的名稱,卻沒有實際意義。同樣,朝廷也是防範公孫瓚在自己的封地做大。

    很多人都知道劉大耳和張老三是涿郡出身,然而,對於涿郡,很多人並不是很清楚。不過,若是涿郡其他的名稱說出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什麼地方。涿郡在歷史的變遷之中,分別有幽州、燕京、北平、北京等名稱。顯然,涿郡就是未來的首都北京了。當然,北京不可能就這麼點大,涿郡附近的一大片土地,都屬於北京地界。就如公孫瓚此刻駐紮的大興縣,就是日後北京的大興區。

    公孫瓚出身的公孫家族在幽州也是一個世家大族,而且還是名聲響亮的。不過,因為公孫瓚的母親地位低下,公孫瓚在公孫瓚家族的地位同樣不高。公孫瓚所獲得這一切成就,都是公孫瓚自己打拼出來的。因此,公孫瓚成為幽州的一方大佬之後,並沒有照顧自己的家族,隱隱的還有些打壓。

    劉虞雖然是幽州刺史,但是,因為劉虞對北方異族懷柔的政策,使得幽州許多郡的太守並不是很服從劉虞。相反,對於抗擊北方異族的公孫瓚,他們更加看好。幽州十郡一屬國,劉虞掌控的只有四郡一屬國,另外的六郡都向公孫瓚靠攏。

    特別是一些身處幽州邊境的太守,人家跟北方異族交戰數十年,仇恨早就結下了,劉虞跟北方異族示好,顯然沒有顧及他們的心情,人家會聽從劉虞的命令才怪了。

    因此,公孫瓚不滿劉虞,劉虞同樣不滿公孫瓚。

    幽州十郡一屬國,身為刺史的劉虞卻只能掌控四郡一屬國,劉虞心裡肯定會不舒服。公孫瓚不聽從自己的命令,再加上公孫瓚之前和袁術聯合,將自己的兒子扣押,劉虞當然也有心除去公孫瓚。

    其他六郡的太守雖然傾向於公孫瓚,卻也不敢跟劉虞對抗,他們畢竟沒有公孫瓚那樣的魄力。因此,劉虞也明白,要徹底掌控幽州,那麼除去公孫瓚就勢在必行。其他六郡的太守都是跟著公孫瓚搖旗吶喊,只要把公孫瓚剷除了,他們哪還有勇氣跟劉虞對抗,到時候自然會歸順。

    原本,劉虞還想著該找什麼樣的理由對付公孫瓚。正好,這次公孫瓚進攻冀州就給了劉虞一個很好的借口。

    公孫瓚身為朝廷大臣,卻是妄動兵戈,入侵其他領地,按罪行,無異於謀反,當抄家滅族。特別是劉虞得知公孫瓚在冀州一戰損兵折將,士氣大跌。如此機會,劉虞又豈會放過?

    因此,劉虞召集十萬人馬,準備進攻公孫瓚。

    而準備返回老巢的公孫瓚卻是不知道自己名義上的上司要對自己動手,還安然的在大興縣休整大軍。

    次日,公孫瓚將二萬餘步兵精銳派回老巢易京,而他則率領四千白馬義從留在大興縣。之所以留下,並非是因為公孫瓚知道劉虞要進攻他,若是公孫瓚知道,就不會把那二萬餘步兵精銳給送回老巢。公孫瓚留下的原因,是因為黑袍人。

    黑袍人的四萬青州黃巾經過南皮城和鄴城的兩次戰鬥,都已經成型,可以面對任何戰鬥了。但是,黑袍人志在天下,這四萬青州黃巾雖然已經合格,黑袍人卻覺得還不夠,因此準備繼續用戰鬥來錘煉。冀州現在是打不得了,所以,黑袍人將目光盯向了北方異族。

    北方異族雖然人數不少,卻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小的部落幾千人,大的部落上萬人或者更多。這樣剛好適合黑袍人練兵,因此,公孫瓚決定跟黑袍人去邊境的代郡走一趟。代郡的太守正是靠攏公孫瓚的一個,除卻黑袍人要練兵之外,公孫瓚也要練兵。這一次的冀州之戰,公孫瓚損失慘重,也需增加兵力。

    之前黑袍人給公孫瓚出主意,將青州給拿下。公孫瓚挾持使節,名義上節制青州、幽州、冀州和并州四州之地,公孫瓚的部下田楷已經是青州刺史,早就開始徵兵。公孫瓚打算給代郡太守交代一番,等日後青州的士兵也拉到邊境來歷練。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句話用在公孫瓚身上卻是很適合。

    公孫瓚的二萬大軍派走之後,公孫瓚就得到劉虞進攻自己的消息。公孫瓚頓時大怒,在冀州被欺負了,回到自己的地盤,還要被人欺負?媽的,難道真當他公孫瓚是誰都能欺負的角色?

    因此,公孫瓚心下大怒,準備要給劉虞好看。

    不過,劉虞對北方異族用懷柔政策,並非說劉虞是個仁慈的人。在華夏,歷來是對付自己人的時候都很狠,劉虞也不例外。劉虞十萬人馬,對付公孫瓚的四千白馬義從,還有黑袍人的四萬青州黃巾,那還是輕鬆無比的。幽州什麼最多?那就是戰馬,劉虞的十萬大軍,竟然有三萬騎兵,若是公孫瓚和黑袍人出戰,只有滅亡這一條路。

    因此,公孫瓚和黑袍人只能躲在大興縣城之中,不敢出城迎戰,那簡直就是找死。

    「先生,您是否有何妙計?」

    公孫瓚黑著一張臉,陰沉的問道。任誰被壓在城裡不敢出城迎戰,估計心情都不會很好。特別是公孫瓚這樣的名將,更是覺得丟臉。

    「如今情況不明,且待探聽劉虞軍虛實之後再做打算。」

    黑袍人高深莫測的說了一聲,其實是他心裡也沒什麼好的計策。

    一條計策的執行,是要藉著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成功,劉虞的大軍突然出現在面前,黑袍人又不是神仙,哪有什麼應對方法。不要說黑袍人了,就算是郭嘉、諸葛亮面對這樣的情況,估計一時半會也沒有什麼好主意。

    「公孫將軍無須憂慮,我等且上城頭看看情形,待瞭解劉虞大軍虛實,我定叫他有來無回。」

    黑袍人這樣說了,公孫瓚也只能同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