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三三八章 陶謙的無奈 文 / 120笑話

    「諸位,如今糜別駕願為使者前往曹營,不知何人可往田楷和孔融處求援。」陶謙略顯老邁、渾濁的雙眸掃過在場的眾人,語氣似乎很柔和,內心之中卻是很平淡。

    陶謙之所以心情如此淡漠,是覺得自己有些悲哀。陶謙身為徐州刺史已經有好幾年了,然而,卻連一個真正的心腹都沒有。就說剛才找出使曹營的人選,竟然都沒有一個人肯站出來。即使是糜竺,最後還是被逼出來的,如此情形,陶謙又豈會不心情低落?

    陶謙想著別人不為他出力,卻沒想過從自己身上找理由。

    糜竺每年給陶謙大把的錢財讓陶謙去養軍隊,陶謙倒好,不僅不感激人家,反而覬覦人家的家財,這樣的人,又有誰願意向他效忠?還有曹豹,別看他掌控徐州大部分的軍權,卻也不過是把曹家推到前頭,讓徐州其他的世家大族把矛頭盯向曹家,這樣陶謙就能平衡徐州世家大族的力量,而他才能完全掌控徐州。

    因此,陶謙到了如今的地步,可以說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的。

    「大人,屬下願替大人排憂解難,願往田楷處求援!」

    「大人,屬下願往孔融處求援!」

    「大人,屬下…」

    聽得陶謙的話,在場幾十名官員有十幾人站出來請命。這次不是去曹營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計,去田楷和孔融那裡求援,簡直就是白賺的功勞。當然,說話的大部分都是等級較低的,例如兵曹從事、倉曹從事、簿曹從事等等。而像曹豹、陳登這樣級別高的人都沒有說話,這樣的小功勞對他們而言,沒有絲毫的意義。

    陶謙冷眼看著積極報名的眾人,心中冷笑,剛才去曹營的時候怎麼就不積極的報名。搞的他還要和曹豹一唱一和把糜竺給逼去,現在糜竺肯定對他極為不滿。因此,就算功勞再小,陶謙也不會扔給這些傢伙。

    「元龍,聽聞你與田楷有舊,此次便由你前往田楷處求援,可否?」

    「屬下領命!」

    陳登是典農校尉,負責領導百姓開墾種植,多是在春秋兩季比較繁忙。如今是夏天,陳登基本沒事做,因此,對於陶謙的任命自然不會推辭。而且,正如陶謙所說的,他跟田楷是好友,常有書信往來,這次正好藉著公幹的機會去見好友,也是不錯的差事。

    讓陳登去田楷那裡求援,擺明了就是把這個功勞給陳登,田楷十有*會派兵來增援。對於陳登而言,這個功勞的用處不大。但是,對於其他級別較低的官員而言,就是個不錯的功勞。日後有官員變遷的時候,這個功績說不定就能成為他們升職的助力。可惜,陶謙因為不滿他們先前的舉動,連這樣的功勞都不肯給他們。說起來,陶謙身為一名州刺史,心眼也忒小了點。若是把功勞給其他人,說不定還會讓人感激。如今把功勞給陳登,不僅沒有得到陳登的感激,還讓其他人埋怨,不得不說,陶謙能做到州刺史,是件不容易的事。

    或許,陶謙也明白,但是,他不在意。他已經這把年紀了,也沒有陞官的機會。既然如此,這徐州他最大,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在這亂世之中,他能保得住徐州一時就保一時,若是他死了,他哪還管那麼多。

    好吧,去田楷那裡的功勞沒了,那還有一個去孔融求援的功勞。所以,其他人自然也就把心思放在這上面了。

    去孔融那裡求援,是穩拿的功勞。因為陶謙和孔融有舊,孔融肯定會出兵增援。因此,這次的爭奪,比先前那次還激烈,足足吵了一刻鐘的時間,還是爭執不休。最後,大家見都想要獲得這次機會,於是將目光看向陶謙。陶謙才是最後做決定的人,他們自然都眼巴巴的看著陶謙,希望陶謙能讓他們去。

    陶謙好似沒有看到他們的目光,反而將眼光看向曹豹的族弟曹宏。很顯然,陶謙是準備讓曹宏去孔融那裡求援的。

    雖然曹宏蠢了點,但是這並不重要。去孔融那裡求援,只要把陶謙親筆書信拿給孔融就行,連一句話都不用說,簡直就是公費旅遊加白拿功勞。曹宏蠢是蠢了點,不過,陶謙的意思他還是看出來了,當下一臉激動的站起來,就要拜謝。

    陶謙心中暗罵蠢貨,自己都還沒說話你就站起來,搞的就像他們早有預謀一般。不過,陶謙認定曹宏,想來也不會有人反對,曹宏就曹宏!

    然而,陶謙卻是想的太理所當然了,還真的有人站出來阻止。

    「大人,屬下有一人選,正適合去孔北海處求援。」

    站出來說話的人正是糜竺,只見他一臉淡然之色,似乎絲毫沒有擔心自己惹怒了陶謙的意思。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你陶謙都想謀害自己,奪得自己的家財了,糜竺難道還用顧及你的想法?糜竺仁義有善名卻是不假,並不代表糜竺是個一根筋的迂腐之人。若是糜竺是個迂腐的敦厚之人,糜家的巨額財產還能保存到現在?所以,糜竺就是故意在陶謙要宣佈人選之前站出來說話,讓陶謙難堪,正所謂你不仁我就不義了。

    陶謙臉皮抽搐了一下,心中暗道自己太心急了,怕是已經激怒了糜竺這翩翩君子。當下,只能笑臉問道:「糜別駕,不知你有何人選?」

    「大人,屬下的人選乃是家弟糜芳。我與孔北海有舊,家弟敬仰孔北海學識,早就想見上一面,卻是沒有機會。此次前往北方求援,卻是正好,還望大人能夠同意。」

    眾人俱是一愣,心中暗想糜竺倒是會開玩笑,就糜竺弟弟糜芳的性子,會去找孔融談學識,別開玩笑了好不好!因此,眾人的第一想法就是糜竺在給自己的弟弟搶功勞。不過,轉念一想,又不對,陶謙都想對糜家下手了,糜家就算得到再多的功勞又能如何?很快,眾人就明白糜竺是什麼意思了。

    糜竺被任命為使者派去曹營,一旦糜竺不在徐州,以糜芳的性格,肯定會鬧出很多事。若是糜竺不在,曹家和陶謙要對付糜家就容易許多了。糜芳跟糜竺雖然是兄弟,一個是翩翩君子,敦厚文雅有古人之風;一個卻是不學無術,跟**地痞一般,而糜芳則是後者。

    歷史的故事都說明,糜芳確實是個敗類中的敗類,人渣中的人渣。

    曹魏和東吳聯合攻打蜀漢,在關二哥陷入危機的時候,糜芳倒是有夠混蛋,竟然不出兵支援就算了,還臨陣投敵,導致了關二哥的兵敗身亡,最終使得蜀漢也因此元氣大傷,最後滅亡,同時也因為糜芳背叛的原因,糜竺也氣的生病而亡。當然,關羽的敗亡糜芳並非是主要原因,卻也佔據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所以,沒有糜竺的護持,糜芳一個人在徐州,肯定會被陶謙和曹家給玩死。

    以前的時候,糜芳在徐州就鬧出一籮筐的事情,也多虧了糜家錢多,幫糜芳給擺平了。否則,依糜芳的腦子和性格,估計早就不知死多少次了。所以,這次糜竺離開徐州,自然也不能讓糜芳留在徐州。

    陶謙和曹豹也明白糜竺的意思,陶謙卻沒有辦法拒絕。若是他拒絕,就是擺明了告訴糜竺我要搞你弟弟,如果這樣的話,糜竺估計會直接跟陶謙鬧掰。

    糜家是徐州巨富,私兵有多少,就連陶謙這個徐州刺史都不清楚。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手下有門客三千,聽起來很牛逼。然而,糜家的門客雖然不清楚具體有多少,但是,絕對不少於一萬。

    在徐州,很多人都受到過糜家的恩惠。有的人是在瀕臨絕境之時得到糜家的資助,這些人都是可以把命交給糜家的人,他們就跟恐怖分子一樣,若是陶謙敢對糜竺動手,怕是第二天就有一堆的人自殺性的衝擊陶謙。曾經就有人對糜家不利,糜竺還沒有動手,就有受過糜家恩惠的百姓出手,將那些賊人擊殺。也正是因為這麼多種原因,陶謙才不敢明目張膽的對付糜家。

    除了這些門客之外,糜家還有蓄養的私兵,戰力雖然比正規軍差。但是,勝在人數多,而且不怕死。

    所以,陶謙和曹豹可以用陽謀對付糜家,卻不能害糜家人的性命。否則,到時候就是大家一起死的局面。

    因此,陶謙還必須答應讓糜芳去北海求援。

    「既是糜別駕如此說了,那便讓糜芳前往北海求援。」

    陶謙一臉和氣的說道,但是,誰都能感覺的出陶謙心中的不滿。他答應糜竺,完全就是被逼迫的,就跟開始的時候他和曹豹逼迫糜竺一樣。這還真的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而且來的還這麼快。

    鬱悶了片刻,陶謙將糜家的事先放到一邊,看著一眾屬下說道:「眾位,如今求援之事已經有了眉目,接下來我們商討一下該如何應對曹操大軍。雖然有人支援,我們卻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他人身上。糜別駕,你先說說有何良策?」

    雖然糜竺現在跟陶謙算是撕破了臉皮,然而,如今面對曹操這個敵人,也不會鬧情緒。畢竟曹操入侵徐州,會帶來怎樣的危害,大家都不知道,糜家的根基在徐州,一旦徐州受到傷害,對糜家的影響也是很大。因此,糜竺還是站出來提出自己的意見。

    「大人,曹操大軍自兗州東郡而來,必定要經過豐縣這條路,然後過沛縣攻彭城,最後轉向下邳。因此,彭城乃是重中之重,必須重兵防禦。只需在彭城布下重兵抵擋曹操,曹操遠道而來,糧草難以為繼,一旦糧盡,自是不戰而退。」

    曹操的軍事才能,已經被打過一次的陶謙是深有體會。徐州沒有一個人能夠跟曹操對抗,因此,糜竺的防守策略無疑是最佳的。

    彭城自上古之時便是重要城池之一,黃帝和堯帝二人便曾在彭城建都;春秋戰國時彭城歸屬宋國,後楚國滅宋國,彭城歸楚國。秦國一統天下,在此設彭城縣。及至秦亡,楚漢交鋒,楚霸王項羽建都彭城。

    當時因為項羽的封賞引得很多人不滿,齊國造反,項羽率軍平方。而這時候,劉邦聚攏天下對項羽不滿的各地封王,進攻彭城。項羽齊國尚未平定,若是回楚救援,必定腹背受敵。而且項羽的楚地盡失,後方淪陷,孤軍深入。若是要回援楚地,長途奔波,對戰事不利。可以說項羽面對的情形是極其危急的,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項羽親率三萬精騎南下,千里奔襲,以三萬對抗劉邦五十六萬大軍,並且用半日的時間戰勝。創造了歷史上以少勝多、速戰速決的奇跡。

    話題有些扯遠了,且先回到彭城,總而言之,彭城是一個戰略要地。因此,彭城的堅固是必然的。曹操率十萬青州兵進攻徐州,以彭城的堅固,若是在沒有特別的情況下,只需一萬人馬,在城內糧草充足的情況下,足以堅守數年。所以,只要守住彭城,曹操進攻徐州的戰略必定失敗。

    「糜別駕所言正合我意,那麼,誰人可率軍前往彭城抵擋曹軍?」

    「大人,末將願往!」

    雖然說守住彭城是肯定的事,但是,世事無絕對,誰也不敢保證能夠守住。而且,沒有一點軍事才能的人去指揮大軍,搞不好反而會讓彭城失守。所以,在場的官員也沒有人自討沒趣的站出來,最後,自然是曹豹站出領命。

    曹豹還是有點軍事才能的,讓他打敗曹操可能性不大。但是,守住彭城,曹豹自信還是能做到的。

    陶謙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曹將軍不愧是我徐州大將,此重任怕是除了曹將軍還真沒有人能夠勝任。不過,徐州久無戰事,士兵怕是戰力不足。因此,此次本官讓我兒陶商為曹將軍副將,率領一萬丹陽兵駐守彭城。我兒陶商從未上過戰場,此次只是前去學習,還望曹將軍能夠好生教誨一番。」

    曹豹低著頭,眉頭微皺,不過還是點頭應道:「是,大人。」

    陶謙讓他的長子陶商作為曹豹的副將,顯然是要給陶升弄點戰功,日後好接手徐州。對此,曹豹自然不會反對。不管誰上台,只要不影響他曹家在徐州的地位,曹操都無所謂。但是,讓陶商跟著自己,曹豹就有點噁心了,沒錯,就是噁心!

    話說陶謙有兩個兒子,長子陶商,長得五大三粗,頗有男兒氣概。然而,讓人有點受不了的就是,陶商這傢伙性取向有點問題,沒錯,陶商喜歡的是男人。而且是越兇猛的男人他越喜歡,很顯然,曹豹就在這個範圍之內。而且,陶商的性取向問題,對於徐州的上層官員而言,也不是什麼隱秘的事。陶商也曾直接的向曹豹表達過自己的意思,曹豹性取向很正常啊,聽到陶商的話,當場就想把這個噁心自己的傢伙給剁了。可是,陶商是陶謙的兒子,曹豹最後只能把這傢伙給轟走了。

    因此,曹豹聽到讓陶商跟著自己,心中的噁心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陶商,陶謙還有一個次子陶應。陶應長得倒是繼承了陶謙的俊秀模樣,風貌翩翩,著實一個美男子。當然,若是陶應不說話的還是很討人喜歡,不過,一旦陶應說話,噁心程度跟他的兄長有的一比。

    難道,陶應也跟陶商一樣喜歡男人?那就有點讓人懷疑了,這兩個傢伙到底是不是陶謙的種。

    當然,陶應的性取向是沒有問題的,陶應還是喜歡女人的。而且,傳聞陶應就在追求糜竺的妹妹糜貞。但是,陶應的性取向沒有問題,另一方面卻是問題極其嚴重。那就是陶應的性子很娘炮,見到女子,都喜歡跟對方以姐妹相稱。不僅這樣,陶應的穿著也跟個女子一般,喜歡女子的紅艷衣服,頭上還插朵大紅花。

    你想想,陶應在跟人家同房的時候說一句「好妹妹,姐姐要來了…」,想到這個場面,都讓人惡寒不已。

    也不知道陶謙上輩子做了什麼孽,竟然兩個兒子都這麼奇葩。

    陶謙揉了揉眉頭,吐氣道:「好了,如今暫且這樣,你們都退下吧!」

    聞言,眾人對著陶謙拱手行禮,一一離去。

    等到眾人都離去了,陶謙無奈的歎了口氣。兩個兒子如此性格,陶謙自然也是清楚的,可是到了如今,他也沒有辦法改變了,只能怪他早些年教育不到位。若是他兩個兒子都成才一點,他也不用這麼累,早就把徐州交給自己的兒子。

    如今,陶謙也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經營徐州,能夠自己的子孫留下什麼,陶謙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至於兩個兒子的結果如何,陶謙也沒有想那麼多。這些年陶謙越發覺得自己有心無力,看來也沒多長時間好活了。

    「唉,盡人事,聽天命吧!」

    陶謙幽然長歎一聲,隨後屋內便再次安靜下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