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三四零章 住建部 文 / 120笑話

    徐州,下邳城,刺史府

    陶謙坐在案首之上,而在陶謙面前,王生躬身而立,將王茹從糜竺那裡聽到的消息說了出來。當然,王生只說是盯著糜竺的下人偷聽到的,而沒有說出王茹,否則,估計等下死的就是王生了。

    「叩、叩…」

    陶謙右手食指和中指緩緩的敲擊著案桌,滿是皺紋的眉頭微微皺起,似乎正在思索著什麼。

    「這新鹽,早在之前袁紹就已經宣傳過,莫非真是了不得的東西?」

    很早的時候,張老根就根據袁常的要求,讓袁紹幫忙宣傳新鹽了。而袁紹也做到了,讓自己的手下在各州各郡宣傳新鹽,其實袁紹這麼賣力,也是替他自己著想。張老根說了會給袁紹二成的新鹽,那就是一百多萬斤的新鹽。袁紹當然不可能把這麼好的鹽都用在普通士兵身上,袁紹和家眷自己用一些,有功的文武官員再賞賜一些,再送給別人拉關係一些。剩下的鹽至少還有五十萬斤,按照正常時候一斤鹽三十錢的價格,這五十萬就能有一千五百萬錢的收入,更別說有戰爭的時候,鹽的價格更是十倍、百倍增長,袁紹又豈會不賣力宣傳?

    只是,一種新的事物出現,想讓人接收並不是那麼簡單。新鹽的廣告宣傳的很到位,只是,相信的人其實不多。不用說在如今這個時代,就說袁常穿越前那個時代,已經足夠開明的社會,面對新事物也不是那麼快接受的。

    所以,陶謙聽說過新鹽,卻沒有相信。

    然而,如今糜竺作為巨富糜家的家主,能夠創造出糜家如此財富,顯然眼光不同尋常。連糜竺都要去冀州看新鹽,陶謙又怎麼會不動心?

    「糜竺既然都看上了,看來新鹽還真有其事。這樣的話,本刺史也可以插一手。等本刺史有錢了,要人有人,要裝備有裝備,還用得著害怕曹操不成?」

    很快,陶謙就有了決定。

    「王生,你組織一支商隊,前往冀州渤海郡,定要弄清楚新鹽的事。若是真有其事,最好是能將制鹽的方法搞到手。而若是弄不到手,那也要將新鹽的售賣權力控制在手中。你可以告訴他們,若是讓我們販鹽,販鹽的稅本刺史可以分他們一半。若是不讓我們販鹽,他們的鹽別想在徐州境內販賣。」

    「是,大人!」

    王生應聲稱是,陶謙點了點頭,王生作為他的管家,很多事情都處理的不錯,陶謙還是很放心的。揮手讓王生退下,等王生走到門口之時,陶謙似又有了念頭,將王生喚住。

    「讓張都尉來本刺史府中一趟。」

    陶謙口中的張都尉,自然就是原本的黃巾賊張闓。對於張闓,陶謙還是挺看重的,有實力又有能力,就是出身糟糕了一點。不過,張闓這樣的人物,對於陶謙也有一些好處,一些暗地裡的事情都可以讓張闓去處理。

    不多時,張闓穿著褐色長袍來到了陶謙府中。現在都是夜間,要休息的時候,張闓自然不會穿著鎧甲。

    等張闓來到之後,陶謙也沒有猶豫,直接把糜家的事情簡單的說了一遍。讓張闓給他出個主意,如何對付糜家。張闓黃巾賊出身,軍事謀略不懂。但是,出個壞主意對付別人,他倒是很在行。

    只是瞬間,張闓眼珠子一轉,詭計就已經想好了。

    附在陶謙耳中低語一番,聽得陶謙是眼睛大亮,連連稱好。但是,不得不說,上位者的心思讓人很難懂。陶謙此刻是很滿意張闓的主意,心裡卻又覺得張闓這樣的人很危險。因此,陶謙心中卻是已經在思考如何將張闓給除去了。

    「張都尉,此事你用心去辦。你的功勞本刺史都記在心中,只要事成,你的職位定然還能再上一層。」

    「是,小的多謝大人提拔!」

    賓主盡歡,張闓卻是不知陶謙已經對他起了殺意。

    ……

    冀州,渤海郡,南皮城,太守府中

    袁常還不知道徐州的陶謙和糜家已經派人準備來跟他接洽,關於新鹽的銷售問題。其實,袁常很想告訴他們,這新鹽弄出來,是為了惠及百姓,而不是讓人賺大錢的。不過,袁常也沒那麼好心,既然他們有想法,那就讓他們去yy,等到某一天,他們才會知道,想用新鹽來賺大錢,那是不可能的事。

    而此時,袁常正在自己的府中接待一個人,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人物。說起來,還多虧了這個人,袁常才碰到郭嘉,使得袁常能夠和郭嘉第一次見面,最後奠定了郭嘉跟隨袁常的基礎。因此,這個人的功勞是相當大的。

    而這個人,正是當初在虎牢關袁紹營中碰到的泥瓦匠老李。之前袁常只知道他叫老李,並不清楚具體的名字,今天見面之後才知道叫李開。

    「袁大人,當初允諾過來你這裡,到了今天才來,真是不好意思。」

    李開是個中年大叔,三十幾歲的人,或許是因為泥瓦匠的原因,他的兩隻手都比較粗糙,佈滿溝壑,比之種田的百姓還嚴重。

    「李開你能來,我就很高興了,你家中的事是否安排妥當?」

    在亂世之中,武力出眾的猛將,才智卓絕的謀士或許是最受歡迎的。然而,對於袁常而言,只要是人才,他都歡迎。李開作為一名泥瓦匠,在這一方面顯然也是個高手。袁常要搞出水泥,李開是不可或缺的。

    袁常知道有水泥這個玩意,也知道一些獲取方法。但是,具體的操作袁常也就不清楚了。所以,他要找個這方面的專家來進行,而離開顯然就是這方面的專家。

    「多謝大人關心,小民都已經處理完畢了。」

    李開感激的向袁常說到,當初他就覺得袁常這人不凡,沒想到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就已經成為了一郡太守。而郭嘉,也成為了郡主簿,同時,也是袁常的軍師。跟馬鈞還有歐南寶一樣,李開對於袁常對自己如此看重是有些惶恐的。泥瓦匠也是工匠,地位同樣不是很高。但是,相對於其他很多的工匠而言,泥瓦匠還是比較好的。

    誰家蓋房子用不上泥瓦匠,特別是一些厲害的泥瓦匠,更是能夠造出精緻、美觀的房屋。所以,泥瓦匠的生活其實還是不錯的。

    離開來投靠袁常,乃是當初答應過袁常的,否則,他也可以在自己的老家過安逸的生活。這年頭,注重承諾的人還是很多的。

    「大人,不知有什麼用得著小民的地方,大人儘管吩咐,小民定當竭力而為。」

    卻說袁常沒有著急讓李開開工,李開倒是直接,開口就問袁常要任務。像李開這樣的人,顯然是務實的人,無論他做哪一方面的事,都會讓人很滿意。至少,現在袁常就很滿意李開的態度。

    「李開,你不用休息幾天再開工,我並不著急的。」

    袁常倒不是做作,水泥的事也不是一兩天內就能完成的。所以,袁常自然不著急。而且李開從他的家中來到南皮,也行了好些天的路,袁常其實是想李開休息幾天再幹活。

    李開卻是搖了搖頭,言語乾脆的說道:「大人,小民不用休息了。小民在家中已經把事情安排好,也休息夠了。若是再不幹活,怕是手腳都不利索了。所以,大人有什麼事,便直接吩咐吧!」

    「好!」

    既然李開都這麼說了,袁常也不矯情,直接說道:「李開,我要交給你的任務,是個很重要的任務。這個任務關乎到千千萬萬百姓的住宅和出行,所以,光靠你一個人是不行的。因此,我特地成立一個部門,就叫住建部,目前你就是第一任的部長。」

    「這…」

    李開覺得腦袋有些發暈,他就是一個泥瓦匠,沒並沒有多少文化。袁常說的住建部他也聽不懂,但是,部長怎麼說都帶個「長」,聽起來是個很大的官。有官當自然是好事,可是李開就怕自己做不好。

    袁常當然清楚李開的想法,因此笑著安慰道:「李開,其實住建部就是跟你的工作有關係。你只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其他都不用想太多。住建部,簡單的說就是住房公路建設部門,簡稱住建部。而你們的工作,就是鑽研各種房屋住宅和公路的材料,讓這些材料能夠更有利於百姓,讓百姓能夠得到好處。所以,你不用有太多的負擔。」

    雖然袁常的一番話李開沒有聽的太明白,但是,他至少知道一點,那就是袁常是為了百姓著想。頓時,李開就肅然起敬,心中暗自想著絕不會讓袁常失望。

    「大人,小…下官不會讓大人失望的。」

    李開的接受能力倒是不錯,這麼快就能適應自己的身份。先前還自稱小民,現在立馬就自稱下官。

    「嗯!」

    袁常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李開,既然你現在就要接任務,那我就直接說了。你現在要做的任務,就是把水泥給鼓搗出來。水泥的用途非常多,可以用於建造房屋,建城牆,鋪路等等,總之,你當前的任務就是把水泥給鼓搗出來。」

    李開有些尷尬的笑了笑,然後問道:「大人,水泥是怎麼一回事啊?又是怎麼獲得的呢?」

    其實,袁常穿越過來的時候也只是個學生,雖然水泥到處都能看到。但是,袁常也只知道這東西,具體如何生產出來,袁常就不清楚。反正袁常只知道水泥跟石灰有關係,然後經過火鍛燒,再然後,袁常就不清楚了。

    「呃…」

    袁常也語塞了一下下,不過,好歹也是穿越過來的哥們,反應還是不錯的。只見袁常一臉正經,煞有其事的問道:「李開,石灰你懂吧?」

    作為一名泥瓦匠,李開當然知道什麼是石灰。石灰這玩意早在東週末年也就是春秋時期,跟著鐵器一起出現。石灰最早是用於建造房屋,當時週末天下諸侯都已經不尊王室。原本,諸侯王的宮殿都是有固定的規格,不能逾越,否則就形同反叛。但是,當時大家都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宮殿的建造當然都按照自己的意願。而在建造宮殿的過程中,某個諸侯王的工匠就發現了石灰參水加入砂子,就能搞出砂漿,砂漿在塗牆面的時候不僅更牢固,而且還能防蟲防水,於是乎,石灰就被用來搞砂漿。

    隨著時間的流逝,石灰的功效也越來越被人所知道。例如可以當做藥材,殺蟲,止血等等。當然,石灰更多的還是用於建造方面。

    聽李開清楚的把石灰的用處說了一遍,袁常很滿意的點了點頭。果然是專業人士,知道的就是比自己清楚。

    「李開,其實水泥就是用石灰鼓搗出來的。石灰開採出來後,用火鍛燒,立窯加工,最後磨粉,包裝,就能使用了。具體的製作方法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是大概的知道這麼個過程。所以,如何製造水泥,還是要靠你們研究。你們只要順著這個方向去鼓搗,我相信很快就能弄出來了。」

    既然不是自己明白的東西,袁常也沒有瞎指揮,那樣反而會讓李開走更多的彎路。所以,袁常現在就只是給李開指明一個方向,然後讓李開自己去研究這個過程。

    「是,大人,下官一定不會讓大人失望。」

    要造水泥,就要鍛燒石灰,普通的溫度顯然是不夠的。但是,這個問題對於袁常而言根本不是問題。要超過普通的溫度,就要有跟平時不一樣的燃料。而煤炭,自然是最為合適的選擇。

    在袁常穿越前的那個時代,因為各種工業的出現,煤炭的超標使用,才造成了空氣的眼中污染。但是,袁常身處這個時代,至少煤炭的使用還不是太嚴重。所以,袁常自然不會放棄使用煤炭。而且,為了防止煤炭過度使用造成的問題,袁常也沒有把煤炭的用途給宣揚出來。在這個時代,煤炭被百姓認為是不詳的東西,只要是住在煤炭附近的百姓,都會生出各種各樣的病,其實就是煤炭跟百姓使用的地下水混合,使得水源碳過量,才生出那麼多病。但是,百姓不知道啊,看到煤炭就只有恐懼,而不是去研究。

    煤炭最早的記載是在《山海經》之中,當時稱之為石涅,跟煤炭倒也沒有多少關係;而到了魏晉的時候,煤炭才稱之為石墨或石炭,倒也沒有被運用起來。直到宋朝,煤炭不詳的說法才被破除,大肆得到運用。不得不說,宋朝的發展,就是漢般的工業革命,各種技術都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奈何當時宋朝因為趙匡胤的軍事政策,使得大宋朝廷一直被周邊的北方少數民族攻略,否則,真正的工業革命的開端,或許就是在華夏產生了。

    不管如何,袁常對於煤炭的應用,肯定會有很大的限制,他可不想華夏這塊文明之地過早的被污染給包圍。

    「李開,你住建部但有什麼需要,就直接找何郡丞便是,你就告訴他是我特許的,不得有任何拖延。」

    像李開他們這樣鑽研建設東西的,都是需要很多的資金。例如各個官吏、獄卒、衙役他們的薪俸,都要各自部門的大佬找郡丞何文批條子,然後他們拿著條子去管錢糧的倉庫拿。這樣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審核,是需要一些時間,難免會延誤。不過,薪俸總不會欠他們,而且還要時間結算,大家自然也不會著急。但是,李開的水泥目前是重要的項目之一,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拖延,因此袁常直接給李開開綠燈,要錢要人就直接找何文,等住建部徹底穩定下來,再步入正軌也就沒有問題了。

    「是,大人,下官定不會讓大人失望,這便去研究水泥。」

    李開為人很務實,性格也算雷厲風行。此刻既然已經決定好了,那就不拖沓。直接去找何文要了幾個泥瓦匠方面的人,然後去渤海郡內尋找石灰山。石灰是從山上開採下來的,當然要先找好山脈,然後開始挖掘,研究。李開作為這一方面的專家,自然知道哪裡的山脈開採出來的石灰比較好,適合用於製造水泥。

    要推進社會的進步,主要是在兩大方面的改革。

    一個是物質方面的改革,包括吃穿住行用等等;另一個則是精神方面的改革,包括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等等。總之,要推進社會的進步,並不是那麼簡單,一蹴而就的事。但是,袁常年輕,有時間去改變,就算他完成不了,可以讓他的子孫去接著完成。

    當然,要推進社會的進步,很大的一個因素那就是有穩定的社會,足夠的實力。否則,今天這裡造反,明天那裡造反,哪還有空去管其他的,每天平反都忙不過來了。

    所以,目前的問題還是如何壯大自身實力,平定天下。

    因此,袁常將目光看向郭嘉,問道:「軍師,依你看來,曹操此次進攻徐州,局勢會變得如何?」

    袁常知道歷史的發展,知道曹操這一次出征徐州的結果。但是,袁常只是依靠對歷史的瞭解,才清楚結果。具體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以及其中牽涉的各個方面,袁常就不是很清楚了。不過,有郭嘉這樣的人才在,袁常也不用想那麼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