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三五二章 袁常準備 文 / 120笑話

    「主公,鄴城來信了!」

    正在書房之中安逸的無比蛋疼的袁常,見到趙雲一路小跑著來到他的面前。看趙雲的神色,似乎無比的歡喜。

    也難怪趙雲會這樣興奮,作為一名武將,需要戰場來滋潤。在渤海郡呆了這麼久,除了幾場小的戰役,都還沒有經歷過大的戰役,對於一名武將而言,這是最讓人難以忍受的。就說歷史上,趙雲都已經六、七十歲了,還要上戰場,還能斬殺韓德和他的五個兒子,趙雲顯然是一名為戰鬥而生的武將。

    既然如此,只是鄴城來信了,又跟趙雲歡喜有什麼關係?

    當然有關係,而且還是很大的關係。袁常和郭嘉已經商討過,公孫瓚早晚會跟袁紹開戰。而袁常雖然跟袁紹已經劃分界限,不再有統屬的關係。可是,渤海郡也是在冀州的境內,一旦開戰,也必定會波及渤海郡,到時候,趙雲不就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早在之前袁常已經讓李睿在鄴城開設的悅來酒家的探子開始注意鄴城府的動靜。袁紹好歹也能成為一方諸侯,手下又有那麼多的謀士,自然也能想到公孫瓚會有動作,特別是在公孫瓚掌控幽州之後,更是如此。

    所以,袁常直接讓在鄴城的探子打聽鄴城府的情況,也不用派人去幽州盯視,這樣還可以節省許多人力。

    而如今鄴城來信,顯然是幽州的公孫瓚有了動靜。

    「子龍,如今你的年紀也不小了,我覺得也是時候可以成家了。」

    袁常接過趙雲遞來的書信,並沒有直接拆開來看,而是看著趙雲,打趣的說道。趙雲如今都已經二十出頭了,在如今的時代,大部分的人都已經是好幾個孩子的爹了。可是趙雲卻總是說還年輕,要先平定天下,再考慮成家的事。袁常就想了,等到天下平定,就算他這個穿越者的優勢,也至少要十年,或許還更多。到了那個時候,趙雲都已經三十多,要找姑娘也就困難了。

    「主公,屬下認為當先報效國家,再談家事。」

    好吧,袁常沒話說了,趙雲來來去去的就是這麼一句話,袁常雖然是主公,總不能逼著人家趙雲成家吧?

    「哈哈,莫不是子龍你早有中意的對象,所以才這般推辭?」

    原本,袁常只是玩笑的一句話。但是,袁常卻是發現,在他說出這句話之後,一向無比淡定的趙雲,臉上竟然閃過微微的害羞之色,袁常差點以為自己看錯了,想了想,覺得自己肯定不會看錯,頓時,袁常就知道,趙雲果然有中意的對象。

    再細想一番,趙雲一直跟隨自己,接觸的女子並不多。一些女子都還是袁常的人,而能夠讓趙雲中意的,除了甄家的甄脫和甄道還能有誰?甄脫和甄道二女雖是女兒之身,卻不喜繡花針線,反而喜歡舞刀弄槍,這樣的性格,趙雲作為一名武將,能夠喜歡上也是很正常的事。而且,袁常聽甄姜說過,貌似甄脫和甄道二女也對趙雲有意,時常向甄姜打聽趙雲的事情。顯然,雙方都有意思,卻都抹不開臉面說出來。既然如此,袁常覺得自己作為主公,應該要出些力。

    「主公,主公?」

    當袁常走神之時,卻是聽到趙雲呼喚的聲音,只見趙雲正一臉疑惑的看著自己。袁常當下收回心思,也沒有多想。甄脫和甄道二女如今返回鄴城,此事也不著急,等到她們再次前來的時候,再好好計較,當一會媒人也不錯。

    「子龍,你喚我何事?」

    趙雲有些無語的看著袁常,指了指袁常手上的書信。

    「哦!」

    袁常這才恍然,原來趙雲是想知道書信之中寫了些什麼。袁常早就跟他們說過,除非是關於袁常的私信,否則,郭嘉、趙雲他們都可以拆開書信看看內容是什麼。但是,郭嘉和趙雲他們卻是拒絕這樣,既然書信的接收人是袁常,他們就應該謹守下屬的本分,不能有逾越之舉,袁常雖然不會在乎。但是,日後袁常做大了,難道還能如此隨意?無規矩不成方圓,應該在早的時候,就要有這般規矩。

    他們都這樣,袁常也就不堅持了。

    鄴城的書信是被裝在一個牛皮袋之中,牛皮袋防水效果極佳,是傳遞消息最好的工具。否則,若是在大雨天,書信都被弄濕了,還能怎麼看?

    拆開書信隨意瀏覽了一番,說的正是幽州的事情。

    據鄴城的探子從鄴城府中探聽到的消息,幽州的公孫瓚正在整兵秣馬,打造兵器,囤積糧草,看來已經準備好進攻冀州的事項了。而袁紹,也在做出相應的準備。相對於幽州而言,冀州糧多,只是在士兵和戰馬的質量上會差一截。而且,公孫瓚有三萬白馬義從,這支騎兵就讓袁紹很頭疼了。在信中,還提到袁紹正在大肆收購精鐵,已經超出了打造鎧甲、武器、箭矢的用量,顯然是還有其他作用。至於到底是什麼作用,探子並不能打聽到。

    看完之後,袁常便將書信遞給趙雲,趙雲自然不會拒絕。袁常看過之後拿給他們看,這倒是不會有什麼影響。

    趙雲倒是看的比袁常還仔細,一字一句,好半天才看完。

    「主公,你認為袁紹為何要收購這麼多的精鐵?」

    信中的內容倒沒有什麼太過突出的部分,唯一的亮點就是袁紹大量收取精鐵。而趙雲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隨後向袁常詢問。

    關於這一點,袁常倒是有一點瞭解。

    袁常在穿越前,就時常去逛三國的論壇,裡面的人有的是專家、教授,還有的是三國迷,對於三國的瞭解是遠超常人。當時大家就曾經討論過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三國時期,各大勢力麾下的精銳兵種。

    例如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曹操的虎豹騎,劉備的白毦兵,孫權的解煩兵,這些都是比較著名的精銳兵種,都是能夠以一擋十的精銳。這種精銳不會受士氣、戰場的勝負等等因素影響,他們始終都能夠保持在最佳狀態,不會被任何的事情所影響。當然,這樣的精銳數量肯定少,而且要打造出來,所花費的錢財也是巨大的。這種精銳兵種的數量通常不會過萬,而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能夠有三萬的數量,這也是公孫瓚的優勢。

    首先,幽州之地靠近北方異族,異族的戰馬質量是毋庸置疑的,公孫瓚要獲得這些優良的戰馬,卻並不一定要用錢財購買。要知道,公孫瓚對北方異族的策略就是斬盡殺絕,而且,北方異族又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一個部落少的幾百上千人,多的幾千,更多的就有上萬人。公孫瓚專門挑人數少的異族部落交戰,通過戰鬥提高士兵的戰鬥力,北方異族的戰鬥力也是極強的,用於練兵,簡直是最佳的對象。其次,還能通過消滅這些北方異族的部落,獲得他們的錢財、牛、羊、馬等等,能夠提高士兵的戰鬥力,還能獲得錢財,更能獲得優良的戰馬,公孫瓚要組織一支白馬義從也就不是難事了。

    而且,當時的天下已經陷入戰亂之中,朝廷內部混亂,自顧不暇,又哪裡管得到公孫瓚?再加上身為幽州刺史的劉虞又無法約束公孫瓚,公孫瓚可以說比劉備、曹操、袁紹等人早發展了好多年,能夠有如今的實力,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除了以上的精銳兵種,丹陽兵也算一個,西涼鐵騎也是。丹陽兵其實也算是解煩兵的前身,解煩兵的士兵,都是從丹陽兵之中挑選出來的。丹陽兵在陶謙的手上並沒有散發光芒,卻被呂蒙給打造成解煩兵而出兵。至於西涼鐵騎,更是因為董卓的覆滅,西涼軍的覆滅,西涼鐵騎也消亡不在。

    而其中有一支精銳兵種,卻是存在著爭議。

    這支精銳兵種,就是袁紹命令張郃打造出來的大戟士。而這支大戟士兵種,也是被傳為擊敗公孫瓚白馬義從的關鍵兵種。

    這支大戟士是由軍中精銳打造而成,每一個士兵都是身長九尺的壯漢,之所以要挑選身長九尺的壯漢,就是為了能夠穿戴上專門打造的鎧甲和武器。而後,他們都穿著超過百斤的重甲,更配備超過百斤的大戟,目的就是用來對付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算起來,大戟士屬於重步兵的分支。

    重步兵很多人都明白,戰鬥力並不是很高,重步兵主要是對防禦力和集體作戰有著要求。而重步兵的嚴格來說,就是戰場上的肉盾,無論是在阻擋敵人,或者是在對敵軍形成包圍圈之時,都是有著極大的作用。

    大戟士是重步兵的變種,通常重步兵拿的是超過百斤的巨大盾牌,而袁紹的大戟士則捨棄了盾牌,換上有攻擊力的大戟,至於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誰也無法確定。

    其實,如果是單純的大戟士,對付白馬義從簡直就是個笑話。

    眾所周知,重步兵一類的兵種,他們的機動能力都是很糟糕,作戰方式也都是以方陣的方式進行。例如作戰之時,重步兵站成方形隊伍,至於多少排,也沒有確定的數目。然後,用這樣的作戰方式,跟敵軍硬拚,忠實執行他們肉盾的職責。白馬義從的速度快,且單兵作戰能力高,更是騎射兵的先驅。如果只靠大戟士跟白馬義從戰鬥,大戟士只能被碾壓,白馬義從只要邊跑邊射,完全能夠消滅再多的重步兵兵種。就算不攻擊他們,重步兵兵種行動都要耗費巨大的體力,累都能把他們累死。

    所以,大戟士要克制白馬義從,自然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如果大戟士配合其他兵種,則可以做到奇兵的作用。歷史上袁紹擊敗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就是靠著大戟士以及另一個兵種先登兵的配合,將白馬義從給消滅了。

    先登兵並不是袁紹的人馬,而是原本冀州刺史韓馥麾下大將麴義的士兵。當初麴義作為韓馥的大將,麾下也掌控了人數不少的士兵,足足有十萬的人馬。否則,當初麴義背叛韓馥,早就被解決了。正是因為這支十萬的人馬,才讓韓馥無可奈何。後來,麴義投靠袁紹,增強了袁紹的實力,其實,這一點也是韓馥願意把冀州讓給袁紹的原因。因此,麴義在袁紹的麾下是個很特殊的存在,並不是袁紹的心腹將領,卻有著相當高的地位,很大一個原因也是因為麴義麾下有二萬的先登兵。

    那麼,這就要說說這支先登兵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

    先登兵並不是一支精銳兵種,說起來,先登兵就是一支不怕死的敢死隊。先登兵是麴義從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這些士兵必須沒有絲毫的親人,一個都不行。然後,麴義對他們都特別的照顧,平日裡都錢財等各種優待。但是,一旦到了戰鬥的時候,這支先登兵不管在什麼環境下,只要麴義下達命令,就要悍不畏死的去執行。否則,麴義必定會百般折磨,讓他受盡酷刑而死。既然選擇了這樣的道路,除了少數人之外,大部分人都及時行樂,在戰場上悍不畏死,若是有幸得到天大的戰功,獲得一些職位,便能離開先登營。簡單的說,這就是用日後的錢,拿到前邊來用,這樣的方式,雖然說很容易戰死,卻有很多人願意加入先登營。

    而袁紹不敢將麴義的兵權收到手上,也是有點害怕這支先登兵。

    若是將麴義惹火了,麴義說不定就會派這支先登兵跟他拚命,袁紹覺得沒有必要。反正現在麴義聽從他的命令,這些士兵在麴義手上就算了,麴義能讓這支先登兵替他賣命,豈不是一件好事。

    在歷史,和公孫瓚的戰鬥,前期就是麴義指揮,由麴義的先登兵**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將白馬義從引到袁紹大戟士的包圍圈之中,最後先登兵和大戟士聯合,才徹底的消滅白馬義從。只不過,因為消滅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麴義覺得自己功勞很大,越發的狂傲,結果被袁紹給殺了。麴義的二萬先登兵在這一戰死傷殆盡,袁紹豈能不抓住機會滅了麴義,難道還等麴義再訓練一支先登兵出來。所以,說起來麴義也是個杯具,成也先登兵,敗也是先登兵。

    因為並沒有史料證明大戟士的存在,只是在《後漢書》之中提過一句:「餘眾皆走。(袁)紹在後十數里,聞(公孫)瓚已破,發賾息馬,唯衛帳下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許人。」按照《後漢書》的內容,大戟士是存在的。

    其次,關於大戟士的數目,也是存在著爭議。

    一些人認為這支大戟士有八百人,跟呂布的陷陣營一樣。但是,用腦袋想一想,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八百人配合二萬戰鬥力並不強的先登兵,怎麼可能解決三萬白馬義從?

    就算大戟士再能擋,又能擋得住萬軍衝鋒?估計只要一輪衝鋒,這八百的大戟士就已經全部倒在地上,任人宰割了。重步兵兵種除了機動能力差之外,一旦倒下,也是一個很致命的傷害。全身的鎧甲就有上百斤,而且因為全身關節都被包裹在鎧甲之中,想要站起來,也是一件很難的事。

    所以,大戟士只有八百人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

    此外,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大戟士有一萬人,只不過在跟白馬義從戰鬥之後,只剩下八百人,在一些史料之中記載了三言兩語,才讓人認為大戟士只有八百的數目。而大戟士有一萬的數目,是比較可信的說法。

    袁常當時在論壇上看過,首先提出大戟士有一萬數目的是一個論壇名叫「我來自三國」的傢伙所說的。這傢伙對於三國的癡迷已經到了常人難以理解的地步,對於三國的各種事件,這傢伙都能說個三五六,可以說是比專家還專家,比教授還教授的牛逼存在。而這個傢伙提出袁紹有一萬大戟士的說法,也是有根據的。

    這傢伙當時查過所有他能找到的關於袁紹和公孫瓚的史料,不論是正史還是野史,一個都沒有放過。同時,他還查過幽州、冀州的史料,對當時的經濟、人口進行查證,最後根據袁紹當時的經濟,還有鐵礦等發展的情況最後做出了大戟士有一萬人的判斷。之後,又有不少的專業人士同意了這個觀點,都確認袁紹有一萬的大戟士,才能消滅公孫瓚。至於說有二萬乃至更多,那就是不可能了。因為,袁紹的經濟不允許。大戟士所花費的錢財,也是一個讓人心跳的數目。

    因此,當看過信上的消息之後,袁常就知道,袁紹已經開始打造大戟士了。所以,袁常也沒有隱瞞,把自己知道的情況跟趙雲說了出來。

    「大戟士?竟然還有這樣的士兵?」

    趙雲顯然很驚奇,當然也不是懷疑,對於袁常說的話,他還是很相信的。

    袁常沉思了片刻,隨後跟趙雲說道:「子龍,你去讓所有人都到府上,我們也要準備一番了。」

    「是,主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