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三五四章 大航海的想法 文 / 120笑話

    原本,袁常是打算一邊等待袁紹的回信,一邊等待著閱兵儀式的開始。至於袁常,則繼續當他的甩手掌櫃。不過,他的想法卻是沒能如意,就在他宣佈完要進行閱兵儀式的第二天,馬鈞就來找他了。

    馬鈞來找袁常,並不是他的發明有什麼突破,而是因為另外一件事。

    「大人,你之前說過要尋找造船的工匠,最近屬下一個多年前的好友來到渤海郡,他正好懂得造船,且能力還不錯,不知大人是否要見他一見?」

    原來,袁常一直想著,要推動社會的進步,那麼,就不能局限於華夏這一個地方,而是要將整個世界聯繫在一起。讓所有人一起努力,才能更快的推進社會的進步。華夏這一片土地有屬於華夏的智慧和文明,而西方也有屬於他們的智慧和文明。而且,西方的智慧和文明更注重於科學這一方面的研究,若是能讓華夏接收西方的智慧和文明,讓兩者聯合,社會的進步,將會更加快速。

    因此,袁常就想要推動大航海時代的開啟。

    歷史上,華夏的文明其實是比較先進的。但是,或許是因為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雖然華夏一直都是戰爭不斷,然而,嚴格意義說起來,華夏的人並不具有太強的侵略性。在華夏,春秋時期就已經廢除奴隸制度,而西方,直到公元一千多年之後才漸漸的廢除奴隸制度,相對於華夏而言,文明的程度足足比華夏慢了兩千多年。因此,在西方,在消滅對方的國家之後,都是把對方給貶為奴隸。而在華夏,除了一些原因,奴隸制度早就不存在了。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使得華夏沒有更早的進入大航海時代。

    當然,也並不是說有侵略性是好事。西方能夠造成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是因為他們的侵略性,而華夏,自然不能是因為這個原因。既然袁常來到了這個時代,那麼,大航海必須由華夏人開啟,至於理由,自然是為了推進社會的進步。

    其實,歷史上華夏也開啟了小航海時代,自然是由吳國開啟的。

    按照歷史的記載,孫權曾讓水軍到達未來時代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等地,只是,因為各種方面的原因,孫權的水軍到達這些地方都很困難,所以也就去不了更遠的地方。而且,孫權的水軍更嚴格意義上的海軍是有著很大的區別,也無法在大海之上航行。

    對於大海,即使是在袁常穿越前那個時代,科技再發達的國家也不敢聲稱去征服,更何況是一千多年前的造船和航海技術。

    不過,既然袁常來了,情形自然要有變化,否則,又怎麼敢自稱是穿越者。

    「見,當然要見,德衡,你為何不把他直接帶來?」

    袁常聽到馬鈞有造船方面的好友,自然是很高興。馬鈞的發明水平是毋庸置疑的,歷史已經給他證明了。而能夠成為馬鈞的好友,又豈會是庸人?造船的水平肯定是不錯的。早在之前,袁常就已經向他的屬下詢問過關於造船這方面的人才,袁常也說了,只要是這方面的人才,可以直接把人帶到他的面前,不用再來問他。如今馬鈞卻是要先詢問袁常的意見,這就讓袁常有些不解了。

    詢問了馬鈞之後,袁常這才明白為什麼。

    原來,當初袁常詢問造船這方面人才的時候,馬鈞之所以沒有提起來,是因為已經忘記了這個人。當時大家只是交往了幾次,並沒有太深的交往,關係其實也就是一般,算不上好友。如果只是這樣,馬鈞把他帶來見袁常也不是什麼問題。真正讓馬鈞來詢問袁常意思的原因,是因為馬鈞口中的好友,如今是個奴隸。

    雖說奴隸制度已經被廢除,但是,並不代表奴隸已經全部消失了。就如有的大臣要造反,天子下令將對方滿門貶為奴隸,誰敢跟天子說奴隸制度不存在,不能貶為奴隸,那不是找死嘛。所以,事實上,奴隸還是存在的。

    一個普通百姓要見袁常這樣的一方太守,並不是太難的事。但是,如果一個奴隸要見一方太守,那就不能等閒視之了。

    「無妨,德衡你將人帶來,你知道我並不在意這些的。下次若是有什麼人才,只要不是品性差的人,你都可以直接帶來見我,不用詢問我的意見。」

    袁常佯裝不滿的瞪了馬鈞一眼,隨後吩咐了一句。

    「是,大人!」

    雖然被袁常瞪了一眼,但是,馬鈞內心之中卻是很高興的。

    袁常雖然並不在乎對方是個奴隸,但是,難道說只要是個奴隸想見袁常,那就能見到?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袁常答應見對方,是因為馬鈞推薦的,因為信任馬鈞,所以袁常沒有懷疑,這才很乾脆的接見對方。想他馬鈞當初在老家的時候,要見一個縣裡的小官員都很難,如今想要見袁常這樣的太守,都是出入自如,而且,還能帶人來見袁常,這是一種信任的感覺,讓馬鈞心中極為感動。當然,馬鈞也不會隨便帶人來見袁常,若是對方沒有一點技術,馬鈞也不好意思推薦給袁常。

    不多時,馬鈞便再次走了進來,在馬鈞的身後,跟著一名略顯老態的男子,這男子臉上佈滿了褶皺,身子有些佝僂,看起來四十多歲的樣子。然而,等到這男子自我介紹之後,袁常才知道,其實他才三十歲出頭,之所以變得如此老態,也是因為他被貶為奴隸之後才發生的事。

    「賤民六順見過太守大人!」

    自稱六順的男子戰戰兢兢的在袁常面前跪下,顯得極為惶恐,若不是馬鈞在他的身旁,估計他早就嚇趴了。

    「六順,不用如此害怕,站起來說話。你先說說,你的奴籍是怎麼回事?」

    袁常語氣顯得極為溫和,害怕自己會嚇到眼前這個看似脆弱的傢伙。

    「是,大人!」

    隨後,六順自我介紹了一番,袁常才瞭解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六順並不是他的本名,而是他被貶為奴隸之後,他的買主給他取的名字。六順本名劉順,家裡祖祖輩輩都是造船的能手。一直都是居住在江東之地,傳聞早在春秋戰國之時,他們家就是替吳王夫差打造戰船的。而到後來,漢武帝雄才大略,一邊在北方攻打匈奴,另一邊則是想要南征南越。南越跟北方不一樣,北方只要有兵、有糧草、有戰馬就行了。但是,攻打南方則要用戰船。而當時劉順的祖輩則是負責替漢武帝打造戰船的主要負責人,如果按照這樣繼續下去,劉順的祖輩自然是大富大貴。只是,後來發生了巫蠱之禍,京都數十萬人受到牽連,劉順的祖輩當時也曾經給太子劉據送過禮,害怕會被牽連,連夜逃出京都前往江東,自此隱姓埋名。後來,漢武帝雖然醒悟,劉順的祖輩卻是明白給皇家辦事,性命朝夕不保,故此也沒有再次回去,就在江東定居下來。

    劉順的祖輩能夠成為漢武帝製造戰船的主要負責人,水平自然是極其高。而一代又一代傳下來,其中自然會有人創新、加強,劉順的造船水平也已經到了極高的地步。而且,當時漢武帝要南征南越,帶的兵馬有數十萬,尋常的戰船根本運送不了這麼多的士兵。因此,劉順的祖輩當時就在研究一種新型戰船,能夠運送上萬人,馬車在戰船上行走,就跟在平地上行走一般。不過,也是因為巫蠱之禍的原因,這個研究被迫中止。到了江東,劉順的祖輩也沒有告訴他人,只不過想法已經產生,自然會繼續研究下去,一直傳到劉順手上。

    而劉順之所以會成為奴隸,也跟這個戰船有很大的關係。

    眾所周知江東之地士族林立,豪強割據,而勢力是否強大,跟戰船有著極大的關係。劉順家在江東只是一個尋常百姓之家,不知什麼緣故,他家會製造這種大型戰船的言論被傳了出來。當下,就有強大的士族上門找他索要,可是,劉順他的祖輩只是在研究之中,根本還沒有打造出來,又怎麼可能拿的出來,因此只能將實情說了出來。只是,所謂無風不起浪,好好的怎麼會有這樣的言論,對方不信,逼迫劉順交出來。劉順當然是拿不出來,最後,那士族聯合郡裡的官員陷害劉順,將劉順一家給貶為奴隸,最後自然是被那士族給買走了。那個士族的人在劉順家中沒有搜出絲毫關於大型戰船的事,認為是被劉順毀滅,只能把劉順給壓住,一直折磨、拷問,結果,才三十出頭的劉順,愣是被折磨的跟個四五十歲的人一樣。

    後來,劉順故意裝出順服的樣子,慢慢的讓對方放鬆警惕之心。最後,趁機用酒將對方給迷倒,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從江東逃走。

    劉順已經被貶為奴籍,想要恢復百姓的身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他沒有後台、又沒有錢,掛著一個奴籍的身份,又能去哪裡?於是,劉順就想著要逃到幽州去。幽州跟北方異族接壤,對於身份這一方面的審查並不是太嚴,只要逃到幽州,就沒有人知道他是奴隸的身份。

    因此,劉順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一路上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險,總算來到冀州,距離幽州已經很近了。

    別看這一兩句話說的簡單,但是,劉順其中的艱辛根本不為外人所知。有好幾次,他差點被人發現奴籍的身份。奴隸通常都有他們各自的主人,如果是逃奴被發現,輕的都要剝皮拆骨,重的直接打死都沒有人管,一個奴隸,誰會去替他說些什麼?對於奴隸的處置,大漢律法有著明文規定,不得私自離開,一經發現,必須由當地官府送回奴隸主人處。有的官員覺得麻煩,很有可能直接把奴隸給打死,這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在律法裡,他人在未經主人家的允許他,是不能收留對方的奴隸。

    就如幽州和冀州,都有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否則,幽州是苦寒之地,而冀州是物豐之地,幽州的百姓都離開幽州,跑到冀州,朝廷肯定不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要讓兩個州都有百姓,就要用戶籍來約束他們,一旦違反,都是要治罪的。而奴隸,則跟戶籍制度一樣,有著極其嚴格的約束,而且比戶籍制度還要嚴格。

    這也是為什麼皇帝喜歡把犯了重罪的人貶為奴隸,有時候死是一件簡單的事,活著可能還更痛苦。

    卻說這劉順,說起來也巧,走的是偏僻的道路,害怕被人發現。前些日子路過渤海郡,走的也是偏僻的地方,而中科院建造的地方,剛好也偏僻,而且,更加巧合的是,馬鈞那天也從中科院出來透透氣,舒緩心情,這不,剛好碰到了劉順。一開始的時候馬鈞還沒有認出劉順,只是覺得對方好像有見過,細想之後才漸漸回憶起來,而且又想起袁常要找造船方面的人才,自然是更加激動。劉順自然是一眼就認出馬鈞,畢竟馬鈞的面貌變化不大。只是,他也懷疑了一陣,畢竟曾經的馬鈞說話口吃,哪像如今站在他面前的馬鈞說話如此流利。

    也算是熟人,見面自然是要一番暢談,馬鈞簡單的瞭解了劉順的事,並不是很在意,卻要把他推薦給袁常。當時劉順有些猶豫,不知道自己會有什麼下場,所以,拒絕了馬鈞的好意,只是說要考慮幾天。

    然後,今天劉順終於答應願意見袁常,馬鈞這才把人帶到袁常的面前。

    袁常很平靜的聽完劉順的講述,等劉順終於說完之後,袁常靜靜的看著劉順,淡聲問道:「劉順,你的祖輩自漢武帝開始研究大型戰船,到了如今,難道一點進展都沒有嗎?」

    聽到袁常的問話,馬鈞神色不變,而劉順卻是臉色大變。

    馬鈞作為一個發明家,對於研究這種事情很清楚。劉順的祖輩從漢武帝時期到現在,已經有了兩百多年的時間,就算是天賦再糟糕的人,也能夠鼓搗出二三五,更何況劉順祖輩能夠成為漢武帝戰船的主要負責人,天賦更是不差,肯定會有所進展。在那些士族面前劉順隱瞞,馬鈞不在乎。但是,如今馬鈞把劉順推薦給袁常了,若是還要隱藏,那馬鈞自然不會再替劉順多說一個字,因為,已經不值得。

    而且,馬鈞明白,如果劉順繼續隱瞞,損失的只會是劉順,而不會是袁常。

    袁常作為一名穿越者,知道在如今的時代,江東之地造船業發展的極其迅速,若是說經過這幾百年的時間,劉順祖輩沒有絲毫進展,袁常是不會相信的。而且,即使是在袁常穿越前的時代,科技已經發達到常人無法想像的地步,造船業都還沒有陷入瓶頸。袁常就更不會相信,以造船為生的劉順家,在大型戰船這一方面,會沒有絲毫進展。

    袁常這麼直接問出來,是給劉順一個選擇的機會。若是劉順繼續隱瞞,袁常也不會在乎。江東之地懂得造船的人很多,並不是只有劉順他們家有這種想法,只不過還要再耗費一些時間而已。

    因此,劉順若是聰明的話,應該直接說出來才是最正確的選擇。當然,如果劉順不說,袁常也不會逼迫,放他離開,讓他繼續前往幽州隱姓埋名過日子就是了。

    劉順臉色變幻不停,若是給他一些時間,瞭解了袁常的為人之後,他或許會願意說出實情。只是,如今袁常初次見面就問了出來,讓他有些為難。他不知道袁常是怎麼樣的人,知道他的秘密之後是否會殺他滅口。

    轉過頭看了看神色平淡的馬鈞,再看看一臉平靜的袁常,劉順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大人,其實賤民祖輩在戰船上的研究已經有了進展。只是,限於資金等原因,這個想法從未去實驗過,故此,也不知道真正的效果如何。」

    劉順最終決定選擇將實情說出來,其中有一點,倒是因為他相信馬鈞的為人。既然能讓馬鈞做手下,想來袁常應該也不太糟糕。其實,早在馬鈞第一次問他的時候,劉順就已經有些意動了,畢竟他是一名造船的工匠,也想打造出讓自己滿意的船隻。只是,因為沒有人支持,他也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如果有了袁常這個太守的支持,那他距離自己的理想就更近一步。只是,他不清楚袁常是怎麼樣的人,所以不敢立即答應馬鈞,而是用了兩三天的時間做了些準備。

    而劉順做出的準備,則是將他祖輩對戰船的想法,給畫了出來,對於這個新型戰船,劉順早就銘記於心,全部畫出來,也不過一天的時間。原本,劉順是想著袁常要逼迫他,害他性命的時候,再拿出圖紙,讓袁常放過他們一家。如今已經不用了,劉順自然也不再隱藏,直接將圖紙拿了出來。

    對於今日的決定,日後成為一方巨擘的劉順,覺得非常慶幸,還好他選擇相信馬鈞和袁常。不然,他可能在幽州做一個為了生活而奔波的尋常百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