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三七五章 呂布敗 文 / 120笑話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第一場比試,典韋對陣呂布!」

    隨著大嗓門李永的話音落下,披堅執銳的典韋和呂布二人走到了白圈中央。雖然典韋比較喜歡赤膊上陣,但是,刀劍無眼,面對呂布這樣的對手,每一擊都要小心應付,不然說不定就會受傷。有了鎧甲的保護,總是能起到一些效果。

    「哈哈,呂溫侯,沒想到是俺和你先交手。呂溫侯,不要以為你將來會成為俺主公滴岳父,俺就會手下留情,那是不可能的事。」

    典韋這廝果然嘴巴很不牢靠,紅果果的把這句話說出來。原本南皮城內就在傳揚這件事,聽到袁常的心腹典韋都說出來,大家更是深信不疑。高台上的袁常聽了,差點就沒把手中喝水的杯子砸向典韋,尼瑪,現在八字都沒一撇,你這樣說,人家呂玲綺以後還怎麼見人?本太守以後還能抬起頭嘛!

    這不,一邊的崔道聽到典韋的話,當即便拱手恭賀到:「袁太守,不想你和呂溫侯竟還有如此喜事,卻不曾告知。否則,吾此次前來,定當要備上厚禮!」

    「袁太守,你這就是不厚道了,有喜事還瞞著我們,看來是沒把我們當朋友啊!不過不要緊,我們是不會放在心上的,等此次回去之後,定會補上厚禮,還望袁太守勿要推辭。」

    「是極,是極!」

    聽到幾人如此說話,袁常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不過想想,貌似他和呂玲綺的關係似乎還挺**的,有那麼一點苗頭。而且,人家還特意送上厚禮了。那他就卻之不恭。到時候就算事情沒成,袁常也有理由。自己當時又沒有親口說出,是你們聽了典韋的話相信了,能怪誰來?

    「如此便多謝各位了,能夠結交各位好友。真乃是人生幸事!」

    袁常在這裡收禮收的開心,那邊的呂布卻是不知道。要是呂布知道袁常藉著自己的女兒在大肆收禮,必定會氣憤不已,收了禮竟然不分給他,簡直是豈有此理。幸好,呂布還不知道此事。

    「典副郡尉不留手。本溫侯卻是要感激不盡了。有什麼手段儘管使出,本溫侯都接著。」呂布高昂著頭,一副傲然的表情。

    「哈哈,呂溫侯夠爽氣,這一項比試。第一肯定是俺的,誰都搶不走。」

    「砰砰!」

    說著,典韋還用長刀在鐵盾上敲擊了幾下,似乎在呼應他的話語。說到步戰,典韋自然是有足夠的自信,即使是面對呂布。能夠徒手跟虎豹戰鬥的,這世間怕是沒有幾個,而典韋便是其中一個。呂布實力確實很強。若是給呂布配個武器,跟虎豹戰鬥不是問題。但是,如果是徒手搏鬥。也許能夠跟虎豹戰個平手,卻絕對不可能做到典韋那樣,徒手撕裂虎豹。

    「哼,本溫侯拭目以待!」

    呂布冷哼一聲,卻沒有放出什麼宣言。作為一名頂級武將,有自信卻並不代表狂妄。而是有自知之明。什麼樣的場合跟什麼樣的對手戰鬥,必須做到一清二楚。就說呂佈一個陸地上的武將。若是跑到水裡跟江東的猛將作戰,那呂布就是作死了。若論馬戰。呂布有自信自詡天下無敵,然而說到步戰,呂布就說不出口了。

    「哈!接俺一刀!」

    典韋一手持盾,一手倒提長刀,迅猛的向呂布衝去。為何要倒提長刀呢?如此做法,自然是為了出手的時候威力更強,速度更快。

    試想一下,長刀放在身前,跟對手接觸的時候,長刀劈砍的距離只有那麼一丁點,且因為出手的時間太短,使得威力不是很強;而將長刀倒提,長刀從身後攻出,多走了一個身子的距離,別看這短短的一個身子的距離,卻是有著天差地別的效果。加速度的原理很多人都知道,一個物體在提速的過程之中,速度是越來越快,那麼威力也就越大。長刀擊出的道理也是一樣,多走了一個身子的距離,長刀的速度便能提高一截。同時,長刀若是在身前擊出,那麼發力的就只有小臂;而從身後擊出,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同時發力,更是將攻擊的威力提升了好幾個層次。有學習過搏擊的人都知道,練習直拳的時候,教練都會讓人先把手臂收縮然後再擊出,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好了,說回正題。呂布跟典韋都是絕世猛將,典韋知道的道理,呂布同樣也知道,所以,呂布的長刀也是倒提著。

    「砰砰!」

    兩人的長刀都沒有劈砍出去,而是用手中的鐵盾碰撞,那麼,他們二人的長刀難道都不準備出手嗎?

    自然不是,當鐵盾碰撞之時,二人的腳步同時倒走幾步。

    「就是現在!」

    「就是現在!」

    典韋和呂布二人心中同時暗呼一聲,倒提在身後的長刀毫不猶豫的破空而出,斜斜的斬向對方。

    「鏗鏗!」

    兩把長刀撞擊在一起,碰撞出燦爛的火花,而二人的身子同時倒退。面對如此兇猛的一擊,二人手中的長刀依然完好無損,由此可見這新式武器的堅韌。或許有缺損,卻是肉眼無法看見,這還是只能說明武器的堅韌。

    「哈哈,真痛快,好久沒有如此痛快的戰鬥了!」

    典韋大笑著說道,嘴角不由自主的咧開一下。而藏在身後的手腕,也是為微不可見的抖了抖。剛才那一擊看似相安無事,然而,事實上卻沒那麼輕鬆。

    典韋和呂布剛才那一擊基本都已經用上了十成的力道,或許,面對未知的敵人,出手之前會試探一番。然而,大家差不多是知根知底了,對方的實力如何,也清楚**。若是還準備試探,估計一擊就被放倒了。因此,清楚情形的二人。都沒有保留,完全是十成的力道攻擊。兩人用上十成的力道攻擊,威力是可想而知。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點來說,典韋的一擊沒能劈開呂布,二人的長刀碰撞。那麼,典韋發出的力道,自然也會反饋給典韋。因此,典韋的手腕才會忍不住的顫抖了下。

    同樣的,對面的呂布也是如此情形。相對而言,呂布會更嚴重一丁點。論力道,呂布肯定比不過典韋。典韋攻擊的力道,加上呂布自己攻擊產生的反作用力,兩者結合起來,呂布肯定不會好受。

    「著實痛快。再來!」

    呂布怒喝一聲,再次衝了上來。當然,呂布也明白硬拚肯定是拼不過典韋的,因此,呂布也沒有再次直直的衝上,在前進的過程之中,身形顫動,藉著身子的衝力。將長刀攻擊的威力再提升一層。

    如此近的距離,典韋可沒有呂布如此敏銳的反應。等到發現呂布的異狀,典韋也已經來不及變招。當下,典韋只能雙手托起鐵盾,硬抗呂布的攻擊。呂布不愧是能夠被稱為戰神的男人,即使是如此近的距離,依然還能及時的做出變招的動作。當看到典韋舉盾格擋,呂布已經揮在半空的長刀。也停了下來,左腳撐地。右腳猛的抬起,一記大腳頓時把典韋給踢飛了出去。

    「刺啦啦!」

    典韋哪能想到呂布竟然這樣都能變招。這一次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只能看著一隻大腳在瞳孔之中放大,然後身體感受到一道巨力傳來,身子止不住的向後退去。不想呂布這一腳威力十足,典韋的身體竟然被踹倒地上,打了個滾。

    「呼!」

    早年間在山林之中和猛獸搏鬥的經歷,讓典韋有著下意識的反應。雖然典韋的大腦還沒有轉過來,身體卻是幫他做出了反應,狼狽的在地上打了個滾。而隨後,呂布的長刀猛的砍在地上,濺起了塵土。若是那一下劈在典韋的鐵盾之上,少不得會吐血重傷。要知道,典韋是躺在地上,完全是受力的一方,呂布的一擊被典韋全盤接下,威力有多強,不用想也知道。

    「好險,呂溫侯,沒想到你這麼狠,莫不是還記恨俺當初招呼在你臉上的幾拳吧!你可是早就說過,忘記這件事了啊!」

    典韋爬起身,心有餘悸的朝著呂布喊到。

    「哼,剛才可是你說的,不會手下留情,本溫侯也是依言而行。廢話莫要多說,接著再來!」

    呂布知道典韋這廝是想要拖延時間恢復,沒想到這廝粗壯的外表之下,竟然還有這樣的智慧。看來,不能被典韋這廝給騙了。就像典韋和高順的那一場戰鬥,高順就是被典韋給騙了,然後中招。

    「哈哈,還是很痛快,再戰!」

    典韋同樣哈哈大笑一聲,托著鐵盾也衝了上來。

    「彭彭彭!」

    「鏗鏗鏗!」

    兩人確實是不留餘力的戰鬥,戰場之上只看到二人四處躍動的身形,以及長刀和鐵盾碰撞時的聲音。距離戰場近一些的百姓,還能看到兩道影子在動,而稍遠一些的百姓,卻只能聽到聲音。至於距離更遠的百姓,則是看不到兩人的動作,也聽不到聲音。只能聽周圍的人群傳達前方傳來的消息,不過,等傳達到他們的時候,戰鬥早就已經跑在前頭不知哪個旮旯角里了。對此,這些在後排的百姓只能暗自後悔,當初來的時候沒有跑到前排觀看,以致於錯過如此激烈的戰鬥。

    「太厲害了,不愧是典副郡尉,連被稱為戰神的呂溫侯都招架不住!」

    「沒錯,典副郡尉才是最強的人,我一定要成為典副郡尉的親兵!」

    「我也一樣!」

    在前排圍觀的百姓,原本就支持典韋的人,此刻看到如此精彩的戰鬥,更是興奮不已。好像此刻站在戰場上戰鬥的就是他們,看到精彩處的時候,還忍不住雙手揮舞,因此,免不了碰撞到身旁的人,由此也引發了不小規模的口角。若非先前聽到袁常下達的禁令,估計早就演變成一場規模龐大的群毆了。

    「今日見此戰鬥,方知世人傳言的戰神呂布果然是名不虛傳!」

    看到戰場上典韋和呂布的戰鬥,崔道是眼熱不已。如此猛將,若是能收到其中一個為己所用。便足以羨煞旁人了。再看看旁邊的袁常,卻有典韋和趙雲兩個如此猛將,只能用羨慕嫉妒恨來形容崔道此刻的心情。而且,呂布的女兒還跟袁常有著微妙的關係,雖然翁婿不比父子。可是。呂布到現在也只有一個女兒,若是袁常真的娶了呂玲綺,那呂布的一切不就是袁常的了?想到這裡,就更讓人嫉妒不已。

    若論關係,袁常和安平郡崔家也只是一般的交情,一點基礎都沒有。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崔道是有想過挖牆腳的,把趙雲和典韋給挖走,就算挖走一個人也不錯。不過,崔道的眼力還是有的。看得出趙雲和典韋二人是不可能做出這種事的人。而且,如果二人真的被他挖走,崔家也不敢重用。至於呂布,在呂布有著戰神稱號的同時,世人也傳言呂布是個背信棄義、反覆無常的小人,這種話聽多了,崔道也有些相信。然而,如今親眼見到呂布。看到呂布眼中的乾淨、堅韌不屈的神色,崔道知道,呂布跟世人的傳言差的太多。像呂布這種人。也不是他甚至是安平郡崔家能夠控制的住的,所以,崔道最後還是熄滅了心中的小念頭。崔道卻是不知,正是因為他平息了想法,才保住了安平郡崔氏一脈。

    跟崔道不同,清河郡的崔家管家卻是沒有轉那麼多彎。

    清河郡的崔家管家姓崔名伊。字志平。他本是崔家某個老爺的某個夫人的遠房親戚,投奔崔家之後便改了姓。崔伊本就是個鄉下人。在崔家雖然是個管家,卻也沒有接觸多少大人物。眼界還是有著局限。像他這種人,在看到崔家的強大之後,連自己的姓都能改變。因此,在他看來,就沒有什麼人是不能誘惑的。所以,他就在心裡想了,像趙雲、典韋這樣的強悍的猛將,如今不過在渤海郡當個小官。若是跟隨他們崔家,有了崔家的支持,當個將軍什麼的還不是十拿九穩,故此,崔伊心中也有了想法。

    卻說一邊的董昭,在來到渤海郡之後,也是見識到一個又一個讓他驚奇的事物。原本,董昭就已經有了脫離袁紹的想法,只不過不知前往何處,故此還沒有做出決定。如今看到袁常的強大,自然也升起了一絲念頭。

    並不是說董昭勢利眼,董昭原本在袁紹麾下就受到逢紀、郭圖等人的打壓,而且,董昭也不受袁紹重用。最重要的是,董昭並沒有認袁紹為主公,就算脫離袁紹,也不算是背叛。所以,董昭自然沒有什麼壓力。再說了,董昭就算離開了,估計袁紹也不會太在意。想到這些,董昭心中才有了決定的念頭。

    「撲通!」

    「撲通!」

    卻不說高台之上的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心思,戰場之中,典韋和呂布二人是越戰越勇,已經戰了數百個回合,身體也支持不住。在兩人對拼一記之後,終於都倒在地上。他們的精神還是充滿著強烈的戰意,不過,身體卻已經無法負擔。因此,才會不支的倒在地上。

    「呼哧,呼哧!」

    典韋拄著鐵盾,艱難的撐著站了起來,口中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即使如此,典韋眼中的興奮之色卻是絲毫不減。

    「呂溫侯果然強悍,這一戰果然痛快,俺還能再戰三百回合!」

    典韋這話顯然是強撐著的,如今的他連站著都極為困難,再戰三百回合怎麼可能。不過,典韋這廝卻是輸人不輸陣,氣勢上也要壓過呂布。

    而另一邊的呂布,情況也不必典韋好多少。

    原本英俊臉龐的呂布,此刻也都是塵土遮臉,看上去極為狼狽。若不是知道他身份,估計第一眼看到他的人,都覺得這傢伙就是一個鄉下種田的。

    「本溫侯豈會懼你,本溫侯還可再戰五百回合!」

    呂布持著鐵盾撐著地,嘴上也是不服輸。不過,兩人在那裡各自吹噓,卻都沒有移動步伐朝對方走去。顯然,他們的疲憊已經快要到了極限。

    「哇呀呀,呂溫侯你少吹牛,俺還能戰三百回合都說高了,你豈能再戰五百回合,別看俺沒讀過書,想騙俺,那是不可能的事!」

    典韋似乎被呂布的話給刺激到,頓時怒聲大喊起來。

    見到典韋如此反應,呂布頓時眼睛一亮,高昂著頭顱,不屑的說道:「典副郡尉,本溫侯看你才是吹牛。就你那樣子,本溫侯一拳就能把你撂倒,還妄想和本溫侯再戰三百回合,再去練個幾十年再來挑戰本溫侯,不然丟臉的可不僅僅是你,還有你家主公。」

    「氣煞俺也,你竟敢侮辱我家主公,吃俺一記重擊!」

    典韋聽到呂布侮辱袁常,頓時憤怒的舉盾舞刀衝了過去,這廝連防禦都不要了,拼著一口氣也要把呂布給放倒,否則難消他心頭怒火。

    「嘿嘿,這廝上當了。不過,沒想到這廝倒是挺看重袁常那小子,也不知道這小子何德何能!」

    呂布的話自然是故意刺激典韋的,不過想想呂布對袁常如此看重,呂布心中又有些酸酸的。

    「這廝絕對沒想到,本溫侯還有一絲餘力!」

    呂布心中暗道,別看呂布此時一副來陣風都能吹倒的表現,其實是裝出來的。至少,呂布覺得自己還有一擊的力量。

    不過,典韋難道真的就只是個莽夫,會中計?

    「呂溫侯,給俺倒下!」

    典韋舉著鐵盾兇猛的向呂布拍來,呂布也沒有躲閃,同樣舉起鐵盾朝著典韋拍去。如今這最後一擊沒有絲毫的技巧可言,拼的就是力量。只要力量勝過對方,那麼,便是這一場比試的勝者,而呂布自信,最後還能站在場上的,必然是他!

    「嘿嘿,呂溫侯,你中計了,俺雖然沒讀過書,用計還是懂得!」

    看到典韋那張帶著得意的笑臉,呂布頓時心中暗呼不妙。開局的時候就告訴自己不能被典韋的外表給迷惑,沒想到最後還是中計了,真是可恨!

    「撲通!」

    呂布四肢大張,毫無形象的躺倒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剛才那一下確實是最後的一擊之力,現在的呂布連站都不想站起來了。

    「十、九、八…二、一!」

    當大嗓門李永計數完畢,呂布還是沒能站起。那麼,這一場比試的勝者,理所當然的便是典韋!

    當聽到李永宣佈典韋獲勝之時,全場頓時歡呼起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