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青銅甲

正文 第五十五章 不得而知 文 / 江浩淼

    這全國都解放了,咱們能還撤到哪兒去!?這可是在崇尚法家治國的秦國,守城官兵擅離職守是要被問罪的!李信聞聽常羽這就打算逃走,便直接告訴他一個好消息。

    呂將軍其實一直都在找人幫忙,希望那人把他的將印帶回老家去好光宗耀祖。全體全城官兵已經決定與城共存亡,所以此時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既然你現在回來了,那就有勞替咱們將軍把這事給辦了吧!

    呂子見這位又在那開始胡扯,只好打斷雲山霧罩的話題。他當初之所以派常羽出城搞聯絡,真實目的就是想給常家留個孩子好傳宗接代。自從常家三兄弟跟行動組泅渡丹水河以後,在搗毀趙軍投石車指揮所的行動中已經有人犧牲。

    當時跟隊隨行的常家哥仨,此時只剩下常羽一個人。呂子可不想讓最後一個為保衛野王城而戰死,這也算是對常家兌現曾經的承諾。沒想到常羽擔心城中的情況,竟然又偷偷摸摸跑回來了!

    恨鐵不成鋼的呂子沉下臉來,問道:「常羽!吾等此時不能離開野王城是職責所在,因為我們的使命就是在此堅守到最後一個人。我讓你出城聯絡各部,你為何擅離職守!?」

    常羽本來想跟李信打哈哈的,此時間呂子拉下臉來忙正色道:「稟將軍!您當初命末將去辦的事情都已辦妥,良性循環的結果並不需要外人插手。相信幾日內便有回復,請大將軍放心即可。」

    呂子一直都遵循各人幹好自己那一攤子事的原則,並且最煩有人自以為是去插手別人家的事務。很多難解的問題並不是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之所以暫時無法解決都是因為裡面必然存在一些難點需要一一破解才行。

    作為真正能夠從根本上破開堅冰難題的,當然還是長期與之打交道的那些人知根知底。而作為領導所需要做的,就是提供你所有能夠提供的資源去幫助下屬解決問題。而不是今天剛到,隨便聽上三言兩語的匯報就認為已經掌握要點。指手畫腳去告訴人家,這事該這麼做應該那麼幹。

    天下能人志士有的是!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呂子嚴禁此事在自己的治下發生並立有規矩。而作為常羽本人是領一哥的指令外出行事,自然也就屬於這個範疇之內。常羽照章辦事,當然無可厚非。

    李信和常羽混得很熟,自然知道呂子意欲何為。此時見兩個人都在那裝傻充愣不說重點,只好勉為其難跳出來當了一回大惡人。「我說常羽啊!你小子怎麼就不明白大將軍的心意啊!?他這麼做是想給你們常家留後,你如何又跑回來!?沒事趕緊滾蛋!別在這礙眼!」

    常羽也是個有本事的人,之所以一直顯現不出來都是因為此時的天下早已是能人輩出。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天上的繁星都會隱去光芒。他何嘗不知呂子的心意,倒身跪拜表明自己的心意。這其實也是老娘的意思,她讓她的兒子一定要好好跟著呂將軍。老娘還說,大將軍就是咱們常家的貴人,哪怕捨掉性命不要也要保護大將軍周全。

    聞聽此言,呂子在心底重重地歎口氣。我華夏大地的百姓才是華夏的脊樑,知足常樂的心態從來都不會去怨天尤人。受人點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便是信義的精髓之所在。

    那些本該引導百姓走向光明的既得利益者們都在唯利是圖,丟掉禮義廉恥而不顧。而本該被引導的平民百姓,卻一直都在遵循華夏的老傳統並竭盡所能去傳承!到底誰才是傳承者!?此時想來著實可笑!

    呂子將常羽扶起來,問道:「家中來信了?」

    常羽將老娘托人潤筆的書信掏出來交到呂子的手中,解釋說家中的宅子都按期擴建了。此時,還有幾個傭人在服侍老娘的飲食起居。家中一切安好,請將軍放心。

    呂子看完書信交還,他告訴常羽這些錢其實並不是他出的。上次在邯鄲城借你的金子未還,其實都是做這個用了。所以這裡既沒有老娘信中所提及的貴人,更沒有誰欠誰的一說。至於那些多出來的銀錢,在結算完工程款以後也都一併交給老娘保管。

    這事兒此時聽著好像也確實如此,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前文書中曾提到過關於春申君黃歇和現在的楚王也就是當時的太子一事,在當時就是呂子幫忙讓被扣在咸陽的太子及時回國登基的。而作為太子本人並不知道內情,到現在還以為主要功勞都是黃歇努力的結果。

    但凡有腦子的人只需一想其中的可能性,便能看出很多疑點來。那就是和楚國太子同樣在秦國落魄的黃歇,是如何得到秦人支持的!?

    黃歇不同於范雎,人家范雎那是投奔秦國來的。就算當時再落魄,作為海納百川的秦王最終會發現這個被埋在土裡的金子。黃歇鐵定是要回楚國的,而且還要幫助太子繼位。兩個人跟秦國沒有絲毫的關係,如何能被務實的秦人所待見?

    楚國太子畢竟年輕,而黃歇自然是知道的。雖然表面上看呂子並未提供什麼幫助,最多就是提個建議或者是找國相出面幫忙。但這一切的一切無不都在指向一個人,那就是根本沒打算誰知恩圖報的呂子!

    從秦國安全返回的黃歇隨後位極人臣,感恩戴德的他自然感念呂子暗中所做的一切。期間也曾試圖變相地表達謝意,卻發現人家好像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件事。

    表面文章誰都會作,唯有真君子才不屑解出其中的味道。既然如此,那就把這份情義放在心底也就是了。對於此時的黃歇而言,誰的臉最大!?當然非呂子權莫屬!

    當上黨戰役打得如火如荼之時,在秦楚邊界陳兵幾十萬的楚軍突然撤離。同時對外宣佈楚國保持中立,既不會攻打誰也不會幫助誰。其中到底什麼原因造成的,現在已經石沉大海。據後來的磚家考證說是當時春申君接到一封書信後,便力排眾議堅持楚國撤軍並保持中立的。至於當時參加上黨決戰的齊國和燕國為何也半途而廢,具體的內情就不得而知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