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青銅甲

正文 第七十八章 誰的歷史 文 / 江浩淼

    當白起收到呂子登岸的密報的同時,善於搞穿插的趙括軍的動向報告也隨即擺在他的桌上.趙括軍竟然避實擊虛,直接繞開設立在楊谷澗的秦軍防線從長平北一帶進入丹水西岸。

    得到此消息的白起是暗歎不已,我的這位學弟果然喜歡出人意料啊!不過這樣也好,正好可以給我大秦軍撤防一個極好的借口!

    眾所周知,趙軍此次又聚眾幾十萬。除太行山壁壘中的三十多萬趙軍外,整個丹水河和太行山之間的趙軍主力已經超過五十萬。這麼多人馬駐紮在這片狹長地帶,本身就會給呂子兵團的秘密進入帶來諸多麻煩。為今之計,只能調動趙括軍的主觀能動性,盡量讓他們把這片區域讓出來。只有這樣,秦軍才能有機會切斷趙軍的後勤補給線。

    既然當初已經有完善的打擊計劃,再拖拖拉拉也沒什麼意思。感覺到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白起當即下令,命令丹水河防線的秦軍主力分成甲乙兩隊。

    原沿河駐軍的甲隊防守任務不變,繼續留下來監視對岸的趙軍動向。分出來的乙隊則朝西南大規模移動,以防止被已經偷偷過河的趙軍切斷後路。

    關於趙括的作戰手段,白起還是知道一些的。只要趙軍沒有完成穿插包圍,一般是不會主動發起攻擊的。既然是這樣,那就一直不讓你完成包圍好了。於是下令廣灑斥候偵察兵,以便保證自己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趙括軍的動向。

    此時的上黨再度出現匪夷所思的局面,彷彿兩支軍隊不是來打仗的而是來賽跑的。趙括軍剛剛往外撐出去,由白起指揮的秦軍隨即在趙軍的外圍出現。就這麼你一圈我一圈的朝外無限延伸。

    白起早就知道廉頗在上黨的西壁壘沒有拿下,本打算攻打太行山上的趙軍之前徹底解決此事。沒想到趙國換將把急性子趙括換到上黨,導致一直沒創造出機會攻克西壁壘。

    此時的兩軍正好在玩畫圈的遊戲,白起便當即下令秦軍在往外撐的同時隨便拿下秦軍後方的西壁壘。作戰行動極其簡單,那就是在秦趙兩軍都在盡量避免遭遇的同時,把趙軍的西壁壘控制在兩軍的中間真空地帶。

    如何能控制出這片真空地帶,現在可是秦軍在牽著趙括軍的鼻子走。秦軍出現的地方,趙軍必然會往外撐出數里地進行迂迴包抄。只要白起命令秦軍出現在趙軍的西壁壘附近,趙括軍自然而然就會相應朝西移動出幾里地。

    秦軍這麼做,其實是做給趙括軍看的。而真正讓趙軍的西壁壘守軍看到的,卻是身穿趙軍軍服的秦軍。當趙括從暈頭轉向的穿插部隊那裡收到消息後,隨即發現秦軍的真實意圖。當即下令距離西壁壘最近的穿插部隊馬上停止行動,直接支援西壁壘。

    白起這些年的兵書豈能白讀!?派出打算騙取西壁壘的秦軍後,當即命令司馬梗、司馬錯兩位將軍帶領所部兩萬人馬在西壁壘以西的丘陵地帶莊頭村設伏。嚴令禁止放過一名趙軍,否則就提頭來見!

    等司馬梗和司馬錯領軍離開後,白起又派遣大將胡傷帶一萬疇騎奔襲莊頭村以北十里地的山後村。等胡傷準備領命出大帳時,白起命軍卒拿老將軍王齕的帥旗出來。交予胡傷的同時,面授機宜並告知舉此旗作戰。至於理解不理解的,服從命令就是。

    戰場上的信任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白起使之為左膀右臂的胡傷。由此,對胡將軍極為倚重。而秦國將領裡面,與白起交好並始終不離不棄的就是這位秦國客卿胡將軍。不敢說是言聽計從,估計也差不多少。說句大逆不道的話,也是咱們偷偷私底下說的。此時的白起別說是讓他舉王齕的帥旗作戰,就是讓他舉趙國的大旗作戰都不待猶豫的。

    白起如此作為,也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的。後人評價白起是個極度凶殘之人,那是因為那些人沒有經過殘酷的戰爭。而所謂的正義之戰傳至後世,往往都是經過文化人再三修飾過的歷史記錄。當你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想讓自己能夠活下來的唯一辦法就是殺敵。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話不單是指那些為正義而戰的將軍,同時也是指那些為所謂的邪惡而戰的將軍。自古便有成王敗寇之說,是非功過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的事。

    白起是那種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絕的梟雄之輩的人物。在他未完成整個作戰計劃之前,是絕不會讓自己指揮秦軍消息走漏的。此時的包圍圈還沒有穩固下來,一旦被趙括發現是白起領軍而出現大範圍鳥獸散,幾十萬趙軍完全不是現有秦軍能夠收攏住的。

    趙括的作戰意圖再明顯不過,那就是實施大面積穿插作戰。盡最大能力吃掉上黨的幾十萬秦軍,能一個不剩最好。而白起的作戰意圖與趙括如出一轍,布下天羅地網將幾十萬趙軍一網打盡。

    也不知道上黨戰役若是趙括的作戰計劃成功,歷史又該如何去點評?但歷史從來都沒有假設,讓讀者看到傷心處無不愴然淚下。

    一直喜歡身在前沿陣地的趙括此時也感覺有點怵頭,因為他派出的穿插部隊總在反饋一個不好的消息。不管走到那,地圖上明明不會出現秦軍的地方總會有秦軍在活動。

    秦軍主力不是明明都在丹水河一帶駐紮的嗎?如何上黨地區到處都有!?

    心底有些許不安的趙括隨後跟隨大軍秘密渡過丹水河,他決定親自趕到秦軍一直未攻克的西壁壘附近的村莊偵查。若是西壁壘附近的情況不對,作戰計劃也應該相應做出調整。

    西壁壘的守軍能堅守兩年有餘,城中儲備的糧草其實早已消耗殆盡。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接濟是常年生活在上黨地區的老百姓們暗中幫忙的結果。

    雖然秦軍沿途封鎖嚴密,仍架不住當地人對當地環境的瞭解。秘密通道也就應運而生,確保西壁壘始終沒有被攻克。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使得長子縣城的糧草補給和兵員補給總能悄悄送入西壁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