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青銅甲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山一湖 文 / 江浩淼

    正在河內加班加點訓練青年近衛軍團的秦昭王從前線得到消息,武安君白起傷重,暫由呂子權為將帶領十五萬秦軍離開丹水河防線進入上黨戰區.

    秦昭王還在琢磨呂子能不能打過趙國的馬服君,身為主將的呂子兵敗虎背嶺的消息隨後傳來。呂子本人逢大霧失蹤,恐是凶多吉少。而此時的主將暫由王翦擔任,統御被困八萬秦軍固守待援。

    大霧!大霧!你們遇到大霧尚且自身不保,難道他趙括就能指揮若定!?

    秦昭王猛地把奏折摔在地上,悶聲不響來回在臨時行宮內溜躂。現在的年輕人是越來越頹廢了!既定的作戰計劃被動地一改再改,以至於戰役後期都要跟著他們的思路走。

    現在倒好!一個重傷!一個失蹤!你們的本事呢!?啊!

    怒不可遏的秦昭王順手抓起桌上的陶碗狠狠地摔碎,聽著清脆的破碎聲頓時感覺心情不似剛才。於是接二連三又把剩下的陶碗摔成八瓣,這才在早已哆嗦成一團的宮人們的注視下回到王座坐定。

    自舜帝巡視運城的碧波鹽湖以後,《南風歌》自此應運而生。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詩歌裡面所提及的就是指昔日的內陸鹽都,後來被三家分晉而劃歸給魏國的河東縣,又名安邑縣城,也就是現在的運城市。

    魏國自打獲取這座內陸鹽都以後便定都河東縣,與之相鄰的中條山也隨即被列為魏國版圖。中條山,古代銅礦儲量最大的山脈。這才有了得河東鹽都與中條山,便可得天下一說。

    戰國七雄裡面最早崛起的就是在三家分晉裡攢足資本的魏國,獲取大量的銅礦用於製造兵器,通過銷售礦物鹽以貨易貨增強國家經濟實力一躍成為軍事強國。若不是秦魏之戰導致魏國兵敗少梁,魏國太子又被秦軍俘虜,魏國無論如何也不會遷都大梁的。

    按照秦國當初制定的作戰計劃,秦昭王是打算攻取安邑縣城的。天知道白起的腦子是怎麼想的,打著打著就打偏了。一鼓作氣東進,直到攻取高平、少曲這才算是告一段落。

    接下來便是與太子案有關聯的馮致遠浮出水面,使得秦昭王將錯就錯命令武安君拔野王城,為擒拿逆賊做前期準備。若不是由於這個原因,秦昭王是絕不會令秦軍主力冒險竟然韓國腹地的。

    當然了,隨後的換將也就在緊鑼密鼓中暗自更換明白。讓秦昭王最終沒有制裁白起的原因,還是白起的一套說辭打動了這位老秦王。

    從野王城返回的白起稟告道,天下人都知道安邑縣城的一山一湖的重要性,相信那個馮亭也會拿這個做文章。不想謀天下的國君就不是個好國君,而趙國百分之百會出兵接納上黨,以為最終接受安邑做好準備。

    縱觀此時的天下,唯一能夠與我大秦抗衡的只有擁有數萬騎兵的趙國。若是我軍放棄上黨,安邑便自此再不歸我大秦所有。

    秦昭王當然是個謀天下的好國君,聽完白起的一番慷慨陳詞後便放下架子詢問計將安出。

    白起自然有白起的打算,直接建議秦軍取上黨以為我軍前沿,到時候安邑縣城就是我秦國的戰略縱深。果真此計可成,就算我軍前期會因長途不便而導致多有失利,但安邑縣城將穩穩攥著我大秦的手心裡!

    秦昭王忍住詢問何人可堪此任的話題,表示自己會考慮的同時讓白起下殿休息。至於先前等白起回國問罪的打算,自此也就煙消雲散。相比較而言,白起剛才所建議的計策完全可行!

    而一直躲在後面偷聽的范雎也認為這已經是最好的作戰計劃,畢竟當初想迂迴攻佔安邑縣城的主意是他出的。本打算前期不用動那個敏感地點,等各諸侯國不再關注此事便可命令秦軍一鼓作氣攻佔安邑。等到秦軍把生米做成熟飯,諸侯們再明白也已經晚了!

    范雎深知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什麼地方,畢竟他不是秦**方的人。對於制定作戰計劃還行,果真實際操作起來的水平甚至都不如秦軍軍中的一名百夫長。

    從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范雎認為就目前而言,還是武將出身的白起的作戰思路更容易令人信服。再說,太子案至今都懸而未決,派人擒拿馮致遠勢在必行。於是力挺武安君的作戰思路,只不過實施者仍是王齕罷了。

    秦國一君一臣便將整個作戰計劃再次進行改動,以便順應大時代的到來。令人欣喜的是,隨後展開的上黨戰役是相當的順利。而且到最關鍵的時刻,秦國有目的地選擇給幾個諸侯傳過去此次上黨戰役是與秦國的太子案有關。

    若不是為了抓捕我大秦太子的老師馮致遠老匹夫,我秦軍豈能遠離國土甚至還犯下用兵之大忌深入敵占區!?

    這就是曾經過往的一段歷史,陰差陽錯地在喜歡於千軍萬馬之中取上將首級的白起的慫恿下,使得投入兵力總人數超過百萬的上黨戰役正式拉開帷幕。

    現在已經可以這麼認為,不論是秦國還是趙國,誰取得上黨的控制權,誰就是那個最終可以接受安邑的勝利者!隨著掌握這座天下最大的銅礦產地,兵器製造業將會自此具有長足的發展。

    雖然現在的這個縣城仍歸魏國所有,但就目前而言這個問題好像並不重要。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看似順利成章的戰爭在這些年輕人的手裡再次出現反覆。明明有十足把握取勝的秦軍在兩名主帥受傷的情況下出現失利,這難道是上天在跟我秦國開玩笑嗎!?

    一想到此處,剛把火氣平復下來的秦昭王順手抓起一個剛剛換上來的陶碗想再聽聽響聲。舉起的手卻突然間放下了,因為隨後的一份前線奏折又被急匆匆呈了上來。

    不會王翦那小子也失蹤了吧!?

    秦昭王拿起密折還是猶豫了一下,在他看來已經沒有什麼消息比這個更**的事情了。想法歸想法,手裡卻沒有閒著。隨著第一時間從前線傳遞的奏報展開,一個極好的消息隨即映入眼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