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青銅甲

正文 第九章 渠丘黍酒 文 / 江浩淼

    據《本草綱目》中記載:蜀黍北地種之,以備糧缺,余及牛馬,蓋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而十里香酒樓所釀造的酒,即是高粱酒。高粱,又被稱為蜀黍。據說是出自四川,故稱蜀黍。

    呂子之所以最終決定讓嬌娘在齊都臨淄開設酒樓,就是因為他曾經問過的一句話。正是因為這句順嘴問的一句哈,也就讓他打消指導嬌娘開家綢緞莊之類的店舖的打算。

    此事還要從他救下嬌娘那時說起,也是在趕往齊國都城的途中發生的事情。呂子見失去親人的嬌娘鬱鬱寡歡,就沒話找話開導她。

    雖然呂子早已看淡這個人世間的生死別離,畢竟這種事情見到太多太多。逝者已逝,活著的人就要好好地活在當下。那些就此離去的親人,仍然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快快樂樂地活好每一天。

    話雖這樣說,這裡面必然存在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嫌疑。對於此時的嬌娘而言,無異於天都塌了。出門前的眾親人還在說說笑笑,轉眼間便已生死兩隔。

    嬌娘的心智是堅韌的,這也是呂子為之心折的地方。看著她每日每夜都是以淚洗面,卻仍如沐浴過春雨後的生命一般充滿生機。

    這難道不就是偉大的生命嗎!?在挫折與磨難中得到彰顯!當有一天春風至,便會破土而出向著太陽綻放出動人的美麗!

    呂子詢問嬌娘為何會隨父母來到齊地,而不是去往其它諸侯國。畢竟那個時候的齊國還不是現在這麼穩定,仍然處在權力更替風雨飄搖之中。

    嬌娘知道呂子是個好人,而且還是那種值得信任的好人,於是並沒有隱瞞此事。她告訴呂子,她的娘親是莒國渠丘(今山東濰坊安丘)人士。自家父辭官離開魯國進入齊地,其實就是為投奔娘家人而來的。

    呂子此次找到嬌娘,目的就是想遊說她開家綢緞莊什麼的。畢竟一個女孩子家熟悉這些東西,也算是取其長處之意。正打算隨後說出這個建議,卻聽到莒國渠丘的地名。據他所知,那個地方家家戶戶都會釀造一種名為蜀黍酒的白酒,而且口感醇厚回味綿長。

    「娘家還有什麼人嗎?」

    呂子說出這句話,隨即又後悔了。你說,自己這些天是不是神經病了啊!?兵荒馬亂的年代,這個答案最好還是從當事人的口中說出來最好!

    嬌娘並未對這種說辭反感,而是表示老家應該還有親戚,自己的舅和姨大都在老家。這話也就到此而至了,因為嬌娘並不打算回去認親。

    人家不說是什麼原因,這種事情自然也就沒法詢問的。呂子忙表示認可並沒有反對,於是繼續問道:「在下聽聞渠丘多有釀酒之家,卻不知嬌娘對此技藝可懂否?」

    隨後得到的答案就是,所謂的渠丘釀美酒,皆是因為村中的一口老井。這口井到底是什麼時候就有的,村子裡的老人都說不明白。

    井水甘醇爽口,只有用此井裡的水釀酒才可稱之為正宗的渠丘美酒。

    有了這個答案,呂子決定將計劃綢緞莊的事情更改成開個酒家的建議。在得到嬌娘的同意下,趕到臨淄的呂子便正式秘密張羅此事。等酒樓開張之日,暗中幫忙的這位早已離開臨淄多時。

    因為有個約定在裡面,所以嬌娘對外絕口不提昌盛記大掌櫃。隨後的達官貴人多有前來照顧生意,買賣自然興隆。期間也不曾遇到過誰前來搗亂,甚至連苛捐雜稅都是象徵性地繳納。當然了,正常該交的稅自然是一分不能少的!

    為人不知昌盛記,就算英雄也枉然!

    聰慧的嬌娘自然知道這是誰的功勞,卻只能放在內心深處的一個小角落珍藏。她深知人家呂子身家,用金錢去報答也顯得太俗氣!但這份情義總要還的,卻總也找不到機會。

    嬌娘並不敢奢望給呂子當個正室,畢竟門不當戶不對。哪怕是個偏房,又或者無名無份也行。可每次她想要表達這個意思之時,都能把呂子給嚇得落荒而逃。

    得知呂大掌櫃來到酒樓的嬌娘深知今夜就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跑到呂子的房間之前也是上了心打扮一番的。此時梨花帶雨更顯嬌艷,眉目傳情只為把自己的處子之身留給她最心儀的這個男人。

    正所謂,燈下賞美才是正事。再加上兩個人對飲美酒,將美艷渲染到極致!

    放下酒碗的呂子抬頭看到美麗的花兒正在綻放,當即驚得是目瞪口呆。這!這!如何又來!?剛要起身借尿遁**逃之夭夭,卻發覺懷中多了一個人間尤物。

    那個年代的男子是可以娶好幾房的,前提是你能養活的了就行。以呂子的身家,自然是沒有懸念的。更何況人家嬌娘自有產業,根本用不著他來養活。

    滿頭大汗的呂子輕輕將懷中的嬌娘推開,清清嗓子將剛剛凝聚起來的氛圍打散。「嬌娘!這才喝了多點就醉了啊!?」

    沒想到嬌娘不依不饒,低頭擦拭這淚水呢喃道:「呂子該不會放不下那個君王后吧!?可憐我孤苦伶仃活在這個世上,卻連個心疼的人兒都找不到」

    安靜地聽著委婉到來的心恨,呂子在心底長歎一聲。他之所以不想處處留情,都是因為那份信仰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不能牽扯到男女之情。

    再加上此時的天下紛爭不斷,敵對勢力仍在密謀之中伺機反撲。自己這的條命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就此失去,為何還要徒留下這許多牽掛!?至於君王后唉!恐怕這輩子是說不清楚了!

    想罷,無比鬱悶的呂子提起酒罈將兩隻陶碗斟滿。

    「不是嬌娘配不上我呂子權,而是我呂子權配不上嬌娘!嬌娘如此聰慧伶俐,自然知道臨淄的昌盛記不過是個分號罷了。面對天下紛爭導致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此時此刻正是我華夏英雄挺身而出匡扶正義之時。想我呂子權乃堂堂一名華夏好男兒,為天下永享太平盡一份綿薄之力也是有的。為黎庶蒼生,此身早已許國再難許卿!」

    好男兒志在四方!

    對這句話深以為然的嬌娘不再扭捏,正坐端起陶碗敬面前這位胸懷天下的大英雄一杯薄酒以示敬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