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農家小院的極品生活

正文 第2章 農家小院 文 / 香椿芽

    或是突然的掉到了深淵裡沒有知覺的就死了?

    自己是重生了嗎?這個模樣根本不是自己的,自己從小沒娘,跟著後媽過日子,後來自己的父親也去世,從小跟後媽吃不飽穿不暖,還沒有這個個頭兒。

    難道自己真的是死了就穿越了嗎?這個穿越可是真奇怪,都不知道自己死,靈魂怎麼出的竅?

    這條道路蘇羽很眼熟,她憑感覺往前走,順著這個坑的水溝過去兩排房,前邊又是一個大坑,這兩個坑的距離和坑沿邊的住戶的結構她的記憶裡是有,她搜尋記憶往前走,就到了村外,前邊還是一個大坑。

    三個坑的結構實在是熟悉,坑的形狀和記憶裡的不差。

    蘇羽暈暈乎乎的想,這裡的三個大坑好像是姥姥村裡的三個大坑,只是建築不一樣,莫非自己是在做夢,想姥姥家了在夢裡卻見不到真實的村子,一定是夢,她掐了自己的胳膊一把:「喔呀!好疼!」

    夢裡都說是沒有太陽,看看天上的大太陽,準準的就不是夢了。

    蘇羽還記著姥姥的村子裡莊西面還有一個更大的水坑,那裡的水坑自己見過多次,每次來姥姥家都從那裡過,對那裡是特別的熟悉,幾年前那個坑被村裡的人填平,立了個集市。附近三五里的村子都有集市,只有村北從水庫搬遷來的兩個小村子沒有集市。

    往南三里的村子裡是集,往東三里的村子還是集,往西六里是自己家的村子還是個大集,這三個村子的集市是很早的集市。只有姥姥家的村子是才開幾年的集,這個大坑自己是記憶尤新的。

    奔那個坑的位置去,見著的是坑不是平坦的集市,真的就是那個大坑,坑沿邊滿坡的棗樹棵子是和那時的差不多少,只是這家的房子不是白瓷磚的,是白灰抹皮的尖頂草房,又矮又舊牆皮脫落了不少,自己沒有見過這樣的房子。

    蘇羽是想不明白,憑著記憶往東走,順著第一個坑的那條街往前走,走到第一個胡同,剛才她就是從這裡走出來的,再往東走就到了這條街的東頭,最東頭這家也是在高坡上,下邊就是窪地和水溝,順著這家往北走,就算村子的東北頭,往這家的正北走是大溝,這個溝不太遠,大約有五百米長。這家的東北方向是一條又遠又深的大溝,有四五里地,到了和外村搭邊的地方。

    據說這是村裡的人多少代用這裡的沙子填豬圈,用沙子和灰抹牆,年代久遠了,這裡就挖成了一條溝,過去年年的下洪雨,地面的雨水流入溝中,沖刷的溝越來越深,這條溝的水一直往南流到了離這裡三里的村子後邊的小河裡。這條河是從東往西流的一條幾十里地的河流,東邊從哪兒發源,西邊流入哪裡是不知道,只知道這些個村莊都是以河流命的名。

    看到了村子的西北角出去的那一片住戶,再看看村東頭高土崗上的小學校,明明寫的是西林莊小學,西林莊就是姥姥家的村子。

    怎麼看著像,實際還不像,根據這樣的結構她繼續往北走,西面還有個水溝,她走的這個地方在這個村子裡稱呼後街,後街西面還有一條往北流水的大溝,溝的上邊,往村北出來的這一塊村莊村裡人都叫它小北地兒。

    肯定就是姥姥的村子了,一點兒也錯不了,只是家家的房屋和建築真的沒有見過。

    自己既然穿越了,一定是穿越到自己不知道的時期,這個可能性極大,趕緊去瞭解是哪一年,自己穿到了誰身上?

    這個村子的人自己認識很多,見到個熟人就可以確定這是不是姥姥的村子。

    從後街到前街的斜道往村子裡走,卻沒有見到一個人影,卻聽到了有人喊:「改玲!改玲!……」蘇羽聽出了是那個漂亮的婦人的聲音,大概他們是這個身體的父母,不放心了追出來了嗎?

    順著斜道正好走到第一個坑邊,女人就從去學校的那條路上從東邊走來,正好和蘇羽碰頭,女人見到她,焦急的神色褪去大半:「改玲,你亂跑什麼,回家看孩子,我們要和你二大爺下地拔麥子。」

    拔麥子?記得姥姥家的麥子可不是用拔的,那時村裡都是收割機,麥秸子揚的可地,收割機到地頭就吐麥粒,一裝就是很多袋子,聽姥姥說過以前是人工用鐮刀割麥子,也聽過拔麥子的事。

    拔麥子可是歷史久遠,從古代一直到生產隊,這一帶的收麥子的方法都是拔,拔完捆好捆,運到家裡的場上,再用鍘刀把麥頭鍘掉,麥根子用來燒火做飯,麥頭子鋪在場上曬乾,用牲口拉的碌碡轉圈在場上跑著軋,軋完挑出來的軋扁的秸稈叫麥花秸,包著麥粒帶芒的皮子叫麥餘子。

    蘇羽可沒有親身經歷過這樣的收麥子的過程,全是姥姥憶苦思甜講的。

    一家人要去拔麥子,這是哪個年代的事?,自己穿越的是誰家?糊塗得她一句話不敢說,只怕自己說的讓人起疑心,快速的過濾一番,讓看孩子就跟著走,就來個徐庶進曹營一言也不發。

    她跟在婦人的後邊走,婦人的腳步飛快,她還得小跑,往東走了有四百米就進了她才出來的胡同,走了一排房子,往裡拐進一個胡同,走進第二家,這個宅子的前邊是一道門樓,小門樓很窄,院子就是三間房子的寬度,兩邊各蓋了三間廂房,兩層廂房之間的道路有兩米寬。

    這個地方的三間房子正好是十米,去了兩米的過道,兩邊廂房的跨度只有四米寬,去了牆有三米就不錯。

    廂房是三小間,大概一間要有兩米。這個院子好像住了很多家,廂房裡有孩子探頭探腦的,見她們往裡走沒有吱聲,一會兒就用腦袋支起了窗戶看著她們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