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混在1275

正文 第四十章 潛入 文 / 哥是出來打醬油的

    「前面就要進入順天路地界了,兩位弟兄的北地話還不熟絡,為免被人看出破綻,還請盡量少開口。一應事務都由某出面,咱們先安頓下來,再圖後計,如何?」一臉風塵,滿腮短鬚的解呈貴轉身向著跟在他身後的兩個高大漢子一拱手說道。

    這一路北行,穿州過府的全靠著他的漢軍百戶信牌才得以暢通無阻,能做到這個地步,就算是經營商路百年的大族也難以周全。為了加重他的身份,劉禹還給了他一個赤金虎符,這事物在解家只有他的祖父解誠才有一個,他的父親解汝楫都還沒有得到。

    「領他們去後營暫且先充做廂兵,等回了安慶府再說,以後再有這等事也是如此措置,也讓他們多想想,是不是願意刺上這一回字?」張世傑深知不是走投無路又沒了田產,這些人怎麼也不會選擇投軍這條路,其中多半還有和韃子的仇恨在裡頭,他擺擺手直起身,看著遠處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遠處的村莊烽煙滾滾,他知道這是百姓離開之後他的部下放的火,雖說安慶府離這裡如此之近,可一條分界線之後就是兩個國家,再要想回來還不知道是哪一天,人離鄉賤,怕是只有夢中才會想起了。

    不走也不行了,李庭芝發來的沿江制置司鈞令就在他的手上,韃子在大舉徵兵不望而知將會有什麼動作,這也是他出兵拔了這個釘子的主要原因。此番將整個縣城大部百姓都遷走,好歹就有了一個緩衝的地界,否則自己的防守壓力太大了。

    待到城中百姓走得差不多,他親領的中軍也將要開拔上路,騎在馬上回望著這片土地,張世傑心中有些感慨。荊湖之地近在咫尺,自己領著大軍卻無法寸進,和那些一步三回頭的百姓一樣,大家其實都是失去家園的可憐人罷了。

    「駕!」看到縣城中也燃起了大火,張世傑揚起馬鞭就是一下,胯下的戰馬長嘶一聲,張開四蹄開始加速。在他的身後,三千餘騎兵徐徐而行,列成整齊的行軍隊伍跟在了自己的將主之後,揚起的塵土撲天蓋地,百姓們卻不以為忤,有這樣的強軍遮護,讓他們對於新的家園生出了幾分期盼。

    「糧米,本官只要糧米,告訴他們無論如何先運一些來,再遲了恐怕就會有不測之事,他們既然到了本官的地面上,那就是我大宋子民,韃子棄之,本官卻不能不管。」袁洪的聲音在他的州衙府內迴盪著,整個人也同他的語調一樣急切,揮動的手臂都快到了屬下的臉上。

    也怪不得他著急上火,原本太平州境內被韃子屠了一個上縣,餘下的大都跟著到了建康府,等到戰事平息了,卻有大半的人不想再回來了。誰不知道這裡已經是對敵的前沿之地,如果韃子再來又得跑,百姓心裡哪能沒有計較,再說了,建康城的堅實是有目共睹的,誰不想著能靠得近些,兵荒馬亂的保住性命比什麼都重要。

    因此,他來的時候準備的糧食並不算多,除了供應為數不多的駐軍之外,根本沒有多少節餘。可哪曾想,最近突然從隔壁的池州一帶來了大量的難民,原本還以為不會很多,怎知道後來越來越多,他已經動用了駐軍的口糧,看樣子仍是不夠。

    池州在韃子潰兵的劫驚之下已經幾乎成了白地,他們搶的最多的就是百姓的糧食,因此這些逃難的人大都已經餓了好幾日,能堅持著到這裡的殊為不易。只怕這一路上袁洪根本不敢深想,他親眼看過這些人的慘狀,瘦成骷髏一般的臉上一雙眼睛發著慘淡的綠光,若不是有軍士維持著,他們怕是連人都會吃!

    飽讀詩書的袁洪被徹底震撼了,他心心唸唸的只有一個,決不能在自己的治下發生易子而食這種事!因此,除了趕緊派人去建康府催糧,他不得不將所有的重心都轉到了這上面來,連日裡的不眠不休,讓他形容憔悴之餘也有些情緒失控。

    「官人,你已經盡力了,如今闔府上下都消減了用度,就連桷兒也不肯再多添飯,直嚷著要省下來留給饑民。咱們只能做到這地步了,你再這般自責也是無用,若是你也倒下了,那城外那些饑民就真的沒有生路了。」

    打了一個眼色讓那些小吏們都退了下去,他家大娘子的溫柔話語如春風一般將他的火氣吹拂開去,袁洪被她按著坐了下來,乾脆就這麼躺在了椅背上,袁娘子輕輕地揉著他的雙肩,堂上一片寧靜讓他的心也慢慢平復了下來。

    他家娘子說得很對,自己是絕對不能倒下的,根據劉禹的提點,他到這裡來的首要之事不是安排百姓重置生產,而是抓住這難得的時機修葺城防,以迎接韃子的下一次可能的進攻,不管怎麼說,有一個堅固的城防,讓人心也會更加堅定一些。

    整個大宋境內,估計除了蜀中,沒有人再比太平州內的這些百姓更加痛恨韃子了。袁洪深信,只要自己能弄來糧食保住他們的性命,他們之中每一個人都會不惜命地跟著自己,與韃子拚殺到最後一刻,所以,他希望能多救活哪怕一個也好。

    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不是神仙,變不出糧食來,建康府那裡能不能給,能給他多少,都還是未知數。為此他甚至派人過江去對面的無為軍和和州借糧,明知道那裡也是新復之地,可怎麼也比自己這裡強些,就算是「病急亂投醫」也顧不得了。

    野鼠、爬蟲、甚至樹皮、草根,只要是能入口的,他都發動人去收集,會捕魚的去大江上捕魚,會打獵的去山野間行獵。在糧食沒有運到之間,就靠著這些點子,他們竟然也支持了這許多天,袁娘子的這一句「盡力」他的確當得起。

    「這是江南啊,娘子,在我大宋最為富庶之地,居然還會出現餓死之人,你能想像得到嗎?可這一切就在我等的眼皮底下發生,為夫卻無能為力,怎不叫人痛心疾首。」袁洪喃喃地訴說著心中的苦楚,袁娘子靜靜地聽著,這些事以前他是從來不會提起的,可見已經壓在心中有多重了。

    &nbs

    p;「太守,城外,來了」突然之間,一個穿著青袍的官吏跑上堂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著,袁洪直起身聽著不得要領,來了什麼?饑民麼,不是有了安置成法,直接照此辦就是了,難道人數太多?

    「糧車!」歇了一口氣,那人終於說出了最後兩個字,袁洪先是一怔,接著不敢置信一般地長身而起。既是車而不是船,那就只會是從建康城而來的,他顧不得再問,急急地就跑了出去,讓身後的袁娘子搖頭而歎,自家官人都多大了還是那副火急火撩的性子。

    縣城中貫通東西的長街之上,一輛輛的牛車正被人趕著從城門外進來,每輛車上都插著一面書寫著「賑濟」兩個字的牙旗,推著這些車子的一看就知道都是軍漢,而在後面押送的則是為數相當的禁軍。

    「泰山老大人在上,請受小婿一拜!」正在張望著的袁洪冷不防被人輕拍了一下,緊接著一個穿著月白長衫的仕子對著他深施一禮,倒叫他微微有些錯愕,等到那人站起身,這才認出正是那位迎娶了自己義女映紅的張青雲。

    「快起快起,怎得是你來了,制司怎麼說的,李帥如此高義,真乃闔州百姓之福。」牛車的組成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邊,不用去數也知道來的糧食為數不少,袁洪一邊將他們往城中的常平倉那裡帶,一邊向張青雲問道。

    「李帥還未回府,這是城中張通判作主批下的,你也知道建康城中糧食還有些儲備,大帥主政後又一直在向後方徵調。因此我等才能及時運來。不過那些牛都是租自城中百姓,可不能將它們殺了啊,那樣某回去就復不了命了。」

    滿臉喜色的袁洪並未留意到他後面的調侃之語,有了這批糧食,就能保證百姓們餓不死。此後,做工也好,投軍也好總能再慢慢籌劃,等到這縣城修葺完成了,再在周邊開始做些耕種的準備,來年就有了希望,想到這裡,他臉上的笑容更盛,看著跟著身邊的這位「義女婿」也格外地順眼起來。

    張世傑用腳踢了一下地上的一個球狀物,上面還帶著長長的黑色毛髮,那個球「咕嚕咕嚕」地滾了幾圈,露出了一張慘白的面目。聽到他的吩咐,一個親兵提著毛髮將那個首級拎起來,就這麼從城樓上吊了一根草繩下去,將它縛在了半空中,正川流不息地從門下經過的百姓都看得很清楚,那人正是他們原來的父母。

    這一招,張世傑其實是和劉禹學的,從這裡到他的轄境快馬不過一個半時辰,他領著大軍突襲而來的時候,縣城的城門都沒來得及關上,這才被他的前鋒輕易地得了手。可攻下之後,張世傑發現這裡面臨著韃子的三面夾攻,根本無法防守,沒奈何,早在李庭芝決定退兵之前,他就決定了撤回去,反正出兵牽制的目地也達到了,還有攻城陷地之功,不算是白來一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