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165章 世界軍備競賽(下) 文 / 獨孤冷者

    1897年7月中旬,**對外宣佈已經建成大華帝國首艘戰列艦——金龍級戰列艦。

    標準排水量12000噸,艦長140.8米,艦寬21.75米,吃水7.9米,採用與無畏級戰列艦一致的全主炮設計理念,全艦共計設計了三座三聯裝炮塔,全部安裝於艦體中軸線上。金龍級戰列艦上三座炮塔的佈局與青龍級和青龍級和大青龍級前一後二的風格迥然不同,採用的前二後一的佈局設計,艦艏方向的兩個炮塔曾梯次分佈,可實現同向開火,繼而使得前向火力達到了六門主炮。另外,金龍級戰列艦上的九門主炮乃是具有更大威力的280mm口徑炮。因為是全主炮設計,戰艦摒除了所有中等口徑副炮,故而安裝一些小口徑速射炮用以對付魚雷和小型炮艇。

    相比於青龍級和大青龍級,這艘縮水了三分之一的無畏艦的裝甲防護要更全面,炮塔、機艙、彈藥庫、司令塔等的裝甲厚度達到260毫米,艦體舯部裝甲帶最厚處也是260mm,平均裝甲厚度約為240mm,裝甲總重量高達3500噸,裝甲材料為當時代最為先進的克虜伯鋼甲,完全達到了戰列艦的防護要求。

    在動力輸出方面,金龍級戰列艦採用的乃是四軸驅動,由四台性能穩定的蒸汽機輪機為其提供大約為24000匹馬力的軸動力輸出,試航時的最高航速達到了21.5節。

    大華船廠之所以能夠建成這艘12000噸位的戰列艦,除了**這一金手指大開通天作弊器之外,與麾下幾大船廠這些年大量的經驗累積也是密不可分。如果不是通過建造青龍級和大青龍級戰列巡洋艦為船廠積累了大量建造大型軍艦的經驗,作為萬噸級戰列艦的金龍級戰艦將只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這些年來,**一直都在致力於旗下產業技術能力提升和技術底蘊積累,並一再挑戰自己能力的極限。

    金龍級戰列艦的建成,使得大華海軍的總噸位在原來36萬噸的基礎上再度增加了1萬多噸,海軍總噸位達到了驚人的37萬噸。

    大華海軍呈現出一種膨脹式增長,海軍總噸位更是在短短幾年時間便是飆升到了37萬噸,直接棲身於全球第三,僅次於英國和法國。

    現如今,大英帝國的海軍總噸位已經高達百萬噸,超級海軍強國的地位無可撼動;法國的海軍總噸位約為50萬噸,排名世界第二,短期內貌似也很難被他國趕超;大華海軍總噸位為37萬噸,排名世界第三;沙俄海軍總噸位約為33萬噸,已被**趕超,退居世界第四;不想無緣於太平洋且正在不斷發力的美國海軍,總噸位也已經達到了27萬噸,成功趕超德國,棲身世界第五;德國海軍總噸位目前為25萬噸,把意大利海軍擠了下去,但是卻被美國和**趕超,排名世界第六;意大利海軍總噸位為23萬噸,已由原來的世界第四海軍退居世界第七。

    令**沒有想到的是,在自己的刺激下,英德美等國,竟然提前掀起了一場全球性的海軍軍備競賽。

    在1891-1894年期間,大英帝國陸續建造了8艘標準排水量噸位高達14150噸的君權級戰列艦(君權、印度皇、胡德、拉米伊、反擊、決心、可畏、皇家橡樹),在1894年又建成了兩艘10500噸的百夫長級戰列艦(巴弗勒爾、百人隊長),在1895年又建造了多達9艘標準排水量噸位為14900噸的威嚴級戰列艦,在1897年建成了一艘12350噸的聲望級戰列艦。這一艘艘萬噸級巨艦的陸續建成,宣告著前無畏時代已經來臨,大英帝國正在利用其強大的能力瘋狂地建造著大量的鋼鐵巨怪。

    除了這些前無畏戰列艦,早在1893年底,大英帝國便是參考**提供的青龍級戰巡艦的圖紙,開始建造青龍級戰列巡洋艦的兩倍版本艦——獵手級,而且首批便建造了4艘。獵手級戰列巡洋艦,標準排水量12600噸,採用四軸驅動設計,由四台最大馬力輸出可達7400匹的蒸汽機提供動力輸出,最高航速高達22節。不過,英國製造的這種青龍級兩倍版本艦,卻並未對其裝甲在青龍級設計的基礎上做任何升級。而在武器方面,作為青龍級兩倍艦的獵手級戰列巡洋艦摒除了青龍級的全主炮設計,選擇在保留4門260mm口徑主炮的基礎上(青龍級為6門260mm口徑主炮),盡可能多地安裝副炮。獵手級戰巡,副炮火力竟然多達18門,裝載著6門152mm40倍口徑炮和12門120mm40倍口徑炮。

    在**被爆出陸續建成了12艘青龍級、2艘大青龍級以及1艘12000噸的金龍級戰列艦之後,已經擁有萬噸級巨艦無數的大英帝國竟然在現有的造艦計劃的基礎上,再度追加了6艘獵手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預算。

    德國在與**合作建造大青龍級戰列巡洋艦的時候,便是順帶著也給自己建造了2艘。在1895年,致力於強化海軍的德國政府,便是啟動了5艘標準排水量為11100噸的愷撒·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的建造項目,並建造了另外2艘大青龍級戰巡。在世界海軍排名中接連被**和美國趕超後,德國自是不甘落後,決定在其原有的軍艦建造計劃之外,第三次撥資建造多達4艘的大青龍級戰列巡洋艦。

    除了英國和德國,一心想與**爭奪太平洋控制權的美國也在持續發力。自1890年起,美國政府陸續建成了3艘10288噸的印第安納級戰列艦以及排水量為11346噸的艾奧瓦號戰列艦,在建的萬噸級一等戰列艦有排水量11520噸的「肯塔基」號、「奇沙治」號、「阿拉巴馬」號、「伊利諾斯」號和「威斯康星」號。據探知的情報顯示,美國即將啟動3艘12800噸的緬因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除此之外,錢多得沒處放的美國政府甚至還通過了建造數量多達8艘的萬噸級裝甲巡洋艦的海軍提案。看美國這陣勢,分明是要與**一爭長短。

    「少爺,大功率魔動機雖然擁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啟動快等優勢,但其造價卻是太過高昂,燒錢速度也是十數倍於蒸汽動力,根據我動力項目組分析,後期我大華建造軍艦,還是往蒸汽輪機方向發展較為合理。」科技部部長徐日新將一份分析報告遞呈給了**。

    「造價高昂?難道在魔晶逐步普化的現在,魔動機的造價還是居高不下嗎?」**接過那份分析報告,不解地問詢。

    「少爺,魔動機的造價高昂不僅僅是因為力量系魔核的昂貴,還在於製造大型魔動機所需要的秘銀數量之巨大。魔動機的原理,乃是以秘銀為主要材料,打造一個力量系魔法磁場,然後再利用力量系魔力牽引磁場空間內的曲柄按照固定軌跡做往復運動,以帶動轉軸的循環運動,繼而實現將力量系魔能轉化為動能。魔動機運轉所需的魔力空間必須用純秘銀打造,而且所需秘銀數量會隨著魔動機級別的增大而呈四倍遞增,也就是魔核每提升一級,打造魔動機所需秘銀數量便是需要提升四倍。據統計,製造一台可提供500馬力的一級魔動機需要大概50公斤的秘銀,二級魔動機大概需要200公斤的秘銀,三級魔動機則是需要秘銀800公斤,四級魔動機需要秘銀3.2噸,1台五級魔動機需要耗費秘銀多達12.8噸。五級魔動機,雖然可以在百分之五十的能量利用率下提供約為10000馬力的超大功率輸出,但12.8噸秘銀耗費過巨,根本不值當。」

    「另外,少爺您也知道,受限於當時代的魔法科技水平,超大功率的魔動機一直處於理論研究領域,遠達不到實用水準。英法德美等國均曾嘗試建造出了可提供萬匹功率的五級魔動機,但研產出來的魔動機性能極其不穩定,根本無法裝備軍艦。」

    「還有,在魔晶這一能源資源逐步普化之後,國際上力量系純魔晶的售價約為500美元每噸,而火系魔晶的國際售價卻是每噸不到5美元。按照能量利用率和最大可輸出功率進行折算,參考所消耗的魔晶量,魔動機的燒錢速度是蒸汽機的40倍,是魔核內燃機的70倍,是蒸汽輪機的百倍之多。事實上,因為力量系魔核的稀缺,國際上高級力量系魔核的售價依舊相當高昂,幾乎並無明顯跌價。國際市場上的三級力量系魔核的售價依舊高達2萬華幣,四級力量系魔核依舊有著十萬華幣左右的售價,五級魔核的起拍價依舊高達50萬華幣上下。」

    徐日新款款而言,分別從造價、超大功率魔動機性能、燒錢速度三個方面闡述了魔動機在軍艦動力應用上的先天性不足,仔細分析了魔動機不試用大型軍艦建造的原因。

    「照你這麼說,力量繫在小動力領域和超大動力領域的確都不太適用。」聽完徐日新的分析,**認可地點了點頭,「看來我之前關於各國建造大型軍艦將會回歸力量系的預言,並不準確。我原本還擔心我們將會失去在蒸汽領域的霸權地位,如此看來,我的擔心還真是有些多餘!」

    「少爺,其實您之前的預測也並非完全錯誤。在中馬力領域,魔動機的確擁有著蒸汽機無法比擬的性能優勢。早在魔晶被普化之前,可提供500匹的一級魔動機,以及可以提供1200匹馬力的二級魔動機,就已經開始被大量應用於魚雷艇、魔動火車等領域。而我們已經秘密進行了三年的兩個重點項目,也有在考慮以一二級魔動機作為核心動力。」

    **點了點頭:「對了,那兩個項目進展如何了?」

    「回少爺,經過長達三年時間的不斷嘗試,兩個項目均取得了可喜的突破。」

    「還需多久才能具備投以軍用?」**繼續問道。

    「兩年。」徐日新舉起一手,臉色嚴肅。

    「我會時刻關注進度。」**點了點頭,「對了,你手頭的蒸汽輪機項目進展如何?蒸汽輪機改良後的效果怎樣?」

    「回稟少爺,新一款蒸汽輪機的最大可輸出功率目前已經達到7400匹,可提升空間依舊很大,測試時候的各項性能也要優於之前。所以,我建議咱們大華在新一輪的軍艦建造中,全部採用蒸汽輪機作為動力輸出。」徐日新用試探性的眼神看了看**,然後出言建議。

    徐日新的建議讓**微微一笑,他饒有興致地看了看徐日新,問道:「你怎麼知道我會啟動一輪的造艦計劃?」

    徐日新也不解釋,直接聳了聳肩。誰到知道,你**除了已經身為大華的皇帝,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造艦狂人。

    「新一輪的造艦計劃我還在考慮,這一批軍艦的建造數量,恐怕會讓鄭延襄失望的。因為,我根本沒打算大造戰艦。」**笑了笑。各國在搞海軍軍備競賽,我難道也參合一把?真的有必要嗎?

    「少爺,巴蘭德來訪。」這個時候,張沖的聲音在房門外響起。

    「巴蘭德?他不是在三年前就離開中國了嗎?」**微微吃驚,「他是以什麼身份來的?」

    「新任駐華大使。」張沖應道。

    聽到這,**的嘴角當即露出了弧度:「看來德國佬有求於我,否則不會把我的老朋友重新調回中國。徐日新,走,陪我一起去見見這位來自德國的老朋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