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190章 欲奪海參崴,先占元山津 文 / 獨孤冷者

    位於朝鮮半島東岸的元山港,與朝鮮半島西岸的平壤幾乎處在相同的緯度線上,乃是朝鮮王國在東海岸線上的一處小型港口。元山又名元山津,背山臨水,南部為葛麻半島,半島內側為德源灣,外側的海面上有「薪島」、「大島」、「小島」、「熊島」和「麗島」等20多個離島。永興灣北部的虎島半島,形成了保護著元山灣的天然防波堤。灣內水深,潮差小,使元山成為天然良港。雖然是天然良港,而且已於1880年被入侵朝鮮的日軍強行開港,但因朝鮮東面乃是遼闊的日本海,貿易對象也僅有日本一國,海上貿易位置並不是不可替代,再加上朝鮮東部地區發展落後,故而這元山港遲遲沒能發展起來。截止到目前,元山港依舊只是一個人口不足三萬的微型港口。

    元山港原本是日本帝國強迫朝鮮開放的通商口岸,並駐有日軍。但三年前國力日強的日本帝國的社稷大廈卻是在**的猛攻下轟然崩塌,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伊籐博文更是相繼見了日照大神,大換血後的日本政府根本無力顧及遠在朝鮮東岸的元山津。1895年春,勇敢的朝鮮人民把元山的日本駐軍和日本人全部驅逐,自稱是光復了元山津。

    1898年的正月初一,元山津的朝鮮居民正在歡樂地享受著春節。而在這一天的上午,四艘懸掛著大華飛龍旗的大華軍艦卻是強行駛入了近乎毫無海防能力的元山港內,打破了元山津僅維持了不到三年的平靜。

    「我們要徵用元山港!」這是作為先頭部隊的那位華軍陸戰營營長直接拋給元山津縣令的一句話。

    「徵用?」元山津縣令當即就是面如死灰。在強大的華軍面前,他這個小小的縣長官可以說不嗎?

    眼下,幾乎全世界都知道大華帝國正在與沙俄帝國打戰。出於對俄戰爭的需要,華軍要徵用戰略位置重要的元山小港,對此,朝鮮王國和朝鮮人民只能選擇默許。在強大的大華面前,身為三姓小三的朝鮮根本沒有說不的權力。

    就這樣,在沒有提前照會朝鮮當局的前提下,用武力開路的華軍強行徵用了朝鮮的元山港,並開始往元山港大量運送陸軍部隊和戰略物資。在將大量軍隊和物資運送過來之前,華軍先運來了數千名建築工人和一批用以建造臨時軍營及完善港口設施的各型機械車,並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元山港改造項目。

    隨著時間的推進,元山津的朝鮮人民驚恐地發現,華軍不僅陸陸續續將將近四萬的陸軍兵力運送到了元山,開來了多達十幾艘的大型軍艦以及二十多艘的運輸船,更是陸續將多達數百輛的鋼鐵怪獸開進了一塊所謂的軍事禁區。

    元山津的原本只是一個人口不足三萬的濱海小鎮,而華軍的突然到來瞬間讓這個濱海小鎮熱鬧了起來。

    被運送至元山港的這近四萬華軍,自然就是張虎中將統帥的華軍第一軍。華軍第一軍從上海登船出海後,並沒有被運往山東或者遼東,而是直接被運往了日本佐世保軍港。在佐世保稍作中轉之後,華軍第一軍便是被運送到了距離海參崴僅有300多海裡的元山津。

    日本的佐世保軍港在對日作戰之後,被大華重建了起來,目前已經成為華軍在遠東海域一個重要的兩棲軍事基地,常駐著華軍的一個**作戰旅。原本**是想將佐世保作為進攻東北俄軍的一個跳板,利用大華強大的海上運輸系統快速往東北戰場運送兵力。不過,華軍將領們卻是指出佐世保距離海參崴、雙子城等俄軍據點太過遙遠,不利於戰略物資的及時輸送,並建議將戰略跳板選於朝鮮東側海岸的元山港,同時將佐世保和元山兩處港口均作為戰略物資轉送點。

    當然也有將領提出直接佔領海參崴,以海參崴作為戰略物資囤積點,隨後沿著俄國修築於中俄邊境的鐵路幹線一路向北推進。不過,哪怕是以強大如大華的海上運輸能力,也沒有辦法在不經過任何中轉的情況下,將一整個第一軍團以及第一軍團所需要的武器糧食棉衣等戰略物資一次性從上海運送到數千公里之外的海參崴。畢竟,現在正值冬天,海參崴以及海參崴以北幾乎全部都是冰天雪地。出動艦隊炮轟海參崴是一回事,但要對海參崴實施登陸作戰並佔領海參崴,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要想順利佔領並守住海參崴,華軍必須擁有一個兵力和戰略物資的中轉點。位於朝鮮半島東岸的元山港,距離海參崴約為600公里,也就是300多海裡,非常適合作為這個戰略中轉點。以元山港作為據點和中轉點,這便給華軍攻取海參崴以及與海參崴遙相呼應的雙子城製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北方的冬天,果然很涼快啊~」身處元山港華軍軍營帳篷內,身為第一軍軍長的張虎發出了一聲滿是蔑視的輕哼。

    眼下已經是正月初八,華軍在遼東和山東的對清戰爭已經停歇,華府的行政人員正在陸續開進山東和遼寧,開始正式接管山東和遼寧兩省的政權。張虎統帥的第一軍的全部兵力,目前已經係數運送到了元山港,有超過半數的戰略物資也已經運送了過來。除了第一軍,海軍中將林海也已親率太平洋第二艦隊下轄的多達12艘主力戰艦暫泊於元山港海域,隨時準備出兵海參崴。在過去的七八天時間裡,林海麾下的這些主力戰艦基本淪為了運輸船,與其他二十多艘隸屬於大華帝國運輸公司的運輸船一起,來來回回地在佐世保和元山之間運送士兵和戰略物資。

    「虎帥,最後一批雪地戰衣已經到了。」帳篷的入口被撩開,一名身穿大軍衣頭戴棉帽的華軍走了進來。

    聽到這,張虎的臉上當即露出了一絲詭異的微笑。

    「看來,進攻的時候已經到了!立即通知所有團級以上的軍官,通知林海中將和林海中將麾下的各個艦長,半個小時後在軍部召開軍事會議。」

    「是!」

    由第一軍軍長張虎主持的會議,持續時間僅有不到15分鐘,幾乎是以一種宣讀命令的方式進行。短暫的會議一過,華軍的各個將領當即各自散去。

    當天中午,隸屬第一軍的一個陸戰旅以一種近乎填塞的方式登上了林海麾下的十二艘軍艦。緊接著,這十二艘軍艦直接開拔出海,向著東北方向速航而去。

    次日傍晚,也就是初九的傍晚,十二艘華軍係數折返了回來,艦身上不見絲毫的戰鬥痕跡,但甲板和船艙內都已經空空如也。

    十二艘軍艦折返回來之後,華軍的另一個陸戰旅連同部分戰略物資很快便是被塞進了十二艘軍艦內,隨即被直接運走。初十的晚上,已經空載的十二艘華軍戰艦竟是再次折返了回來。

    就這樣來來回回地往返了四次,共計有著四個陸戰旅相繼登上了十二艘華軍軍艦,並被快速運往了東北方向。十二艘華艦都是航速超過了20節的高航速艦,四次出航幾乎每次都能夠在30個小時內折返。

    時間很快推移到了正月十三。正月十三這一天,十二艘第四次折返回來的華艦開始將大量艦裝炮彈和級聯炮彈搬上了軍艦。兩艘大青龍級戰列巡洋艦、六艘青龍級戰列巡洋艦,以及四艘大蛟龍級裝甲巡洋艦,在捎帶上一個半基數的彈藥後,再次向著東北方式駛去。

    是個人都能看得出,相比於之前四次運兵式的出海,華軍艦隊這一次出航怕是要動真格的了。

    而繼十二艘主力戰艦氣勢磅礡地開拔出海之後,隸屬大華皇家運輸公司的二十多艘運輸船,隨即也陸續開離了元山港。這二十多艘運輸船,運載著約為五千的華軍陸軍戰士、大量陸戰炮以及多達五十輛的裝甲車,以一個明顯低於華軍戰鬥艦的較小航速,遠遠地尾隨在了華海軍主力艦隊的後面。

    「將,將軍!艦,艦隊~」1898年1月15日清晨,在已經近乎成為廢墟的海參崴城,一名俄軍通訊兵很是驚慌地衝進了陸軍中將扎斯利奇的房間,用急促的語氣大聲呼喊。

    「什麼艦隊?」剛剛睡醒的扎斯利奇正在穿戴著軍裝,士兵慌亂的呼喊讓他異常不滿地皺起了眉頭。此時,他有些反感於這位帝國士兵不太令人滿意的軍事素質。

    「華軍艦隊,他們又來了!」通訊兵繼續慌亂地匯報。

    「什麼?」聽聞華軍艦隊竟然再次兵襲海參崴,曾在華軍艦炮下顫抖過的扎斯利奇當即慌了,並驚恐地瞪大了雙眼。

    「傳令,所有部隊躲起來,全部躲起來,要麼進入防空洞,要麼就地尋找掩體。通知下去,全部不許露頭現身,更不許來回走動。」驚慌過後,扎斯利奇當即大聲命令。雖然自上次華軍撤去之後,海參崴的俄軍兵力得到了一定的補充,倖存下來的傷兵也已經轉移到了北面的雙子城,但海參崴畢竟缺少海軍力量,海岸炮台也已經盡毀,根本無法防備華軍從海上發動的進攻。不想繼續用數以萬計俄軍士兵的生命來給大華海軍製造戰場神話,俄軍僅有避戰這唯一一條出路。扎斯利奇認為,只要讓己軍部隊隱身消失,不給華軍攻擊的目標,處於遠洋作戰的華軍艦隊根本奈何不了自己。

    就算華軍對海參崴城進行轟炸,也絕對不會太過持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