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215章 收復海蘭泡(上) 文 / 獨孤冷者

    1898年1月28日中午,清軍駐璦琿城副都統楊鳳翔老將軍,在統領王仲良以及十幾名清軍將領的陪同下,由黑河屯轉而進入了已經被華軍閃擊攻陷的沙俄邊城海蘭泡。

    海蘭泡原名大黑河屯,原屬中國黑龍江將軍轄區境內。1856年(清咸豐六年)沙俄武裝入侵強行在此設立哨所。1858年5月(清咸豐八年四月),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1860年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分別把黑龍江以北包括海蘭泡在內、烏蘇里江以東包括海參崴、雙子城在內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入俄國版圖,在這裡建立起了俄國的濱海省和阿穆爾省。通過《中俄璦琿條約》強佔了黑龍江以北闊達60多萬平方公里中國國土之後,沙俄將與中國黑河屯隔江相望的海蘭泡更名為「布拉戈維申斯克」(俄語「報喜城」之意),並定為阿穆爾省的首府,而且不斷往該地區移民。到19世紀末,海蘭泡城擁有四萬多居民,其中有1.5萬人為從事商業、手工業、蔬菜生產或者是出賣勞動力當苦工的中國人。

    已經被更名為布拉戈維申斯克的海蘭泡,這座原本屬於中國的城市,這座已經成為了沙俄阿穆爾首府的邊境城市,在野心勃勃的沙俄帝國的經營下,儼然已經成為沙俄進一步侵吞中國領土的一個軍事據點。

    不過,這一切,都將因為一支強大軍隊的到來而改變。

    如今海蘭泡的大街上,屍橫遍地,血跡斑斑,隨處可見被擊斃的俄軍屍體。殘垣斷壁,滿目瘡痍,整個城市到處都是激烈戰鬥留下的痕跡。關於上午發生的那場戰鬥,楊鳳翔老將軍並未親身參與,也未曾近距離目睹,但哪怕只是從這些戰鬥痕跡,他依舊可以想像得出當時的戰鬥是何等的激烈。

    海蘭泡的俄**事哨所已經全部被摧毀,這些俄軍哨所遭遇了華軍的陸戰炮和一種可以進行拋射的短統炮;海蘭泡的城門已經變成了碎片,城牆也出現多處倒塌,所謂的防禦工事在持有大量陸戰炮、拋射型短統炮的華軍面前,弱如薄紙;城破之後,華軍的戰車蜂擁進了城,開始在城內橫衝直撞,將血色的輪印鋪滿了大街小巷,將無情的魔能子彈散向了四處潰逃的俄軍……

    周圍所見的種種跡象,讓楊鳳翔甚至產生了一種錯覺,他開始懷疑這座城市並不是經歷了一場戰爭,而是經歷了一次屠殺。

    「楊大人,末將剛剛去打聽了一下。在上午的戰鬥中,被華軍擊斃的俄軍,起碼在四千之數。」統領王仲良用略帶畏懼的眼神瞄了瞄正在城內迅速奔跑的一隊隊華軍,隨即壓低著聲音對楊鳳翔說道。

    「這不可能!」楊鳳翔老將軍當即瞪大了雙眼。一場戰鬥殲滅敵軍四千,這絕對是一場大勝,一場可以載入戰爭史冊的大勝。據他所知,華軍投入到這場戰鬥的兵力只有兩個旅,撐死也就萬餘將士。而海蘭泡作為俄國阿穆爾省的首府,駐紮著一支數量超過了八千的精銳陸軍。以一萬兵力強攻八千餘正規軍駐守的一座城池,能攻破該城已經是個奇跡,怎麼可能會有如此之多的斬獲?

    「大人,這個殲敵數字怕是絲毫沒有被誇大。」王仲良面色嚴肅,他抬頭示意了一眼正在從主街道快速穿過的一隊華軍,「您注意到華軍的裝備了嗎?每一個華軍都標配著一支射速比zuolun槍還要快的新式步槍。據說華軍的新式步槍射速極快,而且每開一槍之後根本無需拉動槍栓,俄軍士兵才開出一槍,華軍戰士便是已經連續了開出了四五槍。另外,每一名華軍戰士都隨身攜帶著三至五枚可製造出大範圍四級傷害的魔法手雷,一顆手雷朝著幾十米外掩體後面的俄軍扔過去,俄軍當場就要死傷一大片。還有,您注意到華軍戰士頭頂戴的白色鋼盔了嗎?那玩意據說連子彈都打不穿。我納悶他們為什麼在冰天雪地裡也頂著那種鋼鐵頭盔,於是就壯著膽子找一名華軍戰士借來瞅了瞅。好傢伙,鋼盔的內側竟然是柔軟的皮革和毛茸茸的絨毛,戴上去溫暖舒服得很。另外,您注意到華軍中機槍、機關炮和那種短統炮的配置數量嗎?末將稍稍注意了一下,剛剛從我們身邊共計經過了六隊華軍,而每一隊華軍中都持有著四至五挺機槍,以及多達三至六門不等的機關炮。按照這個比例,幾乎是每二三十人就會配備一挺機槍和一門機關炮。我可以很負責地說,華軍,大量裝備著當時代最為先進的武器。」

    「其實,最讓人震驚的,是那些大傢伙。」王仲良對著大街一角揚了揚頭。那處街角,正停放著一輛正在被幾名華軍戰士修理的華軍戰車,戰車正面的彈痕不下百處,微微變型的戰車前沿已是血跡斑斑,支持大地的多個車輪已經基本被沾染成了血黑色。

    緊接著,王仲良揚頭示意著不遠處正在被幾名華軍戰士看押著的數十名俄軍俘虜,繼續說道:「楊大人,您仔細看看那些俄軍俘虜的眼神,他們對華軍的這種戰車的畏懼就好像刻入了骨子裡,只要視線內一出現這樣的戰車,他們當即就會渾身哆嗦地趴在地上。」

    楊鳳翔老將軍稍稍留意了俄軍俘虜的表情,隨即認可地點了點頭:「當初華軍第四軍經過我們璦琿城的時候,我便是被華軍持有的這種貌如怪獸的鋼鐵戰車嚇了一跳。華軍第四軍中將,蔣晴晴將軍就曾跟我介紹過這種戰車,說是這種叫做z1型裝甲車的華軍戰車,堪稱是陸地巡洋艦,乃是戰場神器。蔣晴晴將軍還跟我提到過一種叫做坦克的軍用戰車,據說那種叫做坦克的戰車,有著陸地鐵甲艦之稱,直接被蔣晴晴將軍尊稱為陸戰之王。華軍的這種鋼鐵戰車雖然數量不多,總共加起來也才四十多輛,但能夠以堪比戰馬的速度連續在平地馳行的華軍z1型裝甲車,著實是戰場上的大殺器。」

    「與華軍開戰,俄軍算是倒了大霉了。」王仲良長長地舒了口氣,似乎是在為身為清軍的自己沒有成為華軍的對手而慶幸。如果華軍將這些戰場殺器用以對付清軍,那後果可就太可怕了。

    楊鳳翔點頭認可:「是啊,海蘭泡乃是沙俄阿穆爾省的首府,原本駐有俄軍八千餘,原本也算是兵力雄厚。可卻是在短短一個上午,八千餘俄軍,直接在兩個華軍陸戰旅的強攻之下潰不成軍。八千俄軍,被當場擊斃無數,被當場俘虜無數,成功得以潰逃出城的,怕是沒有多少。華軍的行軍速度著實也有夠驚人的,一個月前他們還遠在一千公里外的遼東,隨後一路向北急行軍,以平均每日近五十公里的速度迅速北進。不得不承認,身為南軍的華軍,這士兵的素質怕是要勝過我們清軍十倍不止。在我看來,華軍能夠打敗俄軍,裝備精良倒是其次,戰士驍勇以及單兵素質優等才是關鍵所在。」

    「楊老將軍,我覺得,待會見到華軍長官,像我們清軍這樣的話,就不應該再說了。」統領王仲良稍稍提醒道。

    聽到這,清軍副都統楊鳳翔稍稍皺起了眉頭,臉上閃過了一絲不快,以及幾絲對自己這位部下的不滿。不過隨即,楊鳳翔對王仲良的不滿,直接消弭在了一聲長歎之中。

    滿清朝廷無能,對正在迅速崛起的大華帝國毫無辦法,甚至直接將偌大的東北三省拱手讓給大華帝國。而且,大華帝國與大清朝廷簽訂的停戰協議中,明文規定東北境內的所有清軍、所有百姓,都可自行決定去留。也就是說,不論是清軍將士、官府臣吏,還是東北百姓,只要選擇留在東北,都將默認視為接受大華帝國的統治,成為**治下的大華國民。

    華軍第四軍主力一路向北,大華帝國的行政人員則是緊隨其後,不斷接城納鎮,以秋風之姿將一大片的東北土地逐步控制在了手中,有的地方甚至已經開始施行大華政令。大華帝國向來優待百姓,農業賦稅全免,商業稅率極低,工人待遇極佳,而且有著一大堆重農重商重工的政府詔令,故而現居東北的百姓平民,巴不得成為大華子民,故而華軍每到一城,百姓基本上都會大開城門並夾道歡迎。至於清軍和朝廷各個大小官員,他們只要不瞎,都可以看出朝廷與**治下的大華究竟孰強孰弱。**治下的大華帝國吞併愛新覺羅王朝,貌似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只要是個明白人,都能夠看出清廷的存亡,已經全系大華華武皇帝**的一句話。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識時務者為俊傑,在東北三省境內,不論是清軍將領還是朝廷官員,主動投歸大華帝國的大有人在。甚至,一些不願意離開故土的滿人,也在心存幻想的同時,選擇了「暫時性」地歸順大華。

    不論你降與不降,整個東北,都將會在未來數個月內,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成為大華帝國的疆域。

    更要命的是,越是對朝廷忠心不二的忠臣勇士,就越不能對華軍有任何過激的舉動。畢竟,不論是清吏還是清軍,都不能違背在年初簽訂的停戰協議,他們不能給華軍以任何開戰的口實。誰也說不準,南京城內的那位華武皇帝,在持有借口之後,會不會直接對朝廷發難。

    懷著複雜的心情,這位官至二品的清軍副都統,帶領著身後十幾名清軍將領,繼續沿著主街向海蘭泡城中心一帶走去。很快,兩名華軍戰士迎了過來。在表明身份之後,這一隊清軍將領在兩名華軍戰士的帶領下,被帶往已經被充當了戰時指揮中心的省長府。

    「楊大人,不知道您注意到沒有,這一路走來,我們看到的都是俄軍的屍體,卻是極少看到有被打死的華軍。」在去往海蘭泡城央的省長府的路上,統領王仲文突然冒出了這麼一句話。

    楊鳳翔也稍稍吃驚,隨即開口問向了前方的兩名華軍戰士,想知道華軍的傷亡情況。不過,這兩名華軍戰士卻是直接回應了一句話——您待會直接問軍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