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218章 暴怒的沙皇(下) 文 / 獨孤冷者

    出乎沙俄大臣們預料的是,待帝國十萬軍隊在遠東戰場消亡殆盡,海參崴、雙子城、伯力、海蘭泡等沙俄遠東城市相繼被華軍強佔的消息在國內傳開,同樣被激怒的大部分沙俄國民竟然選擇了贊同帝**隊出征遠東,國內對中國展開猛烈的軍事報復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主張對大華實施軍事報復的尼古拉二世,這位加冕還不到兩年的年輕皇帝,竟然因為主戰,出奇地得到了大批擁護者,聲望更是一時無二。

    「一定要好好教訓那些膽大妄為的中國人!」

    「他們把軍隊開到了帝國境內,屠殺著我們在遠東的尊貴的帝國公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大錯。必須對膽大妄為的中國人展開報復,十倍百倍地報復!」

    「弱小的中國人竟敢挑戰強大的沙俄帝國,簡直就是找死。把帝國的軍隊全部開到中國去,殺光那些冒犯了帝國威嚴的遠東華人,生擒中國的皇帝,吞併掉整個中國!」

    「讓帝國的軍隊,為強大的沙俄帝國開疆拓土!」

    真理,畢竟只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中國自1840年**戰爭被大英帝國轟開國門之後,其弱國的帽子就被緊緊地扣在了頭上,幾乎任何一個能把艦隊開到遠東的西方國家都能夠暢快地欺負中國一把。各西方國家,不斷從中國割走土地、索走巨額賠款,迫使中國簽下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久而久之,中國民貧國弱、落後且自大、古老而腐朽,中國人體弱多病、愚昧無知、不思進取,便成為了西方人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普遍印象。

    大清朝治下的中國的確很弱,也的確可以被列強們肆意欺負任意揉捏。但是,在西方的很多國家裡,除了少數執掌權利的國家高層外,各國的國民都極少能夠區分開大華和大清。因為大華和大清都是中國人政權,所以在西方世界,世人便是直接將大華和大清混為一談。西方國家的絕大多數國民認為,成立於中國南方的大華帝國只是一個普通的華人政權,一個類似曾在中國大地上出現過的太平天國的華人政權。

    自大的俄國人把**治下的大華帝國錯當成了那個可以被肆意揉捏的大清,認為身為擁有最遼闊國土的西方強國的沙俄,是不可能被身上加持著無數不平等條約的弱小中國打敗的。遠東戰場的失利,俄國平民們片面性地將其視為「帝**隊的一時疏忽」,他們堅信最後的勝利終將會屬於強大的沙俄帝國。

    幾乎所有的俄國人都堅信:俄國被中國打敗,這種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頭疼啊,果然沒有辦法從沙俄身上訛些錢出來貼補家用!」身處南京皇宮的**得知沙俄國內已經在做戰爭動員,口出惋惜之言的同時,嘴角卻是露出著詭異的弧度。

    **並不懼戰,他甚至很期待戰爭的繼續。打吧打吧,繼續打吧!沙俄在整個西伯利亞只剩下赤塔、尼布楚一代三萬左右的兵力,沙俄口中的50萬大軍只能從國內徵調,其中絕大部分士兵都將會來自歐洲。從戰爭動員到軍隊開拔,再讓50萬大軍長途跋涉數千公里開赴遠東,這其中沒有三五個月根本不可能。甚至,因後勤補給的需要,真正將軍隊送到遠東,耗費的時間可能會長達一年半載。要知道,貫穿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目前還處在修建的前期階段,預計到1904年才能通車。當然,也有部分地段已經通車,最先動工修建的海參崴到伯力城這一段。不過可惜的是,這段鐵路已經淪為了華軍的運輸線。沒有鐵路運輸線,沙皇口中的50萬大軍能不能順利開到遠東,那還得另說。

    至於沙皇口中的東征艦隊,**只能對此表示呵呵了。現在的大華,的確是缺少萬噸級戰列艦,現如今那已經棲身世界第三的海軍總噸位也只是用大量巡洋艦或者戰列巡洋艦堆積起來的。大華的現役軍艦中,哪怕是9500噸級的大青龍級戰列巡洋艦,其防護能力也依舊無法與真正的鐵甲戰列艦相提並論。其實,出於對速度的追求,哪怕是作為大華海軍第一艘真正戰列艦的金龍級戰列艦,其防護能力也依舊是要稍稍弱於同期的他國一等戰列艦。金龍級戰列艦乃是參考後世無畏號建造的,採用的乃是全防護設計,炮塔、機艙、彈藥庫、司令塔等的裝甲厚度達到260毫米,艦體舯部裝甲帶最厚處也是260mm,平均裝甲厚度約為240mm。而俄國在1896年建成了一艘叫做偉大的西索伊號的10400噸級戰列艦,雖然只有15.7節的最高航速,但其舷側水線裝甲卻是厚達406mm。

    但即便是如此,大華海軍艦隊卻是有著其他國家任何一支艦隊都無法比擬的航速優勢和主炮優勢,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憑藉著速度和主炮火力,大華的太平洋艦隊打敗長途奔襲三萬多公里東征而來的俄國艦隊,幾乎沒有什麼難度。再說了,在經過三萬多公里的遠行之後,沙俄的軍艦會不會散架還得另說。如果尼古拉二世真的將沙俄帝國的波羅的海艦隊派遣到中國海,沙俄東征艦隊的下場會跟後世日俄戰爭中那支瘋狗艦隊一模一樣。

    在**的預計中,如果發了瘋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不顧一切,將沙俄海軍的全部主力戰艦都編入東征艦隊序列,應該是可以湊出一支還算像樣的艦隊的。

    自1861年進行農奴制改革之後,工業逐漸發力的沙俄的確有些底子,海軍實力一直穩固在全球第三的水平,海軍總噸位排名直到近兩年才被高速崛起的**趕超。自旅順戰役之前,沙俄海軍總噸位為33萬噸。在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並損失了四萬多的海軍噸位之後,沙俄海軍的總噸位下降到了28萬多噸,依舊略高於排名世界第五的美國海軍。在沙俄高達28萬多噸的海軍總噸位之中,有著四艘排水量10250噸航速16節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級戰列艦,有著排水量9500噸航速15.3節的亞歷山大二世號,有著排水量8709噸航速15.7節的十二使徒號,有排水量10206噸航速15.5節的納瓦裡諾號,有著航速15.7節排水量10400噸的偉大的西索伊號,這就是足足八艘萬噸級上下的戰列艦。另外,排水量8880噸航速15.6節羅斯季斯拉夫號和12680噸航速17節的三聖人號即將建成,交付之後應該也將會在出征之列。再加上三艘五千噸級的烏沙科夫級戰艦,沙俄東征艦隊預計將會擁有多達13艘主力戰艦,主力艦總噸位將高達11萬噸。再加上輔助戰艦,沙俄東征艦隊總噸位將會更加驚人。如果法國這一俄國盟友頂著開罪**的壓力而對沙俄帝國提供戰艦援助的話,這支沙俄遠征艦隊的隊伍將會更加龐大。

    不得不承認,倘若東征艦隊可以成行,這的確會是一支極其強大的艦隊。

    但通過對比分析,**卻是認為沙俄的東征艦隊應該不會成行。畢竟,後世日俄戰爭期間,沙俄帝國的對手乃是日本。那個時候的日本帝國,海軍總噸位只有十幾萬噸,還不到沙俄海軍的三分之一。那個時候,沙俄海軍以全球第三之姿對戰全球第七的日本海軍,自然是信心十足。而現如今,沙俄帝國的對手卻是**治下的大華帝國。而現如今的大華帝國,在**這個超級**的驅使下,已經擁有總噸位排名世界第三的強大海軍。雖然缺少萬噸級戰列艦,但大華海軍有著世界第三的海軍總噸位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另外,前世的日俄戰爭中,沙俄帝國之所以會不遠三萬多公里將艦隊從歐洲派往遠東,與沙俄遠東艦隊實力尚在也有著很大的關係。當時,龜縮在旅順港內的沙俄太平洋艦隊雖然受挫,但艦隊主力尚在,而且還佔據著旅順和海參崴兩座軍港。可在妖清時代的如今,沙俄帝國在遠東已無軍港,調派那麼多軍艦萬里迢迢跑到中國來填海嗎?

    而且,太平洋艦隊的全軍覆沒,應該已經讓沙俄帝國見識到了大華海軍的強大。沙俄軍方應該很清楚,就算是沙俄帝國真的將東征艦隊順利地開到了中國海,然後東征艦隊憑著戰列艦的優勢與噸位嚇死人的大華海軍死磕,至多也只能是個兩敗俱傷的下場。在中國海上與中國海軍兩敗俱傷,對三萬多公里遠征而來的沙俄艦隊而來那就等同於滅頂之災。最終,待沙俄海軍的戰列艦消耗殆盡,這支沙俄艦隊還是得全軍覆沒!

    種種理由,都在預示著沙俄遠東艦隊不太可能成行。

    當然,如果沙皇尼古拉二世頭腦發熱,真的不顧一切把波羅的海艦隊派遣到了中國海,**自然也只有很是羞澀很是靦腆地讓這支沙俄艦隊有來無回。

    隨著伯力戰役的結束,華軍在東北主戰場的現階段的戰爭也就基本結束了。雖然位於黑龍江西面的赤塔、尼布楚一帶依舊有著三萬沙俄軍隊的佈防,但在建立起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和運輸交通線之前,向來謹慎小心的華軍並不會貿然地西向進攻。另外,沙俄的阿穆爾省和濱海省,這兩個沙俄遠東大省目前已經落入華軍手中,這些地區尚殘留著一支支小股沙俄武裝,華軍需要些時間來肅清這些殘敵。

    華俄戰爭,進入了第二階段。在戰爭的第二階段中,大華帝國有兩件事情最為迫切:一是盡快建立起東北地區的陸地交通線,用以確保前線的後勤供給;二則是盡快實現對東北三省的實際掌控,使得整個東北地區成為穩固的戰略後方。

    當然,在做這兩件事之前,大華帝國還有另外一件尤為迫切的事情要做——處決沙俄戰犯阿列克謝耶夫和斯達裡克。

    出於某些政治意義上的考慮,身為大華帝國皇帝的**屆時將會親臨旅順港,親自「監斬」這兩位罪惡滔天的俄國戰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