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絕代武神

正文 235 五女事一夫之【3】武神分身 文 / 司馬鴻飛

    聶歡笑道:「慢走啊大哥!替我多喝幾杯!」,空中已經沒了聲音,「還挺急的!我還是干我的事兒吧!」

    五個聶歡分別爬上五個老婆的身上,低下頭去,一頓狂吻!五個老婆分別發出不一樣的尖叫來!有點意思!聶歡的五個分身一頓忙碌,有摸傲然高峰的,有親吻的,還有含住蓓蕾不住允吸的,什麼情況都有!

    漸漸地五個分身都達成了一致的姿勢動作,高舉美人雙腿,含住那兩片鮮嫩的花瓣,用舌頭探進桃花凹,一頓允吸,品嚐著桃花凹裡流出的瓊漿玉液,五個老婆都不由自主的叫起來!房間裡亂套了!

    「開始攻擊!」五個分身手持利器,慢慢的滑進桃花凹,然後一通到底,直達花心!呻今聲不斷,各展所能,極盡**!啪啪聲撼天動地!金剛蛋遇上桃花凹,就是一陣親密的接吻!

    這一夜,不知道做了多少回!把五個老婆都弄得服服帖帖的了!她們還以為就一個聶歡幹活呢!一直到天亮了,才共赴**台,達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五女事一夫,美哉壯哉!聶歡也收回了法力,和五個老婆摟在一起,盡情的沉沉睡去……

    一直到上午十一點,才慢慢醒來,太陽都照屁股了!聶歡懷中抱著林天月,醒來時那神器居然還停留在林天月的桃花凹中,他不由得又是一陣心猿意馬,抱著林天月就是一頓衝刺,把林天月弄醒了,騎在他身上便縱橫馳騁起來!不住的揉聶著自己的巨*!

    林天月的琅叫聲把大家都弄醒了!紛紛要求一致對待,聶歡沒辦法:「嗨!這就是老婆多的難處!好吧!把眼睛都閉起來!」大家都閉上了雙眼,聶歡再一次分身,和五個老婆又殺了個回馬槍!這才算完!

    「拜拜老公!晚上見!」幾個老婆紛紛上班,最後就剩下艾麗絲了!聶歡忍不住有和艾麗絲**一番,把愛麗絲弄得死去活來才罷手!

    「老公!我們今天去那裡?帶我見見你們的董事長嗎?」

    「誒!你好不容易來一趟!先玩玩再說嘛!你還沒來過北京吧!老公今天當你的嚮導,和你去玩以往北京的好地方!讓你長長見識!要知道這裡可是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有很多美麗的景觀呢!我帶你先遊遍北京城再說吧!」

    「哇!那敢情好啊!走吧老公,我都迫不及待了!」艾麗絲笑道!。

    「走!」兩人說走就走,首先第一站就是**廣場,聶歡指著**上毛*席的掛像道:「看見了嗎?那就是偉大領袖毛*席!」

    「歐!我聽說過他老人家的故事,中國最了不起的風雲人物!頂呱呱!」艾麗絲豎起大拇指到。

    「走吧!我們去故宮!」兩人向故宮走去!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迄今已歷經560多年的滄桑歲月。這裡曾居住過24個皇帝,既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召見群臣、行使權力的場所,也是皇帝和后妃、皇子們居住、遊玩的地方。3公里長、10米高的宮牆,儼然是一座森嚴壁壘的城堡,留下了一個個不解之謎。

    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宮又稱為紫禁城。把皇宮稱為紫禁城,有何解釋呢?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稱紫微宮、紫宮。它在北斗星的東北方。「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古人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辦理朝政與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宮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最高級別的「禁區」,便有紫禁城的「禁」字來強調皇宮的無比尊嚴。太微垣南有三顆星被人視為三座門,即端門、左掖門、右掖門;與此相應,紫禁城前面設立端門、午門,東西兩側設立左、右掖門。午門和太和門之間,有金水河蜿蜒穿過,象徵著天宮中的銀河。皇帝及皇后居住的乾清宮與坤寧宮,「乾」、「坤」二字就意味著天地的意思。其東西兩側的日精門與月華門,則象徵著日月爭輝。東西六宮及其他諸宮殿也都分別象徵著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個星座。

    故宮房間知多少。故宮的房間數不清。有人說,故宮有9999間房;有人說,故宮的房間應該有9999間半,那麼,又為何有9999間半呢?半間在哪兒?原來,半間是指文淵閣樓下西頭的那一小間。實際上故宮所謂的半間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淵閣西頭這間,面積頗小,僅有一作上下用的樓梯,但仍是一整間。文淵閣是藏我國第一部《四庫全書》的處所,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淵閣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數為間的慣例,採用了不講對稱的偶數——6間。但又為了佈局上的美觀,西頭一間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間房。故宮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據實地測量有8600餘間。

    冷宮何處,來故宮參觀的人,總要找找「冷宮」在哪裡,看皇帝是不是真地過著「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先談「三宮六院」。故宮中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稱為「三宮」。六院分別指東路六宮:齋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及永和宮。皇帝的妻妾眾多,說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據《禮記》記載,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後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說明,早在我國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嬪、世婦、御妻等名號,數量也相當驚人。封建帝王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隨心所欲地挑選妃子。「宮中多怨女」,在封建社會裡,多少青年女子被關進宮內,終生不得自由!至於選到宮中的女子,一旦失寵,便在宮中禁室裡等死,更為悲慘。故宮的「冷宮」在哪裡?並無定所,但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即是乾清宮、長春宮;一說「冷宮」無固定地址,關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稱「冷宮」。查遍所見明、清史料,紫禁城無「冷宮」匾額,冷宮並不是某一處宮室的正式命名。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明、清時代被作為「冷宮」的地方有好幾處。明末天啟皇帝時,成妃李氏得罪了權勢赫赫的太監魏忠賢,被由長春宮趕到御園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後被幽居乾西的,還有定妃、嬪、恪嬪三人。這個「冷宮」在紫禁城內之西。光緒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據說關在景祺閣北邊北三所(現坍毀),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邊的山門裡。如果這一出自太監之口的傳聞屬實,則此地也算得一處「冷宮」。

    門字之謎,故宮各門匾中「門」字末筆直下至底沒有向上的勾腳,都寫成。為什麼故意寫成這樣呢?「門」字寫成「」,宋代就有了。據說宋偏都臨安後,玉牒殿失火,殿門燒光。宰臣奏說,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末筆都有勾腳,帶火筆,因此招火,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方能免災。從此以後,凡宮殿的匾額,書寫時「門」字末筆都直下,不勾腳。有一個為寫「門」字而喪生的故事,更能說明宮殿匾額「門」字無勾的原因:朱元璋在南京命中書詹希原寫太學集賢門匾,所寫「門」字,末筆微微勾起,多疑的朱元璋便大發雷霆說:我要招賢,你詹希原這廝要閉門,塞我賢路!遂下令斬之。真是伴君如伴虎!

    故宮這樣宏偉的建築,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誰負責設計?又是誰主持施工的?這的確是個歷史謎團,難倒不少老北京人。因為故宮的建築上沒有如現代建築那樣明確地刻上此建築物建於何年,由何人設計等字樣。目前大多數人都認為故宮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匠師,姓蒯名祥,人稱蒯魯班的人設計的。但是,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級工程師、年近古稀的於倬雲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曾經參加建造南京宮殿的蒯祥是故宮的設計者這個說法不確切,其實,蒯祥只是故宮的施工主持人,故宮真正的設計人應該是名不見經傳的蔡信。永樂15年紫禁城宮殿開始進入大規模施工**時,蒯祥才隨朱棣從南京來到北京,開始主持宮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宮和北京城的規劃、設計和建造了。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翻開故宮的興衰史,就能查閱到紫禁城裡少古樹原來跟清代的一次農民起義有關。18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莊(今大興縣宋家莊)人林清率領義軍衝向東、西華門。東路義軍受阻失利,西路義軍攻入西華門,殺到隆宗門,門已關閉,義軍見宮牆兩邊樹木參天,便爬上大樹,奮勇翻牆,並砍折樹枝,準備火攻隆宗門……三大殿院內不植樹,有人說是怕隱蔽於樹叢中的敵人威脅皇帝的安全。這種說明乍聽似乎有理,實不盡然——故宮養心殿、御花園中古松蒼柏高大茂密,怎麼解釋?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內不種樹,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並稱外朝三大殿,是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從位置上說居整個外宮建築的中心,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心。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建築上採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從皇城正門**起,經端門、午門、太和門,這之間的一系列庭院內都無樹木(現在端門前後的樹是辛亥革命以後種植的)。當時人們去朝見天子,進入**,經過漫長御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建築空間中行進,會感到一種無形的,不斷增長的精神壓力,最後進入太和門,看到寬闊的廣場與高聳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達到頂點。而這正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對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這些庭院內都種上樹,綠蔭宜人,小鳥鳴叫,那將會破壞朝廷的威嚴氛圍。

    的確,寬闊的廣場、藍藍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襯得更加威嚴壯觀,讓人肅然起敬。三大殿院內不種樹是否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在遊覽中,我們不妨再探索、再思考,徹底解開這一名勝之謎。

    北京故宮——角樓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1420年(永樂十八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佔地72萬平方米(長960米,寬750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用3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主要建築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殿試的一至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

    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后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等。當時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牆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於明清宮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備的最高統治中心,不尋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圍繞皇權的傳承與安危展開的。如明代正統皇帝復辟的奪門之變、嘉靖皇帝被宮女謀刺的壬寅宮變、萬曆四十三年梃擊太子宮的「梃擊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紅丸案」、泰昌帝病死後圍繞著新皇帝登極的「移宮」風波。清朝初年諸王大臣為確立皇權的三官廟之爭、清末慈禧太后謀取權力的辛酉政變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於1925年10月10日宣佈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對外開放。1925年以後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隨著清王朝的沒落,特別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宮建築日漸破敗,有多處宮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1年,國*院宣佈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五六十年代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1988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闢為「故宮博物院」。

    傳說,當初劉伯溫修建北京城皇宮的時候,皇上和他的兒子燕王打算把宮殿修蓋得間量多點兒、大點兒,總覺得皇上住的地方應當特別華貴,不然就顯不出天子的尊嚴。這天,皇上正要傳旨宣劉伯溫,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劉伯溫來了。劉伯溫一見皇上就說:「啟奏萬歲,臣昨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對臣說:『你朝皇帝要修蓋皇宮,你告訴他!天宮寶殿是一千間,凡間宮殿萬不可超過天宮。你還要告訴他,要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去保護凡間皇城,才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你要牢牢記住』。玉皇大帝說完這些話,就撲過來一陣白茫茫的香霧,一下就把臣嚇醒啦!」皇上聽了覺著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劉伯溫去監造不到一千間,可還得跟天宮差不多間量的皇宮,並去請金剛、地煞來保護皇官。劉伯溫領旨就辦去了,這事兒一下子就在北京城傳開了,老百姓都等著要看劉伯溫怎樣修蓋皇宮,怎樣去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這些神仙來保護皇宮過了些日子,劉伯溫就把事兒全都辦好了。皇上一看那宮殿蓋得甭提有多華貴了,間量還真是不到一千間也差不多,再看宮院裡金光閃閃,好像有神仙鎮守。皇上愈看愈高興,當時傳旨,給劉怕溫加封晉爵,還賞賜了很多珠寶。外邦聽說劉伯溫請了天神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保護皇城,也就不敢興兵作亂了。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故宮裡的宮殿是九百九十九間半;天神三十六金剛就是宮殿門口擺著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宮裡的七十二條地溝。

    故宮角樓的傳說,故宮的四個城角,每一個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建造的可好看了。這四座角摟是怎麼蓋的呢?北京有這麼個傳說——

    明朝的燕王朱隸在南京做了永樂皇帝以後,因為北京是他做王爺時候的老地方,就想遷都北京,於是就派了親信大臣到北京蓋皇官。朱隸告訴這個大臣:要在皇宮外牆——紫禁城的四個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的角樓,每座角樓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並且說:「你就做這個管工大臣吧,如果修蓋的不好是要殺頭的!」管工大臣領了皇帝的諭旨後,心裡非常發愁,不知如何蓋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後,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廠的工頭、木匠們都叫來,跟他們說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個月,叫他們一定要按期蓋成這四座怪樣子的角樓,並且說:「如果蓋不成,皇帝自然要殺我的頭,可是在沒殺我的頭之前,我就先把你們的頭砍了,所以當心你們的腦袋。」工頭和木匠們對這樣的工程都沒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塊琢磨法子。

    三個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轉眼就是一個月了,工頭和木匠們還沒想出一點頭緒、一點辦法來,他們做了許多樣型,都不合適。這時候,正趕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氣,熱得人都喘不上氣來,加上心裡煩悶,工頭和木匠們真是坐也不合適,躺也不合適。有這麼一位木匠師傅,實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閒遛去了。

    走著走著,聽見老遠傳來一片蟈蟈的吵叫聲,接著、又聽見一聲吆喝:「買蟈蟈,聽叫去,睡不著,解悶兒去!」走近一看,是一個老頭兒挑著許多大大小小秫秸編的蟈蟈籠子,在沿街叫賣。其中有一個細秫秸棍插的蟈蟈籠子,精巧得跟畫裡的一座樓閣一樣,裡頭裝著幾隻蟈蟈,木匠師傅想:反正是煩心的事,該死的活不了,買個好看的籠子,看著也有趣兒,於是就買下了。

    這個木匠提著蟈蟈籠子,回到了工地。大夥兒一看就吵嚷起來了:「人們都心裡怪煩的,你怎麼買一籠子蟈蟈來,成心吵人是怎麼著?」木匠笑著說:「大家睡不著解個悶兒吧,你們瞧……」他原想說你們瞧這個籠子多麼好看呀!可是他還沒說出嘴來,就覺得這籠子有點特別。他急忙擺著手說:「你們先別吵吵嚷嚷的,讓我數數再說。「他把蟈蟈籠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細細地數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這一數,也吸引得留了神,靜靜地直著眼睛看著,一點聲音也沒有。

    木匠數完了蟈蟈籠子,蹦起來一拍大腿說:「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麼?」大夥一聽都高興了,這個接過籠子數數,那個也接過籠子數數,都說:「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樓閣啊,」

    大夥兒受這個籠子的啟發,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樓的樣子,燙出紙漿做出樣型,最後修成了到現在還存在的角摟。

    遊玩了故宮,他們又來到了北京天壇。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位於正陽門外東側。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四周環築壇牆兩道,把全壇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總面積273公頃,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

    內壇以牆分為南北兩部。北為「祈谷壇」,用於春季祈禱豐年,中心建築是祈年殿。南為「圜丘壇」,專門用於「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築是一巨大的圓形石台,名「圜丘「。兩壇之間以一長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橋相連,共同形成一條南北長1200米的天壇建築軸線,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

    西天門內南側建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西部外壇設有「神樂署」,掌管祭祀樂舞的教習和演奏。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青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跡。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又經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築宏偉壯麗,環境莊嚴肅穆。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天壇的文物古跡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和維修。歷盡滄桑的天壇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宏偉的建築風格,成為東方古老文明的寫照。天壇公園位於北京**的東南。始建於明*祖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壇,此處就專為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並改名為「天壇」。

    天壇的建築設計十分考究,「圜丘」、「祈谷」兩壇同建在一個園子內。圜丘壇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谷壇在北部,是祈求豐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觀念,認為天地的結構是「天圓地方」,因此天壇圍牆平面南部為方形,象徵地象,北部為圓形,象徵天象,此牆俗稱天地牆。天壇的主體建築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圜丘」、「祈谷」兩壇也在這條中軸線上,各個單體建築之間用牆相隔,並由一座長360米,寬30米的石橋相連。

    天壇的主體建築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這裡舉行祭天儀式,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祈年殿呈圓形,直徑32米,高38米,是三重簷亭式圓殿,寶頂鎏金,碧藍琉璃瓦蓋頂;殿內九龍藻井極其精緻,富麗堂皇,光彩奪目。大殿結構十分獨特,不用大梁和長檁,簷頂以柱和枋桷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高19。2米,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圍兩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別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時辰。大殿建於高6米的三層漢白玉石台上,使大殿產生出高聳雲端的巍峨氣勢。

    齋宮在西天門內,是皇帝祭天前沐浴齋戒的地方。齋宮外圍有兩重「御溝」,四周以迴廊163間環繞。正殿月台上有齋戒銅人亭和時辰牌位亭。銅人手持齋戒牌,傳說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鑄造的。東北角的鐘樓內高懸著明*祖永樂帝在位時製造的一口太和鐘,皇帝祭天時,從齋宮起駕,開始鳴鐘,到皇帝登上圜丘壇,鐘聲即止。祭祀典禮結束時鐘聲再起,宏亮的鐘聲為祭祖典禮大壯聲威。

    壇內主要建築還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廓、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跡。

    天壇共佔地270萬平方米,規模宏偉,富麗堂皇,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它以嚴謹的規劃佈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不僅在中國建築史上佔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天壇集明、清建築技藝之大成,是中國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1961年,國*院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頤和園銅牛的傳說:傳說一:七孔橋頭說銅牛,頤和園昆明湖東堤岸邊,十七孔橋橋頭不遠處,有一隻神態生動、栩栩如生的鍍金銅牛,它昂首安臥於岸邊。令遊人流連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無比,勤勞樸實,溫順善良,平和自如,使遊人陶醉;另一層意思,是鍍金銅牛的故事,多少年來,吸引了千千萬萬遊人。傳說二:禹治水鑄鐵牛,「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海內外炎黃子孫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傳說中的夏後氏部落長、炎黃部落聯盟領袖、夏朝的創始者。姒姓。亦稱大禹、夏禹、戎禹。鯀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鯀治水失敗的教訓,立足於疏導,終於治平水患。據傳說,大禹每治好一處水患,便鑄造一條鐵牛沉入河底,認為牛識水性,可防河水氾濫……傳說三:乾隆皇帝鑄銅牛,到了唐代,經過長期沿襲,人們不再把鐵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邊。清代高宗皇帝弘歷,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堯舜禹,襲古人而又標新立異,於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傳說,仿唐朝鐵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鑄造了一隻銅牛,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榮強盛,銅牛全身鍍金,並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鑄了《金牛銘》,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鐵牛傳頌,義重安瀾,後人景從。制寓剛戊,像取厚坤。蛟龍遠避,詎數鼉(音馱,一種爬行動物)黿(音元,俗兒黿)。(音灣)此昆明,瀦流萬頃。金寫神牛,用鎮悠永。巴邱淮水,共貫同條。人稱漢武,我慕唐堯,瑞應之符,逮於西海。敬茲降祥,乾隆乙亥。」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畢竟是一代較有作為的君主。鑄造鍍金銅牛,放置在昆明湖岸邊,還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據科學考證,昆明湖的東堤,比故宮的地基高約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帶便成水患之地,為了防止昆明湖東堤決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設置銅牛,觀察湖水水位線隨時知道水位比皇宮的城牆高多少,以便加強防護,免使皇宮遭受洪水之災。傳說四:天上人間話銅牛銅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徵。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作為天河。在天河兩側必有牛郎和織女。昆明湖東堤岸邊設置了「牛郎」,那麼織女又在何方?據有關史料記載,昆明湖西側有「織耕圖」,以此象徵「織女」。據民間傳說,在昆明湖西牆外某一菜園裡,曾發現了「織耕圖」,的蹤跡。有一漢白玉石碑,上刻有三個字「織耕圖」和乾隆御筆的方印,這織女如何在西牆外?據分析,在1860和1900年,因為晚清府**無能,頤和園遭帝國主義列強兩次劫難,很多珍貴文物遭受破壞,被偷盜哄搶很多,有一些流失園外,也就不足為奇了。乾隆把自己比作玉皇大帝,晚清貪圖享樂的慈禧太后,則把自己比作天上國母王母娘娘。在擴奸建頤和園,她曾傳下御旨,要將頤和園修成「天上人間」。佛香閣象徵天宮,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龍王廟一帶便是人間了。既然有天宮天河,當然要有牛郎和織女了。為此,她見昆明湖東堤已經安置了銅牛,能夠象徵牛郎,所以又在石舫的旁邊,建起了織女亭。銅牛的身子朝東,頭扭向西北,正好衝著織女亭所在方向,以昆明湖(天河)為界,便暗合了牛郎和織女美麗動人的故事傳說。傳說五:銅牛遭難民相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