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九章


  奧索雷斯家的那座巨宅位于新廣場一個背陰的角落里,房子正面的裝飾過于奢華,反顯得俗气;和俱樂部那座建筑一樣,一塊塊方石由于潮濕已經發黑;潮气順著牆根一直蔓延到屋頂。
  走到大門口,安娜停住了腳步。她仿佛感到寒冷似的打了個寒顫。她朝對面附近的街口看了一眼,那儿陽光燦爛,視野開闊。阿基拉街的路面很陡,從那儿可以眺望遠山和山腳下綠茵茵的閃閃發亮的草地。麻雀嘰嘰叫個不停,它們一刻也不安宁,在廣場上、屋頂上飛來飛去,仿佛因不久就要去作冬季旅行,此時正向人們告別。
  “佩德拉,別敲門,我們去散一會儿步吧。”
  “就我們倆?”
  “對,就我們倆。我們到草地上去,到田野里走走。”
  “可是,小姐,草地上挺潮濕的。”
  “我們可以找一條偏僻的沒人走的路走。你是這儿的人,熟悉這儿的路。你知道我們從哪儿走不會碰到人?”
  “可是,路太爛了……”
  “不怎么爛了,太陽可能已經把地晒干了。我這雙鞋子不怕潮。走吧,佩德拉!”
  安娜像個任性的小女孩那樣懇求著。從她的表情看,很像析求天恩的虔誠的信徒。
  佩德拉吃惊地看了看女主人。她從來沒有看見過她眼下的樣子。平時那种冷漠的神態,那种表面沉靜內心似乎隱藏著憂愁和疑慮的神情,現在怎么不見了呢?
  這女仆年齡約二十五六歲,頭發呈橘黃色,皮膚白淨,五官端正。她的美貌雖能激發情欲,卻難以使人產生好感。她竭力掩飾自己的鄉音,說起話來裝腔作勢,更使人覺得不舒服。她曾經在不少大戶人家當過女仆。她生性活潑,喜這喜那,而金塔納爾家卻很平淡,無論是她,還是別人都沒有發生什么風流韻事,主人和仆人像泥塑木雕一樣,所以,她覺得沒有什么意思。堂維克多也許是個喜歡拈花惹草的老頭,但平時他的越軌行為也只是對她細細地瞧上一眼,或者對她說上几句不擔任何風險的奉承話。女主人呢,言語很少,疑慮重重;有時倒很坦率,有時卻滴水不漏。不過,佩德拉确信,她家女主人也對生活感到厭倦。這侍女利用一切机會取得庭長夫人對自己的信任。她顯得非常殷勤謹慎,也裝做十分恭順的樣子。在她看來,后面這一點是最不易做到的。
  女主人進行忏悔后,不顧路面潮濕,很想單獨到曠野里去走走,這引起了佩德拉的疑慮。她不同意這時去散步,不為別的,只是想看看女主人會任性到什么地步。
  她們沿著阿基拉街往坡下走,走到盡頭是橫穿而過的通向馬德里的公路。
  “別從那儿走,”女主人說,“從這儿走吧,我們到瑪麗一佩巴泉去。”
  “這個時候沒人上這些地方去,路可能已經干了,太陽還沒有下山。您瞧,泉水就在那儿。”
  佩德拉將下面洼地上一行白楊樹指給女主人看。在夕陽余暉的映照下,這個時候的那些白楊樹像鍍上了一層金銀。道路雖相當狹窄,但平整結實。路的兩旁是一片片牧場和菜園,牧草長得又高又密。無論是牧場還是菜園都靠城里的水進行灌溉,這儿的土地比別的地方肥沃。綠茵茵的牧場點綴著藍黑色的向日葵,宛如一塊厚實的天鵝絨地毯,在夕陽反射下,閃閃發亮,光彩奪目。安娜沐浴在陽光下,愉快地眯起了眼睛。地上散發出的陣陣涼气使陽光變得溫和宜人。
  小道的兩旁是忍冬和黑莓樹篱,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棵樹于粗壯、呈黑色的榆樹挺立,樹冠巨大,活像扑克牌中的梅花“A”。光禿禿的樹頂抽出几根嫩枝,微風一吹,頂尖的那几片葉子晃動起來,發出響板似的聲音。
  “您瞧,夫人,真奇怪啊!這些樹的樹枝只有頂端才有几片葉子。”
  佩德拉東看一會儿,西看一會儿,接著便在樹篱上采摘鮮花。時而花儿刺破了她的手指,時而黑莓勾住了她的衣服,弄得她又是叫喊,又是歡笑。剛才她們走過几條名聲不太好的偏僻小道,來到草地上,佩德拉見自己單獨和女主人在一起,便對她顯得隨便一些。
  佩德拉不相信庭長夫人會突然變得這么虔誠。
  “剛才她忏悔了整整一個小時,在她得到寬恕站起來時,她臉上顯出像得到神靈啟示似的表情。眼下她又跑到這郊外來散步……我不相信她真的這么虔誠,我們等著瞧吧。”
  安娜的這個侍女在算計,在想像,她總喜歡追根究底,想知道結果。她原本已見到了自己的賞錢——那一枚枚金幣在叮當作響,但女主人突然顯得這么虔誠,這使事情變得复雜起來,出現了對佩德拉來說也是新的情況。
  她們來到了瑪麗一佩巴泉。泉水位于粗壯的栗樹樹陰下,樹干被刻得滿是疤痕,一般都是人名的縮寫,也有的寫上全名。從遠處見到的那一排白楊樹像一道防護牆,使這個地方更為隱蔽,太陽下山時更加陰涼。東邊是一座山丘,它成了泉水周圍這個大自然形成的宁靜地區的屏障。泉水雖位于洼地,但景色宜人。兩邊是一片高低不平的菜地,各种蔬菜猶如一陣陣碧波綠浪;從那儿可以望見霧靄茫茫的遠方。科爾芬山高聳入云,山峰异常陡峭,它的一旁是一塊隱沒在山丘中的谷地。夕陽使周圍的气氛非常宁靜,陽光里仿佛有一層閃閃發光的塵埃在浮動。透過這層塵土,青紫色的科爾芬山便呈現在眼前。
  安娜在一棵替泉水遮陰的栗子樹露出地面的樹根上坐下。她觀賞著兩邊如同被焰火照亮了的山坡,夢幻般地聆听著流向草地的涓涓溪水的柔聲細語。麻雀和燕雀在栗樹的枝條上跳來跳去,片刻也不安宁,嘴里總是吱吱呀呀叫個不停。干枯的樹葉不時地從樹枝上掉下來,落向泉水,在水面上打了几個轉,便緩慢地朝狹窄的水渠漂去。隨后,又順流急下,消失在溪水中,平靜的水面迅即掀起銀白色的波瀾。一只白鶺鴒(在斐都斯塔稱為“洗衣婦”)啄著地面,毫不畏懼地在安娜面前跳來跳去,因為它非常相信自己那一對靈巧的翅膀。它轉著圈子,尾巴掃著塵土,時而躥到水邊喝水,時而跳上樹篱,好奇地鑽進黑莓低矮的枝條中間,一會儿它又鑽了出來,總是那么活潑,那么快樂。接著,它一動不動地停了一會儿,仿佛在思索著什么;突然它仿佛受了惊,也可能產生了疑慮,竟無緣無故地展翅飛走了。開始時,它飛得又直又快;隨后飛得慢了些,忽高忽低,最后消失在被夕陽染成紫紅色的空中。安娜一直注視著在空中飛翔的“洗衣婦”,直到它消失。“這些小動物,”她想,“有知覺,有愿望,甚至也能思考……這只小鳥突然產生一個念頭。它對這個陰暗的地方厭倦了,便展翅飛走,尋找光明,尋找溫暖和廣闊的空間。它多么幸福!我感到厭倦,這也是非常自然的事!”她庭長夫人本人也對自己生活的那個陰暗的地方感到厭倦了。講經師給她許諾的是新的東西嗎?是值得愛慕的嗎?剛才她對他說,自己孩提時代曾有過一陣宗教狂熱,后來,她那兩個姑媽和斐都斯塔的女友們又使她摒棄了這种帶有虛榮心的宗教熱情。對此,講經師是怎么說的呢?講經師的話她還記得一清二楚,那從忏悔室百葉窗的小方格里傳出來的柔和的話音現在還縈回在耳際。他的話具有很大的說服力,只是她已記不得原話了,大意是這樣的:“我的孩子,您在認識主以前便怀有愿望尋找他,可是這种信仰不完全是純正的;后來你又產生了蔑視,使信仰受到了損害,但這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的。”她記得很清楚,他是說“一點”。講經師在忏悔室里說的話和他在布道壇上說的不一樣,這是她現在才發現的。在忏悔室里,他說的話親切動人,說的道理也很對,這是她在詞藻优美的書中無法讀到的。他會給她打比方:“我的孩子,您在河里游泳、划水時,將河水攪渾了,就像我們平常見到的那樣。后來,您在沙灘上發現了一小塊金子,金子小得很,連一個比塞塔也不值,您會以為自己成了百万富翁嗎?您會以為自己發現了這一小塊金子就會發財嗎?您會認為河里流淌的全是价值五個杜羅的鑄有國王頭像的金幣,而這些金幣又是您的嗎?顯然這是十分荒唐的。然而,正由于這樣,您會輕蔑地丟棄那金子,揮動手臂,雙腳拍水,濺起陣陣水花,繼續在水里游泳,再也不去想您在沙礫中發現的那一小塊黃金嗎?”這個比方打得恰到好處。她仿佛見到自己穿著無袖泳衣,在榛樹和核桃樹樹陰下的河水里划水;而講經師則穿著洁白的法衣,跪在河岸邊,雙手合十,請她不要拋棄那一小塊金子。語言的說服力就在于說出來的話能看得見,摸得著。听了講經師那一連串和美、新鮮、充滿天國歡愉的言語,她激情滿怀,在有許多橫木條的窗子前她敞開了心扉,說了一些平時和他人說話時從來沒有說過的話。講經師在里面默默地听著,等她把話說完,忏悔室里的人顫抖著聲音說:“我的孩子,您的悲傷与充滿幻想和疑慮的經歷值得我好好思索。您的靈魂是崇高的。僅僅由于在這個場所,我無法對忏悔人進行贊揚,我也不能告訴您金子在哪儿,污泥在哪儿……我更無法讓您見到,您身上的金子比想像的還要多。不過,您仍是一個病人。凡是上這儿來的人靈魂都是有病的。我不知道為什么有人會說忏悔的坏話。忏悔不僅是一种神圣的制度,而且,從世俗的角度看,也很有好處。您難道不理解(任何人都能理解)這种治療靈魂疾病的醫院對靈魂有病的人來說是很需要的嗎?”講經師還談到新教辦的報紙為解釋心靈上的問題而作的輔導。“新教的教徒們由于缺乏精神之父,便只好求助于報刊,這不是很荒唐嗎?”教區法官說完,哈哈大笑。
  1西班牙古幣名。
  接著他又說了一些話,內容是這樣的:她不應該去那里只為了求得對罪孽的寬恕;靈魂和軀体一樣,也需要治療,需要講究衛生;忏悔神父是個保健醫生。有的病人不服藥,有的病人隱瞞自己的病情,有的健康人不尊重養生之道,這等于害了自己,也等于欺騙了自己。同樣的道理,一個有罪孽的人,或掩飾自己的罪過,或不如實進行忏悔,或敷衍搪塞,或不遵循應遵循的精神法則,這也是在損害自己,欺騙自己。要治好靈魂的病,光听一次講經是不夠的;不帶著自己平時不加注意的老毛病去听講經,就等于不想真的恢复健康。由上述這一切可以得出合乎情理的結論,除了遵守所有的宗教戒律外,還得經常進行忏悔。忏悔不能流于形式。一個人真想治好自己靈魂上的毛病,一定要選擇好忏悔神父。然而,一旦選擇好了,就應該將他看成真正的精神之父;或者不用宗教的話說,將他看成知心兄長,心里苦惱時,找他求得寬慰;心里有什么欲望,跟他彼此溝通;有了他能增強信心,消除疑慮。這一切即使我們的圣教不要求這樣做,按一般的常情也應該這樣。圣教從最高的教義到禮儀上的任何一個細節,都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庭長夫人對那种將信仰和情理統一起來的說法很感興趣。她今年已二十七歲,卻從來沒有听到過這樣的言論。她只是沒敢向講經師提問題,不過,以后會有時間的。
  一只銜著一顆麥粒的麻雀飛到安娜的面前,目空一切地瞧著她。安娜回想起大祭司,他的特點就是像鳥類。
  里帕米蘭先生是個好人,可他哪里在听忏悔呢?完全是例行公事,從來沒有對她進行任何教誨。除了她的婚事,跟他忏悔了這么多年一無所獲。這可怜的老頭子老是說他對庭長夫人的罪孽了如指掌,他總是用這樣的話安撫她:“好的,好的,再往下說吧;還有嗎?再往下說……念三遍《天主經》,一次《圣母經》,再施舍點什么就行了。”這真是個怪人!堂卡耶塔諾什么時候跟她談起過她有什么樣的習性?可是,講經師一上來就說她的气質非同一般。這個情況,還有其他一些情況都應注意到。這种說法完全是新的。
  另外,安娜還高興地發現,堂費爾明跟她說話時,將她看成是有文化有教養的人;他對她談到許多書的作者,認為她是熟悉的;他還隨意用了不少術語,卻沒有對她進行解釋。
  多么崇高!什么是美德?什么是神圣?那就是最好的道德,最神圣的事物。美德是指心靈的美和外表的整洁,這對品德高尚、愛好整洁的人來說是容易辦到的。對不喜歡服裝洁淨、不愛用水的懶散的人來說,整洁是一种折磨,是辦不到的事情;而對一個正派的人來說(他是這么說的),這是生活中最迫切的需要。宗教沒有將道德之路說成是艱難的道路,對于沉陷于罪孽之中的人來說,才是畏途。能改過自新的人總是處于警覺狀態的,只要叫喚他一聲,他就過來了。培養美德,開始時,只需做出与習慣勢力不同的微小的努力,由于有了速度和善良的“慣性”,第二天就不用費勁了。這符合力學的原理(德·帕斯先生是這樣說的)。可以給美德下一個定義:心靈穩定平衡;也可以說是一种歡樂,是陽光燦爛的晴天;是一陣陣芬芳清爽的微風。有道德的靈魂是上帝賜予的、各种美德能像鳥儿一樣愉快鳴囀的鳥籠。她常常抱怨的那种憂郁心情是她對即將得到的美德的思念;她像思念故鄉一樣思念它。道德的修養還有技巧和熟練的問題。通過齋戒、禁欲來進行德行的修養,當然是非常符合圣教教義的做法,但也有其他的方法。就是在我們喧鬧的城市生活中,也有希望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這時,庭長夫人竟將她認為非常狹小、單調、凄涼的斐都斯塔視為巴比倫城了。她讀過圣奧古斯丁的書,書上那個神圣的主教喜歡宗教音樂,他不是為了讓耳目得到享受,而是為了淨化靈魂,這點她不是還記得嗎?所以,一切藝術是這樣,對大自然的觀賞也是這樣,就是閱讀純歷史、純哲學著作也能達到淨化靈魂的目的,使它達到神圣的境界。為什么不行呢?當你進入更高的境界后,就能把握住自己,不怕誘惑,只怀有審慎的擔憂。這時,就會發現以前許多危險的現象現在就不一樣了。比如,閱讀禁書對弱者來說,猶如毒藥,對強者來說,卻是一服清腸的瀉藥。對于有一定抵抗力的人來說,坏事卻從反面對他具有建設性的意義。
  講經師沒有講他自己是不是能抗御一切的強者,可她猜測他是這樣的人。總之,講經師講的道德和信仰,和她兩個姑媽對她說的大相徑庭,和那种她作為例行公事學會的庸俗的頂禮膜拜也完全不同。對,和人們教給她的那种枯燥乏味的拙劣的教義相比,真正的宗教更符合她少女時期的夢想,与洛雷托山上的幻覺更為接近。講經師答應改日再給她講更多的東西。這么一來,她將能領略、感受到多少新的事物!她有了這樣一位情同手足的兄長,該有多幸福!她能和他談談上面說到的這些事情,談談最有趣、無疑也是最高尚的事情!
  有關她個人的問題,也就是安娜的罪孽,他們談得不多。講經師只是一般地說了說,他認為對情況了解得不夠,需要進一步了解。
  想到這儿,庭長夫人感到有些惶惑。他已經寬恕她了,可她還沒有絲毫提及自己對堂阿爾瓦羅的傾慕。是的,這是一种傾慕。眼下既然認為自己已克服了這种罪惡的沖動,她愿意正視這個問題。這是傾慕,用不著為自己的錯誤加上偽裝。她只是泛泛地談了談自己丑惡的念頭,因為她覺得具体地說出自己對誰產生傾慕,說出這個男人是誰,他有什么表示,存在什么危險,那是不体面的,對她自己來說,也是不公正的。然而,她該不該這樣做呢?也許是應該的。可是,她這樣做不是無緣無故地讓堂維克多丟臉嗎?因為無論在愿望上還是事實上她都是忠于他的,而且永遠會忠于他。盡管這樣,她在忏悔時,還應該將那個問題說得具体一點。她得到寬恕了嗎?明天她能心安理得地去領受圣餐嗎?這不行,絕對不行,她不去領圣餐。她准備裝頭痛待在家里,下午再去忏悔,再過一天去領圣餐,這個打算很好。她次日不去領受圣餐的決定使她高興得像個孩子,像放了一天假一樣。晚上她可以按照新的方式來思考宗教和道德方面的一般問題,不必考慮自己配不配迎接圣体的事了。她要把這件事往后拖一拖,喘口气。現在她覺得可以盡情地高興高興了,這愉快純粹是由道德力量引起的,這一天也許就是道德大放异彩的一天。
  講經師多么幸福!他整個身子都沐浴著愉快的道德之光,心中有許多鳥儿像天使合唱隊一樣在為他歌唱,所以他才永遠臉帶微笑。當他在堤岸漫步時,在那群心靈懶散、精神狹隘的斐都斯塔人中間,他顯得多么优雅!他的气色也很好!
  斐都斯塔,斐都斯塔埋沒了這個珍寶!講經師怎么不當主教呢?天知道!她雖說也可以過另一种生活,但為什么只當了斐都斯塔的前庭長夫人?演出舞台的位置是次要的,關鍵是節目要丰富多彩。面前這只小鳥沒有靈魂,它靠翅膀飛翔。我有靈魂,我要用心靈的無形翅膀,在純洁的閃閃發光的道德天地里飛翔。
  她打了個寒噤,回到了現實中。周圍已是黑洞洞的,天上烏云密布,太陽躲在烏云里,楊樹后太陽留下的一絲余輝,猶如一塊紫紅色的布。天突然黑下來,气溫驟降,刺耳的蛙鳴聲從附近草地上的一個水坑里傳來,像是在為太陽送行,也像野蠻的异教徒為從東方漸漸趨近的黑暗唱贊歌。那神秘的一絲夕陽的余輝消失后,像孩子們呼叫一般震耳欲聾的瀑布聲更響了。
  “佩德拉,佩德拉!”她大聲地呼喚著。
  沒有人答應。這侍女上哪儿去了呢?
  一只蹲在粗大樹根上的蛤蟆眼睜睜地望著庭長夫人。它离安娜的裙子只有一手乍遠。她害怕地叫了一聲。她覺得那只蛤蟆好像已經听到了她的心聲,這時正在嘲笑她想入非非。
  “佩德拉,佩德拉!”侍女沒有答應。蛤蟆仍在盯視她,使她感到厭惡和恐懼。
  佩德拉來了。她流著汗,臉紅紅的,呼吸异常急促,几小縷金色的鬈發垂到眼睛上。剛才她見女主人在想心事,便离開她到自己表兄安東尼奧的磨坊里去了。磨坊离那儿不遠,只有一箭之遙。
  安娜盯視著侍女的眼睛,她也目不斜視,以探詢的目光瞧著女主人。磨坊主安東尼奧(即她的表兄)喜愛她,這事女主人是知道的。佩德拉打算和他結婚,不過,要過一些時候,等他日子過得好一些,等她自己再長大一些。她常去看望他,免得這情火熄滅,這樣,她老時便有依靠了。她將磨坊看成一只儲錢罐,平時省下來准備操辦婚事的錢就積儲在那儿。安娜不知為什么,心里有點儿生气。佩德拉和磨坊主的戀愛到底怎么樣了,這事跟她安娜又有什么關系呢?她盯視著佩德拉,細細地瞧著侍女的那副樣子:有些凌亂的衣衫、難以掩飾的倦容、頭上的汗水以及臉上的紅暈,庭長夫人這樣看她暴露了自己想掩蓋也掩蓋不了的好奇心。這姑娘在磨坊里干了些什么?這看起來并不重要的念頭卻死死地纏住了她,甚至使她感到痛苦,身不由己地將自己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這個問題上了。
  “我們走吧,天太晚了。”
  “是,夫人,天不早了。我們到家時都該點上燈了。”
  “不會的,還沒有這么晚。”
  “到時你就相信了。”
  “你要是不在表哥的鐵匠舖里耽誤了時間……”
  “什么鐵匠舖?那是磨坊,夫人。”
  佩德拉認為庭長夫人的口誤是不怀好心。
  走到斐都斯塔最外面那几幢房子跟前時,天黑下來了。她們進城走的那條路叫“林陰大道”,兩旁隔一段距离有一盞煤气燈,淺淡的燈光,映照著積滿灰塵的合歡樹葉。
  “你怎么將我領到這儿來了呢?”
  “這有什么關系?”
  佩德拉聳了聳肩膀。她們沒有沿阿基拉大街往上坡走,卻繞了個圈子,進了一條在斐都斯塔為數不多的新街。這條街上都是四層樓房,建筑式樣大同小异,都有一條色彩既不協調而又刺眼的玻璃長廊。人行道有三公尺寬(對斐都斯塔這樣的城市來說,這樣寬的人行道顯得有些過分了),一邊有一排路燈,燈柱是鐵制的,涂成綠色;另一邊是一排樹木,樹木周圍圍著涂成綠色的木箱。因此,這條路叫“林陰大道”,實際上,它叫一八三六年胜利大街。天快黑的時候,工人們干完了一天的活儿,這人行道便是人們漫步的地方,這儿十分擁擠,每走几步總得停一下。女裁縫、制作背心的女工、熨衣工、鑲邊工、煙厂工人、火柴厂工人,還有軍工厂工人、鞋匠、男裁縫、木工,甚至泥瓦匠和石匠(還不算其他行業的人)都相約在胜利大街的合歡樹下見面,然后在那儿漫步一個小時。一雙雙腳踩在石頭路面上,發出刺耳單調的聲音。
  這种方式的散步几年前開始時只是一种滑稽的模仿。城里的姑娘們仿效貴族小姐的言談舉止、說話的腔調。青年工人裝做紳士,挽著胳膊,裝腔作勢地在街上走著。久而久之,玩笑變成了習慣,白天冷冷清清、毫無生气的城市,一到夜晚便開始熱鬧起來,呈現出一种狂熱的歡愉气氛,正如貝加亞納家的聚談會上人們說的那樣,全城“窮光蛋”的神經都振奮起來。工厂車間里沒有使完的力气使到外面來了。每天干單調的活儿變得僵硬的肌肉在這儿得到了自由的伸展。另外,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干了活,做了有益的事感到滿足。姑娘們無緣無故地嬉笑著,她們你捏我擰,你碰我撞,五個一群,十個一團地湊合在一起;几群工人過來就更熱鬧了。他們拍肩打背,狡詐地放聲大笑,有的假裝生气地大叫大嚷,有的裝做害羞的樣子,這不是出于虛偽,而是在演喜劇。忸怩作態全都是假裝的,不過,誰要是裝得過分,就會被轟出“舞台”,羞得滿面通紅。誰的行為出了格,就可能挨耳光。一般說來,那儿人群的活動有一定的秩序,散步的人來來去去都是排列成行的。有几個公子少爺夾雜在一群一群的工人中。如果有個學生和店員對姑娘們說句恭維話,她們准會感到高興。然而,如果哪個“穿禮服的”恭維得過了火,她們會假裝火冒三丈,或者會羞答答地提出抗議,還會來几句諷刺挖苦的話。那些回家后還不知能不能吃到晚餐的姑娘,听到行人說她們長得漂亮,反而會生气,以謾罵回敬。情場上的老手對這种責罵并不介意,認為她們并無惡意,仍是一個勁儿地討好她們,最后還是占到點便宜,如果有便宜可占的話。正派女子和沾上惡習的女人都毫無顧忌地在一起散步。從服裝上看,她們沒有什么兩樣,都穿得十分隨便。雖說有的姑娘衣著整洁,但是,從那些從事体力勞動常常出汗的姑娘身上散發出來的總是一股刺鼻的气味儿。常從那儿走過的行人也許并沒有發覺,但這种气味總讓人厭惡,使人難過,因為這是一股貧困、懶惰、被拋棄的人的气息。許多漂亮的女人,有的健壯苗條,有的纖細甜潤,但她們都衣衫襤褸,散發著那种臭气;其中多數人沒有認真清洗,有的人還不梳頭,發髻蓬松。那儿人聲嘈雜,人們說話都大叫大喊,開怀大笑;有人吹口哨,有人唱歌。那些十四五歲、臉蛋像天使的小姑娘,听人謾罵和說下流話,不但不害羞,反而狂笑不止。去那儿的人都很年輕,歲數大一點的人沒有那個雅興。在那些男人中也許沒有一個超過三十歲的。有些工人好端端的突然不說話了,本來很高興,頃刻間變得悶悶不樂。在這些“無產者”中間也有几個“老風流”。
  安娜被包圍在人群中,這是她沒有想到的。不在人行道上走又不行,因為街上十分泥泞,這時又是遞送郵件的時候,通向東站的這條道上車輛川流不息。
  人們給庭長夫人讓開了一條道。那些膽大妄為的年輕人無禮地將臉湊近她。可是,當他們見到她那圣母馬利亞一般慈祥秀麗的面容時,頓時肅然起敬。
  安娜走過去時,那些工厂的女工不再嘀嘀咕咕,也不再嬉笑。
  “這是庭長夫人!”
  “多漂亮!”
  她們和他們都是這樣說的。這是自發的無私的稱贊。
  “喂,美人,你媽媽万歲!”一個帶加西利亞口音的安達盧西亞人竟然膽大妄為地叫嚷起來。
  他這番熱情竟招來了他最尊敬的朋友的一巴掌。
  “太放肆了,你瞧,這是庭長夫人!”
  她的美貌是盡人皆知的。
  那些花花公子也說佩德拉是天使。她覺得很高興。安娜微笑著,加快了步伐。
  “我們走到什么地方來了?”
  “這有什么關系?他們不會把您吃掉的,許多小姐都可以從這些老百姓身上學到他們的教養。”
  以往庭長夫人在這樣的時刻也曾走過那儿,但這次她以敏銳的目光見到了什么,她從那群衣衫肮髒的人身上聞到了刺鼻的惡臭,听到了亂哄哄的喧鬧聲,也感受到了某种愛的愉快。看來,愛是一种普遍的需要。在那群亂哄哄的人中,有的人在竊竊私語,有的人郁郁寡歡,有的人嫉妒皺眉,有的人目光中閃爍著情火……在恬不知恥的對話中,在粗野的謾罵聲中,在無禮的推推操操和野蠻的舉動中,也有精美的“花朵”,她們知道什么是羞恥,她們雖然非常貧困,但有純洁的幻想和對愛情的憧憬。
  安娜和窮人們分享了片刻歡樂。她想到自己,想到了自己那种只有犧牲沒有任何歡愉的生活。面對自身的不幸,一种自悲自怜的感情油然而生。“我比這里所有的女人都可怜。我的女仆有她要好的磨坊主,他對著她的耳根說些悄悄話,使她面紅耳赤;我在這儿听到歡笑聲,產生了我從未体驗過的激情……”
  這時,她們不得不在人群中停下來。人行道上出了事故。一個長著一頭黑色鬈發。皮膚黝黑、身穿藍襯衣的高個子青年大叫道:
  “我要殺了她,我要殺了她!放開我,我要宰了她!”
  他的伙伴們抓住他,想將他拉開。小伙子眼冒火星。
  “怎么回事?”佩德拉問道。
  “沒有什么,”一個男人說,“是爭風吃醋。”
  “對,”一個年輕女子大聲說,“她如果不當心,他真的會掐死她。”
  “活該!這女的不是個東西。”
  穿藍襯衫的年輕人硬是被他的朋友們拉出了人行道。路過庭長夫人身邊時,他瞧了她一眼,只是有些心不在焉,因為他此時還在想著怎樣出那口惡气。然而,她卻從他那目光里受到強烈的触動。這是爭風吃醋人的目光!嫉妒的人就是這樣看人的。她覺得那雙眼睛非常美,不僅美,而且有人情味!
  主仆倆終于走完了林陰大道,進入商業大街。店舖里射出的燈光照到街上,將泥泞潮濕的石子路面照得透亮。在斐都斯塔一家新開張的最豪華的糖果店的櫥窗前,一群八到十二歲的孩子在為那些与他們無緣的甜食的質量和名稱爭論不休。他們只有靠想像才能領略它們的美味。
  年齡最小的孩子閉著眼睛津津有味地舔著櫥窗玻璃。
  “這叫哨子糖。”一個孩子武斷地說。
  “這燈真好看!這是松樹燈,我知道……”
  這情景使庭長夫人激動不已。每當她見到窮苦人家的孩子站在櫥窗前眼巴巴地盯視著里面的甜食和玩具時,她就覺得喉嚨口堵得慌,不禁熱淚盈眶。那些東西与苦孩子們無緣。她認為這是最殘酷、最不公正的現象。眼下她也不知為什么,總覺得那些為自己根本吃不到的食品的名稱爭論不休的流浪儿是她的不幸的伙伴,是她的小兄弟。她想早點回家,那种見什么都會感到激動的情況使她感到惊訝。她怕舊病复發,心里十分緊張。
  “走快點,佩德拉,走快點!”她的聲音非常輕微。
  “請等一下,夫人……那儿好像有人在向我們打招呼……對,是向我們!啊,是他們,沒錯。”
  “誰?”
  “巴科少爺和堂阿爾瓦羅。”
  佩德拉發現女主人微微有些發抖,臉色蒼白。
  “他們在哪儿?在他們到來前,我們能不能……”
  她們已來不及躲避,堂阿爾瓦羅和巴科在她們面前站住了。小侯爵彬彬有禮地對她們做了一個手勢,用隆薩爾的話來說,這是他表示幽默的一种方式。梅西亞正正經經地向她們問了好。
  一道道明亮的煤气燈光從新開張的糖果店里射出來,照得尚不習慣這么強烈燈光的斐都斯塔人眼花繚亂。堂阿爾瓦羅瞧著讓煤气燈照著的庭長夫人,一眼就看出她已不是那天下午那個心猿意馬的女人。他也不知為什么,那天她那种溫和、坦率、平靜的目光使他有些泄气,而眼下那种靦腆、緊張、急匆匆的一瞥卻使他增強了信心,他覺得安娜已經屈服了,他胜利了。雖然情況不一定這么好,但他總喜歡給自己鼓勁。沒有自信心就一步也前進不了。他還有很多路要走,而且要加快步伐。
  斐都斯塔几乎整年有雨,偶爾出現几個好天,人們便赶緊出去走走,吸點新鮮空气。不過人們常去散步的那些地方只有節假日才擠滿了人群。為數眾多的窮苦人家的姑娘不愿意讓人看見自己天天下午都穿同一件衣衫。晚上情況就不同了。到了夜里,她們就可以穿得差些,去逛新區、商業大街和面包廣場。面包廣場有游廊,盡管比較狹窄。去林陰大道她們得晚一點,要等那些“痞子”都睡覺了才能去,還得找個去購買東西的借口,每個家庭都需要那么多東西!人們進入商店,卻很少購物。商業大街是這种有點儿隱蔽的夜間漫步的中心。紳士們在寬闊的人行道上來回地走著,厚顏無恥地盯著站在柜台邊的女士們看。女士們則一只眼睛瞧著商店新到的商品,另一只眼睛瞧著街上,一面討价還价,一面捕捉街上男人飛快地投過來的獻殷勤的目光。商店的店員多數是加泰羅尼亞人,但他們的卡斯蒂利亞語說得相當地道。他們態度和藹,几乎個個都是漂亮小伙子。多數人都留著耶穌式的胡子。不少人面色紅潤,一雙黑眼睛目光溫和。他們又浪漫又平心靜气地垂首而立,仿佛在說:“小姐,我心底里怀著一片深情……”“小姐,即使擁有約伯的耐心,我也……不過,我會耐心等待的。”
  1即西班牙語。
  2《圣經》中的人物,以忍耐力強著稱。
  “啊呀,給你添麻煩了。”比西塔辛對一個穿海員領衣服的金發店員說,她已經上上下下讓他搬了五十卷棉布。
  “不,不,太太!這是我應該干的……我非常樂意這么做……”做店員就是要不倦地干,不怕麻煩。
  比西塔辛總想給女仆做條圍裙,但一直拿不定主意。前几天夜里她自己也說沒有衣服穿了。
  “今年冬天我要一絲不挂了。”
  年輕店員和藹可親地微笑著。他不由自主地想著這個瘦削但体態勻稱的女士在大雪紛飛的嚴冬里穿著單衣瑟瑟發抖的樣子。
  “您別往坏處想,別以為我會真的那樣。”她像個做了件冒失的事而感到惶恐不安的女孩子一樣地說,一雙笑眯眯的爬滿了魚尾紋的眼睛盯著那個店員,她還以為自己的眼睛明亮似火呢。那個加泰羅尼亞店員裝做自己讓那雙媚眼迷住了的樣子,答應每碼布讓价一枚小錢。
  比西塔辛胜利了。可是,她不知道同一卷布賣給奧布杜利婭時卻讓了她一枚大錢。所以,這個笑容可掬、留著耶穌式胡須的店員賺到的錢更多。
  正如《御旗報》記者說的那樣,斐都斯塔漂亮的女人進了時裝店就不想出來。她們什么都要看一看,翻一翻,把店員弄得神魂顛倒,同時和那些在人行道上漫步的公子少爺眉來眼去(這是奧爾加斯說的)。那些公子少爺大聲地爭論著什么,好讓她們知道他們在那儿。那儿的气氛非常歡樂。沒有特殊目的的歡樂是最外露也最容易滿足的。誰說不是呢?不光是青年男女,就連那些一本正經的人,諸如政府官員、大學教授、机關首長、律師,甚至連教士都會不自覺地盼著店舖快點開門,盼著有個好天。天一晴,女士們便拿起披巾,体体面面地上街去。那是斐都斯塔人相約會晤的時刻,盡管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個時候他們可以見見面,敘敘舊情,听一听雜亂的語聲。可以看出,有的斐都斯塔人相親相愛,也有的互相厭惡;有的互相尊重,也有的互相蔑視。斐都斯塔人常常說本城個別人的坏話,但又維護全城人的形象。如果讓誰离開斐都斯塔,那他准會唉聲歎气地說想回去。夜間出來走走漸漸成了件需要悄悄干的事(至少堂薩圖爾尼諾是這樣說的),但這卻具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市政府已負債累累,街上的路燈已減為每隔五十步才有一盞;另外,只在天黑沒有月亮的夜晚點燃,月光皎洁的夜晚不點燈。因此,每到夜晚,街上還是黑洞洞的,根本消除不了神秘感。人們不憑國力,只憑想像來觀察事物。
  “女孩子們都仿佛變了樣。”小伙子們說。
  斐都斯塔人沒有离開本地,只是想像自己已到了外地。在他們的想像中,一切都改變了面貌,但實際上還是老樣子。
  “她們是誰呢?”
  實際上她們就是米蓋斯家的姑娘,也就是說,她們永遠是米蓋斯家里的人,昨天是,前天是,永遠是……
  出來走走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屬于西班牙誠實的中產階級的一部分的工人認為散步是最美好的享受。
  有些大學生在堤岸或商業大街來回走走,不少姑娘對他們暗送秋波,回家便高高興興地上床就寢。有些已達婚齡的姑娘守著情人送來的鮮花整整八天。表面上她們裝做對送來的鮮花不屑一顧的樣子,而在暗地里,在那難挨的七天里,雨水不停地敲打著玻璃窗的七天里,她們一邊在鞋子上繡花,一邊偷偷地欣賞著那一束鮮花。由此可知,她們為什么要在商店里進進出出,為什么看見什么都會發笑,為什么對店員的每句話,對有意將腦袋伸進敞開的櫥窗內的調皮學生的行為感興趣。一切都處于運動中,有人在歡笑,有人在喧鬧。”也就是這些人,他們在參加游行時,肅靜無聲,認真嚴肅;在听講道,參加九日祭和复活節活動時,低垂著頭,內心無比沉重。
  安娜認為,每個人的臉上燃燒著詩一般的火焰。她覺得斐都斯塔的女人比往常更漂亮、更高雅、更富有魅力。從男人身上她也看到了不凡的气質、果斷的舉止和浪漫的情調。她根据自己的想像,將從身邊走過的男男女女配成一雙一對。她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女仆、女裁縫和貴族小姐与磨坊主、工人、學生和預備役軍人戀愛(愛与被愛)的城市里。
  只有她沒有愛。她和那些舔著甜食店櫥窗玻璃的窮孩子一樣,一無所有。突然她血管里一股叛逆的血流翻騰起來,沖向腦海。她怕自己又犯病了。
  這是怎么回事,上帝?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她的精神狀態剛剛進入新的時期,即獻身的時期(不是無結果無人知曉的獻身,是在像親兄弟一樣的人的鼓勵下的獻身),為什么在這樣的時期,心底里不合時宜地出現了這樣的愿望?為什么在自己的頭腦里會響起“進行戰斗”的呼聲?為什么她想打亂原來的秩序?在瑪麗一佩巴泉邊,她不是滿腔熱情地希望美德培養嗎?在她的心靈里不是出現了新的境界嗎?往后她的日子過得不是更有目標了嗎?啊,誰要是能把講經師請到她那儿來就好了!這時她的手碰到了一個男人的手,感到一絲柔情,一股暖意。這個男人不是講經師,他是堂阿爾瓦羅。他站在她身邊,隨意与她交談。她几乎沒有去听他說些什么,也不想將自己精神狀態的變化(心里感到惆悵)歸咎于他的出現。這時,她見到一些年輕女子和胖胖的半老的女人在人行道上,在被煤气燈照得雪亮的商店內賣弄風情。
  堂阿爾瓦羅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認為自己的出現和与安娜的接触可以促進事態的發展。梅西亞總認為自己的儀表很有吸引力。為了對此有一個具体的概念,我們可以將他設想為一台能發出火花的有思想意識的發電机,他認為自己就是一台愛情的發電机,這台机器已做好啟動的准備。他實在太狂妄自大了,但他可以舉出無數實例表明他這种巨大的虛榮心是有根据的。他自認為很有才華。他是個政治家,閱歷深,他相信自己的經驗和勾引女人的藝術。然而,他又恭謙地對自己說,這一切如果与他英俊的儀表相比,便毫無意義了。“要勾引那些失去了青春的女人,或嬌里嬌气的墮落的女人……也許光有外貌還不夠,但那些規規矩矩的處女和正正經經的已婚女人只能在美男子面前屈膝投降。”
  “我從來沒有見過駝背和誅儒能勾引女人。”他偶爾和自己的知心好友談起這類事情時,特別是在用了丰盛的晚餐后常常這樣說。“有人說,在個人喜好方面會出現一些反常的情況,但這种情況沒有普遍意義。誰愿意在情場上成為臭不可聞的角色?不過,衰亡時期的羅馬婦女……”
  巴科·貝加亞納這時便舉出從淫穢書上讀到的事例作為佐證。他描述了古代、中世紀和當代婦女的种种淫亂行為,當然都是一些老生常談。
  “眼下最墮落的巴黎女人干的事,當年巴比倫和塞瓦塔納的妓女也都懂,全都干過。”
  巴科在講到古代史時,常常會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剛才他說的塞瓦塔納其實是埃克瓦埃納,顯然是他說錯了。不過,他知道自己說的是哪個城市。這座城市有許多彩色的城牆,他是在《賣淫女的故事》中讀到的。不過,不是杜福寫的那一本,而是他熟悉的另一本書,作者是個學者。
  1即位于德黑蘭西南部的伊朗城市哈馬丹。
  “我也讀到過,”遇到這樣的情況,堂阿爾瓦羅往往會補充說,“有些稀奇古怪的公主和王后竟然跟公猴干上了……”
  “沒錯,先生,”巴科赶緊接著說,“維克多·雨果在他的一本小說中證實了這一點。這本小說法文的標題是《笑面人》,西班牙文版譯成《奉國王之命》。”
  “不過,這种情況是非常個別的,”梅西亞接著說,“應該明白,女人追求的還是英俊瀟洒的儀表。”
  “這我相信,”隆薩爾說,“女人‘皆如此’。”“皆如此”這几個字“火槍”是用拉丁文說的。
  另外,堂阿爾瓦羅還是個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這點他跟誰都沒有說起過。由于他主要是個政治家,他對長輩們的宗教信仰作了妥協,還譏笑政教分离。他認為和虔誠的天主教徒作對是很庸俗低級的。一八六七年他去巴黎參觀展覽會時,就已經知道燒炭党人的信仰很流行,不過,体育和基督教仍繼續成為當時流行的時尚。信仰就是自信,這一點他很清楚。他本人沒有什么信仰。要不是他有時感到死亡的恐怖,那他甚至“連祝福也不需要”。只有當自己孤身一人在旅店里生了病,得不到真正的溫暖時,他才真誠地感到自己沒有成為虔誠的基督徒是件憾事。但等病一好,他就說:“咳,這都是因為身体有病才這么想的。”不過,他認為應對唯物主義進行解釋,認為它是建立在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基礎上的。他曾向朋友借來了一本只用簡單几句話就能說明什么是唯物主義的書。他先弄清楚為什么形而上學是不對的。他認為書這樣開頭很妙,省得他遇到許多讓人頭痛的東西。他還讀了布克納的《力物論》和弗拉馬里翁的几本書。后者的書他不喜歡,因為它們說教會的坏話,卻又稱頌上天、上帝和靈魂……而他的愿望正好与此相反。所以,弗拉馬里翁不合時宜。另外,他還讀過莫萊斯紹特、維爾紹和沃特的西譯本,這些書的封面都呈橘黃色。他沒有看懂多少,但他認為都說到點子上了,說的都是他喜歡的普普通通的一般性的事物。更重要的是書中不承認地獄的存在。他還讀了盧克萊西奧的詩論《物性論》的法文本,只看了一半。詩人論述精辟,只是太冗長了。他只記得書中講到原子什么的,而他這個能讓出現他面前的所有美女就范的英俊男子,不是也由分子組成的嗎?有關信仰問題,梅西亞心里想的就是這樣。巴科當然沒有想得這么多,据梅西亞說,他只是個好的基督徒。只要梅西亞在斐都斯塔,這种想法也只有他一個人才有。他去過巴黎好几次,一到那儿,他就像掏箱底里的東西那樣將他的唯物主義全都掏出來了。他的情婦如果對宗教不那么虔誠,他就給她們灌輸有關原子和動力方面的思想。梅西亞的唯物主義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他舉辦過兩次講座,進行講解。當女人也明白了他的唯物主義時,堂阿爾瓦羅便得到許多好處。
  1德國化學家,獲一九○七年諾貝爾化學獎。
  2本世紀初法國天文學家。
  3十九世紀荷蘭生理學家、哲學家。
  4十九世紀德國生物學家。
  5十九世紀德國政治家、病理學家。
  6公元前一世紀拉丁詩人、哲學家。
  每當堂阿爾瓦羅想起他的一個改變了信仰的情婦后來成為享樂主義的女人時,他總是睜大眼睛,眼冒情焰。
  “她實在太妙了!”他贊歎道。這個女人肯定不是斐都斯塔人。斐都斯塔的女人不會相信,也不懂他的唯物主義。她們對別的事也知道得不多。
  堂阿爾瓦羅來到安娜身邊。他确信自己的出現會對他心目中的這個貞婦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這個時候語言雖然不會產生危害,但作用并不大。他平時喜歡夸夸其談,眼下不是時候,還是以后再談吧。
  巴科走在后面,和佩德拉聊著天。他對女仆沒有絲毫輕慢的意思,而佩德拉卻有些裝腔作勢。在戀愛問題上,這個女仆不相信階級的區別,她异想天開地認為,也許有哪個貴族心血來潮,會跟她結婚。當然,她并不認為堂巴科會這么做,這是不可能的。不過,他對她的金發和白淨的皮膚深表贊賞,也許這是個開始吧。
  “安娜,在斐都斯塔您可能覺得有些無聊吧。”堂阿爾瓦羅說。
  他試圖將談話自然地引導到他設想的那些可以進行長談的話題上,但沒有成功,后來,終于來了机會。
  “是的,有時有些膩煩,因為雨下得太多。”
  “就是不下雨,您也不常出來走走。”
  “也許您沒有注意到,我常常出門。”
  這句話一說出口,她就覺得有些冒失。這是她說的話嗎?奧布杜利婭跟男人是這么說的,可她是安娜啊。
  堂阿爾瓦羅感到有些尷尬。這位夫人想干什么?她想挑起話題,談談他們之間的事嗎?可他們之間的事實在沒有什么可談的。對安娜剛才脫口而出的這句話他應該感到惊奇嗎?說他沒有注意到她!這只是一般的調情呢,還是含有某种連他自己也解釋不清的微妙的意思?她想將他們倆都清楚的那些事情,將他們在教堂、劇院和散步時的不期而遇全都加以否定嗎?她有時眼睜睜地瞧著他,那熱切的目光猶如上天賜給他似的(她本不應該這么慷慨地賜予他),她難道想否認這些目光的含意嗎?
  其實,剛才安娜說那句話是無意識的,只是重复了一句沒有什么特殊意思的話。但后來她想,自己這么一說,一定會使梅西亞感到失望,因為他會認為,安娜根本就沒有理會他對她的一片心意。所以,她覺得這樣回答不合适,否定得太多了,將明擺著的事實也否定了。
  堂阿爾瓦羅生怕那天夜里自己走得太遠,風險太大,他覺得還是學學斐都斯塔的男人遇到這种場合慣使的伎倆,來個“裝腔作勢”,乘机下台。他用討好的口气說道:
  “夫人,您走到哪儿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就連最漫不經心的人也會注意到您。”
  他覺得這樣說實在太俗气,含意也不清楚,便又說了几句,但仍顯得庸俗和冷淡。
  他還不明白,如果遇上別的女人,那种“裝腔作勢”的姿態也許會顯得荒唐可笑,可是對庭長夫人卻是最好的武器。听了那几句話后,安娜立即忘掉了一切,只是痛苦地思索著。“我是不是出現了幻覺?難道這個男人從來沒有含情脈脈地注視過我?以往到處都能見到他,這也是事出偶然?他目不轉睛地瞧著我的時候,難道心里在想別的事儿?難道我偷眼瞥見的他那种憂傷的神情,那种由于煩躁和怨恨而引起的掩飾不住的沖動,也只是我的幻覺嗎?這不是幻覺,這是真的!”一想到這儿,她出了一身冷汗。不,她永遠不會做出讓步,不會讓那熱切的目光表達出來的欲望得到滿足。她將永遠保持自己的貞操,她要始終如一地做出犧牲。除了堂維克多,她誰也不愛,這就是嫁給丈夫的嫁妝。當然,她并不打算不讓別人來愛她,這是她自己的事,是她唯一的樂趣。不讓別的男人來戰胜自己,她已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不讓別的男人來愛她,這太過分了。
  一想到梅西亞并沒有對她抱有某种指望,也沒有對她有任何企求,她就覺得自己的心像開了一個黑洞,顯得十分空虛。不行,讓別人來愛自己,這是她個人的事,是她的樂趣,這是唯一的樂趣。這方面她要進行斗爭。她不能也不應該去愛別的男人,但她可以被別人愛。為什么不能這樣呢?唉,她本來以為非常幸福的這一天卻以令人可怕的形式結束了。這一天開始時,她擁有了講經師這樣的知心朋友和忏悔師。他告訴她,保持貞洁并不困難。對,這确實不困難,這點她非常清楚。但如果連讓別人愛也不允許,那就沒有意思了,太平淡無奇了,這就像斐都斯塔的事物一樣使她感到厭倦”‘…
  堂阿爾瓦羅即使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是個优秀的政治家,但他討好女人的外交手腕還是有一些的。也不知怎么的,他很快明白,剛才他做對了。
  從庭長夫人說話的聲音和她語無倫次的言談里,他發現自己剛才對她淡淡地恭維了几句已產生了效果。“她在等我向她表露衷腸?可她明天不是要領受圣餐嗎?這女人是怎么回事呢?她實在太美了!”這個唯物主義者看著身邊的安娜目光熾烈,兩頰緋紅,心里這么想著。
  他們走到奧索雷斯那座巨宅的門廳里,便停止了腳步。挂在天花板上的那盞金黃色的吊燈在寬敞的前廳里几乎沒有多少亮光,里面還是黑洞洞的。他們倆沉默了好几分鐘。
  “佩德拉和巴科呢?”庭長夫人吃惊地問道。
  “一會儿就來,現在該拐過街角了。”
  安娜覺得口很干,要說話得用舌頭潤一下嘴唇。梅西亞看在眼里,他很欣賞庭長夫人這一動作。他情不自禁地叫了起來:
  “太美了,美极了!”
  不過,他這叫聲又啞又低,完全是下意識的,不是放肆。這也是一种激情的流露,不是無恥的行徑,這比送一束平平淡淡的鮮花更有意義。他可以將它看成是內心的表白,是一個人激動時的魯莽行為。總之,這絕對不是一种膽大妄為,因為這對一位彬彬有禮的紳士來說,是不可能的。
  安娜裝做沒有听見的樣子,但她那雙閃閃發亮的眼睛出賣了她,它們在黑暗中尋找著堂阿爾瓦羅。他借助黑暗后退了一步。他這句話像甘霖一樣澆灌了庭長夫人的心田,她雙目含情,加倍回報了他的一片深情。
  “她是我的。”堂阿爾瓦羅想,心里比事成之日還高興。
  見巴科到了,庭長夫人問兩位紳士:
  “你們愿意上樓去休息一會儿嗎?”
  “不啦,謝謝。一會儿我跟媽媽一起來找你。”
  “找我?”
  “對,他沒有跟你說?今天他請你和我們一起去看戲,今天首場演出,是你丈夫崇拜的堂佩德羅·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作品的首演,你還不知道?從馬德里請來的一名演員,叫佩拉萊斯,是我的好朋友,他把卡爾沃都演活了。今天演《人生如夢》……別客气了,你一定得去,非常隆重,媽媽一定要你去,請穿戴好等我們。”
  “小伙子,明天我還得領取圣餐呢。”
  “這有什么關系?”
  “有關系的。”
  “你可以過几天去嘛。這件事你和我媽媽商量著辦吧,她會來叫你的。”
  說完,顯得有些尷尬的小侯爵便走出了前廳。
  佩德拉也回到家里,走進院子里,假裝什么也沒有听見。她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准是他的緣故。剛才小侯爵跟她聊天,是想讓庭長夫人和梅西亞單獨待在一起。她知道巴科對自己很冷淡,都沒有在黑暗中擁抱一下自己。她側耳細听,听見堂阿爾瓦羅顫抖著聲音,以低三下四的語气和庭長夫人告別。
  “您去看戲嗎?”
  “不去,肯定不去。”庭長夫人回答說,隨后關上大門,走進院子里。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